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 第5课时《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一)》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表格式教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三单元 第5课时《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一)》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表格式教案)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一)》第1课时教案
学科 数学 年级册别 二年级上册 共1课时
教材 人教版 授课类型 新授课 第1课时
教材分析
教材分析
本课是人教版二年级上册“1 - 6的表内除法”的重要内容。在学生掌握除法含义基础上,借助“分桃子”情境,引导理解乘除联系,掌握用2 - 6乘法口诀求商的算理与算法,由浅入深助于学生形成数学建模意识和计算能力。
学情分析
二年级学生有平均分直观经验和初步除法概念,能列除法算式,但快速求商有困难。学生有乘法口诀基础,但将其迁移到除法计算需引导。教学应结合情境和操作,帮助理解乘除关系,掌握求商方法,提升计算和思维能力。
课时教学目标
观察现实世界
1. 能结合生活情境,准确提出除法问题,体会除法在实际中的应用。
2. 通过具体操作活动,观察并理解除法与乘法之间的联系。
思考现实世界
1. 在探索除法求商方法过程中,思考并理解用乘法口诀求商的道理。
2. 能运用逻辑推理,分析不同求商方法的优缺点。
表达现实世界
1. 能用清晰、准确的数学语言表达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思路和过程。
2. 能与同学交流不同的求商方法,分享自己的思考和见解。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1. 掌握用2 - 6的乘法口诀求商的具体方法。
2. 理解乘法和除法之间的内在联系。
3. 能够熟练运用乘法口诀解决简单的除法问题。
难点
1. 深入理解用乘法口诀求商的算理。
2. 能将乘法口诀灵活迁移到除法计算中。
3.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思维解决除法问题的能力。
教学方法与准备
教学方法
情境探究法、合作探究法、讲授法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情境与问题 复习导入
(1) 运用多媒体课件展示一系列习题,如在括号里填写合适的数,并要求学生说一说运用的是哪句乘法口诀。例如:2×( ) = 6,( )×3 = 12等。通过这种方式,引导学生回顾乘法口诀的知识,为后续学习用乘法口诀求商做好铺垫。
(2) 对学生的回答进行及时的评价和反馈,肯定正确的回答,纠正错误的回答,并强调乘法口诀在数学计算中的重要性。
(3) 梳理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找出新旧知识之间的连接点,明确本节课的学习方向是在乘法口诀的基础上学习除法求商。
(4) 引导学生回忆之前学均分的概念和除法的含义,提问学生在生活中哪些地方会用到平均分和除法,让学生举例说明,进一步巩固旧知识。
(5) 展示一些与平均分相关的图片或实际生活场景,如将一些苹果平均分给几个小朋友,让学生观察并思考如何用除法算式表示这些平均分的过程。
(6) 请学生根据展示的图片或场景,自己列出除法算式,并解释算式中每个数字的含义,加深对除法含义的理解。
(7) 对学生列出的除法算式进行分析和讲解,强调除法算式中被除数、除数和商的概念,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8) 总结复习的内容,强调乘法口诀和除法含义是本节课学习用乘法口诀求商的重要基础,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接下来的学习活动。 1. 认真思考并回答教师提出的乘法口诀填空问题。
2. 积极回忆平均分和除法的相关知识,并举例说明生活中的应用。
3. 观察图片或场景,列出除法算式并解释其含义。
4. 倾听教师的总结和讲解,明确本节课的学习方向。
评价任务 口诀运用:☆☆☆
算式理解:☆☆☆
知识回顾:☆☆☆
设计意图 通过复习乘法口诀和除法含义,巩固旧知识,为新知识的学习搭建桥梁,让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
探究与发现 活动一:求商的方法 提出问题
(1) 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教科书教材第41页例1的情境图,向学生讲述猴妈妈带小猴们摘桃的故事:“今天猴妈妈带小猴们去摘它们最爱吃的桃。它们一共摘了12个桃,每只小猴要分3个桃。同学们,你们猜一猜,一共可以分给几只小猴?”引导学生观察情境图,提取数学信息,明确问题的核心是求12里面有几个3。
(2) 鼓励学生大胆猜测答案,并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是如何猜测的,培养学生的数学直觉和表达能力。
(3) 对学生的猜测进行肯定和鼓励,然后引导学生思考如何用数学方法来验证自己的猜测,引出接下来的探究活动。
(4)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交流自己的想法和思路,分享不同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在小组讨论过程中,教师巡视各小组,倾听学生的讨论内容,适时给予指导和启发。
(5) 请各小组代表汇报小组讨论的结果,可能会出现分一分、画一画、算一算等方法。对于学生提出的不同方法,教师要给予充分的肯定和鼓励,让学生感受到自己的思考和努力得到了认可。
(6) 引导学生对各种方法进行分析和比较,让学生说一说每种方法的优点和不足之处。例如,分一分和画一画的方法比较直观,但对于较大的数字可能会比较麻烦;算一算的方法更加简便,但需要一定的数学基础。
(7) 提出问题:“如果被除数很大,我们通过画一画、分一分,或利用加减法来找到除法算式的结果,方便吗?”引导学生思考不同方法的适用性,从而引出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
(8) 总结学生讨论的结果,强调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在解决除法问题中的简便性和高效性,为下一步的学习做好铺垫。
自主探究
(1)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用乘法口诀来求12÷3的商,提问学生:“你能想到哪句乘法口诀可以帮助我们求出12÷3的商吗?”让学生独立思考,尝试找出对应的乘法口诀。
(2) 请学生说一说自己想到的乘法口诀,并解释为什么可以用这句口诀来求商。例如,学生可能会说“三四十二”,因为3×4 = 12,所以12÷3 = 4。教师要对学生的回答进行详细的讲解和分析,让学生理解乘除之间的关系。
(3) 展示分桃的直观图,结合图片向学生解释用乘法口诀求商的原理。例如,从图中可以看出,12个桃,每只小猴分3个,正好分给4只小猴,这与“三四十二”这句乘法口诀相对应。
(4) 引导学生对比乘法算式和除法算式,让学生观察它们之间的联系和区别。例如,在3×4 = 12和12÷3 = 4这两个算式中,数字3、4、12都出现了,但它们的位置和运算符号不同。通过对比,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乘除之间的互逆关系。
(5)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活动,让学生互相交流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和思路,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和体会。在小组活动过程中,教师要鼓励学生积极发言,大胆质疑,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和数学思维能力。
(6) 请各小组代表汇报小组活动的结果,展示小组内讨论出的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和技巧。教师要对各小组的汇报进行总结和评价,肯定学生的努力和成果,同时指出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之处。
(7) 提出一些类似的除法算式,如15÷3、18÷6等,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进行计算,巩固所学知识。
(8) 对学生的计算结果进行检查和反馈,及时纠正学生出现的错误,强调用乘法口诀求商的关键是要准确找到对应的乘法口诀,并理解乘除之间的关系。 1. 猜测可以分给几只小猴,并交流猜测的方法。
2. 参与小组讨论,分享不同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3. 思考并找出可以帮助求商的乘法口诀。
4. 参与小组活动,交流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和思路。
评价任务 方法多样:☆☆☆
口诀运用:☆☆☆
小组交流:☆☆☆
设计意图 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让学生在多种方法的比较中,理解用乘法口诀求商的简便性,掌握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合作学习能力。
巩固与应用 活动二:课堂练习 基础练习
(1) 展示教材第41页“做一做”第1题:“6个气球平均分给3人,每人分几个?怎样算?”引导学生观察题目,提取数学信息,明确问题是求6里面有几个3。
(2) 让学生独立思考并列出除法算式,然后运用所学的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计算出结果。
(3) 请学生说一说自己的解题思路和计算过程,解释为什么用这句乘法口诀来求商。教师要对学生的回答进行详细的点评和讲解,强化学生对用乘法口诀求商的理解。
(4) 展示类似的基础练习题,如8个苹果平均分给2人,每人分几个等,让学生进行巩固练习,加深对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掌握。
(5) 巡视学生的练习情况,及时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和困难,给予个别指导和帮助。
(6) 对学生的练习结果进行检查和反馈,表扬做得好的学生,鼓励做得不够好的学生继续努力。
(7) 总结基础练习的内容,强调用乘法口诀求商的关键步骤是准确找到对应的乘法口诀,并理解乘除之间的关系。
(8) 鼓励学生在课后多做一些类似的基础练习题,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拓展提升
(1) 展示拓展练习题,如在( )里填上合适的数:12÷( ) = 4,25÷( ) = 5,( )÷4 = 5等。引导学生观察这些题目,思考如何运用乘法口诀来解决问题。
(2) 让学生独立完成拓展练习题,尝试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在学生做题过程中,教师要巡视指导,鼓励学生大胆尝试,不要害怕出错。
(3) 请学生说一说自己的解题思路和方法,解释是如何运用乘法口诀来填空的。教师要对学生的回答进行详细的分析和讲解,让学生理解解题的关键是要根据乘法口诀找到对应的被除数、除数和商。
(4)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交流不同的解题方法和思路,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和体会。在小组讨论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相互学习、相互启发,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和创新思维。
(5) 提出一些更具挑战性的拓展问题,如已知一个除法算式的商和除数,求被除数;已知被除数和商,求除数等,让学生进一步拓展思维,提高运用乘法口诀求商的能力。
(6) 对学生的讨论结果进行总结和评价,肯定学生的努力和成果,同时指出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之处。
(7) 总结拓展提升练习的内容,强调在解决拓展问题时,要灵活运用乘法口诀,结合乘除之间的关系进行思考。
(8) 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探索更多的拓展问题,提高自己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 独立完成基础练习题,运用乘法口诀求商。
2. 交流解题思路和计算过程。
3. 完成拓展练习题,尝试用不同方法解题。
4. 参与小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
评价任务 基础计算:☆☆☆
拓展思维:☆☆☆
小组合作:☆☆☆
设计意图 通过基础练习和拓展提升练习,让学生巩固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提高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创新能力。
总结与评价 课堂总结
(1) 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的内容,提问学生:“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有什么新的收获?”让学生进行自我总结和反思。
(2) 请学生说一说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和步骤,以及在求商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教师要对学生的回答进行总结和完善,形成系统的知识体系。
(3) 强调用乘法口诀求商的重要性和简便性,鼓励学生在今后的数学学习中积极运用这种方法。
(4) 对学生在本节课中的表现进行评价,表扬表现优秀的学生,肯定学生的努力和进步,同时指出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之处,提出改进的建议。
(5) 引导学生思考在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可以用到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6) 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完成教材上相关的练习题,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7) 鼓励学生在课后与同学和家长交流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和体会。
(8) 对本节课的教学进行总结和反思,思考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之处,为今后的教学改进提供参考。 1.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自我总结。
2. 分享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和收获。
3. 倾听教师的评价和建议,明确努力方向。
4. 思考生活中用乘法口诀求商的应用。
评价任务 知识总结:☆☆☆
方法掌握:☆☆☆
学习态度:☆☆☆
设计意图 通过课堂总结和评价,帮助学生梳理所学知识,强化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培养学生的总结能力和反思意识,同时对学生的学习表现进行全面评价,激励学生不断进步。
作业设计
基础作业
1. 完成教材第42页“做一做”第2题,用乘法口诀求商,并与同桌互相交流。
2. 完成教材第44页“练一练”第1题,巩固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
3. 有10个苹果,平均分给5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分几个?用乘法口诀计算并写出算式。
拓展作业
1. 在( )里填上合适的数:( )÷3 = 6,18÷( ) = 3。
2. 用下面的数组成四个除法算式:15、3、5。
3. 思考生活中一个可以用除法解决的问题,并运用乘法口诀求出商,与家长交流。
板书设计
用2 - 6的乘法口诀求商(一)
12÷3 = 4
想:三(四)十二
乘法口诀求商方法:看除数,想口诀
乘除关系:乘法口诀中积是除法算式的被除数,乘数分别是除数和商
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
1. 以情境教学导入,通过“分桃子”等实际问题,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熟悉的情境中感受数学的应用价值。
2. 注重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让学生在多种求商方法的比较中,理解用乘法口诀求商的简便性,培养了学生的数学思维和合作学习能力。
3. 设计了有层次的练习题,从基础练习到拓展提升,满足了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有效地巩固了所学知识。
不足之处
1. 在教学过程中,部分学生对用乘法口诀求商的算理理解不够深入,还需要进一步加强引导和讲解。
2. 小组讨论时,个别学生参与度不高,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更加关注这些学生,鼓励他们积极参与。
3. 教学时间把控不够精准,导致拓展提升部分的练习时间略显紧张,学生没有充分的时间进行深入思考和讨论。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