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1 角的概念的推广 教学设计(表格式)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5.1.1 角的概念的推广 教学设计(表格式)

资源简介

5.1.1 角的概念的推广
教学目标 素质目标 知识目标 能力目标
通过教学,使学生进一步体会数形结合的思想.培育学生的学习能力、信息素养、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和爱岗敬业的劳动态度。 理解正角、负角、终边相同的角、第几象限的角等概念,掌握角的加减运算。 通过观察实例,使学生认识角的概念推广的可能性和必要性,树立运动变化的观点,并由此深刻理解任意角的概念。
教学重点 理解任意角(正角、负角零)角、终边相同的角、第几象限的角的概念,掌握终边相同的角的表示方法和判定方法。 、 解决策略:让学生从闹钟秒针和自行车车轮两个不同方向的旋转来推广角.用 PPT 或在软件系统上动态演示.让学生实际操作作图。
教学难点 任意角和终边相同的角的概念。 解决策略:通过具体问题,让学生从不同角度作答,理解终边相同的角的概念,并给以表示,从特殊到一般,归纳出终边相同的角的表示方法达到突破难点的目的。
教学方法 问题导向教学法,讨论法,小组分层合作教学法,小翻转式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方法
教学媒体 学习通 希沃 PPT 微信问卷
教学过程设计
(一)课前导学
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信息化手段
课前导学 通过学习通发布教学任务: 复习旧知:初中角的概念; 会画 0°~180°之间的角;集合的概念; 布置每个学生制作闹钟和自行车的模拟动画。通过组内推荐和组间投票选出。 通过学习通发布教学任务: 1.复习上节所学内容:任意角的概念,角的加减运算,终边相同的角的集合; 2.复习集合的并集。 3.制作动态角-450°,630°, 120°-30°。 4.预习象限角和轴上角。 通过学习通接受教学任务: 1.通过网络查询和课本复习角和集合的概念; 用 PPT 或动画(专业课)制作闹钟和自行车的模拟动画; 完成组内推荐和投票。 通过学习通接受教学任务: 复习旧知。 用 PPT 做动态角,以组为单位做就可以。 预习新知。 设计意图:结合专业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设计能力和信息素养。 预习旧知为下节课做准备。预习新知为翻转教学做准备。 信息化手段:学习通,问卷星。
(二)课中实施
环节 教学内容 师生互动 设计意图
导入 复习初中学习过的角的定义。(静止,运动) 角的概念的推广。 (视频片段) (8 分钟) 复习以教师个别提问和集体调动的形式复习初中角的概念。 新课引入以师生互答的形式,对秒针和车轮的旋转方向和大小进行描述,为角的概念的推广做准备。 教师对学生的作品 给予充分的肯定和评价 复习旧知,使学生发现旧知识的局限性,激发学习新知识的兴趣。 通过影像和 flash 效果,调动学生积极性。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增强学生职业荣誉感,培养工匠精神。 。

新 课 1.任意角的概念 (1)射线的旋转方向: 逆时针方向——正角; 顺时针方向——负角; 没有旋转——零角。 (思考:零角的终边与始边重合,那么终边与 始边重合的角是零角吗?) 画图时,常用带箭头的弧来表示旋转的方向和旋转的绝对量.旋转生成的角,又常称为转角。 例如: ∠AOB=120°,∠BOA=-120° 120° - O A (2)射线的旋转量: 当射线绕端点旋转时,旋转量可以超过一个周角,形成任意大小的角.角的度数表示旋转量的大小。 运用“超星学习通” 与学生互动。发送思考题,是选 A,不是选 B。 根据学生反馈结果给予引导。 教师引导学生在希沃数学画板上随意画出想画的角,尽量一正一负角。 学生练习: 画出下列各角 360° 720°,135°,-360°,- 150°;90°,-270°,210° . 学生分成四个小组, 分发四个题板。从十道题中各抽取一道做。其余题做课后练习。做后每组派代表讲解画法。 预判: 学生初中画0°~180°角习惯不画带箭头的弧,有可能有忽 通过平台软件了解学生参与和对知识的掌握情况。以便学生加强对任意角及零角概念的理解。 学生在希沃数学画板上画角比较直观,学生也比较感兴趣。 , 学生间差距很大,采取小组合作分层教学。按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分成 1,2,3,4 号组员因材施教,对不同的知识点提问不同的学生,让学习比较吃力的学生回答简单问题,使他们感受到学习的快乐。有助于学生间合作探究,达到体质培
例如 450°,-630°。 (10 分钟) 2.角的加减运算 90°-30° =90°+(-30°) =60°。 B C 30° 60° 90° o A 各角和的旋转量等于各角旋转量的和.(4 分钟) 3.终边相同的角 所有与á终边相同的角构成的集合可记为 S={x x = α + k·360°, k Z} 略的情况。 应变:强调角的旋转有方向,要画带箭头的弧来表示旋转的方向。 练习:(4 分钟) (1)30°+45° (2)90°+(-60°) 教师用 PPT 展示角加减运算的动态效果,学生自己画图。 教师设置问题情境与 30°始边、终边都相同的角有哪些?有多少个?它们能不能统一用一个集合来表示? 小组合作探究后,进一步提问:始边、终边相同的两个角的度数有什么关系? 得出结论: 终边相同的两个角的度数相差 360°的整数倍。 (8 分钟) 例 1(1)由学生口答,教师给出规范的书写 优的目的。 强化角的计算表示 旋转的合成的几何意义, 以帮助学生实现认识上 的转变。 : 学生通过自己练习画图,深刻体会角的加减运算,加深对任意角的概念的理解。

例 1(1)写出与下列各角终边相同的角的集合。 (1) 45°; (2) 135°; (3) 240°; (4) 330°. 解 略(4 分钟) 例 2 在 0~360°之间,找出与下列各角终边相同的角,并分别判定各是第几象限的角? (1)-120°;(2)640°;(3) -950°。 解 略(5 分钟) 格式。 例 2 引导学生画图解决。 学生用学习通回答以下问题。 判断对错: 锐角是第一象限角. 第一象限的角全是锐角。 第一象限的角都是正角。 终边相同的角一定相等。 小于 90°的角都是锐角。 小于 90°的角不都是正角。 将例 1 分解为两个小题,边讲边练,小步子, 低台阶,学生容易消化吸收。 使学生准确区分 0~ 90°的角,锐角,小于 90° 的角,第一象限角。 通过学习通软件快速、准确、全面的了解学生对以上知识的掌握情况。 预判:角的概念会出现混乱,会有一部分出现问题。 应变:由学生的答题情况,逐一讲解后,再以第二象限角让学生练一 下,强化记忆。
小结 任意角的概念 角的加减运算 终边相同的角的集合 (2 分钟) 1.教师带领学生回顾本节课的知识脉络图。 2.让学生指出哪些知 识学会了,哪些知识还不 够理解。 本节课概念众多,通过梳理脉络,帮助学生巩固知识.学生自查能发现学习中出现的问题。
作业 教材 P127,练习 A 组第 2(3 (4)3 题,4 题(每组 1,2,3 号学生必做,4 号学生选做) (1 分钟) 预习例 2 相关问题 ) 作业分层 ; 减轻学困生的学习压力,提高学习兴趣。
第 1 学时结束
板书设计
5.1.1 角的概念的推广(一) 正角:逆 角 负角:顺 3.终边相同的角 零角:不旋转 S={x x = α + k·360°,k Z} 角的加减运算: 各角和的旋转量等于各角旋转量的和.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