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 第6课时《6的乘法口诀》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表格式教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二单元 第6课时《6的乘法口诀》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表格式教案)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2.4课时 6 的乘法口诀》第1课时教案
学科 数学 年级册别 二年级上册 共1课时
教材 人教版 授课类型 新授课 第1课时
教材分析
教材分析
本课时是在学生学习了1 - 5的乘法口诀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材通过呈现糖葫芦串数与山楂颗数的对应关系,引导学生编制6的乘法口诀。这部分内容是乘法口诀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后续学习更复杂的乘法运算奠定基础。
学情分析
二年级学生已掌握1 - 5的乘法口诀,有一定的乘法运算基础。但他们的思维仍以直观形象为主,对于理解抽象的乘法口诀含义可能存在困难。教学中可借助直观教具和具体情境,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6的乘法口诀。
课时教学目标
观察现实世界
1. 能观察到生活中与6相关的数量关系,如糖葫芦串数与山楂颗数的关系。
2. 学会从实际情境中抽象出数学问题。
思考现实世界
1. 理解6的乘法口诀的编制过程,思考每句口诀的含义。
2. 能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探究6的乘法口诀的规律。
表达现实世界
1. 准确背诵6的乘法口诀,并能用口诀进行乘法计算。
2. 能够用乘法口诀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清晰表达解题思路。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1. 经历6的乘法口诀的编制过程。
2. 概括并记住6的乘法口诀。
3. 能用6的乘法口诀进行简单的乘法计算。
难点
1. 理解每句乘法口诀的意义。
2. 运用口诀解决实际问题。
3. 发现并掌握6的乘法口诀的规律。
教学方法与准备
教学方法
讲授法、情境探究法、合作探究法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糖葫芦图片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课堂导入 复习旧知
(1) 教师提问:“谁来背一背1 - 5的乘法口诀?”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知识。
(2) 展示题目:“把下面的乘法口诀补充完整。( )五十五 二( )得八 三四( ) ( )二得二 四( )二十四 四( ) ( )五一十 二( )得四 五五( )”,让学生填空。
(3) 对学生的回答进行点评和纠正,强化学生对1 - 5乘法口诀的记忆。
(4) 举例说明1 - 5乘法口诀在实际计算中的应用,如“2×3”用“二三得六”计算。
(5) 引导学生思考乘法口诀在生活中的作用,激发学生学习新口诀的兴趣。
(6) 提问学生在生活中哪些地方会用到1 - 5的乘法口诀,加深学生对其应用的理解。
(7) 总结1 - 5乘法口诀的特点,为学习6的乘法口诀做铺垫。
(8)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互动,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1. 学生背诵1 - 5的乘法口诀。
2. 完成乘法口诀填空。
3. 思考教师提出的问题并回答。
4. 积极参与课堂互动。
评价任务 口诀背诵:☆☆☆
填空准确率:☆☆☆
参与积极性:☆☆☆
设计意图 通过复习1 - 5的乘法口诀,巩固旧知,为学习6的乘法口诀做好铺垫。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积极的课堂氛围。
新知探究 活动一:编制6的乘法口诀 呈现情境
(1) 教师展示教材第16页例1的情境图,即糖葫芦串数与山楂颗数的对应关系,提问:“怎样解决这些问题呢?”
(2) 引导学生观察糖葫芦串数和山楂颗数的变化规律,让学生自己尝试6个6个地加,得出不同串数对应的山楂颗数。
(3) 教师在黑板上记录学生的计算结果:“糖葫芦串数1、2、3、4、5、6,山楂颗数6、12、18、24、30、36”。
(4) 鼓励学生用乘法算式表示山楂颗数与串数的关系,如“6×1 = 6,1×6 = 6”等。
(5) 引导学生根据乘法算式编制6的乘法口诀,从“一六得( )”开始,逐步引导学生思考和填写。
(6) 组织学生小组讨论,交流编制口诀的过程和方法,教师巡视指导。
(7) 请小组代表汇报编制的口诀,教师进行点评和完善。
(8) 总结6的乘法口诀:“一六得六、二六十二、三六十八、四六二十四、五六三十、六六三十六”。 1. 观察情境图,寻找规律。
2. 计算不同串数的山楂颗数。
3. 用乘法算式表示数量关系。
4. 参与小组讨论,编制6的乘法口诀。
评价任务 规律观察:☆☆☆
算式表示:☆☆☆
口诀编制:☆☆☆
设计意图 通过呈现具体情境,让学生自主探究6的乘法口诀的编制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计算和归纳能力。小组讨论促进学生的合作交流,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活动二:探究6的乘法口诀特点 引导思考
(1) 教师提问:“6的口诀有什么特点?”引导学生观察6的乘法口诀。
(2) 提示学生从口诀的对应算式、得数变化等方面进行思考。
(3) 引导学生发现除“六六三十六”外,其他每句口诀都对应两个乘法算式。
(4) 让学生计算相邻两句口诀的得数差,发现其相差6的规律。
(5) 举例说明“二六十二”对应“2×6 = 12”和“6×2 = 12”,加深学生对规律的理解。
(6)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六六三十六”只有一个算式,强化学生对这一特殊情况的认识。
(7) 组织学生交流自己发现的规律,教师进行总结和强调。
(8) 让学生根据规律,尝试自己推导6的乘法口诀。 1. 观察6的乘法口诀,思考特点。
2. 计算得数差,发现规律。
3. 交流自己的发现。
4. 尝试推导6的乘法口诀。
评价任务 规律发现:☆☆☆
算式理解:☆☆☆
推导能力:☆☆☆
设计意图 引导学生探究6的乘法口诀的特点,加深学生对口诀的理解和记忆。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推理能力。
活动三:记忆6的乘法口诀 多种方式记忆
(1) 教师带领学生齐读6的乘法口诀,让学生初步熟悉口诀。
(2) 引导学生分组背诵,互相检查和监督,提高背诵效果。
(3) 开展“对口令”游戏,教师说前半句,学生接后半句,增加背诵的趣味性。
(4) 让学生自己尝试背诵,教师巡视,及时给予指导和鼓励。
(5) 引导学生思考记忆口诀的方法,如根据规律记忆、结合生活实例记忆等。
(6) 举例说明如何根据规律记忆口诀,如“三六十八”比“二六十二”多6。
(7) 组织学生交流自己的记忆方法,分享经验。
(8) 总结有效的记忆方法,帮助学生更好地背诵6的乘法口诀。 1. 齐读6的乘法口诀。
2. 分组背诵口诀。
3. 参与“对口令”游戏。
4. 交流记忆方法。
评价任务 口诀背诵:☆☆☆
游戏参与:☆☆☆
方法交流:☆☆☆
设计意图 通过多种方式让学生记忆6的乘法口诀,增加学习的趣味性,提高学生的背诵效果。引导学生总结记忆方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课堂练习 巩固练习
(1) 展示题目:“补全口诀,写出算式。三六( ) 五六( ) 四六( )”,让学生完成。
(2) 呈现题目:“一只 6条腿,3只 ( )条腿,6只 ( )条腿。”引导学生运用6的乘法口诀解决问题。
(3) 给出算式:“3 × 6 = 1 × 6 = 6 × 6 = 6×3 = 4×3 = 3 × 5 = 5×2 = 6×2 = 6×5 =”,让学生计算并说出所用口诀。
(4) 展示题目:“2×6 + 5 = 3×6 - 7 = 4×6 - 8 =”,训练学生的综合运算能力。
(5) 呈现情境图:“ 支、 本、 个”,让学生根据图意列算式计算。
(6) 给出题目:“6×3 + 6 = 6×5 - 6 = 6×4 = 6×4 + 6 = 6×6 - 6 = 6×5 = 6×2 + 6 = 6×4 - 6 = 6×3 =”,引导学生观察算式规律。
(7) 展示图形:“哪个图形中 的个数多?说一说你是怎样比较的。”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比较能力。
(8) 布置题目:“填表说口诀。×1 2 3 4 5 6,1 ,2 ,3 ,4 ,5 ,6”,让学生完成表格并说出口诀。 1. 完成口诀补全和算式书写。
2. 运用口诀解决实际问题。
3. 计算算式并说出口诀。
4. 观察算式规律,解决图形比较问题。
评价任务 练习准确率:☆☆☆
规律观察:☆☆☆
问题解决:☆☆☆
设计意图 通过多样化的练习题,巩固学生对6的乘法口诀的理解和应用能力。培养学生的综合运算、观察和比较能力。
作业设计
基础作业
1. 背诵6的乘法口诀给家长听。
2. 完成教材第23页“练一练”第3、4题。
3. 写出6的乘法口诀,并写出对应的乘法算式。
拓展作业
1. 找一找生活中可以用6的乘法口诀解决的问题,记录下来并解决。
2. 尝试自己编制7的乘法口诀。
板书设计
6的乘法口诀
一六得六 6×1 = 6 1×6 = 6
二六十二 6×2 = 12 2×6 = 12
三六十八 6×3 = 18 3×6 = 18
四六二十四 6×4 = 24 4×6 = 24
五六三十 6×5 = 30 5×6 = 30
六六三十六 6×6 = 36
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
1. 通过情境教学,引导学生自主编制6的乘法口诀,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2. 采用多种方式帮助学生记忆口诀,如游戏、小组背诵等,提高了学生的背诵效果。
3. 多样化的课堂练习,有效地巩固了学生对6的乘法口诀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不足之处
1. 在小组讨论环节,部分学生参与度不高,教师未能及时关注和引导。
2. 对于一些理解能力较弱的学生,在讲解口诀的意义和应用时,还需更加细致和耐心。
3. 教学时间把控不够精准,导致拓展作业的布置未能充分讲解。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