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 操作图文编辑软件-教学设计(表格式)-2025-2026学年中职《信息技术(基础模块)》上册第二版(电工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3.1 操作图文编辑软件-教学设计(表格式)-2025-2026学年中职《信息技术(基础模块)》上册第二版(电工版)

资源简介

78   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参考书(Windows 7+Office 2010)(第2版)书
第3章 图文编辑 教案
任务1 操作文字编辑软件 教案
1.教学设计方案
教学单元名称 操作文字编辑软件 课 时 4学时
所属章节 第3章 图文编辑 任务1 操作文字编辑软件
任务描述 以 “北京中轴线” 申遗成功后,学校组织前往故宫博物院开展实地考察与研究活动为背景,要求以小组为单位共同设计制作一份《故宫博物院研学报告》并进行展示分享。学生需选定一款合适的图文编辑软件(如 Word 2016),完成文档的创建、文本输入、文档合并、保存、保护、打印、类型转换,以及文本的查询、标注、修订等操作,掌握图文编辑软件的基本操作。
任务分析 ①识别与熟悉软件环境 (认知) 学生应能识别并列举至少两种主流图文编辑软件的名称,描述所选软件主要界面元素的功能,在软件界面中定位并访问核心功能区。 条件:提供图文编辑软件操作环境。 标准:能准确指出界面关键组件并说明其基本作用。 ②执行文档基础管理操作 (操作) 行为描述:学生应能独立完成: 创建:启动软件并创建新空白文档或基于模板的文档 打开:从本地存储或云端位置打开现有文档 输入:在文档编辑区内准确输入中英文文本 保存:将文档以指定名称和格式保存到指定位置 合并:将多个文档的内容合并到一个新文档中 打印:配置打印选项并执行打印操作 类型转换:将文档在不同格式间转换 条件:提供图文编辑软件及操作环境。 标准:能100%准确完成基础操作,按要求完成高级操作,结果符合预期。 ③应用文本编辑技术 (操作/应用) 行为描述:学生应能熟练运用以下技术处理文档内容: 选定:使用鼠标或键盘精确选定文本块 插入与删除:在指定位置插入新文本或删除选定文本 复制与移动:使用快捷键或拖放操作复制或移动文本 查找与替换:定位并替换指定文本 校对:运行拼写和语法检查功能并修正错误 修订:开启修订模式进行修改 批注:在特定位置插入批注信息 条件:提供包含文本的文档及图文编辑软件。 标准:能快速、准确地完成各项文本编辑操作,步骤符合规范,结果符合要求。 ④配置文档保护设置 (应用) 行为描述:学生应能为文档设置打开密码或修改密码,应用"限制编辑"功能控制修改权限,标记文档为最终状态。 条件:提供图文编辑软件及待保护文档。 标准:能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保护方式并正确配置,保护效果符合预期。
教学目标 知识 目标 说出主流图文编辑软件(WPS文字、Word、企业微信文档、飞书文档等)的核心功能与特点 理解图文编辑软件窗口界面的各组成部分及其功能 熟记文档创建、打开、保存、合并、打印等基本操作流程 说出文本编辑技术(选定、插入、删除、复制、移动、查找、替换)的原理 知晓文档校对、修订、批注的功能与应用场景 阐述文档保护(密码保护、权限设置)的重要性与方法 知晓文档类型转换(如Word转PDF)的原理与应用场景 考 核 方 式 过程考核:学习知识掌握技能情况(20%);个人完成文件编辑、修改、加密等工作成果(50%) 终结考核:自我总结评价(30%)
能力 目标 能够熟练操作图文编辑软件Word2016 界面,完成文档创建、打开、保存等基本操作 能够高效完成文本的输入、编辑(选定、插入、删除、复制、移动) 能够使用查找与替换功能批量处理文档内容 能够合并多个文档形成完整报告 能够设置文档打印参数并完成打印任务 能够进行文档类型转换(如Word转PDF) 能够应用校对、修订和批注功能完善文档 能够设置文档保护(密码保护、权限控制) 能够根据任务需求选择合适的图文编辑软件
素养 目标 养成严谨细致的工作态度 形成规范化的文档编辑与排版意识 提升信息素养和数字化工具应用能力 提升团队协作意识,适应多人协同编辑文档的工作模式 提升问题解决能力和技术迁移能力 养成信息安全和文档保护意识 形成终身学习意识,适应技术工具更新迭代
思政 目标 形成"保护知识产权就是保护创新"的法治意识 弘扬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和职业操守 增强文化自信,在故宫文化研究中厚植爱国情怀 树立信息安全意识,遵守信息道德规范 倡导团队协作精神,增强集体荣誉感 树立科技报国志向,提升数字素养服务社会 养成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学术规范意识
教学环境 为每位学生的计算机配置如下 软件环境—Windows 7、Office 2016 办公软件
2.教学设计实施
教学 内容 教 师 行 动 学 生 行 动 组织 方式 教学 方法 设计 意图 时间 /min
任务 提出 ①教师向学生介绍 “北京中轴线” 申遗成功这一背景事件,说明学校计划组织同学们前往故宫博物院开展实地考察与研究活动,要求以小组为单位共同设计制作一份《故宫博物院研学报告》并进行展示分享。 ②接着,引导学生思考完成该任务需要用到的图文编辑相关知识和技能。 要完成这份研学报告,我们需要用到图文编辑软件,那大家知道有哪些主流的图文编辑软件吗?它们各有什么特点?我们该如何选择?在制作报告的过程中,又需要掌握哪些操作呢?通过这样的方式,让学生明确本次课的学习任务和目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③引导学生聚焦任务核心需求。 ①认真倾听背景介绍,明确研学报告制作的目标和意义。 ②积极回应教师提问:列举已知软件(如 Word、WPS),分享自身使用经验(如 “用过 Word 写作文,能改字体”)。 ③小组内简短交流:“我们组之前做报告用的是 Word,可能需要合并多人写的内容”,初步梳理任务需求。 集中 情境创设、引导启发 ①通过结合 “北京中轴线申遗成功” 这一真实背景,将学习任务与现实文化事件关联,激发学生的家国情怀和学习兴趣,落实思政目标。 ②通过问题引导,让学生主动思考完成任务所需的知识和技能,明确学习目标,提升问题意识,为后续学习奠定方向。 ③将 “制作研学报告” 作为核心任务,贴近学生学习生活,增强任务的实用性和代入感,提升学生参与度。 15
布置任务:以小组为单位共同设计制作一份《故宫博物院研学报告》并进行展示分享 思考教师提出的问题,初步设想完成任务的思路
知识讲授与操作演示 主流图文编辑软件介绍教师讲解图文编辑软件主要分为文字编辑、专业排版、图像处理等类型。结合表 3-1 详细介绍主流软件的特点,如 WPS 文字、Word 功能丰富,适合日常办公;企业微信文档、飞书文档支持多人协作;方正飞翔、InDesign 等属于专业排版软件;Photoshop 用于图像处理等,帮助学生根据制作研学报告的需求选择合适软件(如 Word 2016)。 软件窗口界面介绍以 Word 2016 为例,讲解其窗口化操作界面的组成,包括标题栏、“文件” 菜单、快速访问工具栏、功能区、工作区、滚动条、标尺、状态栏等,让学生认识各部分的名称和作用。 操作演示 启动与退出:演示常规启动(“开始”→“所有程序”→“Microsoft Office”→“Microsoft Word 2016”)、快捷启动(双击桌面图标、双击已有文档)的方法,以及退出软件的操作(“文件”→“关闭”、单击标题栏 “关闭” 按钮)。 创建文档:演示启动软件后新建空白文档,以及通过 “文件”→“新建” 或【Ctrl+N】创建新文档的方法,还有保存文档时 “另存为” 的操作。 输入文本:演示在文档中输入标题、组名、成员等内容,包括中英文输入法切换(【Shift】键)、特殊符号插入(“插入”→“符号”)的操作。 合并文档:演示将小组成员分工完成的文档(已重命名编号)通过 “插入”→“对象”→“文件中的文字” 进行合并的步骤。 保存文档:演示 “保存”(“文件”→“保存”、快速访问工具栏 “保存” 按钮、【Ctrl+S】)和 “另存为” 的操作及区别。 保护文档:演示设置打开权限密码、编辑权限密码(“另存为”→“工具”→“常规选项”)和 “只读” 属性(勾选 “建议以只读方式打开文档”)的操作。 打印文档:演示 “文件”→“打印”,设置打印份数、范围等并打印的操作。 类型转换:演示将 Word 文档通过 “另存为” 转换为 PDF 格式的操作。 文本操作:演示选定文本(拖动鼠标、【Shift】键配合、【Ctrl】键单击等)、移动(剪切 + 粘贴,【Ctrl+X】+【Ctrl+V】)、复制(【Ctrl+C】+【Ctrl+V】)、删除(【Delete】键、【Backspace】键)、插入的操作。 查找与替换:演示通过 “开始”→“编辑”→“查找”“替换” 打开对话框,进行文本查找和替换的操作。 校对、修订与批注:演示 “审阅”→“拼写和语法” 进行校对,“审阅”→“修订” 进行修订,“审阅”→“批注”→“新建批注” 进行批注的操作,以及接受或拒绝修订、删除批注的方法。 4. 安排任务:让学生随机组成两人小组,交流识记窗口各部分名称,尝试各种操作。 ①听讲时记录要点:在笔记本上列出主流软件及特点(如 “Word:功能全,适合排版”)。 ②观察演示时同步模仿:教师演示创建文档,学生跟着点击 “文件→新建”,尝试输入 “故宫博物院研学报告” 标题。 ③互动思考:在教师讲解 “另存为” 时思考:“‘保存’和‘另存为’的区别是不是像‘覆盖原文件’和‘新存一份’?” ④小组内分工:一人指着屏幕说界面部件名称(“这是快速访问工具栏”),另一人复述并记录,相互订正。 ⑤ 关注各种操作的步骤和要点,初步形成操作印象 集中 讲授、演示 ①通过系统介绍主流软件特点,帮助学生建立对图文编辑工具的整体认知,学会根据任务需求选择工具,提升“根据实际需求解决问题” 的能力。 ②讲解软件界面组成时,采用 “名称 + 功能” 的方式,帮助学生快速熟悉操作环境,为后续操作奠定基础,提升数字化工具应用能力。 ③通过 “演示 + 讲解” 结合的方式,让学生直观掌握操作步骤,降低实践难度;同时强调快捷键等高效操作方式,增强学生的规范操作意识和效率意识。 ④演示文档保护、类型转换等操作时,渗透 “信息安全”“知识产权保护” 等理念,落实思政目标。 ⑤安排小组任务,引导学生通过交流巩固知识,提升团队合作意识,为后续小组合作完成任务铺垫。 30
学生 练习 与 讨论 教师提供输入文档资料、教学课件、学习资源、操作录像资料等学习资源。布置完成《故宫博物院研学报告》制作的全过程 ①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两人一组)进行讨论,交流操作过程中的心得体会和遇到的难题 ②巡视检查学生的练习情况,记录学生遇到的问题 ③ 针对学生的疑问进行解答和指导 教师只充当咨询师的角色,并认真检查记录学生讨论及交流学习的情况,精准考核学生,便于教学目标达成。 ① 按照教师演示的步骤,依次练习软件的启动与退出、文档创建、文本输入等操作 ② 小组内相互交流操作经验,共同解决遇到的问题 ③ 尝试独立完成文档合并、保存、保护等操作 分组 (两人一组,随机合) 交流识记窗口各部分的名称 ①通过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支持,提升学生的信息检索和自主学习能力,落实 “形成终身学习意识” 的素养目标。 ②采用 “小组交流 + 独立尝试” 的模式,让学生在协作中相互启发、解决问题,同时通过独立操作巩固技能,兼顾协作能力与独立思考能力的形成。 ③教师仅作为 “咨询师”,减少直接干预,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在试错中深化对操作的理解,提升 “主动探索、解决问题” 的能力。 ④记录学生表现便于后续评价,确保评价的客观性,同时让学生感受到学习过程的规范性,养成严谨的学习习惯。 45
完成工作任务 巡视学生完成《故宫博物院研学报告》制作的全过程,记录学生的操作规范程度和完成情况 ② 关注学生是否能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如遇到操作错误及时提醒 ① 以小组为单位,共同协作完成《故宫博物院研学报告》的制作,包括文档创建、文本输入与编辑、合并、保存、保护等操作 ② 运用查找替换、校对、修订、批注等功能完善报告内容 小组协作 任务驱动 ①明确分工提升协作效率,落实 “团队协作精神” 思政目标。 ②全流程操作强化技能综合应用,养成严谨细致的工作态度。 45
总结 评价 1.教师依据学生讨论交流及完成工作任务过程中的记录,挑选有代表性的小组作品,随机抽取学生进行点评,分析优点和不足。 2. 教师总结:从文档内容的准确性(文字、符号输入正确)、完整性(包含所有必要部分),文档操作的规范性(保存位置正确、合并成功、保护设置有效等),以及是否运用便捷操作方式(快捷键等)等方面进行评价。 3. 组织学生相互查看对方的文档,按操作项目统计各项操作的准确率,区分完成、未完成和操作错误的情况。 4. 教师与学生共同总结,分享操作过程中的简便方法,如各种快捷键的使用,以提高工作效率。 5. 学生对自己在小组讨论和完成任务过程中的表现进行总结反思,重点总结收获、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方向。 6. 教师根据评分依据 — 过程考核:学习知识掌握技能情况(20%),个人完成文件编辑、修改、加密等工作成果(50%);终结考核:自我总结评价(30%),给出学生成绩。 认真倾听教师的点评和总结,反思自己在学习和操作过程中的问题 参与相互评价和自我评价,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 自我总结,认真撰写学习反思。 先集中 后独立 自主 学习 ①多元评价方式,帮助学生全面认识自己的优点与不足,学会客观看待自身和他人的成果,提升反思能力。②总结评价标准(准确性、完整性、规范性等),强化学生的质量意识和规范意识,渗透 “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③分享便捷操作方法(如快捷键),引导学生追求高效工作方式,养成“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 ④学生自我总结反思,促进认知能力的发展,落实 “形成终身学习意识” 的素养目标。 ⑤考核方式兼顾过程与结果,全面评价学生的知识掌握、技能应用和学习态度,确保评价的公平性和全面性。 45
评价法、总结法
3.教学实施过程
任 务 提 出(15min)
教师向学生介绍 “北京中轴线” 申遗成功这一背景事件,说明学校计划组织同学们前往故宫博物院开展实地考察与研究活动,要求以小组为单位共同设计制作一份《故宫博物院研学报告》并进行展示分享。 接着,引导学生思考:要完成这份研学报告,我们需要用到图文编辑软件,那大家知道有哪些主流的图文编辑软件吗?它们各有什么特点?我们该如何选择?在制作报告的过程中,又需要掌握哪些操作呢? 通过这样的方式,让学生明确本次课的学习任务和目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知识讲授与操作演示(30min)
主流图文编辑软件介绍 教师讲解图文编辑软件主要分为文字编辑、专业排版、图像处理等类型。结合表 3-1 详细介绍主流软件的特点,如 WPS 文字、Word 功能丰富,适合日常办公;企业微信文档、飞书文档支持多人协作;方正飞翔、InDesign 等属于专业排版软件;Photoshop 用于图像处理等,帮助学生根据制作研学报告的需求选择合适软件(如 Word 2016)。 软件窗口界面介绍以 Word 2016 为例,讲解其窗口化操作界面的组成,包括标题栏、“文件” 菜单、快速访问工具栏、功能区、工作区、滚动条、标尺、状态栏等,让学生认识各部分的名称和作用。 操作演示 启动与退出:演示常规启动(“开始”→“所有程序”→“Microsoft Office”→“Microsoft Word 2016”)、快捷启动(双击桌面图标、双击已有文档)的方法,以及退出软件的操作(“文件”→“关闭”、单击标题栏 “关闭” 按钮)。 创建文档:演示启动软件后新建空白文档,以及通过 “文件”→“新建” 或【Ctrl+N】创建新文档的方法,还有保存文档时 “另存为” 的操作。 输入文本:演示在文档中输入标题、组名、成员等内容,包括中英文输入法切换(【Shift】键)、特殊符号插入(“插入”→“符号”)的操作。 合并文档:演示将小组成员分工完成的文档(已重命名编号)通过 “插入”→“对象”→“文件中的文字” 进行合并的步骤。 保存文档:演示 “保存”(“文件”→“保存”、快速访问工具栏 “保存” 按钮、【Ctrl+S】)和 “另存为” 的操作及区别。 保护文档:演示设置打开权限密码、编辑权限密码(“另存为”→“工具”→“常规选项”)和 “只读” 属性(勾选 “建议以只读方式打开文档”)的操作。 打印文档:演示 “文件”→“打印”,设置打印份数、范围等并打印的操作。 类型转换:演示将 Word 文档通过 “另存为” 转换为 PDF 格式的操作。( 文本操作:演示选定文本(拖动鼠标、【Shift】键配合、【Ctrl】键单击等)、移动(剪切 + 粘贴,【Ctrl+X】+【Ctrl+V】)、复制(【Ctrl+C】+【Ctrl+V】)、删除(【Delete】键、【Backspace】键)、插入的操作。 查找与替换:演示通过 “开始”→“编辑”→“查找”“替换” 打开对话框,进行文本查找和替换的操作。(11)校对、修订与批注:演示 “审阅”→“拼写和语法” 进行校对,“审阅”→“修订” 进行修订,“审阅”→“批注”→“新建批注” 进行批注的操作,以及接受或拒绝修订、删除批注的方法。 4. 安排任务:让学生随机组成两人小组,交流识记窗口各部分名称,尝试各种操作。
学 生 讨 论(45min)
教师提供的学习资源如右表 ① 学生随机每两人组成一个交流讨论小组,交流识记窗口各部分的名称、交流尝试各种操作 ② 学生独立尝试各种操作 ③ 教师在此过程中不讲授任何内容,完全由学生自己来完成尝试操作环节,教师只充当咨询师的角色,并认真检查记录学生讨论及交流学习的情况,便于考核学生
完成工作任务(45min)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独立完成《故宫博物院研学报告》的制作。 ① 选择 Word 2016 软件,创建 “故宫博物院研学报告” 文档。 ② 输入报告的标题、组名、成员、研学目标等文本内容,包括中英文和特殊符号。 ③ 将小组成员分工完成的各部分文档进行合并。 ④ 对文档进行保存,根据需要进行 “另存为” 操作。 ⑤ 为文档设置保护措施,如设置打开或编辑权限密码。 ⑥ 对文档内容进行校对,运用查找与替换功能修改错误,进行修订和批注。 ⑦ 尝试将文档转换为 PDF 格式,并进行打印设置。 教师在过程中巡视,观察学生的操作方式,是否运用了快捷键、右键菜单等拓展方式,记录操作过程中的规范与安全情况。
总结评价与提高(45min)
【总结评价】 教师依据学生讨论交流及完成工作任务过程中的记录,挑选有代表性的小组作品,随机抽取学生进行点评,分析优点和不足。 教师总结:从文档内容的准确性(文字、符号输入正确)、完整性(包含所有必要部分),文档操作的规范性(保存位置正确、合并成功、保护设置有效等),以及是否运用便捷操作方式(快捷键等)等方面进行评价。 组织学生相互查看对方的文档,按操作项目统计各项操作的准确率,区分完成、未完成和操作错误的情况。 教师与学生共同总结,分享操作过程中的简便方法,如各种快捷键的使用,以提高工作效率。 学生对自己在小组讨论和完成任务过程中的表现进行总结反思,重点总结收获、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方向。 教师根据过评分依据—过程考核:学习知识掌握技能情况(20%),个人完成文件编辑、修改、加密等工作成果(50%);终结考核:自我总结评价(30%)
003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