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单元 第4课时 数的比较、10加几及相应的减法 教案 2025-2026学年数学西师大版一年级上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四单元 第4课时 数的比较、10加几及相应的减法 教案 2025-2026学年数学西师大版一年级上册

资源简介

第四单元 第4课时 数的比较、10加几及相应的减法 教学设计
课程基本信息:
学科·版本 数学·西师大版 授课班级 授课教师
年 级 一年级 学 期 上册 单 元 四 10~20的认识
课 题 第4课时 数的比较、10加几及相应的减法
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能准确说出11 - 20各数的顺序,用“大一些”“大得多”描述数的大小关系;掌握10加几、十几减几的计算方法,理解数的组成(1个十和几个一)。
2.素养能力:经历观察数轴、操作小棒、互动交流的过程,提升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发展数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验数学活动的趣味性,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
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11 - 20各数的数序,10加几、十几减几的计算,数的组成。
2.教学难点:理解“大一些”“大得多”的含义,熟练运用数的组成进行加减法计算。
教学流程
一、复习导入
【设计意图】通过复习10以内数的大小比较和加减法(依托图片中的具体题目),唤醒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让学生体会数学知识的连贯性与延续性。以“10加几、十几减几如何计算”的问题引发学生的探究欲望,自然衔接本节课“10加几及相应减法”的学习内容,为新知学习搭建旧知与新知的桥梁,同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好奇心。
1.在 里填上“>”“<”或“=”。
看谁算的又对又快。
8 + 1 = 3 - 2 = 5 - 1 =
1 + 7 = 3 + 6 = 5 - 4 =
导入新课
小朋友们,咱们之前已经认识了10以内的数字,还能熟练比较它们的大小呢!看屏幕上的题目(展示数的比较与10以内加减法的图片),像“8○1”,我们知道8比1大,所以填“>”;计算“8 + 1”时,也能很快得出结果是9,大家都特别厉害!那如果数字变得更大,比如把10和5结合起来,10加5等于多少?15减5又该怎么算呢?今天咱们就一起走进“10加几及相应的减法”的学习,还能用这些新知识来比较数的大小,探索更大数的运算奥秘,好不好?
二、探究新知
学习任务一:认识20以内数的顺序与大小关系
【设计意图】借助数轴直观呈现11 - 20的顺序,让学生在观察、描述中巩固数序与“前后”位置关系;通过对比数的大小,感悟“大一些”“大得多”的差异,发展数感与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例7:
说一说。
1. 数的顺序与位置
教师指着数轴提问:“小朋友们看,11在哪个数字的后面呀?”(学生答:11在10的后面)
再问:“那19的后面是哪个数?”(学生答:20)
请学生自主选择一个数(如13、15等),说一说“它在()的后面,在()的前面”,同桌互相交流。
2. 数的大小比较:“大一些”“大得多”
教师:“现在咱们来比一比数字的大小。看,20和18比,20比18怎么样?”(学生答:20比18大)
引导描述:“对啦,20比18大一些(因为只大2)。那20和3比呢?”(学生答:20比3大很多)
小结:当两个数相差较小时,用“大一些”“小一些”;相差很大时,用“大得多”“小得多”。
请学生再举例说一说,比如“15比13大一些”“19比5大得多”等。
3. 找一找,说一说(数学书页)
教师:“小朋友们,咱们的数学书页码也是按顺序排列的。现在请你拿出数学书,找一找第13页。”(学生找页码)
提问:“第13页在第几页的后面,第几页的前面?”(学生答:第13页在第12页的后面,在第14页的前面)
再请学生找第17页,说一说“第17页在()页后面,()页前面”,同桌互相检查。
学习任务二:探究20以内数的组成与加减法
【设计意图:】利用小棒“1捆(1个十)+ 几根(几个一)”的直观模型,帮助学生理解数的组成,并以此为基础探索10加几、十几减几的计算方法,体会“数的组成与加减法的联系”,培养动手操作与逻辑推理能力。
教学例8:
填一填,算一算。
1. 数的组成:1个十和几个一
教师出示小棒图(1捆+5根):“这里有1捆小棒(展示1捆,说明“1捆是10根,代表1个十”),还有5根单独的小棒(代表5个一)。合起来是多少根?”(学生答:15根)
小结:1个十和5个一组成15。
再出示18的小棒图(1捆+8根),提问:“18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学生答:1个十和8个一)
2. 10加几的计算
结合小棒图,教师:“1个十(10根)加5个一(5根),一共是多少?用算式怎么表示?”(学生答:\( 10 + 5 = 15 \))
追问:“那5个一加1个十呢?算式是?”(学生答:\( 5 + 10 = 15 \))
引导发现:10加几、几加10,结果都是“十几”,因为“1个十和几个一合起来就是十几”。
3. 十几减几的计算
教师:“如果有15根小棒,去掉5根(几个一),还剩多少?算式是?”(学生答:15 - 5 = 10 )
再问:“如果15根小棒,去掉1捆(1个十),还剩多少?算式是?”(学生答:15 - 10 = 5 )
结合18的小棒图,让学生自主说算式:18 - 8 = 10 ,18 - 10 = 8 ,并解释“去掉几个一,剩1个十;去掉1个十,剩几个一”。
三、课堂练习
【设计意图】充分利用教科书中的习题资源,引导学生边学边练,有利于对知识的及时巩固,分层练习,从基础记忆到生活应用,再到规律探索,梯度推进,将数序知识与生活结合,让学生感受数学的实用性,巩固“前后”位置与数序的认知。通过游戏化的互动练习,强化数的组成与加减法的联系,提升计算熟练度,同时增强课堂趣味性。
教科书P70“课堂活动”第2题。
凑一凑,算一算。
(1)四个人为一组,互相说一说。
(2)指名汇报,有序梳理。
教科书P71“练习九”第7题。
按顺序填空。
学生独立完成。
指名汇报,全班梳理。
总结规律。
教科书P71“练习九”第8题。
小灰兔可能背了多少根胡萝卜?选一个适当的数画“√”。
引导学生自己先去说一说。
(2)指名汇报。
(3)学生相互补充,交流。
教科书P71“练习九”第9题。
在 里填上“>”或“<”
学生独立完成后集体交流。
教科书P71“练习九”第10题。
计算。
10-1= 10+10= 5+5= 19-9=
17-7= 2+8= 16-10= 4+10=
(1)学生独立完成。
(2)全班交流汇报。
四、课堂延伸
找3组20以内的数,描述它们的顺序和大小关系(如玩具数量、日历日期)。
五、课堂总结
引导学生一起回顾本节课学习的内容。
师:谁来说说这节课你收获了什么?学生谈谈本节课收获。
20以内数的顺序:越往后,数越大。
2. 可以用“大一些”“小一些”“大得多”“小得多”等语言描述两个数之间的大小关系。
3. 10加几等于十几,几加10也等于十几;十几减10得几,十几减几得10 。
六、板书设计
数的比较、10加几及相应的减法
数序与大小:
11在10后面,20在19后面;
20比18大一些,20比3大得多。
数的组成:
1个十和5个一→15;
1个十和8个一→18。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