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 接入互联网 教学设计-2025-2026学年七年级上《信息科技》(教科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3 接入互联网 教学设计-2025-2026学年七年级上《信息科技》(教科版)

资源简介

第3课 接入互联网 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分析
前面的课程完成了局域网的物理与逻辑建设,本课主要围绕将“信息科技教室的局域网接入互联网”展开,涵盖接入互联网的方式、相关网络设备以及具体设置方法等关键知识点。通过学习本课,学生不仅要了解接入互联网的基本原理,还需掌握路由器配置、网关与DNS服务器设置等的方法,最终实现教室局域网与互联网的互联互通,为后续网络应用与学习奠定基础。在教学中,使学生知晓需要通过ISP接入互联网,打破给计算机插上网线就能连接互联网的误区。在实践中,引导学生经历问题的排除过程,以及系统分析问题、查找问题的过程,从“物理连接”到“软件配置”逐步定位故障,从而培养学生的计算思维。
学习者分析
学生生活和学习中经常使用互联网查看相关网站,但并不太关注如何接入互联网。多数学生只知道路由器、光纤,对其功能和原理却并不知晓。学生对能访问互联网感兴趣,当他们自己完成配置后,若能成功打开网站会带来强烈的成就感。结合当前认知水平,学生不太理解路由器双IP的逻辑,对网关与DNS的功能也容易产生混淆。
学习目标确定
(1)通过学习,了解常见的互联网接入方式,知晓互联网服务提供商(ISP)的作用,能够阐述光纤作为传输介质的优势。
(2)通过分析,理解路由器在连接局域网与互联网中的关键功能,能够区分网络中的私网地址、公网地址、网关,举例说明IP地址与域名之间的关系,理解DNS服务器的作用。
(3)通过实际配置路由器、设置计算机网络参数等活动,掌握路由器的基本设置方法,能够准确设置网关和DNS服务器地址,使计算机成功接入互联网并访问网页资源。
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
互联网接入方式,路由器的功能及相关配置,域名及DNS服务。
(2)教学难点
私网地址、公网地址、地址转换、网关等概念的理解。
教学活动设计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支撑的资源
环节一 聚焦
教师活动1 演示一台配置正常的计算机,能够访问学校网络资源,但打不开外部网站。 提出问题:为什么打不开这个网站? 找学生回顾互联网的概念,给出原因——我们没有接入互联网,引出本课主题。 学生活动1 回忆相关知识,给出原因。 回顾互联网是由无数局域网组成,是世界最大的网络。
活动意图说明:结合实际需求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直观理解 “接入互联网”的必要性,自然引出本课主题,为后续学习奠定认知基础。
环节二 探索
教师活动2 讲解互联网服务提供商。 播放短视频,介绍ISP的作用,引导学生说说家中使用的ISP。 说明当前接入互联网的主要传输介质是光纤,让学生查找相关资料,完成写一写。 扩展:展示流水全反射实验,简要介绍其原理。 引导讨论:为什么会选择光纤做接入的介质? 学生活动2 观看视频,反馈家中使用的ISP。 上网查找资料,完成写一写任务。 思考并总结。 ISP介绍短片。 全反射实验或视频。
活动意图说明:通过视频与生活实际相联系,理解ISP的作用;通过查找资料了解光纤的基本含义,通过全反射实验或视频直观了解其原理,并在此基础上理解为何选择光纤作为传输介质。
教师活动3 结合教材图例讲解路由器要配置公网地址和私网地址,并说明作用,让学生思考并完成写一写任务。 提问:计算机如何知道对外的数据要给路由器? 在计算机上设置网关,即路由器上的私有地址。 演示如何分别用域名(如www.)和IP 地址访问同一个网站,提问:为什么我们更习惯用域名而非IP 地址? 展示“域名解析流程图”,讲解DNS服务器“将域名转换为IP地址”的作用,补充讲解ping命令测试(ping www.),让学生观察域名对应的IP地址。 指导学生完成做一做。 学生活动3 理解教师讲解的内容,完成写一写。 思考,讨论解决。 观察教师演示,对比域名和IP地址访问网站的差异,理解域名“易记忆”的优势;结合流程图,梳理DNS 域名解析的过程,通过ping 命令实操,记录域名对应的 IP 地址。 完成做一做任务。
活动意图说明:通过实物观察、动画演示、生活类比等方式,将抽象概念(如网关、DNS)具象化,帮助学生理解接入互联网的原理,突破“路由器功能”“公网/私网地址区分”等教学难点。
环节三 设计
教师活动4 提出实践任务“如何将信息科技教室的局域网(已搭建)接入互联网?”,引导学生分组讨论,结合环节二所学知识,梳理实践流程。 根据学生讨论结果,整理并展示“局域网接入互联网实践流程图”,标注关键步骤。 学生活动4 以 4 人小组为单位,围绕 “局域网接入互联网” 的实践任务展开讨论,结合已学的路由器、网关、DNS等知识,尝试梳理步骤。 对照教师展示的 “局域网接入互联网实践流程图”,修正本小组梳理的步骤。 WPS Office 、问卷星、百度搜索引擎,不限制所用软件的版本,如有相同功能产品可进行替换。
活动意图说明:通过小组讨论,引导学生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思路,梳理清晰的操作流程,为后续实操奠定基础。
环节四 实现
教师活动5 分组与设备分配:将学生分为 4 人一组,每组发放 2~4 台学生机、1 台无线路由器(WAN/LAN口区分清晰)、若干网线。 示范关键操作: 区分WAN口、LAN口。 路由器配置方式。 计算机参数设置界面。 集中总结:待多数小组完成后,收集普遍问题(如DNS设置错误导致无法访问网页),进行集中演示纠错,总结操作要点。 学生活动5 分组后,明确小组内分工。 观看教师示范,记录关键操作步骤。 按分工完成实践。 分组设备(学生机、无线路由器、网线)。
活动意图说明:通过分组实践让学生亲身体验接入互联网的完整流程,提升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教师的示范与巡回指导可帮助学生突破实操难点,最终通过实践深化对理论知识的理解。
环节五 拓展
教师活动6 进行知识总结。 发放3道小测试题,随机选择学生回答,检验知识掌握情况。 布置作业:结合本课实践,完成《信息科技教室的网络建设方案》第三部分。 学生活动6 回顾所学知识。 完成测试。 完成作业。 WPS Office。
活动意图说明:通过小测试,可以反馈学习效果;通过布置的作业,可以帮助学生将课堂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操作中。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