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2 奇偶性 教学设计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3.2.2 奇偶性 教学设计

资源简介

3.2.2 《奇偶性》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奇偶性》是人教 A 版(2019 版)必修第一册第三章《函 数的概念与性质》第二节第二课时的内容,在《奇偶性》学习之 前,已经学习了《单调性与最大(小)值》。与函数单调性不同, 函数的奇偶性是函数的整体性质,即它要求定义域中任意一个自 变量都具有这样的特性。教科书在处理函数的奇偶性时,沿用了 处理函数单调性的方法,即先给出几个特殊函数的图像,让学生 获得奇偶性的直观定性认识;然后利用表格研究发现数量变化特 征;最后通过代数运算,验证发现的数量特征的普遍性,在此基 础上建立奇(偶)函数概念。因此教学时,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创 设教学情境,会使数与形的结合更自然。
值得注意的问题:对于奇函数,教材在给出的表格中留出大 部分空格,皆在让学生自己动手计算填写数据,仿照偶函数概念 建立的过程,独立地去经历发现、猜想与证明的全过程,从而建 立奇函数的概念。教学时,可以通过具体例子引导学生认识、并 不是所有的函数都具有奇偶性,如函数y = 2x 1即不是奇函数 也不是偶函数,可以通过图像看出也可以通过定义去说明
二、学情分析
这节内容学生在初中虽然没有学过,但是已经学习过具有奇 偶性的具体函数:正比例函数,反比例函数,二次函数。故可以 在此基础上,引入奇、偶函数的概念,以便于学生理解。在引入
概念时始终结合具体函数的图像,以增加直观性,这样更符合学 生的认知规律,同时为阐述奇、偶函数的几何特征埋下伏笔。对 于概念可从代数特征与几何特征两个角度去分析,让学生理解: 奇函数、偶函数的定义域是关于原点对称的非空数集;同时让学 生了解并不是所有的函数都具有奇偶性,也有可能是非奇非偶函 数。关于单调性与奇偶性关系,引导学生拓展延伸,可以取得理 想效果。
三、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目标
理解函数奇偶性及其几何意义,培养学生观察、抽象能力, 以及从特殊到一般的概括、归纳问题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目标
学会运用函数图像理解和研究函数的性质,掌握判断函数的 奇偶性的方法,渗透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
3 、情感与态度目标
通过函数奇偶性的教学,培养学生从特使到一般的概括归纳 问题能力。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函数的奇偶性定义及几何意义判断函数奇偶性的 方法
教学难点:奇偶性定义的抽象过程
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对称是大自然的一种美,首先让我们一起来欣赏几幅图片, 在生活中我们常常能看到一些对称的建筑,以及一些对称图形, 他们都给我们很美的享受。我们把这些图形分为两类,一类是轴 对称图形,一类是中心对称图形。其实,我们数学当中也有这种 对称之美,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函数图像中的对称美。
【设计意图】同学们处于高一的适应阶段,通过提及初中所 学的知识,即起到初高中衔接,又能够带来一些亲切感。通过展 示大自然的图片,吸引同学们的注意,同时也能丰富数学课的元 素,引出今天学习的内容函数的奇偶性。
(二)抽象概括,形成概念
观察下列函数图像,哪些函数图像也具有类似的对称特征 呢?
问题一:上述函数图像分别是什么对称图形呢?
教师归纳:前两个图是轴对称图形,关于 Y 轴对称,后两 个图是中心对称图形,关于原点对称,接下来我们就对这两种类 型的函数图像进行进一步的探究。
问题二:画出函数fx = x2 的图像,并回答以下追问。
追问一:观察这个函数有怎样的对称性?
追问二:完成表格并回答当自变量互为相反数时函数值有怎 样的特征?
【设计意图】让学生自己画函数图像并探究,使学生更能理 解偶函数的定义,以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追问三:能否用一个式子来描述函数图像的这种特征呢?
学生猜想:对函数定义域内的任意一个x都有f( x) = f(x) 成立。
【师生活动】小组讨论后叫学生回答,然后教师证明猜想。
教师给出偶函数的定义:对于函数fx的定义域内任意一个 x ,都有f( x) = f(x) ,那么函数fx就叫做偶函数。
【设计意图】从同学们熟悉的图像开始研究,通过观察函数 图像,列表格的方法,让同学们体会从少数到多数,从特殊到一 般的研究过程,从而对偶函数的定义理解得更加深刻。
问题三:画出函数 的图像,并回答以下追问。
追问一:观察这个函数有怎样的对称性?
追问二:完成表格并回答当自变量互为相反数时函数值有怎 样的特征?
【设计意图】让学生自己画函数图像并探究,使学生更能理 解奇函数的定义,以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追问三:能否用一个式子来描述函数图像的这种特征呢?
学 生 猜 想 : 对 函 数 定 义 域 内 的 任 意 一 个 x 都 有 f( x) = f(x)成立。
【师生活动】小组讨论后叫学生回答,然后教师证明猜想。
教师给出奇函数的定义:对于函数fx的定义域内任意一个 x ,都有f( x) = f(x) ,那么函数fx就叫做奇函数。
【设计意图】从同学们熟悉的图像开始研究,通过观察函数 图像,列表格的方法,让同学们体会从少数到多数,从特殊到一 般的研究过程,从而对奇函数的定义理解得更加深刻。教师引导 过程中突出每一个 x,都有一个 x 与其对应。剖析概念,深挖函 数奇偶性概念的本质,帮助同学更好的理解函数的奇偶性。
(三)巩固练习,概念运用
例:判断下列函数的奇偶性
(4)f(x) = 0
【师生活动】学生们自主探究讨论,教师总结。
【设计意图】再次强调了奇函数,偶函数的定义域都关于原 点对称,在做题前应当先判断这一步。
教师总结用定义判断函数奇偶性的做题方法:
第一步:求出函数的定义域。
第二步:判断函数的定义域是否关于原点对称,若否,则函 数既不是奇函数也不是偶函数,结束判断;若是,则进行第三步。
第三步: x ∈ I(I为定义域),计算f( x)
若f( x) = f(x),则f(x)为偶函数
若f( x) = f(x),则f(x)为奇函数;
若f( x) = f(x)且f( x) = f(x),则f(x)即不是奇函数 也不是偶函数。
若f( x) = f(x)且f( x) = f(x) ,则f(x)既是奇函数也 是偶函数。
【师生活动】学生自己在本子上练习,教师下讲台巡视指导, 叫同学示范板书正确答案。
【设计意图】通过几道题目让学生学会用定义判断函数的奇 偶性,并且让学生意识到不是所有的函数都具有奇偶性,有的函 数既不是奇函数也不是偶函数,有的函数既是奇函数又是偶函数。
(四)课堂小结
本节课主要学习了函数奇偶性,判断函数的奇偶性通常有两
种方法,即定义法和图像法,用定义法判断函数的奇偶性时,必 须注意首先判断函数的定义域是否关于原点对称。
六、板书设计
3.3.2 奇偶性
一、定义
偶函数:
奇函数:
二、判断函数奇偶性的方法:
图像法 定义法
三、例题
用定义法判断函数奇偶性的步骤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