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认识信息系统 -教学设计(表格式) -2025-2026学年中职《信息技术(基础模块)》上册第二版(电工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1.2 认识信息系统 -教学设计(表格式) -2025-2026学年中职《信息技术(基础模块)》上册第二版(电工版)

资源简介

78   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参考书(Windows 7+Office 2010)(第2版)书
第1章 信息技术应用基础 教案
任务2 认识信息系统 教案
1.教学设计方案
教学单元名称 认识信息系统 课 时 2学时
所属章节 第1章 信息技术应用基础 任务2 认识信息系统
任务描述 老师和几个学生搬来了一台微型计算机。 小华有点纳闷,今天课程的内容不是认识信息系统吗?这台计算机就是信息系统? 小华跑上讲台,好奇地看向弹出的机箱,内面电路板上有各种电子元件、插槽、接口,这样的电路能处理信息吗?怎样处理文字、声音和图像呢? 上课铃响了,小华赶紧回到座位,希望在老师的引导下解开所有疑惑。
任务分析 信息系统是由人机构成的复杂系统,在这一系统中数据是被处理的对象,计算机等设备是处理数据的工具,终端是人机交互的设备。人机交互由输入设备和输出设备完成,前者将数据送入系统中,经计算机加工处理后,后者才能使表述的信息更加直观或准确。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① 了解信息系统的组成 ② 理解计算机硬件的基本结构 考 核 方 式 过程考核:学习知识掌握技能情况(20%);小组协作搜索信息、积极参与讨论与分享任务成果(50%) 终结考核:自我总结评价(30%)
能力目标 ① 了解二进制、十进制、十六进制及转换方法 ② 了解信息编码和信息存储
素养目标 ① 培养学生信息意识 ② 感悟自主探究、知识分享与协作学习的快乐与成就感
思政目标 ① 刻苦学习、做社会主义建设合格接班人 ② 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教学环境 为每位学生的计算机配置如下 软件环境—Microsoft Windows 10、网页浏览器
2.教学设计实施
教学 内容 教 师 行 动 学 生 行 动 组织 方式 教学
方法 资源与 媒介 时间 /min
任务 提出 导入任务情景 分析工作任务 集中 引导 启发 投影 视频 10
提问:通过任务情景和任务分析,需要搜集哪些内容来解决小华的困惑? 思考完成任务需要搜集的相关信息(信息技术、信息社会特征和文化、存在的问题和法律规范等)
知识讲授与操作演示 引导学生了解信息系统的组成 分组协作,搜集并展示常用的信息系统主要几个部分组成。 分组 协作 集中 展示 引导
启发 讲授 投影 屏幕 30
引导学生理解计算机硬件的基本结构 联系日常学习和生活,分析基本结构都由五大基本部件组成,分别是运算器、控制器、存储器、输入设备和输出设备。
展示资料引导学生理解数据的计算机处理过程 观看学习
引导学生观看视频理解计算机运行机制 观看学习
讲解二进制、十进制、十六进制及转换方法 观看教师演示计算过程学习计算公式
展示编码过程引导学生了解信息编码和信息存储 观看教师演示编码过程学习编码转化方法。
学生 练习 与 讨论 巡视检查、记录、倾听学生的讨论结果并点评 为什么说信息系统是一个人机系统? 分组 讨论 展示 评价 搜集 信息 分享 成果 计算机 40
还有哪些进位计数制?你可以使用计算器进行数制转换吗?
计算机汉字编码所蕴含的中国智慧。 搜集 信息 辩论
完成工作任务 巡视检查、记录 记录讨论结果 上传学习平台 独立 提炼关键信息 计算机
总结 评价 根据先期观察记录,对学生的分组讨论情况进行初步点评 倾听点评 集中 自主 学习 计算机和投影屏幕 10
对本次课的重点及要点进行总结,讲授评价标准 倾听总结,对自己的整个工作任务的完成过程进行总结 先集中 后独立 相互评价自我评价 计算机和投影屏幕
3.教学实施过程
任 务 提 出(10min)
教师导入任务情景:信息技术课前,老师和几个学生搬来了一台微型计算机。 小华有点纳闷,今天课程的内容不是认识信息系统吗?这台计算机就是信息系统? 小华跑上讲台,好奇地看向弹出的机箱,内面电路板上有各种电子元件、插槽、接口,这样的电路能处理信息吗?怎样处理文字、声音和图像呢? 上课铃响了,小华赶紧回到座位,希望在老师的引导下解开所有疑惑。 任务分析:小华的疑惑有三个:一是计算机就是信息系统吗?二是电子计算机能处理哪类信息?三是计算机处理信息前需要做怎样的变换? 要解答小华的困惑,需要了解信息系统组成及运行机制、了解数制和数制转换、了解信息编码和信息存储。了解信息系统组成能够解答小华的第一疑惑,明白计算机与信息系统的关系;了解数制和数制转换能够解答小华的第二个疑惑,信息只有转换成二进制,才能被具有两个稳定状态的电子计算机处理;了解信息编码和存储可以解答小华的第三个疑惑,需要计算机处理信息必须进行编码处理。
知识讲授与操作演示(30min)
1. 引导学生了解信息系统的组成 微型计算机不能被称为信息系统,只能说是信息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信息系统(Information System)是由计算机硬件、网络和通信设备、计算机软件、信息资源、信息用户和规章制度组成的,以处理信息流为目的的人机一体化系统。信息系统主要有六个基本功能,即对信息的输入、传输、存储、处理、输出和控制。信息系统经历了简单的数据处理信息系统、孤立的业务管理信息系统、集成的智能信息系统三个发展阶段。 2. 引导学生理解计算机硬件的基本结构 计算机是由巨型机、大型机、小型机、微型计算机和便携式计算机组成的一个庞大的家族,不同类型计算机的规模、性能、结构、应用等方面存在很大的差异,但基本结构都由五大基本部件组成,分别是运算器、控制器、存储器、输入设备和输出设备。早期计算机的硬件结构是以运算器为中心,现在的计算机已转向以存储器为中心的硬件结构。 3. 展示资料引导学生理解数据的计算机处理过程 计算机按照人们的基本需求对数据进行加工处理,以形成满足应用需要的信息,因此,计算机处理数据的过程也是人机共同对数据的加工过程。 4. 引导学生观看视频理解计算机运行机制 计算机运行时,先从内存中取出第一条指令,通过控制器译码了解指令类型,然后按指令的要求,从存储器中取出数据进行指定的运算和逻辑操作等加工,运算结果再按地址送到内存中。接下来再取出第二条指令,在控制器的指挥下完成规定操作,依次进行,直至遇到停止指令。在计算机中,程序与数据存取相同,按程序编排的顺序,一步一步地取出指令、数据,自动地完成指令规定的操作。因此,计算机的工作原理可以概括为存储程序控制。 5. 讲解二进制、十进制、十六进制及转换方法 “数制”指进位计数制,同一个数可以采用不同的进位计数制来计量。在日常生活中,人们习惯使用十进制计数,而计算机电路的开关特性使计算机更适合处理二进制数,因此,十进制数输入计算机系统之前必须转换为二进制数。同样,为了方便人们识别,计算机系统输出的二进制数也必须转换为十进制数。在讨论信息系统时为了简化记录,也会涉及八进制和十六进制,两者可以用来表示数值较大的二进制数。 展示编码过程引导学生了解信息编码和信息存储
学 生 讨 论 并 完 成 工 作 任 务(40min)
以计算机运行控制为例,说明在生活中遵守规则的重要性。 成语“半斤八两”与进位计数制有什么内在联系? 计算机汉字编码所蕴含的中国智慧。
完 成 工 作 任 务
在学习平台中,记录讨论结论
总结评价与提高(10min)
【总结评价】 ① 教师依据学生讨论交流及完成工作过程中的行动记录,挑选出具有代表性的几个小组的结论汇总在平台中,随机抽取几个学生对其进行点评,说出好的与不足之处。 ② 教师总结各组的讨论结果,点评在讨论和分享过程中表现出色的小组和个人,对于讨论结果进行正向引导,提升学生学习信息技术课程的兴趣。 ③ 学生对自己完成的工作进行总结与反思,主要总结自己在小组讨论与自己完成工作任务过程中的收获 ④ 教师给出本次课的学习成绩。评分依据—过程考核:学习知识掌握技能情况(20%),分组协作讨论并展示情况(50%);终结考核:自我总结评价(30%)
004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