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第3课时 逐层分类与整理》第1课时教案学科 数学 年级册别 二年级上册 共1课时教材 人教版 授课类型 新授课 第1课时教材分析教材分析本课是人教版二年级上册 “分类与整理” 第 3 课时内容,聚焦 “逐层分类与整理”。教材以纽扣、卡片等生活实例为载体,引导学生在一次分类基础上进行二次分类,编排注重从具体到抽象,渗透分类统计思想,强化数学与生活联系,为后续统计知识学习奠基。学情分析二年级学生有简单分类经验,但对 “二次分类” 递进逻辑理解难。认知以直观形象为主,需实物操作建概念。统计数量易遗漏或重复,转换分类标准需引导,可通过小组合作和情境活动突破思维跨越。课时教学目标观察现实世界1. 能在生活情境中敏锐发现需要对事物进行分类和统计的问题。2. 学会观察物品特征,如形状、颜色、扣眼等,为分类做准备。思考现实世界1. 理解按不同标准逐层分类的方法,思考分类标准的递进关系。2. 经历逐层分类和统计过程,发展数据分析观念,思考数学与生活联系。表达现实世界1. 能用简单统计表记录和表示分类后的数量。2. 能与他人交流合作,清晰表达分类统计过程和结果。教学重点、难点重点1. 学会按不同标准对物品进行二次分类和整理。2. 掌握二次分类步骤,能用简单统计表记录数量。3. 理解按不同顺序分类最终结果的一致性。难点1. 理解二次分类的意义和作用。2. 把握分类标准的递进关系,实现从单一到多层标准分类跨越。3. 能准确清晰表达分类思路和结果。教学方法与准备教学方法情境探究法、合作探究法、讲授法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纽扣图片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情境与问题 呈现扣子情境(1) 教师展示扣子图片,提问:“说一说,下面这些扣子你可以怎样分类 ”引导学生观察扣子特征。(2) 预设学生回答按形状分或按颜色分,进一步追问:“还可以按什么分类呢?”激发学生多角度思考分类标准。(3) 对学生的回答进行及时肯定和鼓励,增强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4) 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过的简单分类知识,为学习二次分类做铺垫。(5) 强调分类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如整理衣物、书籍等,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6) 展示更多不同类型的物品图片,让学生尝试说出可能的分类标准,巩固所学知识。(7) 鼓励学生分享生活中遇到的需要分类的场景,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8) 总结学生的回答,引出本节课要学习的二次分类内容。 1. 观察扣子,思考分类方法。2. 积极回答问题,提出不同分类标准。3. 回顾简单分类知识。4. 分享生活中分类场景。评价任务 回答积极:☆☆☆思路多样:☆☆☆联系生活:☆☆☆设计意图 通过展示扣子图片,激发学生多角度分类思维,拓展分类标准,为学习二次分类做好铺垫,同时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探究与发现 活动一:纽扣分类讨论 提出问题(1) 课件出示教科书P5例3,说:“丽丽不小心打翻了纽扣盒。这些纽扣怎样分类?”引发学生思考。(2)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要求用纽扣图片分一分,并思考怎样分类。(3) 巡视各小组讨论情况,鼓励学生积极发言,参与讨论。(4) 引导小组内成员分工合作,提高讨论效率。(5) 提醒学生注意观察纽扣特征,如形状、颜色、扣眼等。(6) 鼓励小组提出不同分类想法,培养创新思维。(7) 对讨论中出现的问题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8) 规定讨论时间,时间到后让各小组准备汇报。 1. 参与小组讨论,积极发表意见。2. 用纽扣图片进行分类操作。3. 观察纽扣特征。4. 准备小组汇报。评价任务 讨论积极:☆☆☆分工明确:☆☆☆思路清晰:☆☆☆设计意图 通过小组讨论和操作,让学生自主探究纽扣的分类方法,培养合作能力和探究精神,为后续学习二次分类奠定基础。探究与发现 活动二:深入分类探究 引导分类(1) 请小组代表汇报分类方法,预设学生按形状或颜色分类,给予肯定和补充。(2) 提问:“上面分类的结果,还可以继续分吗 ”引导学生进行二次分类。(3) 若学生提出按颜色继续分,展示分类结果,进一步问:“第二次分类的结果,还可以继续分吗 ”(4) 引导学生得出可以按扣眼分,最后分成8类。(5) 展示不同分类顺序,如①按颜色分,②按形状分,③按扣眼分;①按扣眼分,②按形状分,③按颜色分。(6) 组织学生回顾分类过程,对比每次分类结果,思考有什么发现。(7) 鼓励学生大胆发言,总结分类规律。(8) 总结二次分类方法,强调逐层分类的重要性。 1. 小组代表汇报分类方法。2. 思考二次分类可能性。3. 对比分类结果,总结发现。4. 倾听教师总结。评价任务 汇报准确:☆☆☆思考深入:☆☆☆总结合理:☆☆☆设计意图 引导学生深入探究二次分类方法,理解分类标准的递进关系,通过对比总结,培养归纳能力和逻辑思维。探究与发现 活动三:实际应用思考 提出问题(1) 提出问题:“如果做一件新衣服需要2粒相同的扣子,有几种选择 ”让学生运用分类结果解决问题。(2) 引导学生观察分类后的扣子情况,思考如何选择。(3) 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尝试找出答案。(4) 若学生遇到困难,给予适当提示,如从分类结果中找数量为2的类别。(5) 让学生在小组内交流答案和思路。(6) 请小组代表汇报答案和思考过程。(7) 对学生的回答进行评价和总结,强调分类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8) 引导学生思考生活中其他类似分类应用场景。 1. 思考扣子选择问题。2. 独立尝试找出答案。3. 小组内交流思路。4. 小组代表汇报。评价任务 思考积极:☆☆☆交流有效:☆☆☆应用合理:☆☆☆设计意图 通过实际问题应用,让学生体会分类在生活中的作用,提高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增强数学应用意识。巩固与应用 布置练习(1) 说:“准备好下面的卡片,分一分。先按卡片形状分类,再把结果记录在下表中。”让学生进行练习。(2) 提出问题:“上面的分类结果,还可以继续分吗 怎样分 ”引导学生深入思考。(3) 展示算式分类题目,说:“将这些算式分成两类,可以怎样分 把分类的结果记录在下表中。”(4) 接着问:“上面的分类结果,还可以继续分吗 和同学交流一下吧。”(5) 布置任务:“把全班同学分成两组,你想怎样分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示分类的结果,并与同伴交流。”(6) 展示图形分类题目,说:“把上面的图形分为两类,可以怎样分 把分类的结果记录在下表中。”(7) 再问:“上面的分类结果,还可以继续分吗 分一分并表示出分类的结果。”(8) 要求:“根据第二次分类的结果,与同桌互相提一个数学问题。” 1. 按要求完成卡片分类和记录。2. 思考并回答分类后续问题。3. 完成算式、同学、图形分类练习。4. 与同桌互提数学问题。评价任务 分类准确:☆☆☆记录规范:☆☆☆交流积极:☆☆☆设计意图 通过多种形式练习,巩固学生二次分类知识和技能,提高应用能力和交流能力。总结与评价 引导总结(1) 说:“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引导学生回顾总结。(2) 鼓励学生大胆发言,分享学习体会。(3) 对学生回答进行补充和完善,形成完整总结。(4) 强调二次分类的重要性和应用。(5) 评价学生课堂表现,肯定优点,指出不足。(6) 鼓励学生在今后学习中继续积极参与,提高数学能力。(7) 布置课后思考任务,如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用到二次分类。(8) 宣布下课。 1. 思考并回答学习收获。2. 倾听教师总结和评价。3. 明确自身优缺点。4. 记住课后思考任务。评价任务 总结全面:☆☆☆表达清晰:☆☆☆态度积极:☆☆☆设计意图 引导学生总结所学知识,培养归纳能力和反思意识,评价学生表现,激励学生学习。作业设计基础作业1. 完成课本相关练习题。2. 用家里的物品进行二次分类,并记录结果。3. 制作一张简单分类统计表。拓展作业1. 调查超市商品分类方法,思考其分类标准。2. 尝试对学校图书馆书籍进行分类规划。3. 与家长一起整理衣柜,运用二次分类方法。板书设计1.3逐层分类与整理二次分类:形状 - 颜色 - 扣眼分类顺序不同,结果相同统计表记录数量教学反思成功之处1. 通过情境创设和小组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学生参与度高。2. 借助多媒体和实物操作,帮助学生理解二次分类,效果较好。3. 练习设计多样,巩固知识同时提高应用能力。不足之处1. 部分学生对分类标准理解不清晰,易混淆顺序。2. 个别学生表达分类思路不准确,需加强训练。3. 小组讨论时,个别学生参与度不够。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