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小导游 第2课时《校园小导游》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表格式教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校园小导游 第2课时《校园小导游》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表格式教案)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2课时 校园小导游》教案
学科 数学 年级册别 二年级上册 共1课时
教材 人教版 授课类型 新授课 第1课时
教材分析
教材分析
本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已经对方向和位置有一定认知基础上的拓展应用。教材以校园小导游为情境,让学生结合校园各建筑物位置设计参观线路并进行介绍,有助于学生将方向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增强空间观念。
学情分析
二年级学生已有一定生活经验和方向感知,但将其运用到设计和介绍路线上有难度。他们好奇心强、活泼好动,喜欢参与实践活动。可能在规划复杂路线和准确描述方向上存在困难,可通过小组合作、实际模拟等方式突破。
课时教学目标
观察现实世界
1. 能结合校园情境,观察并确定各建筑物的方向与位置。
2. 学会观察方向牌,为设计参观线路积累信息。
思考现实世界
1. 思考如何合理规划校园参观的顺序和路线。
2. 分析在介绍路线时如何准确表达方向和地点。
表达现实世界
1. 能用清晰、准确的语言向他人介绍参观路线。
2. 能够用方向和位置的知识描述校园各场所的分布。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1. 学会设计校园参观路线,规划参观地点、顺序和线路。
2. 能够准确地向他人介绍校园参观路线。
3. 进一步巩固对校园各功能场所位置与方向的认识。
难点
1. 利用方向牌科学、合理地规划校园参观线路。
2. 处理参观路线中复杂的方向转换和地点衔接。
3. 用规范、清晰的语言表达参观路线。
教学方法与准备
教学方法
情境探究法、合作探究法
教具准备
校园布局图、方向牌、PPT课件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课堂导入 创设情境
(1) 教师通过PPT展示学校举办“亲子”运动会,众多家长来校参加活动的热闹场景。向学生提问:“同学们,学校来了这么多家长,我们怎样才能做好一个校园小导游,带他们了解我们的学校呢?”
(2) 引导学生思考做校园小导游需要具备的条件,如了解校园各地方的位置、知道如何准确介绍等。
(3) 鼓励学生分享自己想象中做校园小导游的情景和可能遇到的问题。
(4) 强调做好校园小导游的重要性,它不仅能帮助家长了解学校,还能展示我们作为学校小主人的风采。
(5) 展示校园的大致布局图片,让学生对校园有一个整体的视觉印象。
(6) 结合图片,简单介绍校园里一些主要建筑物的名称。
(7) 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如果自己是小导游,会先带家长去参观哪个地方。
(8) 对学生的回答进行简单点评,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 1. 观看PPT,进入情境思考问题。
2. 积极分享自己对做小导游的想法。
3. 观察校园布局图片,了解主要建筑。
4. 大胆表达自己想先带家长参观的地方。
评价任务 参与度:☆☆☆
思考深度:☆☆☆
表达能力:☆☆☆
设计意图 通过创设“亲子”运动会的情境,引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让学生快速进入学习状态。提出做校园小导游的问题,激发学生的责任感和探索欲望,为后续的学习做好铺垫。展示校园布局图片,帮助学生建立整体认知,为设计参观路线奠定基础。
探究新知 活动一:设计导游路线 布置任务
(1) 教师给每个学生发放一张校园布局图和一个方向牌,向学生说明任务:“同学们,现在你们就是小导游啦,要在方向牌上标出学校校门和其他建筑物的大致位置,然后利用这幅图设计导游路线。”
(2) 提醒学生注意观察校园布局图上各建筑物的相对位置关系。
(3)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根据方向牌来确定各建筑物的方向。
(4) 强调设计路线时要考虑参观的合理性和可行性,比如不能走回头路或者绕远路。
(5) 巡视学生的设计过程,观察学生的思考方式和遇到的问题。
(6) 对于遇到困难的学生,给予适当的提示和引导,如提醒他们参考方向牌上的方向标识。
(7) 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创意,设计出独特的参观路线。
(8) 当大部分学生完成设计后,组织学生进行小组交流,分享自己的设计思路。 1. 领取校园布局图和方向牌。
2. 认真观察布局图,在方向牌上标注建筑物位置。
3. 独立思考并设计导游路线。
4. 参与小组交流,分享设计思路。
评价任务 设计合理性:☆☆☆
方向标注准确性:☆☆☆
小组交流参与度:☆☆☆
设计意图 通过让学生亲自设计导游路线,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发放校园布局图和方向牌,为学生提供具体的工具和材料,帮助他们更好地完成任务。巡视过程中及时给予指导,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完成设计。小组交流环节促进学生之间的思想碰撞,拓宽学生的思维视野。
探究新知 活动二:介绍导游路线 引导示范
(1) 教师在黑板上展示一幅校园布局图,假设自己是小导游,开始介绍一条简单的导游路线:“从大门往(东)走, 先到(存车处);再往(北) 到(图书馆)。”
(2) 强调在介绍路线时,要清晰地说出方向和到达的地点。
(3) 让学生跟着教师一起重复介绍这条路线,感受如何准确表达。
(4) 提出问题:“同学们,你们觉得在介绍路线时,还需要注意什么呢?”引导学生思考表达的规范性和完整性。
(5) 请几位学生尝试介绍自己设计的部分路线,教师进行点评和纠正。
(6) 对于表达不准确或不清晰的地方,教师进行详细讲解和示范,如如何准确描述方向的转换。
(7)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互相介绍路线的活动,要求小组成员认真倾听并给予评价。
(8) 从每个小组中挑选一名代表,在全班进行路线介绍,教师再次进行评价和总结。 1. 认真倾听教师的示范介绍。
2. 跟着教师重复介绍路线。
3. 思考介绍路线时的注意事项。
4. 参与小组和全班的路线介绍活动。
评价任务 方向表达准确性:☆☆☆
语言清晰度:☆☆☆
小组评价参与度:☆☆☆
设计意图 教师的示范介绍为学生提供了标准的表达模板,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如何介绍路线。通过让学生重复介绍、思考注意事项和亲自尝试介绍,逐步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小组互相介绍和全班展示的活动,增加学生的实践机会,同时通过评价和反馈,帮助学生不断提高表达水平。
课堂练习 巩固练习
(1) 教师展示练习题:“(1)学校的东边是( ),西边是( )。(2)医院在学校的( ),小明家在学校的( )。(3)星期六,小明先往( )到学校参加足球训练,然后往( )去购书中心买书。”让学生独立完成。
(2) 巡视学生的做题情况,及时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
(3) 对于普遍存在的问题,进行集中讲解和指导。
(4) 请几位学生分享自己的答案,并说明思考过程。
(5) 对学生的回答进行评价和总结,强调解题的关键思路和方法。
(6) 展示另一道练习题:“介绍自己的家乡杨庄周边各有哪些景物。”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方向和位置知识进行描述。
(7) 鼓励学生大胆发言,分享自己家乡的景物分布情况。
(8) 对学生的描述进行点评,肯定学生的优点,同时指出存在的不足。 1. 独立完成练习题。
2. 分享答案和思考过程。
3. 运用知识描述家乡景物。
4. 倾听他人描述并学习。
评价任务 答题正确率:☆☆☆
思路清晰度:☆☆☆
描述准确性:☆☆☆
设计意图 通过练习题的形式,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的方向和位置知识,提高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巡视和集中讲解,能够及时发现和解决学生的问题,确保学生掌握解题方法。让学生分享答案和描述家乡景物,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同时增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课堂小结 总结归纳
(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了如何做校园小导游,大家来说说都学到了什么?”
(2) 请几位学生进行发言,总结自己在本节课中的收获。
(3) 教师对学生的发言进行补充和完善,强调设计导游路线和介绍路线的重点和难点。
(4) 再次强调方向和位置知识在生活中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观察、多运用。
(5) 对学生在本节课中的表现进行评价,表扬表现优秀的学生,同时鼓励其他学生继续努力。
(6) 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回家后向家人介绍校园的参观路线。
(7) 提醒学生注意作业的要求和完成时间。
(8) 宣布本节课结束。 1. 回顾本节课内容。
2. 分享自己的收获。
3. 倾听教师总结和评价。
4. 明确课后作业要求。
评价任务 知识总结完整性:☆☆☆
收获分享深度:☆☆☆
作业理解程度:☆☆☆
设计意图 通过课堂小结,帮助学生梳理本节课的知识体系,加深对重点和难点的理解。让学生分享收获,培养学生的总结归纳能力和表达能力。教师的评价和鼓励,能够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和积极性。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在课后继续巩固所学知识,同时加强与家人的交流和互动。
作业设计
基础作业
1. 完成课本上相关的练习题,巩固方向和位置的知识。
2. 用画图的方式展示自己设计的校园参观路线,并标注出各建筑物的方向。
3. 向家人详细介绍校园的参观路线,注意表达的准确性和清晰性。
拓展作业
1. 设计一条自己家周边的参观路线,并向小伙伴介绍。
2. 观察生活中哪些地方运用了方向和位置的知识,记录下来并与同学分享。
3. 尝试制作一个简单的方向指示牌,用于指引某个特定的区域。
板书设计
校园小导游
设计导游路线:确定地点、顺序、线路
介绍导游路线:准确表达方向和地点
方向:东、南、西、北
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
1. 情境导入环节成功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热情。通过“亲子”运动会的情境,让学生感受到做校园小导游的实际意义,为后续的学习营造了良好的氛围。
2. 在探究新知环节,采用小组合作和实践操作的方式,让学生亲身体验设计导游路线和介绍路线的过程,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表达能力。学生在小组交流中积极分享自己的想法,思维得到了拓展。
3. 课堂练习的设计具有针对性和层次性,能够及时巩固学生所学的知识,提高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让学生描述家乡景物和设计家周边的参观路线,将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紧密联系起来,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动力。
不足之处
1. 在学生设计导游路线的过程中,部分学生对方向的判断不够准确,导致路线设计存在一定的问题。这说明在教学中对方向知识的讲解还不够深入,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这方面的训练。
2. 小组活动时,个别学生参与度不高,可能是因为性格内向或者对任务理解不够。在今后的教学中,要更加关注这些学生,鼓励他们积极参与,给予他们更多的指导和帮助。
3. 时间把控不够精准,导致课堂小结部分有些仓促,没有充分让学生进行总结和交流。在今后的教学中,要合理安排教学时间,确保每个教学环节都能得到充分的实施。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