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2 加工数字媒体-教学设计(表格式)-2025-2026学年中职《信息技术(基础模块)》下册第二版(电工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6.2 加工数字媒体-教学设计(表格式)-2025-2026学年中职《信息技术(基础模块)》下册第二版(电工版)

资源简介

78   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参考书(Windows 7+Office 2010)(第2版)书
第6章 数字媒体技术应用 教案
任务2 加工数字媒体 教案
1.教学设计方案
教学单元名称 任务2 加工数字媒体 课 时 4学时
所属章节 数字媒体技术应用 任务2 加工数字媒体
任务描述 以小华制作 “低碳生活,青春行动” 环保宣传片为背景,要求学生以 4 人小组为单位,完成三类素材加工: ①用 “美图秀秀” 设计含低碳元素(如自行车、绿植)的宣传海报,需融入数字皮影等传统艺术风格; ②用 “迅捷音频转换器” 处理环保主题音频(剪切 “低碳倡议” 配音、合并自然音效); ③用 “视频编辑专家” 剪辑校园低碳场景视频(添加 “节约用电” 字幕、插入 “淡入淡出” 转场); ④用 “即梦 AI” 生成 “垃圾分类” 主题动画。 最终形成风格统一的多媒体素材包,用于后续宣传片合成。
任务分析 ①工具适配与问题诊断(认知) 行为描述:学生需能根据素材问题(如图像偏暗、音频有杂音)选择对应工具功能(如美图秀秀的亮度调节、迅捷音频的降噪功能),说明选择依据。 条件:提供含缺陷的原始素材及工具功能清单。 标准:诊断准确率≥90%,工具选择匹配度 100%。 ②精准操作与参数控制(操作) 行为描述: 图像:海报尺寸 1920×1080px,文字与背景对比度≥70% 音频:剪切误差≤0.5 秒,音量统一在 - 6dB 至 - 3dB 视频:字幕停留时间与台词匹配,转场时长 0.5-1 秒 动画:AI 生成关键词包含 “低碳行为 + 传统纹样” 条件:提供操作规范手册及参数参考表。 标准:加工后素材符合参数要求,无明显技术瑕疵。 ③主题融合与创意表达(应用) 行为描述:能将低碳理念(如节能减排)与艺术元素(如绿色渐变色调、循环动画)结合,通过素材细节(如海报中的 “碳足迹” 图标)强化主题,小组讨论创意方案并记录修改日志。 条件:提供主题元素库(如低碳图标、传统纹样素材)。 标准:创意方案能体现主题与艺术的融合,修改日志记录≥3 次优化。 ④协作分工与质量管控(综合) 行为描述:小组按 “图像组 - 音频组 - 视频组 - 动画组” 分工,每人承担 1 项核心任务,通过每日 10 分钟碰头会同步进度,用 “素材质量检查表” 互审成果,最终汇总成标准化素材库。 条件:提供分工模板、进度表及质量检查表。 标准:分工明确,互审通过率≥90%,素材库格式统一率 100%。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①说出 “美图秀秀” 的 “海报设计” 模块功能(如模板库、贴纸分类)、“迅捷音频转换器” 的 “降噪” 参数含义(如阈值、采样率) ②理解图像对比度、音频分贝、视频帧率等技术指标对作品效果的影响 ③熟记素材加工 “三步骤”:诊断缺陷→选择工具→参数优化 ④知晓数字皮影风格的视觉特征(如镂空纹样、关节运动规律)及在海报中的应用方法 ⑤阐述 AI 动画生成中 “关键词精准度” 与画面相关性的关系 考 核 方 式 过程考核:学习知识掌握技能情况(20%);小组协作搜索信息、积极参与讨论与分享任务成果(50%) 终结考核:自我总结评价(30%)
能力目标 ①能使用 “美图秀秀” 完成图像调色(亮度 + 15%、对比度 + 20%)、添加数字皮影风格贴纸 ②能通过 “迅捷音频转换器” 实现音频降噪(阈值 - 30dB)、剪切合并(误差≤0.3 秒) ③能操作 “视频编辑专家” 添加同步字幕(误差≤0.2 秒)、设置 “立方体” 转场(时长 0.8 秒) ④能输入精准关键词(如 “穿汉服的学生分类垃圾,背景有传统云纹”)生成符合主题的 AI 动画 ⑤能运用 “素材质量检查表” 检测并修正瑕疵(如音频爆音、字幕错位)
素养目标 ①形成 “技术服务主题” 的设计思维,能根据宣传需求选择加工方法 ②提升多媒体素材的审美判断力,能辨别 “违和元素”(如动画中出现高碳行为) ③提升 “试错 - 优化” 的迭代能力,通过多次调整参数提升作品质量 ④增强跨角色沟通能力,在分工中清晰表达素材修改需求 ⑤建立标准化意识,确保素材格式、风格统一
思政目标 ①在低碳主题素材加工中,通过融入 “节约资源” 元素,强化生态保护责任感 ②在调整图像细节(如反复校准字幕位置)中,感悟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 ③在小组互审环节,通过 “指出问题 + 提供建议” 的沟通方式,践行包容协作的团队精神 ④在数字皮影风格设计中,感受传统文化魅力,增强文化自信 ⑤在 AI 工具使用中,思考 “技术便利与创意原创” 的平衡,树立科技伦理意识
教学环境 为每位学生的计算机配置如下 软件环境—Microsoft Windows 10、移动终端设备、视频编辑软件
2.教学设计实施
教学 内容 教 师 行 动 学 生 行 动 组织 方式 教学 方法 设计意图 时间 /min
任务 提出 导入任务情景 ①播放 “问题素材版” 宣传片(图像模糊、音频杂音、无字幕), 提问:“这些素材为何无法打动观众?如何通过加工传递低碳理念?” ②展示 “优化版” 对比案例(清晰图像 + 纯净音频 + 同步字幕),标注修改点(如 “此处添加了数字皮影纹样”) ③发放任务卡 “小组需在 3 天内完成 4 类素材加工,最终提交含‘修改前后对比表’的素材包” ①观察素材缺陷,记录 3 个最影响观感的问题(如 “音频杂音盖过人声”) ②小组讨论:“如何用传统元素体现低碳主题?”(如 “用剪纸风格画自行车”) ③填写 “任务分工表”,明确每人负责的素材类型及交付标准 认知观看教师演示,记录关键操作步骤。 集中 讲授 情境对比法、问题驱动法 通过 “问题 - 优化” 对比激发学生改进意识; 结合传统元素的讨论,提前渗透文化自信的思政目标; 分工表明确责任,为协作奠定基础 15
知识讲授与操作演示 1.工具功能与主题关联: ①结合教材图 6-16 至图 6-19,讲解 “美图秀秀” 的 “海报设计” 模块,重点标注 “传统风格” 模板位置; ②举例:“用‘水墨风’模板搭配绿色渐变,呼应‘低碳 + 传统’主题”。 图像编辑分步演示: ①导入偏暗的 “校园植树” 图像,演示 “亮度 + 15%、对比度 + 20%”(同步说明:“增强对比度让树苗更清晰,突出环保主题”); ②添加 “数字皮影 - 树木” 贴纸,调整透明度至 30%(强调:“传统纹样让海报更有文化辨识度”)。 音频处理分步演示: ①导入带杂音的 “环保倡议” 音频,演示 “降噪” 功能(阈值 - 30dB),对比处理前后波形(指出:“杂音消除后,倡议更有说服力”); ②剪切 1 分 20 秒至 1 分 30 秒的片段(用 “标记点” 功能确保精度)。 视频编辑分步演示: ①导入 “食堂光盘” 视频,演示添加字幕 “拒绝浪费”(字体:微软雅黑,大小:28 号,同步调整时间轴至台词出现前 0.1 秒); ②在 “打饭” 与 “收盘” 场景间添加 “立方体” 转场(时长 0.8 秒),说明:“转场太快会突兀,太慢会拖沓”。 AI 动画生成演示: ①在 “即梦 AI” 中输入关键词:“小学生用竹篮买菜,背景有青花瓷纹样”(解释:“具体场景 + 传统元素,让 AI 更易理解”); ②生成后调整 “帧率 30fps”,说明:“帧率越高,动画越流畅”。 ①记录工具功能与主题的关联点(如 “传统模板→文化自信”) ②模仿图像调整步骤,在笔记本上画参数调整示意图(标注 “亮度 + 15%”) ③观察音频波形变化,记录 “降噪阈值 - 30dB” 的效果特征(如 “人声保留,杂音消失”) ④用手机拍摄视频演示的时间轴界面,标注 “字幕提前 0.1 秒” 的技巧 ⑤抄写 AI 关键词示例,分析 “具体场景” 对画面准确性的影响 集中 讲授 演示法、案例关联法 课程思政融入每个操作步骤,达成思政目标(如传统元素、精准度); 学生通过 “画图 + 拍摄 + 抄写” 多感官记录,强化操作记忆,实现技能目标; 结合教材插图,与课本知识衔接,便于学生自主学习。 30
学生 练习 与 讨论 工具试操作 ①巡视各组,对操作困难的学生演示 “美图秀秀” 的 “撤销” 快捷键(Ctrl+Z); ②提示:“注意观察音频分贝表,超过 - 3dB 会爆音”。 主题创意讨论 ①发放 “传统元素库”(如剪纸、皮影纹样),提问:“如何让皮影贴纸与低碳行为结合?” ②举例:“皮影人物骑自行车,车轮画成树叶形状”。 技术难点攻克 ①针对 “AI 动画跑题” 问题,引导学生修改关键词(如 “‘分类垃圾’改为‘将废纸投入可回收箱’”); ②组织 “技术互助组”,让掌握技巧的学生演示 “视频字幕批量调整”。 质量互审(30min)教 ①提供 “质量检查表”(含 “音频无杂音”“字幕无错别字” 等 10 项指标); ②示范:“检查海报时,用手机拍照放大看文字清晰度”。 试操作: ①图像组:练习 “亮度 + 对比度” 调整,保存 3 版不同参数的效果图 ②音频组:用 “降噪” 功能处理 3 段杂音音频,对比阈值 - 20dB 与 - 30dB 的效果 创意讨论: 小组头脑风暴生成 5 个 “传统 + 低碳” 创意(如 “用毛笔字体写‘低碳’二字”),投票选 2 个落地 攻克难点: ①动画组记录 3 次关键词修改(如 “‘学生’→‘穿校服的学生’”)及画面变化 ②视频组用 “互助组” 分享的技巧,批量调整字幕位置(误差≤0.1 秒)4. 质量互审:各组交叉检查(如图像组查音频组),用红笔标注问题(如 “第 15 秒字幕错字”) 独立 动手 操作 试操作阶段通过多版本对比,提高参数敏感度; 创意讨论激发主动思考,提升学习效果; 技术互助组促进学习,增强协作意识; 互审环节通过 “挑错—改进” 强化质量意识,渗透工匠精神 45
完成工作任务 素材优化: ①展示 “优秀素材范例”(如 “对比度达标的海报”); ②对未达标的素材提出修改建议(如 “音频音量需再降 2dB”)。 风格统一: ①引导小组确定 “主色调”(如 “青绿色”),要求所有素材统一; ②举例:“动画背景色与海报边框色保持一致”。 最终汇总: ①检查素材库格式(图像 PNG、音频 MP3、视频 MP4);②提示:“命名格式统一为‘类型 - 序号 - 主题’(如‘海报 - 01 - 植树’)”。 1. 优化素材:根据教师建议修改,记录 “修改前 / 后” 对比(如 “视频转场从 1.2 秒调至 0.8 秒”)2. 统一风格:①图像组调整海报边框色为青绿色(RGB:0,128,128)②动画组修改背景色与海报匹配,确保风格统一3. 汇总素材库:按命名规范整理,填写 “素材清单”(含格式、时长、大小等信息) 集中 讲授 引导 启发 优化阶段通过 “建议 - 修改” 循环,增强迭代意识; 风格统一环节,形成团队共识,提升审美能力; 命名规范发展标准化思维,为后续宣传片合成奠定基础 45
总结 评价 作品展示: ①每组派 1 人演示 “修改前后对比”,重点讲解 “最满意的 1 处优化”; ②引导全班鼓掌鼓励。 多维评价: ①发放 “评价表”(含 “主题契合度”“传统元素应用” 等维度); ②举例评价:“某组用皮影风格画垃圾桶,既传统又点题,值得学习”。 思政升华: ①总结:“从模糊到清晰的不只是素材,更是我们对‘精益求精’的追求”; ②提问:“如何让加工的素材真正影响他人的低碳行为?” 4.请学生课后进一步完善作品 作品展示: 演示者讲解:“我们将音频降噪 3 次,终于听清‘节约用电’的倡议” 多维评价: ①小组互评,在 “评价表” 中写下 “3 个优点 + 1 个建议”(如 “海报创意好,建议增加‘碳减排’数据”) ②自我反思:“如果重来,会更早统一动画风格” 讨论:“把素材做成校园电子屏广告,让更多同学看到” 课后完善作品 独立 展示法、多元评价法、价值引导法 展示环节增强学生成就感; 互评促进互相学习;思政升华将技术操作与社会价值关联,强化 “科技服务环保” 的责任感; 开放性问题激发学生思考作品的实际应用价值 作品优化,形成做事认真细致,精益求精的工作作风。 45
3.教学实施过程
任 务 提 出(15min)
(1)教师播放 “问题素材版” 宣传片(故意保留图像模糊、音频杂音等问题),学生边看边记录 3 个最突出的问题(如 “字幕与声音不同步”)。 (2)展示 “优化版” 宣传片(修正上述问题,添加数字皮影元素),教师标注修改点:“此处用了美图秀秀的亮度调整,让植树场景更鲜明;音频降噪后,‘低碳’二字更清晰”。 (3)小组讨论 “如何用传统元素体现低碳”,填写 “任务分工表”(如 “小华负责图像,小明负责音频”),明确 “提交首批加工的图像素材的时间节点”。
知识讲授与操作演示(30min)
1.工具功能与主题关联: 教师:“打开美图秀秀,点击‘海报设计’,左侧‘模板中心’有‘传统节日’分类,里面的水墨模板适合我们的主题(翻教材图 6-17)。为什么选传统模板?因为文化自信要融入细节。” 学生:在笔记本上画出 “模板中心” 位置示意图,标注 “传统节日” 分类。 2.图像编辑演示: 教师:①导入 “校园种树” 图像(偏暗),打开 “亮度” 滑块:“从 50 调到 65(+15%),树叶绿得更明显,这就是‘突出环保元素’”;②点击 “贴纸”→“传统”→“皮影树”,调整大小至占画面 1/5:“传统纹样让海报有辨识度,但别太大,抢了主题”。 学生:用手机拍摄调整前后的对比图,在图旁标注参数。 3.音频处理演示: 教师:①导入 “环保倡议” 音频,打开 “降噪”:“阈值 - 30dB 时,杂音基本消失但人声保留(指波形图);如果调到 - 40dB,人声会变闷”;②用 “标记点” 在 1:20 处切割:“精准剪切才能让配乐跟上视频节奏”。 学生:记录 “阈值 - 30dB” 为 “最佳降噪值”,模仿切割操作。 4.视频编辑演示: 教师:①导入 “关灯” 视频,添加字幕 “随手关灯,每天减排 0.3kg 碳”(时间轴对齐台词开头);②右键选择 “转场”→“立方体”,时长设 0.8 秒:“转场像‘呼吸’,太快喘不过气,太慢拖节奏”。 学生:在视频时间轴示意图上标注字幕位置和转场时长。 5.AI 动画演示: 教师:在 “即梦 AI” 输入:“穿唐装的学生把塑料瓶投进可回收箱,背景有云纹”(强调:“越具体越精准”);生成后说:“30fps 比 24fps 流畅,适合放在宣传片开头吸引注意力”。 学生:抄写关键词,对比 “笼统” 与 “具体” 关键词的生成效果。
学生练习与讨论(45min)
1.工具试操作: 图像组:小华用 3 组参数(亮度 + 10%/15%/20%)处理同一张图像,保存为 “亮度 1.jpg”“亮度 2.jpg”“亮度 3.jpg”,小组投票选 “亮度 2”(效果最佳)。 音频组:小明处理 “食堂倡议” 音频,分别用 - 20dB/-30dB/-40dB 降噪,发现 - 30dB 时 “不浪费粮食” 这句最清晰,记录为 “最优参数”。 2.主题创意讨论: 小组围坐讨论,小强提议:“用剪纸风格画‘水电表’,指针指向‘低’”;小亮补充:“给皮影人物加个‘低碳勋章’”。最终投票确定 3 个创意方案,写入 “创意日志”。 3.技术难点攻克: 动画组:最初输入 “学生扔垃圾”,AI 生成 “随手丢弃”(偏离主题),修改为 “学生分类投放垃圾”,画面更正;再添加 “穿汉服”,传统元素出现,记录 3 次修改过程。 视频组:发现字幕批量错位,向隔壁组请教 “时间轴整体偏移” 功能,10 分钟内完成调整,误差≤0.1 秒。 4.质量互审: 各组交换素材, 图像组检查音频组:“第 45 秒有杂音,建议重新降噪”; 音频组检查视频组:“‘光盘’的‘盘’写成‘盆’,需修改”。
完成工作任务(45min)
1.素材优化: 学生发现:“某组海报的皮影贴纸太暗,看不清纹样”,图像组调整贴纸亮度 + 20%;“某组音频音量 - 2dB,接近爆音”,音频组降至 - 5dB,确保清晰无杂音。 2.风格统一: 小组确定主色调为 “青绿色”(RGB:0,128,128),图像组将海报边框改为该色;动画组用取色器吸取边框色,调整背景;视频组将字幕颜色改为青绿色,确保 “一眼看出是同一组作品”。 3.最终汇总: 按 “图像 - 音频 - 视频 - 动画” 分类存放,文件命名为 “海报 - 01 - 植树.png”“音频 - 01 - 倡议.mp3” 等,填写素材清单(含 “时长 0:30”“大小 2.5MB” 等信息),压缩打包提交。
总结评价与提高(45min)
【总结评价】 教师依据学生操作及完成工作过程中的行动记录,挑选出具有代表性的几个学生上台演示操作,组织互评,并对其进行点评,说出好的与不足之处。 每组派代表演示,小明说:“我们的海报改了 5 次亮度,最终让‘低碳’二字又清晰又不刺眼”;小华补充:“音频降噪 3 次,现在能清楚听到‘节约每一度电’”。 学生互评,给某组的评价是:“优点:皮影人物骑自行车很有创意;建议:添加‘碳减排数据’更有说服力”。教师补充:“某组动画的传统云纹与低碳行为结合自然,体现了文化自信”。 学生对自己完成的工作进行总结与反思,主要总结自己在小组讨论与自己完成工作任务过程中的收获。 教师“从‘能用’到‘好用’,再到‘有意义’,你们的加工过程就是‘工匠精神’的体现。这些素材不仅是作业,更是能影响校园的环保宣传品。” 引导学生, 提议:“下周将优秀素材投放到校园公众号”,将技术成果转化为实际价值。 最后教师给出本次课的学习成绩。评分依据—过程考核:学习知识掌握技能情况(20%),分组协作讨论并展示情况(50%);终结考核:自我总结评价(30%)
00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