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3.1小小清点员》教学设计课题:小小清点员课型:新授课 章/单元复习课 专题复习课 习题/试卷讲评课 学科实践活动课 其他教学目标:(教师应以学生为主语,采取“经历(过程)—习得(结果) —形成(表现) ”的结构,叙写学习目标。)1.经历数数的过程,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理解学习乘法的必要性。 2.会用两种不同的方法(一行一行或一列一列地)数排列整齐的物体的个数,并相应列出连加算式。 3.通过“数一数”的活动养成有序观察事物,并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的习惯。五、教学重难点及应对措施:重点:用连加算式表示数数的过程及结果。 难点:能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分析问题,能用不同的方法数物体的数量。 措施:实物操作:数花生或数小棒,亲自体验数数过程,再用连加算式的方式表示数数过程及结果,初步培养几何直观。六、教学资源:教具、学具准备:PPT课件、小棒、花生七、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核心问题、子 问题串及活动任务设计 等) 学生生成预设 教师调控(理答、点拨、 演示等)一、情景创设,导入课题 师:周末,小明到奶奶的甜甜屋帮忙清点甜品,今天我们就跟着这名小小清点员一起来数一数。 二、师生合作,探究新知 问题1:一共有多少块糖果?摆一摆,数一数 (1)猜一猜 师:你们先猜猜,这袋里大约有多少块糖果呢? 追问:如果我们想准确地知道袋中有多少块,怎么办呢? (2)摆一摆,数一数 师:为了你们数的方便,我们用小棒代替糖,小棒数量和袋子里的糖果数量是一样多的。现在你们快来数一数吧。 师:谁来向大家介绍你的数法? 师:同学们有各种各样的数法,都数出了糖果数量。让我们再来仔细看看这些数法,有什么发现? 问题2:你想怎么数?说一说,数一数。 问题3:数一数,用算式记录数的结果。 师:这两种数法还可以用算式表示,请你数数下面糖果的块数,并用算式记录数的结果。 追问:算式里有几个3呢?指指在图中哪? 追问:有几个5相加? 师:仔细看,两个算式有什么特点?列的不一样,怎么得数一样? 师:自主完成数学书31页的问题3,同桌说说怎么数的,算式是? 问题4:借助数线数一数,用算式记录数的结果。 师:小蛋糕有多少个?请你借助数线数一数,并用算式记录数的结果。 师追问:看来用加法计算算式很长,有没有什么更好的方法呢?大家可以课后进行研究。 三、总结反馈 今天学到了哪些数数的方法?用什么算式可以表示数数的过程及结果? 生:数一数 生1:1块1块地数:1、2、3、…20。 生2:2块2块地数:2、4、6、…20。 生3:5块5块地数:5、10、…20。 生1:数法不同,都数出了20块。 生2:数的次数不同,每次数的块数越多,数的次数越少。每次数的块数越少,数的次数越多。 生1:第1幅图,我想横着数,每行有7块,有2行,一共有14块。 生2:第1幅图,我想竖着数,每列有2块,共7列,一共有14块。 生3:第2幅图,我想竖着数,每列有4块,有3列,一共有12块。 生4:第2幅图,我想横着数,每行有3块,有4行,一共有12块。 生1:按列数,3+3+3+3+3=15(块) 生2:按行数,5+5+5=15(块) 生总结:同一幅图,横着数,竖着数,所得到结果一样。 图1: 生1:按行数,6+6+6+6=24(块) 生2:按列数,4+4+4+4+4+4=24(块) 图2: 生1:按层数数,6+4+6+6+6+6=34(瓶) 生2:按行数,6+6+6+6+6+4=34(瓶) 生3:按列数, 6+6+6+6+5+5=34(瓶) 预设:每盘有4个,有12盘,所以列式是12个4相加的和是48。 生2:这个算式好长啊! 学生总结数数方法,用连加表示数数过程及结果。 出示课题:小小清点员 抽生猜糖果的块数 你想怎么数,试着数一数。 师小结:在数学中,“横着数”叫按行数,“竖着数”叫按列数。 板书:5个3,3+3+3+3+3=15(块) 板书:3个5,5+5+5=15(块) 教师巡视,给予指导。 带着学生根据板书回顾本节课学习重点,布置实践活动作业。作业设计:(注意作业目标与课堂教学目标之间的高度关联)九、板书设计:小小清点员 按行数: 3个5 按列数:5个3 5+5+5=15(块) 3+3+3+3+3=15(块)教学反思:(对自身教学态度进行反思;对各环节设计的科学性、可操作 性、效能性及与预期达成度的差异,以及各环节之间衔接的流畅度进行反思;对 课堂教学行为使用的方式、效果进行反思;对学生参与度、兴趣激发、困惑解决 程度,结合多方教学评价进行反思。)本节课的教学,由学生已经具备的跳着数数的方法和技能引人新课,既为新课的教学做了铺垫,又能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具体情境中,引导学生用不同的方法数方阵排列的物体个数,并相应地列出两道不同的连加算式,为学习加数相同的连加算式改写乘法算式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