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 设置文本格式-教学设计(表格式)-2025-2026学年中职《信息技术(基础模块)》上册第二版(电工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3.2 设置文本格式-教学设计(表格式)-2025-2026学年中职《信息技术(基础模块)》上册第二版(电工版)

资源简介

78   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参考书(Windows7+Office2010)(第2版)书
第3章 图文编辑 教案
任务2 设置文本格式 教案
1.教学设计方案
教学单元名称 设置文本格式 课时 4学时
所属章节 第3章 图文编辑 任务2 设置文本格式
任务描述 以故宫博物院研学报告的美化排版为背景,在已完成文字内容录入的基础上 ①设置文本格式(字体、字号、颜色等)、 ②段落格式(对齐方式、缩进、行距等) ③版面布局(页面设置、分栏、水印等),使报告达到内容清晰、格式规范、美观易读的效果。 在操作过程中,需结合故宫文化特色选择合适的格式风格,体现对传统文化的尊重与传承,同时通过规范排版,养成严谨的职业态度。
任务分析 (1)认知格式设置要素与文化关联(认知) 行为描述:学生应能说出文本格式(字体、字号、字符间距等)、段落格式(缩进、对齐方式、行距等)和版面设置(纸张大小、页边距、分栏等)的基本要素,理解不同格式与故宫文化(如楷体体现传统书法、红色呼应宫墙元素)的关联。 条件:提供已录入内容的研学报告文档、故宫文化素材及 Word 2016 软件。标准:能准确描述各类格式的核心要素及与文化主题的匹配逻辑。 (2)执行格式基础操作与文化融合(操作) 行为描述:学生应能独立完成: ①文本格式设置:选择体现传统文化的字体(如标题用楷体)、呼应故宫元素的颜色(如暗红色标题),为 “榫卯结构” 等专业术语添加着重号 ②段落格式设置:设置符合中文阅读习惯的首行缩进(2 字符),为 “建筑布局” 章节设置 1.5 倍行距以突出层次 ③版面设置:采用 A4 纸张规范排版,为 “文物介绍” 部分设置两栏布局,添加 “故宫剪影” 水印增强文化氛围 条件:提供软件环境及研学报告文档。 标准:操作准确,格式与文化主题协调,符合文档规范。 应用样式功能与团队协作(应用) 行为描述:学生应能以小组为单位, ①创建 “一级标题”“正文” 等样式统一格式 ②通过协作讨论确定格式风格 ③共同优化报告排版。 条件:提供含多章节的研学报告及协作任务单。 标准:样式应用一致,团队分工明确,格式风格贴合主题。
教学目标 知识 目标 ①说出文本格式(字体、字号、颜色、字符效果)的设置方法及与文化主题的关联(如书法字体与传统文化的联系) ②理解段落格式(缩进、对齐方式、行距、段间距)的作用,熟记中文文档排版规范(如首行缩进 2 字符) ③知晓版面设置(纸张大小、页边距、分栏、水印)的操作流程,理解水印对主题表达的强化作用 ④掌握样式的创建与应用方法,理解其在批量格式修改中的高效性 ⑤阐述格式规范对文档传播的重要性,及排版中体现的文化传承意义 考 核 方 式 过程考核:学习知识掌握技能情况(20%);个人完成文件编辑、修改、加密等工作成果(50%) 终结考核:自我总结评价(30%)
能力 目标 ①能够根据文化主题选择字体(如楷体、宋体)和颜色(如红、金等故宫色系),完成文本格式设置 ②能够准确设置段落缩进、对齐方式、行距和段间距,使文档层次清晰 ③能够进行版面设置(A4 纸张、标准页边距、分栏、水印),提升文档专业性 ④能够创建和应用样式,实现全文档格式的统一与高效修改 ⑤能够通过小组协作确定格式风格,共同优化文档排版
素养 目标 ①养成严谨细致的工作态度,确保格式设置的准确性和一致性 ②提升审美与文化融合能力,能将传统文化元素融入现代文档排版 ③增强团队协作意识,在分工中主动沟通、互相配合 ④提升问题解决能力,能排查格式混乱、样式应用错误等问题 ⑤形成规范意识,认识到格式规范是信息有效传播的基础
思政 目标 ①厚植文化自信,通过选用传统字体、故宫色系等元素,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 ②弘扬工匠精神,在格式设置中追求细节完美(如字符间距均匀、对齐精准) ③树立责任意识,认识到规范排版是对读者的尊重,也是职业素养的体现 ④树立团队协作精神,在小组讨论中倾听不同意见,共同达成目标 ⑤增强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在引用故宫资料时规范标注来源
教学环境 为每位学生的计算机配置如下 软件环境—Windows7、Office2016办公软件
2.教学设计实施
教学 内容 教师行动 学生行动 组织 方式 教学 方法 设计 意图 时间 /min
任务 提出 ①展示两份研学报告:一份为默认格式(宋体五号、无缩进),另一份融入故宫元素(楷体暗红标题、首行缩进、角楼水印),标注差异点(如标题字体与故宫匾额的呼应、颜色与宫墙的关联)。 ①对比两份报告,用表格记录差异(如 “标题字体:默认宋体 vs 楷体”“颜色:黑色 vs 暗红”),标注自己觉得更贴合故宫的选项。 集中 情境对比法、启发提问法 ①通过直观对比,让学生自主发现格式对文化表达的影响,而非被动接受 “要规范” 的要求,落实 “文化自信” 思政目标。 ②鼓励学生结合故宫印象提出设计思路,提升主动关联文化与技术的素养,呼应 “审美与文化融合能力” 素养目标。 ③初步分工让学生自主规划任务,发展责任意识,落实 “团队协作” 思政目标。 15
②提问:“哪份报告更能让你感受到故宫的历史厚重感?如果让你调整,会选哪种字体、颜色呼应故宫文化?” ③引导学生梳理核心需求:格式规范(缩进、行距)+ 文化融入(字体、颜色、水印),明确小组任务。) 明确任务:小组协作优化研学报告格式,要求格式规范且融入文化元素 ②主动分享观点:“楷体和故宫里的书法匾额很像”“暗红让我想到宫墙,比正红更有历史感”。 ③小组内初步分工:有人负责字体颜色设计,有人关注段落布局,有人构思水印元素。 明确小组任务目标
知识讲授与操作演示 1.文本格式设置 ①讲解:结合故宫文化,分析楷体(体现书法传统)、暗红色(呼应宫墙)的选用逻辑 ②演示:选中 “故宫建筑” 标题,设置为 “楷体、二号、暗红色、加粗”;选中 “斗拱” 等术语,通过 “字体” 对话框添加着重号 ③互动:提问 “为什么标题选用楷体而非宋体?” 引导学生关联传统文化 ①记录字体、颜色与文化主题的关联点 ②模仿操作,设置报告标题和关键词格式 ③回答问题,阐述对文化元素融入的理解 集中 讲授法、演示法、互动问答法 文本格式:通过 “字体 - 文化对应” 让学生自主理解格式与文化的关联,感受传统元素的现代表达,落实 “文化传承” 思政目标;操作中对比调整,提升审美素养。 段落格式:用故宫布局类比缩进、行距,让学生自主体会规范的合理性,养成 “严谨细致” 的职业态度(思政);测试不同参数,提升问题解决素养。 3.版面设置:关联展区布局帮助学生理解分栏、水印的意义,主动平衡美观与实用,落实 “工匠精神”(思政);自主调整参数,提升细节处理素养,养成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 4. 样式应用:用 “宫廷档案” 类比让学生自主发现高效工具的价值,培养协作效率意识(思政);创建并修改样式,提升技术应用素养。 30
段落格式设置 ①讲解:中文文档排版规范(首行缩进 2 字符、1.5 倍行距),说明其对阅读流畅性的影响 ②演示:选中正文段落,通过 “段落” 对话框设置 “首行缩进 2 字符”“行距 1.5 倍”;设置 “研学目标” 段落 “段前 1 行” 突出重要性 ③任务:让学生尝试调整不同行距,对比阅读效果 ①理解中文排版规范的意义 ②实践设置段落格式,对比不同参数的效果 ③小组内分享调整心得
版面设置 ①讲解:A4 纸张通用性、标准页边距(上 / 下 2.54cm,左 / 右 3.17cm)的规范意义,水印对主题的强化作用 ②演示:通过 “页面设置” 设置标准参数;对 “文物介绍” 部分设置 “两栏” 并添加分隔线;插入 “故宫剪影” 图片水印(半透明) ③讨论:“为什么为文物部分设置分栏?” 引导学生理解版面与内容的适配性 ①实践版面设置操作,观察文档整体变化 ②参与讨论,分析版面与内容的关联 ③尝试为自己的报告添加水印
样式应用 ①讲解:样式的高效性(“一处修改,全文更新”),以小组协作为例说明统一格式的重要性 ②演示:创建 “一级标题” 样式(楷体、二号、暗红、段前 1 行);应用于所有章节标题;修改样式为 “黑体”,展示全文同步更新效果 ③任务:让学生创建 “正文” 样式(宋体、小四、首行缩进 2 字符) ①理解样式功能对团队协作的帮助 ②实践创建和应用样式,体验批量修改的便捷 ③小组内检查样式应用的一致性
学生 练习 与 讨论 ①巡视指导:观察学生格式设置情况,对 “颜色与主题不匹配”“缩进错误” 等问题进行个别指导 ②组织讨论:发放 “格式风格讨论单”,引导小组讨论 “如何通过格式体现故宫的庄重感”(如字体选择、颜色搭配) ③答疑解惑:解答 “分栏后图片错位”“样式不生效” 等共性问题 ①独立完成报告格式设置,遇到问题及时请教 ②小组讨论并填写讨论单,确定本组格式风格(如标题用黑体 + 暗红,正文用宋体) ③尝试解决操作问题,记录未解决的难点 分组(两人一组,随机合) 识记字体格式、尝试各种操作并交流 ①通过讨论,让学生在协作中自主达成共识, “尊重不同意见” 的团队精神(思政)。②结合素材调整方案,提升文化感知素养。 ③记录待解决问题,为后续互助铺垫,养成主动解决问题的习惯。 45
完成工作任务 ①布置任务:小组协作完成全文档格式优化, 要求:样式应用一致,无格式混乱,融入至少 2 处故宫文化元素(如颜色、字体、水印)、排版符合中文规范 ②过程指导:重点检查文化元素融入情况和团队分工,对 “样式应用错误” 的小组进行针对性辅导 ①小组分工:分工负责标题和样式、段落和版面、检查文化元素 ②协作优化:共同调整格式,确保风格统一,文化元素自然融入 ③自查:对照 “评分标准”(格式规范、文化融入、团队协作)检查文档,发现并解决问题 小组协作 任务驱动法、协作法 ①分工轮换让学生自主把控全流程,树立 “严谨负责” 的态度(思政);对照自检表自查,提升质量意识素养。 ②通过自查,发现并 解决问题,发展资源利用与协作素养。 45
总结 评价 ①“亮点认领”作品展示:选取 2 份优秀作品,从 “文化元素融入”(如红色标题与故宫的呼应)、“格式规范”(样式统一)、“团队协作”(分工明确)三方面点评 ②思政引导:强调 “格式严谨体现工匠精神”“文化元素融入是自信的表现”,引用 “中国字是文化传承的标志” 升华主题 ③自评互评:发放评价表,让学生从 “文化融入度”“格式准确性”“团队贡献” 维度进行评价 ①观看优秀作品,对比自身不足,记录改进点②倾听思政引导,理解格式设置中的文化与职业素养意义③填写评价表,进行自评和小组互评,交流学习心得 集中 评价法、思政渗透法 ①“亮点认领” 强化学生的创作成就感,发展 “创新自信”(思政);互评反馈提升反思与表达素养。 ②布置个性化任务,鼓励持续探索,落实 “终身学习” 素养目标。 45
对本次课的重点及要点进行总结,讲授评价标准 倾听总结,对自己的整个工作任务的完成过程进行总结 先集中 后独立 相互评价自我评价
3.教学实施过程
任务提出(15min)
教师展示两份研学报告:一份标题用默认宋体、无缩进、行距混乱;另一份标题用楷体(暗红色)、正文首行缩进、添加故宫水印。 引导学生观察:“哪份报告更能体现对故宫文化的尊重?为什么?” 学生自由发言后,教师总结:“规范的格式不仅让文档易读,更能传递对内容和读者的尊重,融入文化元素还能彰显我们的文化自信。” 明确任务:“今天我们以小组为单位,为研学报告设置格式,要求既符合规范,又能体现故宫文化特色,让报告成为传播传统文化的载体。”
知识讲授与操作演示(30min)
1. 文本格式与文化融入(15min) ①教师讲解:“故宫的红墙黄瓦是标志性元素,我们可以用暗红色作为标题色;楷体源自传统书法,适合体现历史厚重感。” ②演示操作:- 选中 “故宫建筑” 标题,通过 “字体” 组设置 “字体:楷体,字号:二号,颜色:暗红色,加粗”; 选中 “榫卯结构、斗拱” 等术语,右击选择 “字体”,设置 “着重号: ”; 调整 “文化传承” 字符间距为 “加宽 0.05cm”,突出主题。 ③学生实践:按步骤设置报告前两页的文本格式,同桌互相检查是否体现文化元素。 段落格式与中文规范(15min) ①教师讲解:“中文文档首行缩进 2 字符是约定俗成的规范,就像故宫建筑讲究对称一样,体现秩序美。1.5 倍行距能让内容呼吸感更强。” ②演示操作: 选中正文段落,打开 “段落” 对话框,设置 “特殊格式:首行缩进,缩进值:2 字符”; 设置 “行距:1.5 倍,段前:0.5 行”; 选中 “研学目标” 列表,设置 “左缩进 1.5 字符”,突出层级。 ③学生实践:调整报告段落格式,对比不同行距的阅读效果,记录规范参数。 版面设置与内容适配(15min) ①教师讲解:“A4 纸是国际通用标准,就像故宫的‘中轴线’一样是规范的象征;分栏适合展示并列内容(如文物对比),水印能悄悄传递主题。” ②演示操作:- 通过 “页面设置” 设置 “A4 纸,上 / 下 2.54cm,左 / 右 3.17cm”; 选中 “文物介绍” 章节,设置 “两栏” 并勾选 “分隔线”; 插入 “故宫角楼” 图片作为水印,设置 “透明度 70%”。 ③学生实践:完成版面设置,小组内讨论水印是否影响阅读,如何调整。 样式应用与团队效率(15min) ①教师讲解:“样式就像团队的‘统一着装’,能让格式整齐有序。小组协作时,统一样式能避免混乱。” ②演示操作: 创建 “一级标题” 样式(楷体、二号、暗红、段前 1 行); 应用于所有章节标题; 修改样式为 “黑体”,展示全文标题同步更新效果。 ③学生实践:创建 “正文” 样式(宋体、小四、首行缩进 2 字符),应用于报告并测试修改效果。
学生讨论(45min)
教师提供的学习资源如右表 ①小组讨论:围绕 “如何通过格式体现故宫的‘庄重与精美’” 展开,参考问题: 标题用楷体还是黑体更能体现庄重感? 水印用图片(角楼)还是文字(故宫研学)更合适? 哪些内容适合分栏(如建筑布局对比)? 哪些适合单栏(如历史叙述)? ②制定方案:每组填写 “格式风格方案表”,明确字体、颜色、水印、分栏等设计,教师巡视指导,强调文化元素的自然融入。 ③问题研讨:针对 “样式应用后部分标题未更新”“分栏后段落错乱” 等问题,小组内互助解决,记录解决方案。 学习资源标志性小图片教学课件操作录像资料
完成工作任务(45min)
①分工协作:小组明确任务分工(如 “格式总监” 负责样式统一,“文化专员” 检查元素融入,“校对员” 核查规范)。 ②实施优化: 应用样式统一全文档格式;- 调整字体、颜色、水印使其符合方案; 检查段落缩进、行距、分栏等是否规范。 ③自查改进:对照 “评分标准” 进行组内自查,重点检查: 文化元素是否自然(如红色标题不刺眼); 样式应用是否 100% 一致;- 排版是否符合中文规范。 ④教师指导:对 “文化元素堆砌”“格式与内容脱节” 的小组提出建议,如 “水印透明度调至 80% 更柔和”。
总结评价与提高(45min)
【总结评价】 ①作品展示:选取 “文化融入佳”(如用金色标题呼应琉璃瓦)和 “格式规范优”(样式应用零错误)的作品,分析优点。 ②思政总结: “格式的每一个细节(如字符间距)都体现工匠精神,就像故宫工匠对待榫卯的态度。” “选用传统字体、故宫色系,是我们对文化自信的表达,也是对祖先智慧的致敬。” ③多元评价:- 自评:学生填写 “我的贡献”(如 “设计了红色标题方案”)和 “需改进处”。 互评:小组间互评 “文化融入度” 和 “团队协作”,提出建议(如 “建议你们的水印用更浅的颜色”)。 ④拓展提升:介绍 “格式刷” 批量复制格式、“样式库” 预设传统文化样式,鼓励学生课后探索,将规范与文化融入日常文档。 ⑤最后教师及学生共同评出本次课的成绩。评分依据—过程考核:学习知识掌握技能情况(30%),完成“生态文明”小贴士的设计制作(30%)、会议备忘录(20%);终结考核:自我总结评价(20%)。
003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