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 绘制图形-教学设计(表格式)-2025-2026学年中职《信息技术(基础模块)》上册第二版(电工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3.4 绘制图形-教学设计(表格式)-2025-2026学年中职《信息技术(基础模块)》上册第二版(电工版)

资源简介

78   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参考书(Windows7+Office2010)(第2版)书
第3章 图文编辑教案
任务4 绘制图形 教案
1.教学设计方案
教学单元名称 绘制图形 课时 4学时
所属章节 第3章 图文编辑 任务4 绘制图形
任务描述 以丰富故宫博物院研学报告内容为背景,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运用 Word 2016软件完成以下任务: ①绘制研学小组徽标(融入故宫文化元素,如故宫建筑纹样、色彩等); ②绘制研学流程图(清晰呈现 “确定目标 — 前期准备 — 实地研学 — 成果总结” 等活动流程); ③绘制研学小组结构图(用 SmartArt 展示成员分工与协作关系); ④输入与研学内容相关的数学公式(如故宫建筑中涉及的黄金分割比公式)。 在绘制过程中,需结合研学主题体现创意,通过小组协作优化设计,培养创新思维与团队意识,同时在细节处理中践行工匠精神。
任务分析 (1)认知图形绘制要素与文化关联(认知) 行为描述:学生应能说出 Word 中绘制图形的核心工具(形状库、SmartArt、公式编辑器),理解不同图形类型(形状图、流程图、结构图)的功能,明确故宫文化元素(如红墙黄瓦、斗拱纹样)与图形设计的融合逻辑。 条件:提供 Word 软件、故宫建筑图片、传统纹样素材。 标准:能准确描述工具功能及文化元素的应用方法。 (2)执行图形绘制基础操作(操作) 行为描述:学生应能独立完成: ①绘制与编辑形状:插入基本图形(矩形、棱台等),调整大小、位置,添加文字与样式(颜色、线条、三维效果) ②组合与排版图形:调整图形叠放次序,组合多个图形形成整体设计(如徽标) ③制作逻辑图表:使用 SmartArt 插入流程图和组织结构图,添加 / 删除形状并编辑文字 ④输入数学公式:利用公式编辑器插入分式、根式等,调整公式大小与格式 条件:提供软件环境及操作素材。 标准:操作规范,图形准确传达信息,公式格式正确。 应用创意设计与团队协作(应用)行为描述:学生应能以小组为单位 ①结合故宫文化设计徽标(如用宫殿轮廓作图形基础); ②通过讨论确定流程图逻辑与结构图层级; ③分工完成绘制并整合优化。 条件:提供协作任务单及创意评价标准。 标准:设计体现文化特色,团队分工明确,成果具有独创性。
教学目标 知识 目标 ①说出 Word 中绘图工具(形状库、SmartArt、公式编辑器)的功能及调用方法 ②了解图形类型(形状图、流程图、结构图)的特点及适用场景(如流程图用于展示步骤) ③知晓图形编辑技巧(组合、叠放、样式设置)及公式输入的基本规则 ④理解故宫文化元素(色彩、纹样、建筑造型)与图形设计的融合原理 ⑤阐述创意设计在文档美化中的作用及团队协作对提升效率的意义 考 核 方 式 过程考核:学习知识掌握技能情况(30%);个人完成各种表格设计制作(50%)终结考核:自我总结评价(20%)
能力 目标 ①能够使用 Word 形状库绘制基本图形,并通过调整大小、颜色、效果制作研学徽标 ②能够运用 SmartArt 制作研学流程图和小组结构图,准确呈现逻辑关系与分工 ③能够使用公式编辑器输入复杂数学公式(如黄金分割比公式),并调整格式 ④能够通过组合、叠放等操作优化图形布局,使设计更具整体性 ⑤能够小组协作完成图形设计,通过讨论解决创意与技术难题
素养 目标 ①发展创新思维,能将传统文化元素转化为现代图形设计 ②提升审美能力,通过色彩、布局搭配增强图形的视觉效果 ③增强团队协作意识,在分工中主动沟通、互补配合 ④养成严谨细致的态度,确保图形比例协调、公式准确无误 ⑤提高问题解决能力,能排查图形错位、公式错误等技术问题
思政 目标 ①厚植文化自信,通过融入故宫元素(如朱红底色、琉璃瓦色彩)感受传统建筑美学 ②弘扬工匠精神,在图形细节处理(如线条对齐、比例精确)中追求完美 ③强化团队协作精神,在创意碰撞中尊重不同意见,达成共识 ④树立责任意识,认识到准确的图形与公式是专业报告的重要组成部分 ⑤传承创新精神,将传统纹样与现代设计结合,体现文化传承与发展
教学环境 为每位学生的计算机配置如下 软件环境—Windows7、Office2016办公软件
2.教学设计实施
教学 内容 教师行动 学生行动 组织 方式 教学 方法 设计 意图 时间 /min
任务 提出 ①展示两份研学报告对比:一份无图形(文字冗长),一份含创意图形(徽标醒目、流程清晰) ①观察对比,说出图形对阅读的辅助作用 集中 情境对比法、启发提问法 通过情境对比激发兴趣,引导学生将文化元素与技术操作结合 15
②提问:“图形在报告中能起到什么作用?如何让图形体现故宫文化特色?” ③明确任务:小组合作完成徽标、流程图、结构图及公式绘制,要求融入故宫元素。 ②思考文化元素与图形的结合点(如用故宫角楼轮廓作徽标基础) ③明确小组任务分工
知识讲授与操作演示 绘制形状图 ①讲解:结合故宫建筑特点,分析基本图形的应用(如用 “棱台” 模拟宫殿屋顶,“缺角矩形” 模仿宫墙) ②演示:插入 “棱台” 和 “矩形”,设置颜色(朱红、明黄),添加文字 “研途有你”,组合图形形成徽标 ③互动:让学生尝试用 1 个图形模拟故宫元素(如圆形代表天坛) ①记录图形与文化元素的关联点 ②模仿操作,绘制简单故宫元素图形 ③展示自己的创意,说明设计思路 集中 讲授法、演示法、互动实践法 演示法、任务驱动法 讲授法、演示法、讨论法 演示法、实践法 将技术操作与文化解读结合,提升文化转化能力 强化逻辑思维,在规范中体现创意 逐步形成系统思维,认识团队协作的可视化表达 将数学知识与文化案例结合,提升知识迁移能力 30
2.制作流程图 ①讲解:流程图的逻辑符号(开始 / 结束、流程步骤、判断节点),结合研学流程说明节点衔接原则 ②演示:插入 “流程图:过程” 形状,添加 “确定研学目标” 等文字,用箭头连接,设置统一样式(故宫红线条) ③任务:让学生补充 “实地研学” 环节的子流程 ①理解流程图的逻辑规范性 ②实践绘制并完善流程图节点 ③小组内检查流程的完整性
3.设计结构图 ①讲解:SmartArt 组织结构图的层级关系,结合研学分工说明 “组长 — 组员” 的树形结构 ②演示:插入 “层次结构” 图形,添加成员姓名与职责,设置 3D 效果(模拟宫殿立体感) ③互动:提问 “如何通过结构图体现协作关系?” 引导学生添加辅助线 ①学习 SmartArt 的编辑方法 ②修改结构图,完善分工信息 ③讨论并优化层级布局
4.输入数学公式 ①讲解:故宫建筑中的数学美(如黄金分割比在宫殿长宽比中的应用),说明公式编辑器的功能 ②演示:插入 “Phi 变量”,输入黄金分割比公式(φ=(1+√5)/2≈1.618),调整字号与格式 ③任务:让学生输入研学报告中涉及的 “根号 2 比例” 公式 ①理解流程图的逻辑规范性 ②实践绘制并完善流程图节点 ③小组内检查流程的完整性
学生 讨论 ①巡视指导:重点关注文化元素融合(如徽标是否体现故宫特色)和技术细节(如公式符号正确性) ②组织讨论:发放 “创意设计清单”,引导小组讨论:“如何用图形表现‘文物保护’主题?”“流程图如何简化更易读?” ③答疑解惑:解决 “图形组合后无法编辑”“公式符号错误” 等问题 ①独立练习:完善本组徽标、流程图等设计,尝试融入新的文化元素(如斗拱纹样) ②小组讨论:结合清单优化设计,确定最终方案 ③记录问题:将未解决的技术难题整理成清单 分组(两人一组,随机合) 交流、 尝试、记录整理问题 通过自主练习与协作讨论,深化对知识的应用 45
完成工作任务 再次明确任务:小组提交完整设计成果,要求: 徽标体现故宫文化且辨识度高 流程图逻辑清晰、步骤完整 结构图层级明确、分工合理 公式准确且与研学内容相关 ②过程指导:对 “文化元素堆砌”“流程图逻辑混乱” 等问题提出修改建议 ①分工完成:优化徽标与公式,完善流程图,调整结构图 ②整合检查:小组共同审核成果,确保风格统一、无技术错误 ③提交成果:将图形插入研学报告对应位置 小组协作 任务驱动法、协作法 通过完整任务提升综合应用能力,强化团队协作 45
总结 评价 ①作品展示:选取 3 组典型作品,从 “文化融合度”“技术规范性”“创意独特性” 三方面点评 ②思政引导:强调 “图形中的每一笔线条都体现工匠精神”“文化元素的创新应用是自信的表现” ③多元评价:发放评价表,学生从 “团队协作”“创意设计”“技术掌握” 维度互评 ①观看优秀作品,反思本组设计的不足 ②分享设计思路,阐述文化元素的应用理念 ③填写评价表,提出改进方向 集中 评价法、思政渗透法 通过多元评价促进反思,达成本次课思政目标 45
对本次课的重点及要点进行总结,讲授评价标准 倾听总结,对自己的整个工作任务的完成过程进行总结 先集中 后独立 相互评价自我评价
3.教学实施过程
任务提出(15min)
①教师展示两份研学报告片段:一份纯文字描述研学流程,另一份用流程图呈现,引导学生对比:“哪份更直观?图形在报告中除了美观还有什么作用?” ②引入故宫元素:展示故宫角楼、朱红宫墙等图片,提问:“如何将这些元素融入我们的图形设计,让报告更具特色?” ③明确任务:“今天我们将分组完成研学报告中的图形设计,包括能体现故宫特色的徽标、清晰的流程图、明确的结构图,以及相关的数学公式。希望大家在设计中既展现创意,又注重细节。”
知识讲授与操作演示(30min)
1.绘制研学小组徽标 ①教师讲解:“故宫的红墙、黄瓦、斗拱是标志性元素,我们可以用‘矩形’模拟红墙,‘棱台’表现屋顶,用‘金色’填充呼应琉璃瓦。” ②演示操作:- 插入 “缺角矩形”(设置红色填充、6 磅橙色边框)模拟宫墙;- 叠加 “棱台”(金色填充、蓝色线条)作为屋顶;- 右击棱台选择 “添加文字”,输入 “研途有你”(楷体、红色);- 选中两图形,右击 “组合” 形成徽标。 ③学生实践:模仿绘制并尝试修改(如用 “圆形” 替换矩形,模拟故宫圆顶建筑)。 2.绘制研学流程图 ①教师讲解:“研学流程包括‘确定目标 — 前期准备 — 实地考察 — 成果总结’,可用‘圆角矩形’表示步骤,‘菱形’表示判断(如‘审核是否通过’),‘箭头’连接逻辑。” ②演示操作: 插入 “流程图:开始 / 结束”(输入 “开始”)、“流程图:过程”(输入 “确定研学目标” 等); 用 “箭头” 工具连接各形状,设置线条颜色为 “故宫红”; 选中所有图形,设置统一字体(宋体、五号)。 ③学生实践:补充 “实地考察” 环节的子步骤(如 “参观文物”“记录要点”)。 3.绘制小组结构图 ①教师讲解:“用 SmartArt 的‘层次结构’可以清晰展示‘组长 — 副组长 — 组员’的关系,就像故宫‘皇帝 — 大臣 — 侍卫’的层级一样有序。” ②演示操作: 插入 “组织结构图”,输入 “组长(小华)”“副组长(小实)”; 选中底层形状,右击 “添加形状 — 在后面添加”,输入各成员及职责(如 “资料准备员(小嘉)”); 选择 “三维样式”,增强立体感。 ③学生实践:调整结构图布局,确保职责与姓名对应。 4.输入黄金分割比公式 ①教师讲解:“故宫太和殿的长宽比接近黄金分割比(φ≈1.618),用公式编辑器可以准确表达这一数学美。” ②演示操作:- 单击 “插入 — 公式”,选择 “希腊字母 —Phi 变量”; 插入 “分式”,分子输入 “1+√5”,分母输入 “2”;- 添加 “≈1.618”,调整字号为五号。 ③学生实践:输入 “故宫建筑高度与宽度比” 公式(如 “高 / 宽 =√2/2”)。
学生讨论(45min)
①小组讨论主题: 徽标优化:“如何让徽标更简洁?是否需要添加‘文物’元素(如鼎的简化图形)?” 流程图简化:“‘前期准备’是否可以合并‘资料收集’和‘路线规划’为一个步骤?”- 结构图创新:“能否用‘环形结构’体现组员平等协作?” ②教师巡视时引导: “想想故宫的‘中轴线’,流程图是否也该有一条‘主线’?” “结构图的颜色能否呼应故宫的‘红金配’?” ③小组确定最终方案,记录修改要点。
完成工作任务(45min)
①分工实施: 创意组:完善徽标,添加斗拱纹样作为边框; 逻辑组:精简流程图,删除重复步骤,确保箭头方向一致; 数据组:检查公式符号,调整字号与文本匹配。 ②整合成果:将所有图形插入研学报告,统一设置 “紧密型环绕”,避免文字遮挡。 ③自查改进:对照评价标准检查: 徽标是否有明确的故宫元素; 流程图是否有多余步骤; 结构图姓名与职责是否对应; 公式是否准确无误。
总结评价与提高(45min)
【总结评价】 ①作品点评: 优秀案例:如表扬某组用 “斗拱轮廓” 作徽标边框,体现对建筑细节的关注; 改进建议:指出某组流程图箭头混乱,需加强逻辑梳理。 ②思政总结:“同学们设计的图形不仅是技术的体现,更是对故宫文化的解读。就像古代工匠建造宫殿时精益求精,我们也要在每一个线条、每一个符号中践行工匠精神。” ③拓展提升:介绍 “形状联合 / 组合” 高级功能,鼓励学生课后尝试用图形拼出 “故宫角楼” 剪影;布置作业:为报告中的 “文物保护” 章节设计示意图。 ④ 最后教师及学生共同评出本次课的成绩。评分依据—过程考核:学习知识掌握技能情况(30%),小组完成绘制“形状图”“逻辑图表”“公式”设计成果(50%);终结考核:自我总结评价(20%)。
007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