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第2课时 用9的乘法口诀求商》第1课时教案学科 数学 年级册别 二年级上册 共1课时教材 人教版 授课类型 新授课 第1课时教材分析教材分析本课时是在学生学习了用2 - 8的乘法口诀求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对用乘法口诀求商知识的进一步拓展。教材通过情境图引出用9的乘法口诀求商的问题,让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掌握方法,为后续多位数除法的学习奠定基础。学情分析二年级学生已掌握了2 - 8的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有一定的知识基础和计算能力。但运用9的乘法口诀解决问题时,可能存在困难。他们好奇心强,喜欢直观形象的事物,教学中可采用直观教学和有趣的活动,帮助理解算理,克服学习障碍。课时教学目标观察现实世界1. 能从情境图中准确观察并获取与9相关的数学信息。2. 学会观察除法算式中被除数、除数和商的关系。思考现实世界1. 经历用9的乘法口诀求商的过程,深入理解算理。2. 运用迁移方法探究9的乘法口诀求商,培养逻辑思维。表达现实世界1. 能用清晰准确的语言表达用9的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2. 能正确解决与9的乘法口诀相关的数学问题,并清晰阐述思路。教学重点、难点重点1. 理解用乘法口诀求商的算理。2. 掌握用9的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3. 能根据乘法口诀写出相应的乘法和除法算式。难点1. 运用9的乘法口诀解决简单的数学问题。2. 理解被除数相同,除数和商互换位置用同一句口诀求商。3. 熟练、准确地运用9的乘法口诀进行除法计算。教学方法与准备教学方法讲授法、情境探究法、合作探究法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乘法口诀卡片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课堂导入 复习旧知(1) 教师出示乘法口诀卡片,如“二( )得八”“三( )十二”等,让学生快速补充完整。引导学生回忆之前学过的用2 - 8的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提问:“谁能举例说说怎么用乘法口诀求商?”(2) 请几位学生回答,对于回答正确的给予表扬,回答不准确的进行纠正和指导,强化学生对旧知识的记忆。(3) 展示一些简单的除法算式,如12÷3、16÷4等,让学生用乘法口诀计算并说出所用口诀,巩固旧知。(4) 总结用乘法口诀求商的一般步骤:先看除数,再想与除数相关的乘法口诀,找到能得出被除数的口诀,口诀中的另一个因数就是商。(5) 强调乘法口诀在除法计算中的重要性,鼓励学生熟练背诵2 - 8的乘法口诀。(6) 对学生的表现进行点评,肯定优点,指出不足,激发学生学习用9的乘法口诀求商的兴趣。(7) 提出问题:“我们已经学会了用2 - 8的乘法口诀求商,那用9的乘法口诀能求商吗?怎么求呢?”引发学生思考。(8) 过渡到新课的学习,展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让学生明确学习方向。 1. 学生积极参与乘法口诀的补充,快速回答问题。2. 主动举例说明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3. 认真计算除法算式,说出所用口诀。4. 思考老师提出的关于9的乘法口诀求商的问题。评价任务 口诀补充:☆☆☆算式计算:☆☆☆方法表达:☆☆☆设计意图 通过复习旧知,巩固用2 - 8的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为学习用9的乘法口诀求商做好铺垫。提出问题引发学生思考,激发学习兴趣,明确学习目标。新知探究 活动一:情境引入 观察情境图(1) 教师展示教材第82页例5的情境图,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提问:“从图中你能获得哪些数学信息?”(2) 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观察和思考,鼓励他们积极发言,对于学生找到的信息,如“每行9个小正方形”“有这样的6行”“一共54个小正方形”,进行记录和确认。(3) 引导学生将获取的信息进行整理,明确数量关系,为提出问题做准备。(4) 提问:“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哪些用除法计算的问题吗?”启发学生思考。(5) 让学生小组内交流讨论,提出问题,如“有这样的几行?”“每行有几个小正方形?”等。(6) 请小组代表汇报提出的问题,教师将问题写在黑板上,并对学生的表现给予肯定和鼓励。(7) 引导学生根据问题列出除法算式:54÷9和54÷6。(8) 过渡到用口诀求商的探究环节,提问:“怎样用口诀求这两个除法算式的商呢?” 1. 学生认真观察情境图,寻找数学信息。2. 积极参与小组讨论,提出用除法计算的问题。3. 小组代表汇报问题,与全班同学交流。4. 思考用口诀求商的方法。评价任务 信息获取:☆☆☆问题提出:☆☆☆算式列出:☆☆☆设计意图 通过情境图引入,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获取信息的能力,让学生学会从实际情境中提出数学问题,列出除法算式,为用口诀求商的探究做准备。活动二:用口诀求商 探究求商方法(1) 引导学生思考54÷9的求商方法,提问:“除数是9,我们应该想与几相关的乘法口诀呢?”让学生自主尝试思考。(2) 提示学生回忆9的乘法口诀,鼓励他们说出与9相关的口诀。当学生说出“六九五十四”时,教师给予肯定。(3) 讲解用口诀求商的过程:因为“六九五十四”,所以54÷9 = 6,强调除数是9,就想9的乘法口诀,找到能得出54的口诀,口诀中的“六”就是商。(4) 让学生用同样的方法探究54÷6的商,小组内交流讨论,教师巡视指导,帮助有困难的学生。(5) 请小组代表汇报探究过程和结果,教师进行总结和点评,明确54÷6 = 9,所用口诀也是“六九五十四”。(6) 对比两道除法算式54÷9 = 6和54÷6 = 9,引导学生观察,提问:“对比这两道算式,你有什么发现?”(7) 让学生思考并回答,教师总结:两道算式中被除数都是54,只是除数和商互换了位置,它们都用“六九五十四”这句口诀求商。(8) 强调用乘法口诀求商的关键是根据除数想相关的乘法口诀,一句口诀可以计算两道除法算式。 1. 学生思考与9相关的乘法口诀,尝试求出54÷9的商。2. 小组合作探究54÷6的商,交流讨论。3. 代表汇报探究结果,与全班分享。4. 观察对比两道除法算式,总结发现。评价任务 口诀运用:☆☆☆商的计算:☆☆☆规律发现:☆☆☆设计意图 让学生经历用9的乘法口诀求商的过程,理解算理,掌握方法。通过对比两道除法算式,发现规律,加深对用乘法口诀求商的理解。活动三:巩固练习 基础练习(1) 教师出示教材第82页“做一做”第1题,如7×9 = 、63÷7 = 、63÷9 = 等,让学生独立完成计算。(2) 巡视学生的做题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并给予指导。鼓励学生说出计算时所用的乘法口诀。(3) 请几位学生汇报答案和所用口诀,教师进行核对和点评,强调口诀与算式的对应关系。(4) 对学生的计算结果进行统计,了解学生对用9的乘法口诀求商的掌握情况。(5) 针对学生出现的错误,进行集中讲解和纠正,分析错误原因,强化正确方法。(6) 引导学生总结用9的乘法口诀求商的步骤和方法,加深记忆。(7) 让学生互相交流计算心得,分享经验,提高计算能力。(8) 过渡到拓展练习,鼓励学生挑战更难的题目。 1. 学生独立完成基础练习题,认真计算。2. 积极汇报答案和所用口诀。3. 认真听取老师的讲解和点评,纠正错误。4. 与同学交流计算心得。评价任务 计算准确:☆☆☆口诀运用:☆☆☆交流分享:☆☆☆设计意图 通过基础练习,巩固学生用9的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及时反馈学生的学习情况,针对问题进行纠正和强化。鼓励学生交流分享,提高学习效果。课堂小结 总结归纳(1) 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提问:“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让学生自由发言。(2) 对学生的回答进行整理和补充,总结用9的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先看除数,想与除数相关的9的乘法口诀,找到能得出被除数的口诀,口诀中的另一个因数就是商。(3) 强调被除数相同,除数和商互换位置,可以用同一句乘法口诀求商的规律。(4) 再次强调乘法口诀在除法计算中的重要性,鼓励学生课后继续熟练背诵9的乘法口诀。(5) 对学生在本节课的表现进行评价,表扬积极参与、表现优秀的学生,鼓励其他学生向他们学习。(6) 提出希望,希望学生在今后的学习中能灵活运用用9的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解决更多的数学问题。(7) 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完成相关练习,巩固所学知识。(8) 宣布下课。 1. 学生积极回顾本节课内容,发言总结。2. 认真听取老师的总结和评价。3. 明确课后作业任务。4. 带着收获和信心下课。评价任务 内容回顾:☆☆☆总结表达:☆☆☆态度表现:☆☆☆设计意图 通过课堂小结,帮助学生梳理知识,加深理解和记忆。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布置作业,巩固所学知识。作业设计基础作业1. 完成教材第84页“练一练”第1、2题。2. 背诵9的乘法口诀,并与家长进行对口令练习。3. 写出用“七九六十三”这句口诀计算的乘法和除法算式。拓展作业1. 完成教材第85页“练一练”第3题。2. 解决问题:有72个苹果,每9个装一盘,可以装几盘?如果装成8盘,每盘装几个?3. 自己编一道用9的乘法口诀求商的数学问题,并解答。板书设计用9的乘法口诀求商例5:54÷9 = 6 口诀:六九五十四54÷6 = 9 口诀:六九五十四特点:被除数相同,除数和商互换位置,用同一句口诀求商教学反思成功之处1. 通过情境引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主动观察、思考和提出问题。2. 在探究用9的乘法口诀求商的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和小组合作,学生较好地理解了算理,掌握了方法。3. 练习设计有层次,从基础到拓展,满足了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学生的计算能力得到了有效提高。不足之处1. 在小组合作中,个别学生参与度不高,需要加强引导和监督。2. 对于一些理解能力较弱的学生,在讲解算理时可以更加细致、形象,帮助他们更好地掌握。3. 课堂时间把控不够精准,导致拓展练习部分有些仓促,学生没有充分时间思考和交流。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