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第3课时 图形的位置与测量》教案学科 数学 年级册别 二年级上册 共1课时教材 人教版 授课类型 复习课 第1课时教材分析教材分析本节课是对方向和测量相关知识的复习。教材通过知识图、实际问题等形式,引导学生回顾东、南、西、北四个方向的辨认,长度单位厘米和米的认识,以及线段的特征和测量方法等内容,有助于学生系统地掌握知识。学情分析二年级学生已有一定的生活经验,但对抽象的方向和测量概念理解可能存在困难。他们在之前的学习中对方向和测量有了初步认识,但在实际运用和知识梳理上还需加强。教学中可结合生活实例,帮助学生突破难点。课时教学目标观察现实世界1. 能观察生活中的场景,准确辨认东、南、西、北四个方向。2. 会观察物体,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进行描述。思考现实世界1. 思考如何根据一个方向辨别其余三个方向。2. 思考测量不同物体长度时应选用的工具和方法。表达现实世界1. 能用准确的语言描述物体的方向和长度。2. 能清晰表达自己在解决方向和测量问题时的思路。教学重点、难点重点1. 加深对东、南、西、北四个方向的认识和辨别。2. 熟练掌握长度单位厘米和米,以及它们之间的换算。3. 理解线段的特征,掌握测量和画线段的方法。难点1. 在实际场景中灵活运用方向知识解决问题。2. 准确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测量不同物体。3. 理解方向和测量知识在生活中的综合应用。教学方法与准备教学方法讲授法、情境探究法、合作探究法教具准备直尺、米尺、卷尺、指南针、教学课件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课堂导入 展示知识图(1) 教师展示小丽整理的“知识图”,向学生说明这是对方向和测量知识的一种梳理方式。(2) 引导学生仔细观察知识图,指出图中包含的方向和测量相关内容,如东、南、西、北方向,长度单位厘米和米等。(3) 提问学生从知识图中能获取哪些信息,鼓励学生积极发言,分享自己的发现。(4) 强调知识图的作用,它可以帮助我们更清晰地整理和回顾所学知识。(5) 让学生思考自己对方向和测量知识的了解程度,为后续的复习做好心理准备。(6) 鼓励学生尝试模仿小丽的知识图,自己动手画一画,初步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7) 在学生画图过程中,巡视并给予适当的指导和提示。(8) 选取部分学生的作品进行展示,对学生的努力和创意给予肯定和鼓励。 1. 观察教师展示的知识图。2. 积极回答教师的提问,分享自己从图中获取的信息。3. 尝试模仿知识图进行绘制。4. 展示自己的作品。评价任务 观察认真:☆☆☆回答积极:☆☆☆绘图努力:☆☆☆设计意图 通过展示知识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回顾知识,同时培养学生的自主整理能力和创新思维。知识梳理 - 方向 活动一:方向的辨认方法 引导讨论(1) 提出问题:“说一说,你是如何辨认东、南、西、北的?”让学生思考并小组讨论。(2) 请小组代表发言,分享小组讨论的结果。对于学生提到的“早晨起来,面向太阳,前面是东,后面是西,左面是北,右面是南”,教师进一步引导学生理解其原理。(3) 介绍科学课上学过的看太阳辨方向的方法,强调太阳每天东升西落的规律。(4) 展示指南针、北极星、树桩年轮等辨别方向的工具和现象的图片,讲解它们如何帮助我们辨别方向。(5) 让学生用身体模拟面向不同方向时,前后左右对应的方向,加深对“面东背西,左北右南;面西背东,左南右北;面南背北,左东右西;面北背南,左西右东”的理解。(6) 给出一个方向,让学生快速说出其余三个方向,进行强化训练。(7) 组织学生进行小游戏,如教师说一个方向,学生迅速转向该方向,提高学生的反应能力。(8) 总结方向的相对关系,即东与西相对,南与北相对,东南西北四个方向按顺时针方向排列。 1. 参与小组讨论,分享自己辨认方向的方法。2. 认真倾听其他小组的发言。3. 用身体模拟方向。4. 参与小游戏,快速反应。评价任务 讨论积极:☆☆☆回答准确:☆☆☆反应迅速:☆☆☆设计意图 通过多种方式引导学生回顾方向的辨认方法,加深学生对方向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提高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知识梳理 - 测量 活动二:长度单位和测量方法 引导思考(1) 提出问题:“说一说,该怎样测量课本的长和教室的长?”让学生思考并回答。(2) 对于学生提到的用直尺测量课本长,用米尺或卷尺测量教室长,教师给予肯定,并进一步讲解选择测量工具的依据。(3) 强调测量比较短的物体用厘米作单位,测量比较长的物体用米作单位,板书“1米=100厘米”。(4) 拿出直尺,示范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把尺子的刻度0对准物体的左端,看物体的右端对着刻度几,它的长度就是几厘米。(5) 让学生用直尺测量自己的铅笔长度,教师巡视指导,纠正学生的错误操作。(6) 展示一些不同长度的物体图片,让学生判断用什么长度单位合适,并说明理由。(7)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活动,测量教室中不同物体的长度,记录下来并交流。(8) 总结测量物体长度的要点和注意事项。 1. 思考并回答测量课本和教室长的方法。2. 用直尺测量铅笔长度。3. 判断物体应选用的长度单位。4. 参与小组活动,测量教室物体长度。评价任务 回答合理:☆☆☆测量准确:☆☆☆小组合作:☆☆☆设计意图 通过实际问题引导学生回顾长度单位和测量方法,让学生在实践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合作精神。知识梳理 - 线段 活动三:线段的认识和操作 引入线段(1) 教师拿出一根线,拉直后问学生:“这可以看作什么?”引导学生说出线段。(2) 讲解线段的特征,直的、可以量出长度、两端各有一个点,并用图形进行表示。(3) 让学生在生活中找一找线段的例子,如黑板的边、桌子的边等,加深对线段的认识。(4) 示范测量线段长度的方法,把直尺的刻度0对准线段的左端,看线段的右端对着刻度几,它的长度就是几厘米。(5) 让学生测量练习纸上的线段长度,教师巡视检查。(6) 讲解画线段的方法,通常从尺的刻度0开始画起,几厘米长的线段,就画到刻度几处。(7) 让学生画一条3厘米长的线段,教师巡视指导。(8) 展示学生画的线段,评价并强调画线段的注意事项。 1. 观察教师展示的线,说出线段。2. 在生活中找线段的例子。3. 测量线段长度。4. 画指定长度的线段。评价任务 观察仔细:☆☆☆测量准确:☆☆☆画图规范:☆☆☆设计意图 通过直观演示和实际操作,让学生深入理解线段的特征,掌握测量和画线段的方法,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空间观念。课堂练习 布置练习(1) 展示教材第97页“练一练”第6题,让学生观察小刀和铅笔的长度,填空回答小刀比铅笔短几厘米,铅笔比小刀长几厘米。(2) 对于第7题,让学生先估计两条线段的长度,再用直尺测量,记录结果。(3) 第8题,给出一些物体,让学生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长度单位,如亮亮的身高、手掌宽、一步的长度、旗杆的高度等。(4) 第9题,展示树叶的图片,让学生测量树叶的长度。(5) 第10题,给出小兔、小羊、小猫、小狗搬新家的情境,让学生给它们安排房间,并说出它们分别住在小鸡家的什么方向。(6) 第11题,让学生观察学校教学楼的东、西、南、北四个方向各有什么,填在方向板中。(7) 巡视学生做题情况,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8) 选取部分学生的答案进行展示和讲解,强调解题的思路和方法。 1. 完成课堂练习题目。2. 与同学交流解题思路。3. 听取教师的讲解和评价。4. 纠正自己的错误。评价任务 做题准确:☆☆☆思路清晰:☆☆☆纠错及时:☆☆☆设计意图 通过课堂练习,巩固学生所学的方向和测量知识,提高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及时反馈学生的学习情况。作业设计基础作业1. 完成教材第98页“练一练”剩余题目。2. 回家后,测量家里一些物体的长度,并记录下来。3. 说一说自己家的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分别有什么。拓展作业1. 制作一个方向指示牌,标明自己房间的东、南、西、北方向。2. 查找资料,了解还有哪些辨别方向的方法。板书设计图形的位置与测量方向:东、南、西、北相对关系:东 - 西,南 - 北排列顺序:顺时针测量:长度单位 - 厘米、米1米 = 100厘米测量方法线段:特征 - 直、可量长度、两端有点测量和画线段的方法教学反思成功之处1. 通过多种教学方法,如讲授法、情境探究法和合作探究法,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参与度较高。2. 结合生活实例进行教学,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了方向和测量知识,提高了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 课堂练习的设计有针对性,能够及时巩固学生所学知识,反馈学生的学习情况。不足之处1. 在小组活动中,个别学生参与度不高,小组合作的效果有待进一步提高。2. 对于一些理解能力较弱的学生,在讲解难点知识时,可能还不够细致,导致他们掌握得不够扎实。3. 教学时间把控不够精准,导致拓展作业的讲解有些仓促。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