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4 课“传感器”-教学设计(表格式) -2025-2026学年八年级上册《信息科技》(西师大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 4 课“传感器”-教学设计(表格式) -2025-2026学年八年级上册《信息科技》(西师大版)

资源简介

八年级上册第 4 课“传感器”教学设计
年级 八年级 单元/主题 第二单元:物联保安全
课名 第 4 课:传感器
一、教学建议
1.教学时长建议 2 课时
2.教学目标 本课的主要教学目标是: 1.了解什么是传感器; 2.了解传感器的基本原理。
3.教学设计建议 教学设计建议如下: 1.通过分析传感器的发展过程,帮助学习者理解传感器的原理。 2.通过分析传感器的基本原理,帮助学习者了解物联网中传感器的作用。
4.教学方法建议 在学习引入方面,教师应该结合教材中呈现的情景,联系学习者在现实生活中可能遇到的相似情景或现象,如现实生活中常见的消防物联网设备案例,以带领学习者进入本节课的学习。 在新知学习方面,对于“传感器 ”的知识内容,建议教师结合当前现实生活中经常遇到的物联网应用场景,从中分析其基本作用,帮助学习者理解传感器的原理和使用场景。 (1)对于“什么是传感器 ”的知识内容,让学习者了解物联网 的发展阶段,分析“基础建设阶段 ”“快速发展阶段 ”“智能应用阶段 ”每个阶段的特点及典型应用,并允许学生充分交流、分享和讨论,学习了解物联网的发展并不是一蹴而就的,随着其核心技术的成熟和应用,物联网已经融入生活、制造、医疗、教育等领域的方方面面。 (2)对于“传感器原理 ”知识内容,要从由敏感元件、转换元件、放大电路和供能模块等模块分析其具体功能,帮助学习者理解各模块在传感器中的作用,并向学习者展示物联网应用中常见的传感器,以及传感器的使用方法。 在“项目探究 ”方面,教师应引导和鼓励学习者通过小组的形式来调研传感器的原理和应用场景,并让学习者分析传感器的应用领域,促使学习者加深对传感器的理解。
二、补充知识
对应教材内容(对教材中何处内容的补充) 知识内容:什么是传感器知识补充
补充内容 传感器产业发展分为以下三个阶段: (1)结构型传感器:主要利用结构参量变化来感受和转变信号,
例如电阻应变式传感器,它通过金属材料发生弹性形变时电阻的变化来转化电信号。 (2)固体传感器:从 20 世纪 70 年代后期开始发展起来的。这种传感器由半导体、电介质、磁性材料等固体元件构成,利用某些特性制成,例如热电效应、霍尔效应、光敏效应,分别被制成热电偶传感器、 霍尔传感器、光敏传感器等。这类传感器具有成本低、可靠性高、性能好以及接口灵活等特点。 (3)智能传感器:进入 21 世纪,传统型向智能型方向发展,这类传感器是微型计算机技术与检测技术相结合的产物,对外界信息具有一定检测、自诊断、数据处理以及自适应的能力。当时的智能化测量主要是以微处理器为核心,把传感器信号调节电路微计算机、存贮器及接口集成到一块芯片上,使传感器具有一定的人工智能。
补充知识来源(提供网站链接或按参考文献格式提供) https://zhuanlan./p/663214075
三、对应需要的软件、硬件说明
对应教材内容(对教材中何处内容使用软件、硬件) 练一练
软件名称(最好提供开源软件) 无
基本功能说明 无
硬件名称(选择性价比高、中小学能用得起的) 额温枪
基本功能说明 测量温度
四、项目探究解答参考
探究项目:在线投票 按书上步骤操作即可。
五、操作练习答案
一、练一练 按书上步骤操作即可。
二、做一做 按书上步骤操作即可,充分开展讨论,加深对传感器原理的理解。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