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3 制作简单数字媒体作品-教学设计(表格式)-2025-2026学年中职《信息技术(基础模块)》下册第二版(电工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6.3 制作简单数字媒体作品-教学设计(表格式)-2025-2026学年中职《信息技术(基础模块)》下册第二版(电工版)

资源简介

78   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参考书(Windows 7+Office 2010)(第2版)书
第6章 数字媒体技术应用 教案
任务3 制作简单数字媒体作品 教案
1.教学设计方案
教学单元名称 任务3 制作简单数字媒体作品 课 时 4学时
所属章节 数字媒体技术应用 任务3 制作简单数字媒体作品
任务描述 学校最近开展 “低碳生活,青春行动” 宣传活动,请你们以小组为单位,使用 “剪映专业版” 制作一部主题宣传片。 你们需完成素材整合、视频剪辑、添加文本与特效、配乐编辑、输出分享等操作,掌握数字媒体作品的制作流程与设计规范,作品需体现低碳理念与创意表达。
任务分析 ①识别与熟悉软件环境(认知) 行为描述:学生应能列举剪映专业版的核心功能模块,描述界面中菜单栏、素材面板、时间线等元素的作用,定位并使用关键功能按钮(如导入、分割、导出)。 条件:提供剪映专业版操作环境及基础教程。 标准:能准确指认界面组件并说明其在作品制作中的用途。 ②执行素材整合操作(操作) 行为描述:学生应能独立完成 导入:将图像、音频、视频素材导入软件并分类管理 排列:按叙事逻辑将视频素材拖放至时间线并调整顺序 裁剪:使用分割功能截取素材关键片段,删除冗余内容 条件:提供整理好的 “低碳生活” 主题素材包(含图像 3 张、音频 2 段、视频 3 段)。 标准:素材导入完整,时间线排列逻辑清晰,片段裁剪准确。 ③应用编辑技术(操作 / 应用) 行为描述:学生应能熟练运用 文本添加:插入标题、字幕并设置字体、动画效果 特效与转场:为片段添加转场(如立方体、方形开幕)及画面特效 音频处理:添加背景音乐,调整音量、淡入淡出效果 条件:提供剪映功能操作指引视频。 标准:文本与画面匹配,特效应用恰当,音频与内容节奏协调。 ④设计作品规范(应用) 行为描述:学生应能依据设计规范调整作品 视觉统一:保持字体、配色风格一致,画面构图合理 节奏控制:调整片段时长,使内容张弛有度 主题突出:通过特效、文本强化 “低碳生活” 核心信息 条件:提供优秀宣传片案例及设计规范 checklist。 标准:作品符合 5 项设计规范,主题表达清晰,无明显技术瑕疵。 ⑤输出与分享(应用) 行为描述:学生应能设置导出参数(分辨率 1080P、格式 MP4),将作品保存至本地,并分享至班级群。 条件:提供网络环境及存储路径说明。 标准:导出文件完整可播放,分享操作正确。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①说出数字媒体作品设计的 5 项基本规范(选题、视觉、互动、说明、播放) ②描述剪映专业版的核心功能模块(素材面板、时间线、特效库等) ③熟记宣传片制作的基本流程(素材导入→编辑整合→特效添加→导出分享) ④列举 3 种常用视频转场效果(如立方体、淡入淡出)及应用场景 ⑤知晓作品输出的关键参数(分辨率、格式、帧率) 考 核 方 式 过程考核:学习知识掌握技能情况(20%);小组协作搜索信息、积极参与讨论与分享任务成果(50%) 终结考核:自我总结评价(30%)
能力目标 ①能启动剪映专业版并完成新建项目、导入素材等基础操作 ②能使用分割、拖拽功能调整视频片段顺序与时长 ③能为视频添加文本(标题、字幕)并设置动画效果 ④能应用转场与特效增强画面衔接效果 ⑤能添加背景音乐并调整音量、淡入淡出参数 ⑥能按规范设置导出参数并完成作品保存与分享 ⑦能根据反馈修改作品细节(如调整字幕位置、替换配乐)
素养目标 ①通过素材筛选与创意组合,发展创新思维与审美能力 ②在小组协作中学会沟通分工,提升团队协作能力 ③通过解决编辑中的技术问题(如转场卡顿),增强问题解决能力 ④在作品迭代中养成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 ⑤学会运用数字工具表达观点,提升数字化学习与创新能力
思政目标 ①在制作低碳主题作品中,树立环保意识,践行绿色生活理念 ②通过将传统文化元素(如剪纸风格特效)融入现代宣传片,增强文化自信 ③在小组协作中体会集体力量,磨砺团队合作精神 ④在作品创作中坚守原创原则,树立知识产权保护意识 ⑤通过作品传播正能量,增强社会责任感
教学环境 为每位学生的计算机配置如下 软件环境—Microsoft Windows 10、移动终端设备、视频编辑软件
2.教学设计实施
教学 内容 教 师 行 动 学 生 行 动 组织 方式 教学 方法 设计 意图 时间 /min
任务 提出 ①播放 2025 年央视春晚《栋梁》节目片段,聚焦虚拟舞台与传统建筑的融合效果,提问:“这段视频如何通过技术增强表现力?” ②引入情境:学校将开展 “低碳生活,青春行动” 宣传活动,需制作一部 3 分钟宣传片,鼓励学生思考:“如何用数字媒体技术让环保理念更有感染力?” ③展示优秀作品案例(含低碳主题),引导学生观察作品结构:“这些作品包含哪些元素?如何让观众印象深刻?” ④提出任务:以小组为单位用剪映制作宣传片,强调需体现低碳理念与创意,最后进行班级展播。 ①观看视频片段,思考技术对表现力的影响,自由发言(如 “虚拟场景让画面更震撼”) ②小组讨论:“我们身边的低碳行为有哪些?”(如骑行、垃圾分类),初步构思宣传片内容 ③分析案例,记录优秀作品的共同点(如主题明确、节奏明快) ④明确任务要求,组内分工(如素材收集、剪辑、文案等) 集中 情境创设 案例分析 ①通过春晚案例激发学习兴趣,建立技术与艺术融合的认知,为后续创作铺垫②结合校园活动情境,使任务贴近学生生活,增强参与感③引导学生自主分析优秀作品特征,培养审美能力与批判性思维④通过分工环节,初步培养团队协作意识,为后续合作奠定基础 15
知识讲授与操作演示 1.数字媒体作品设计规范讲解 ①展示两组作品对比(规范 vs 不规范),引导学生总结 5 项规范: 选题准确:主题突出(如 “低碳” 贯穿全片) 视觉良好:色彩协调(如绿色为主色调)、字体清晰 互动有序: 转场自然,无突兀切换 说明规范:片尾可添加制作团队信息 播放顺畅:无卡顿、音画不同步 ②强调:“规范是基础,创意是灵魂,如何在规范中体现个性?” 2.剪映专业版界面与功能介绍 ①打开软件,逐一介绍界面元素: 菜单栏:导出、设置等功能入口 素材面板:导入、管理素材的区域 时间线:剪辑核心区,可放置视频、音频、文本轨道 播放器:实时预览效果 ②演示核心操作: 1)新建项目:点击 “开始创作”,命名为 “低碳生活 青春行动” 2)导入素材:点击 “导入”,选择素材文件夹,将文件拖拽至素材面板 3)剪辑视频:拖拽视频至时间线,播放头定位至需分割处,按【Ctrl+B】分割 选中多余片段,按【Delete】删除 4)添加文本:点击 “文本”→“新建文本”,输入 “低碳生活,从点滴做起” 在右侧面板调整字体(微软雅黑)、颜色(绿色)、动画(渐显) 5)添加转场:选中两段视频衔接处,点击 “转场”,选择 “立方体”,时长设为 0.5s 6)添加配乐:拖拽音频至时间线,点击 “音量”,设置淡入(1s)、淡出(2s) 7)导出作品:点击 “导出”,设置分辨率 1080P、格式 MP4,选择保存路径 3. 明确探究任务:“尝试用剪映完成一段 10 秒视频,包含 1 个转场和 1 句字幕” ①对比分析作品,自主总结设计规范,记录要点(如 “绿色适合低碳主题”) ②观察界面演示,在笔记本上绘制剪映界面草图,标注核心区域 ③跟随演示操作: 新建项目并命名,体验素材导入流程 尝试分割一段视频,删除不需要的片段 添加文本并调整样式,预览动画效果 ④小组内互助:对操作不熟练的同学,由已掌握的同学演示步骤 ⑤记录操作难点(如 “转场时长设置不合理会导致画面卡顿”) 小组 合作 演示法、探究法 ①通过对比分析,让学生自主发现设计规范的重要性,避免被动接受知识 ②界面介绍结合手绘草图,帮助学生可视化记忆,提升空间认知能力 ③分步演示与同步操作结合,使学生在实践中掌握技能,增强操作自信 ④小组互助环节,促进学生间知识共享,增强协作精神 ⑤通过自主探究任务,激发学习主动性,为后续创作积累经验 30
学生 练习 与 讨论 ①提供素材包(含冗余素材),布置讨论任务: 筛选:“哪些素材最能体现低碳主题?”(如骑行、植树画面) 排序:“按什么逻辑组织素材?”(如 “问题→行动→成果”) 创意:“如何用特效强化主题?”(如绿叶生长动画) ②巡视各小组,适时提问引导:“如果开头用污染画面,结尾用绿色场景,会有什么效果?” ③收集共性问题(如转场选择、配乐风格),在白板上记录,邀请学生分享解决方案。 ①组内讨论素材筛选标准,投票决定保留哪些画面(如淘汰与主题无关的美食视频)②绘制素材排序流程图,说明逻辑(如 “先展示环境问题,再呈现低碳行动”) ③头脑风暴创意点:“在‘骑行’画面添加风效特效,增强动感” ④针对白板上的问题,举手分享经验(如 “舒缓的音乐适合倡导类视频”) 小组 讨论 小组讨论 头脑风暴 ①通过素材筛选,增强学生的主题聚焦能力,深化对低碳理念的理解 ②排序环节锻炼逻辑思维,使学生学会用叙事结构增强作品说服力 ③创意头脑风暴 鼓励发散思维,让学生体会 “技术服务于创意” 的理念 ④问题分享环节,促进经验交流,提高表达能力与批判性思维 45
完成工作任务 ①分发《制作清单》, 包含基础要求:时长 2-3 分钟,含 3 个转场、2 处文本 创意要求:至少 1 处体现传统文化元素(如剪纸风格字幕) 规范要求:符合 5 项设计规范 ②巡视指导,对操作困难的小组提供 “提示卡”( 如 “转场卡顿可缩短时长”) ③ 提醒各小组:“注意片尾添加‘低碳小贴士’,强化主题” ④ 观察各组分工情况,对分工不合理的小组建议:“可设素材组、剪辑组、创意组” ①组内分工合作,素材组负责筛选优化素材,剪辑组操作软件,创意组设计特效与文案②对照清单逐步完成制作: 导入并排列素材,裁剪冗余片段 添加文本(如 “节约一度电,减排一公斤”)与转场 选择配乐(如轻快的钢琴曲),调整音量与淡入淡出 ③ 尝试融入传统文化元素(如用毛笔字体书写标题)④ 反复预览作品,修正问题(如调整字幕位置避免遮挡画面) 小组 协作 任务驱动 小组合作 ①制作清单为学生提供清晰的操作指引,同时保留创意空间,平衡规范与个性 ②提示卡的使用,既解决技术难题,又避免直接告知答案,保护探究欲 ③ 融入传统文化元素的要求,增强文化自信,实现思政目标 ④ 分工合作中,学生自主协调角色,提升组织能力与团队协作精神 45
总结 评价 ①组织班级展播,每组派代表介绍创作思路(如 “我们用对比手法突出低碳的重要性”) ②引导学生互评:“哪些作品让你印象深刻?为什么?”(从主题、技术、创意维度) ③ 教师点评: 肯定优点(如 “某组的剪纸特效与低碳主题呼应巧妙”) 指出改进点(如 “某组转场过多,略显杂乱”) ④ 发放《自评表》,包含: 技能掌握:“我能熟练使用剪映的____功能” 团队贡献:“我在组内负责____,完成度____” 环保反思:“通过创作,我计划践行的低碳行为是____” ⑤ 宣布 “最佳创意奖”“最佳协作奖”,获奖作品将在校园公众号展播。 ①观看展播,认真倾听各组创作思路,记录亮点 ②参与互评,客观评价他人作品(如 “第三组的节奏很流畅,值得学习”) ③ 结合教师点评,反思本组作品的不足(如 “转场使用不够克制”) ④ 填写自评表,坦诚评估自身表现与团队合作情况 ⑤ 获奖小组分享经验,其他小组记录可借鉴的方法 集中 小组合作 展评法、自评互评结合 ①展播环节为学生提供展示平台,增强成就感与表达能力 ②互评过程中,学生学会欣赏他人优点,发展包容与批判性思维 ③ 自评表中的环保反思,将技术学习与生活实践结合,深化思政目标 ④ 奖项设置激励学生追求卓越,同时通过校园展播扩大作品影响力,增强社会责任感 45
3.教学实施过程
任 务 提 出(15min)
教师播放 2025 年央视春晚《栋梁》节目片段,聚焦虚拟舞台与传统建筑的融合效果,提问:“这段视频如何通过技术增强表现力?” 学生观看后自由发言,如 “虚拟场景让画面更震撼”“传统与现代结合很有创意” 等。接着,教师引入学校 “低碳生活,青春行动” 宣传活动情境,提出制作宣传片的任务,展示优秀学生作品案例,引导学生观察作品结构。 最后,明确任务要求:以小组为单位用剪映制作 3 分钟宣传片,体现低碳理念与创意,完成后进行班级展播。
知识讲授与操作演示(30min)
1.数字媒体作品设计规范讲解: 数字媒体作品设计的基本规范 数字媒体作品有别于传统纸媒,能够给用户更多视觉冲击,进而提升用户的观看兴趣。因此,数字媒体作品对观感有更多要求。一般认为,设计数字媒体作品应遵循以下规范。 (1) 选题准确、策划到位。主题鲜明、素材新颖、内容连贯、图文清晰,具有一定的创新性和较高的制作水准。多媒体作品的设计思路保持上下联系、前后贯通,同类或者同级的页面元素要保持样式风格一致,对于突出的重点,格式也要注意保持一定的规范。 (2) 视觉良好、体验效果佳。版式设计美观、色彩搭配合理、字体应用恰当、文字处理规范。相同类型的构图元素(文字、线条、图形、图片、动画、视频等)颜色风格要一致;要考虑背景颜色亮度,多使用黑白两种颜色文字,正文一般不使用灰色和彩色;按钮与背景对比要明显,可考虑使用对比色,或应用阴影等辅助视觉效果;背景不宜繁杂,使用不同亮度和饱和度的单色或者类似色既可平衡视觉空白,又能避免背景过于醒目;构图中的图形元素应符合相应要求,如大小和位置要求,配色和线条风格要求,图表风格统一要求等。 (3) 互动有序、体验良好。整体规范、互动切入自然恰当、关系紧密、张弛有度。 (4) 系统设计说明规范。说明清晰、文笔流畅,能准确表达设计思路、完整说明使用环境和使用要求、可操作性强。 (5) 播放演示顺畅。能够在规定的环境中完整、流畅播放。 教师展示两组作品对比(规范 vs 不规范),引导学生总结 5 项规范。学生对比分析后,自主归纳出选题、视觉、互动、说明、播放等方面的要求。 剪映专业版界面与功能介绍:教师打开软件,逐一介绍并演示操作 菜单栏、素材面板、时间线、播放器等核心区域。学生在笔记本上绘制界面草图,标注各部分名称及功能。 ① 打开“剪映专业版”软件进入初始界面,如图6-41所示。单击上方的“开始创作”按钮,进入剪辑界面,新建一个项目。剪映专业版的剪辑界面布局可分为五个区域:菜单栏、素材面板、播放器、功能面板、时间线,如图6-42所示。 图6-41 初始界面图6-42 剪辑界面
② 剪映中新建项目标题默认为“×月×日”(当前系统时间),为了后续方便查找文件,双击标题处,输入宣传片名称“低碳生活 青春行动”,如图6-43所示。 ③ 在素材面板中单击“导入”按钮,选择“宣传片素材”文件夹内的音频和视频文件,如图6-44所示。单击“打开”按钮导入素材,导入完成后所有素材会显示在素材面板上,如图6-45所示。如果素材数量多的话,可以在素材面板处右击,在弹出的快捷菜单中选择“新建文件夹”命令,对素材进行归纳整理。 图6-43 更改文件名 图6-44 导入素材图6-45 导入完成
④ 将视频素材按照编号顺序拖动到时间线上,对照播放器,移动时间线上的播放头到“00:01:25:00”处。单击素材面板上方的“文本”→“默认文本”按钮,在右侧的“文本”功能面板内修改文字内容为“低碳生活 青春行动”,如图6-46所示。在“文本”功能面板的基础菜单内,可以调整文字的字号、位置、颜色等基础信息,这里选择默认即可。 图6-46 添加文本 ⑤ 在“文本”功能面板中,单击“花字”选项卡,选择一款与背景色调协调的花字效果,如图6-47所示。 ⑥ 在功能面板内,单击上方的“动画”选项卡,选择“波浪弹入”效果。 ⑦ 在时间线上选中文本素材,然后播放画面,听到“低碳生活 青春行动”的配音后暂停,将文体素材的后端拖动到与播放头持平的位置,使文字的出现时间与声音匹配,如图6-48所示。以同样的方法,制作后一句“每一个选择都是改变世界的力量”。 图6-47 花字效果设置图6-48 动画效果及时长设置
⑧ 将播放头移到“片段1”和“片段2”衔接处,单击素材面板上方的“特效”按钮,搜索“方形开幕”特效,拖曳特效到时间线“片段2”的开头处,播放视频并检查衔接是否流畅,如图6-49所示。 ⑨ 将播放头移到“片段2”和“片段3”衔接处,单击素材面板上方的“转场”按钮,选择“立方体”转场效果,拖曳效果至时间线“片段2”和“片段3”衔接处,播放视频检查效果时长是否合适,如不合适可拖曳调整时长,如图6-50所示。 图6-49 特效效果设置图6-50 转场效果设置
⑩ 画面效果基本编辑完成,开始进行配乐编辑。配乐要与画面相契合,将素材面板中的“配乐1”拖至时间线,将播放头移到“00:00:21:07”节拍卡点处,单击时间线上方的“分割”按钮,如图6-51所示,将素材“配乐1”截为两段,使后一段开头与画面“片段2”齐平(如图6-52所示)。 图6-51 “分割”按钮图6-52 素材分割
为了使配乐衔接更加自然,可以对“配乐1”进行变速处理。单击功能面板上方的“变速”选项卡,将“配乐1”时长调至与“片段1”一致,播放视频确认效果,如图6-53所示。 图6-53 变速调整
将播放头移到“片段2”和“片段3”衔接处,再次分割“配乐1”,并将“00:01:08:19”后的“配乐1”素材删除。选中与“片段2”相对应的“配乐1”素材,在功能面板“基础”选项卡中设置“淡出时长”为“2.0s”,如图6-54所示。从另外两个配乐素材中选择一个适配素材,拖到“片段3”开头处,认真聆听音乐,采用上述方法添加最后一段配乐,如图6-55所示。至此,宣传片已基本完成,可伴随播放观看再次进行微调。 单击“菜单栏”右侧的“导出”按钮,再次确认文件名称、存储位置等内容,在此处可以单击“前往选择”选项,为视频选择一帧图像作为视频封面,确认无误后单击“导出”按钮,如图6-56所示。 图6-54 淡出时长设置图6-55 配乐效果
图6-56 导出界面
学生讨论与练习(45min)
教师提供含冗余素材的素材包,布置讨论任务:筛选核心素材、确定素材排序逻辑、构思创意特效。各小组展开讨论,投票决定保留体现低碳主题的素材(如骑行、植树画面),绘制排序流程图(如 “问题→行动→成果”), 头脑风暴创意点(如为 “骑行” 画面添加风效)。教师巡视并适时引导,收集共性问题并邀请学生分享解决方案。
完成工作任务(45min)
学生分组协作,依据《制作 清单》完成宣传片制作: 素材组筛选优化素材,剪辑组将素材拖拽至时间线并裁剪冗余片段。 创意组设计文案(如 “节约一度电,减排一公斤”),剪辑组添加文本并设置动画效果。 选择转场(如立方体)与配乐(轻快钢琴曲),调整音量与淡入淡出参数。 融入传统文化元素(如毛笔字体标题),反复预览并修正问题(如字幕位置)。教师巡视指导,提供 “提示卡” 解决技术难题,提醒添加片尾 “低碳小贴士”。
总结评价与提高(45min)
【总结评价】 班级展播:每组派代表介绍创作思路,如 “用对比手法突出低碳重要性”。 互评环节:学生从主题、技术、创意维度评价他人作品,如 “第三组节奏流畅,值得学习”。 教师点评:肯定优点(如 “剪纸特效与主题呼应巧妙”),指出改进点(如 “转场过多”)。 自评反思:学生填写《自评表》,评估技能掌握、团队贡献及环保反思(如 “计划践行的低碳行为”)。 最后教师给出本次课的学习成绩。评分依据—过程考核:学习知识掌握技能情况(20%),分组协作讨论并展示情况(50%);终结考核:自我总结评价(30%) 表彰激励:颁发 “最佳创意奖”“最佳协作奖”,获奖作品将在校园公众号展播。
004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