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教学设计课程基本信息学科 数学 年级 七年级 学期 秋季课题 问题解决策略:归纳教科书 书 名:数学教材 出版社: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4年7月教学目标1. 进一步经历借助归纳策略解决问题的过程,了解归纳策略的意义、适用条件和一般步骤,体会归纳策略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中的价值、解决问题能力。 2. 积累利用归纳策略解决不同知识领域问题的经验,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经历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体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世界,用数学的思维思考现实世界,用数学的语言表达现实世界,感受就在我们身边。教学内容教学重点: “归纳”策略的一般操作步骤; 利用“归纳”策略解决实际问题.教学难点:“归纳”策略的探究过程。教学过程情景引入 “低多边形风格”是一种数字艺术设计风格.它将整个区域分割为若干三角形,通过涂色最终形成斑斓绚丽的效果.通过一组图片让学生感受低多边形风格的艺术风采。 探究新知 将长方形区域分割成三角形的过程是:在长方形内取一定数量的点,连同长方形的4个顶点,逐步连接这些点,保证所有连线不再相交产生新的点,直到长方形内所有区域都变成三角形.当长方形内有1个点时,可分得4个三角形;当长方形内有2个点时,可分得6个三角形(不计被分割的三角形).当长方形内有 35个点时,可分得多少个三角形 理解问题: (1)先动手画一画,感受分割三角形的过程. (2)已知条件是什么 目标是什么 已知条件:当长方形内有1个点和2个点时的情况. 目标:当长方形内有 35个点时,可分得多少个三角形 拟定计划 (1)直接研究“长方形内有 35个点”的情形,你遇到了什么困难 ※难以画出,无法求得其三角形数. (2)哪些情形容易研究 从中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长方形内较少点时容易研究. 整理出具体计划: 实施计划 聚焦特例:得出长方形内有1、2、3、4个点的具体情况. 2.猜想规律:长方形内点的个数增加 1,三角形的个数增加 2. 3.猜想验证与解释:数出长方形内有5个点时三角形的个数. 解释规律:在长方形内已经有n个点的情况下,新增的一个点要么在某个三角形内部,要么在某条线段上.当点在某个三角形内部时:连接该点和三角形的顶点,原来的1个三角形分成3个小三角形,三角形的个数增加2;当点在某条线段上时,连接该点和它所在两个三角形的顶点,三角形的个数同样增加2. 4.问题解决:当长方形内有35个点时,分得的三角形的个数是4+2×34=72. 5.推广结论:(1)如果长方形内有100个点呢 一般地,如果长方形内有n个点呢 长方形内有100个点:4+2×(100-1)=202(个) 长方形内有n个点:4+2×(n-1)=2n+2(个) 回顾反思 四.策略应用 1.由1,3,5,7,9,11,13,15,17,19,…组成的三角形数阵如图所示,则第10行的10个数的和是多少 1 3 5 7 9 11 13 15 17 19 21 23 25 27 29 …… 2.的个位数字是多少 四.课堂练习 1.如图,将一根绳子折成三段,然后按如图所示的方式剪开,剪1刀,绳子变为4段;剪2刀,绳子变为7段. (1)剪12刀,绳子变为多少段 (2)有可能正好剪得101段吗? 2.某类简单化合物中前6种化合物的分子结构模型如图所示,其中灰球代表碳原子,白球代表氢原子。按照这一规律,第60种化合物的分子结构模型中有多少个氢原子 五.课堂小结 从几种特殊情形出发,进而找到一般规律是发现数学结论、解决数学问题的一种重要策略,这种问题解决策略就是归纳. 在运用归纳策略寻找规律时,要先在若干简单情形中寻找规律,通过验证后再考虑一般情况,最后给出合理的解释,并用数学语言表达规律. 作业布置 1.梳理本节知识,掌握“归纳”这一问题解决策略;2.回顾本章遇到的问题,找出可以用“归纳”策略解决的问题;3.完成教材106-107复习题13题、17题.备注:教学设计应至少含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过程等三个部分,如有其它内容,可自行补充增加。文档字体请使用“黑色,宋体,五号”。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