资源简介 2025-2026学年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 第十四章 全等三角形14.2 三角形全等的判定(讲义)姓名: 班级:学习目标了解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的必要性。掌握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的基本事实:“边边边”(SSS)、“边角边”(SAS)、“角边角”(ASA)和推论“角角边”(AAS)。初步学会运用这些判定方法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了解直角三角形全等的特殊判定方法“斜边、直角边”(HL)。能结合图形,用符号语言表示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条件和结论。知识点梳理(一)引入我们知道,如果两个三角形的三条边对应相等,三个角对应相等,那么这两个三角形全等。但是,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是否一定需要六个条件呢?能否通过更少的条件来判定它们全等呢?(二)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基本事实1:边边边(SSS)内容: 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简称: “边边边”或“SSS”。图形示意: (此处可自行画出两个三边对应相等的三角形,标注字母和相等的边) 例如:在△ABC和△A'B'C'中, AB = A'B', BC = B'C', AC = A'C', 那么△ABC ≌ △A'B'C' (SSS)。符号语言: 在△ABC 和 △A'B'C' 中, { AB = A'B' (已知) { BC = B'C' (已知) { AC = A'C' (已知) ∴ △ABC ≌ △A'B'C' (SSS)要点: 三组对应边分别相等。基本事实2:边角边(SAS)内容: 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简称: “边角边”或“SAS”。图形示意: (此处可自行画出两个两边及其夹角对应相等的三角形,标注字母、相等的边和夹角) 例如:在△ABC和△A'B'C'中, AB = A'B', ∠B = ∠B', BC = B'C', 那么△ABC ≌ △A'B'C' (SAS)。符号语言: 在△ABC 和 △A'B'C' 中, { AB = A'B' (已知) { ∠B = ∠B' (已知) { BC = B'C' (已知) ∴ △ABC ≌ △A'B'C' (SAS)要点: 两边及其夹角(夹在两条边中间的角)对应相等。注意:必须是“夹角”,如果是“边边角”(SSA),则不能判定全等。基本事实3:角边角(ASA)内容: 两角和它们的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简称: “角边角”或“ASA”。图形示意: (此处可自行画出两个两角及其夹边对应相等的三角形,标注字母、相等的角和夹边) 例如:在△ABC和△A'B'C'中, ∠B = ∠B', BC = B'C', ∠C = ∠C', 那么△ABC ≌ △A'B'C' (ASA)。符号语言: 在△ABC 和 △A'B'C' 中, { ∠B = ∠B' (已知) { BC = B'C' (已知) { ∠C = ∠C' (已知) ∴ △ABC ≌ △A'B'C' (ASA)要点: 两角及其夹边(夹在两个角中间的边)对应相等。推论:角角边(AAS)内容: 两角和其中一个角的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简称: “角角边”或“AAS”。图形示意: (此处可自行画出两个两角及其中一角对边对应相等的三角形,标注字母、相等的角和对应边) 例如:在△ABC和△A'B'C'中, ∠A = ∠A', ∠B = ∠B', BC = B'C', 那么△ABC ≌ △A'B'C' (AAS)。符号语言: 在△ABC 和 △A'B'C' 中, { ∠A = ∠A' (已知) { ∠B = ∠B' (已知) { BC = B'C' (已知) ∴ △ABC ≌ △A'B'C' (AAS)要点: 两角及其中一角的对边对应相等。由ASA可以推导出AAS。特别提醒:“SSA”和“AAA”不能判定三角形全等。“SSA”:两边和其中一边的对角对应相等,这样的两个三角形不一定全等。(可以尝试画图理解)“AAA”:三个角对应相等,只能说明三角形形状相似,但大小不一定相等,所以不全等。直角三角形全等的特殊判定:斜边、直角边(HL)内容: 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简称: “斜边、直角边”或“HL”。图形示意: (此处可自行画出两个直角三角形,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相等,标注直角符号、字母、相等的斜边和直角边) 例如:在Rt△ABC和Rt△A'B'C'中, ∠C = ∠C' = 90°, AB = A'B' (斜边相等), AC = A'C' (一条直角边相等), 那么Rt△ABC ≌ Rt△A'B'C' (HL)。符号语言: 在Rt△ABC 和 Rt△A'B'C' 中, { AB = A'B' (已知,斜边相等) { AC = A'C' (已知,一条直角边相等) ∴ Rt△ABC ≌ Rt△A'B'C' (HL)要点:仅适用于直角三角形。条件是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相等。知识点总结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的方法(适用于任意三角形):SSS (边边边):三边对应相等。SAS (边角边):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对应相等。ASA (角边角):两角和它们的夹边对应相等。AAS (角角边):两角和其中一角的对边对应相等。判定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的特殊方法:HL (斜边、直角边):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相等。(当然,SSS, SAS, ASA, AAS也适用于直角三角形)重要注意事项:判定三角形全等时,一定要注意“对应”二字,边和角必须是对应的。熟练掌握各种判定方法的条件和图形特征,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判定。“SSA”和“AAA”不能作为判定三角形全等的依据。证明三角形全等的书写步骤:写出在哪两个三角形中证明全等。按判定方法的顺序列出三个(或两个,HL时)条件,注明理由。得出全等结论,并注明所用的判定方法。预习反思我对哪些判定方法的理解还不够透彻?在区分SAS和SSA时,我需要注意什么?HL定理为什么只适用于直角三角形?巩固练习一、选择题1.判断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的方法不正确的是( )A.两条直角边对应相等 B.斜边和一锐角对应相等C.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相等 D.两个锐角对应相等2.如图是作△ABC的作图痕迹,则此作图的已知条件是( )A.已知两边及夹角 B.已知三边C.已知两角及夹边 D.已知两边及一边对角3.已知线段,求作,使,,,下面作法的合理顺序为( )分别以为圆心,为半径画弧,两弧交于点;作直线,在上截取;连接,则为所求作的三角形.A. B. C. D.4.如图,数学辅导书上的三角形被墨水污染了,根据所学知识可以在空白纸上画出一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其依据是 ( )A.SSS B.ASA C.AAS D.SAS5. 如图,已知AC∥DF 且AC=DF,BD=AE,则判定△FDE≌△CAB的依据是 ( )A.AAS B.ASA C.SAS D.SSS6.如图,下列三角形中,与△ABC全等的是 ( )A. B.C. D.7.如图,∠B=∠D=90°,BC=CD,∠1=40°,则∠2=( )A.40° B.60° C.45° D.50°8.如图,用直尺和圆规作. 根据作图痕迹可知,作图的依据是( )A.SAS B.ASA C.AAS D.SSS9.如图,DE⊥AC,BF⊥AC,垂足分别是E,F,且DE=BF,若利用“HL”证明△DEC=△BFA,则需添加的条件是( )A.EC=FA B.DC=BA C.∠D=∠B D.∠DCE=∠BAF二、填空题10. 如图所示, 点 均在正方形网格格点上, 则 。11.如图,已知线段a. b和,按要求尺规作图(不必写作法、保留作图痕迹).求作,使,;作图依据是.12.如图,∠A=∠E, AC⊥BE,AB=EF,BE=18,CF=8,则AC= .13.如图,根据用直尺、圆规作一个角等于已知角的方法,画出了.则的理由是 .14. 如图,在中,,M、N、K分别是,,上的点,且,.若,则的度数为 .15.如图所示,AB=AC,AD=AE,∠BAC=∠DAE,∠1=28°,∠2=30°,则∠3= .16.如图是由6个边长相等的正方形组合成的图形, .三、解答题17.如图,A、C、D、B四点共线,且,,,求证:.18. 如图, AC⊥CB,DB⊥CB, 垂足分别为C, B, AB=DC. 求证∠ABD=∠ACD.19. 如图, 已知△ABC. 利用直尺和圆规作△ABD, 使∠BAD=∠BAC, AD=AC (点 D 与点C 在AB 的不同侧).20.如图,已知,,相交于点,,.(1)求证:.(2)求证:.21.如图,在 中,AD为中线,过点B作 于点E,过点C作 交AD的延长线于点 F.(1)求证:BE=CF;(2)若 的面积为7, 的面积为2,求 的面积.参考答案1.D2.C3.C4.B5.C6.B7.D8.D9.B10.11.12.1013.14.15.58°16.17.证明:、、、四点共线,且,,即,在和中,,,.18.证明:在 Rt△ABC和Rt△DCB中,∴ Rt△ABC≌Rt△DCB(HL).∴∠ABC=∠DCB,∴ ∠ABD=∠ACD.19.解:如图,△ABD即为所求20.(1)证明:,,在和中,,,.(2)证明:如图,令交于点O,,,,,.21.(1)证明:∵AD 为△ABC的中线,∴BD=CD,∵ BE⊥AD,CF⊥AF,∴∠BED=∠CFD=90°,在△BED和△CFD中,∴△BED≌△CFD(AAS),∴BE=CF;(2)解:由(1)可得,△BED≌△CFD,∵△ABE的面积为7,△BDE 的面积为2,∵AD为△ABC的中线,∴△ACF的面积为1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