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6.15.1 人的生殖和发育 第1课时年级 八年级 授课时间 1课时课题 第1节 人的生殖和发育教材分析 本课时选自北师大版 2024 八年级上册生物教材 “第 6 单元 第 15 章 生物的生殖和发育” 第 1 节,是学生在学习生物基本特征(如生殖、生长)后的重要人体生理知识模块。教材以 “人的生殖和发育” 为核心,从 “生殖系统结构与功能”“受精与胚胎发育过程” 两个维度展开,既衔接了生物生殖的共性概念(如生殖细胞、生殖腺),又为后续 “青春期发育”“遗传与变异” 等内容奠定人体生理基础。 教材突出 “直观性与科学性结合”,通过生殖系统示意图、胚胎发育过程图等可视化素材,将抽象的人体生理结构与过程具象化,符合八年级学生 “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 的认知规律。同时,结合生殖健康意识培养,体现 “生物知识与人体健康” 的联系,助力学生建立 “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生命活动有序性” 的生命观念。教学目标 生命观念:通过分析男女生殖系统的结构与功能、受精及胚胎发育过程,理解人体生殖与发育的有序性,建立 “结构决定功能”“生命延续依赖有序生理过程” 的观念。 科学思维:通过对比男女生殖系统的主要器官及功能,培养归纳与比较能力;通过梳理胚胎发育的先后顺序,提升逻辑推理与有序思维能力。 探究实践:参与 “观察识别人的生殖系统” 活动,掌握通过示意图分析器官功能的方法,提高观察、分析及合作交流能力。 态度责任:通过了解生殖系统结构与生殖健康的关系,树立正确的性观念和自我保护意识;认同生命孕育的复杂性,增强尊重生命、关爱他人的意识。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男女生殖系统的主要器官(如睾丸、卵巢)及其功能(产生生殖细胞、分泌性激素);受精过程(精子与卵细胞在输卵管结合)及胚胎发育的关键阶段(受精卵→胚泡→胚胎→胎儿)。 【教学难点】 生殖系统各器官的协同作用(如精子的排出路径、卵细胞的运动路径);胚胎与母体间的物质交换(通过胎盘和脐带实现营养与废物交换)。教学过程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新课导入 1.展示童年与成年外貌对比图(如学生儿时与现在的照片,或通用素材),提问:“大家从儿时的模样长成现在的样子,经历了生长和发育;而最初的‘我们’是如何来到这个世界的呢?”2. 播放 1 分钟 “生命诞生” 科普短片(简化版,含受精、胚胎发育片段),随后总结:“人的诞生依赖生殖系统的协同工作,今天我们就一起探究‘人的生殖和发育’,解开‘我们从哪里来’的疑问。” 1.观察图片,结合自身成长经历思考 “生命诞生” 的疑问,产生好奇心。2. 观看短片,初步感知生命孕育的过程,明确本节课学习主题,激发探究兴趣。新知探究 一、新生命的诞生和孕育由生殖系统完成 1.生殖的概念 (1)展示 “蝴蝶从卵到成虫” 的发育过程图,提问:“生物如何保证种族延续?” 引导学生回忆 “生殖” 的定义。(2)讲解:“生殖是生物产生后代、繁衍种族的过程,人类的生殖依赖专门的生殖系统完成。”(3)补充 “生长与发育” 的概念:“生长是体积增大、体重增加,发育是结构由简单到复杂、功能由不完善到完善,二者伴随生殖过程发生。” 2.男性生殖系统的结构与功能 (1) 展示 “男性生殖系统示意图”(标注睾丸、附睾、输精管、尿道等器官),分步讲解:1)指着睾丸提问:“这是男性的主要生殖器官,大家推测它的功能是什么?” 引导学生结合 “生殖腺产生生殖细胞” 的共性知识思考。2)讲解:“睾丸产生精子,分泌雄性激素;附睾储存和输送精子,输精管将精子输送至尿道,尿道排出精液和尿液。”(2)播放 “精子排出路径” 动态动画(睾丸→附睾→输精管→尿道),提问:“若输精管堵塞,会对男性生殖产生什么影响?”3.女性生殖系统的结构与功能 (1)展示 “女性生殖系统示意图”(标注卵巢、输卵管、子宫、阴道等器官),采用对比教学法:1)提问:“女性的主要生殖器官与男性类似,都能产生生殖细胞和分泌性激素,它是哪个器官?” 引导学生对比男性睾丸的功能推测。2)讲解:“卵巢产生卵细胞,分泌雌性激素;输卵管输送卵细胞,是受精的场所;子宫是胚胎发育的场所;阴道是精子进入和婴儿出生的通道。”(2)展示 “卵细胞结构示意图”,补充:“卵细胞细胞质含丰富卵黄,可为初期胚胎发育提供营养。”4.男女生殖系统主要器官对比 (1)呈现 “男女生殖系统主要生殖器官对比表”(含性别、主要生殖器官、生殖细胞、激素、输送通道),引导学生分组填写。(2)巡视各组填写情况,针对易错点(如女性输送通道仅输卵管,男性含附睾、输精管、尿道)进行纠正。1.生殖的概念 (1)结合蝴蝶发育实例,回忆并回答 “生殖” 的作用,明确生殖对种族延续的意义。(2)记录 “生长”“发育” 的概念,区分二者的不同侧重点(体积变化 vs 结构功能变化)。 2.男性生殖系统的结构与功能 (1)观察示意图,结合已有知识(如植物生殖腺产生种子),推测睾丸的功能。(2)观看动画,梳理精子排出路径,讨论并回答 “输精管堵塞的影响”(无法输送精子,影响生殖)。3.女性生殖系统的结构与功能 (1)对比男性生殖系统,推测卵巢是女性主要生殖器官,记录各器官功能。(2)观察卵细胞结构,理解卵黄对初期胚胎发育的作用。4.男女生殖系统主要器官对比 (1)分组合作填写对比表,通过讨论明确男女生殖系统的异同点。(2)对照教师纠正内容,完善表格,强化对核心知识点的掌握。【习题巩固】 1.下列关于男女生殖系统的叙述,错误的是( C )A. 男性生殖细胞是精子,女性是卵细胞B. 睾丸和卵巢都能分泌性激素C. 男性输送精子的通道仅输精管D. 子宫是女性胚胎发育的场所 学生思考回答,加深理解。二、新生命的孕育从受精卵开始 1.受精过程 (1)播放 “受精过程” 动画(精子进入女性体内→到达输卵管→与卵细胞结合),提问:“精子和卵细胞在哪里结合形成受精卵?未结合的卵细胞会怎样?”(2)讲解:“受精发生在输卵管上部,形成受精卵后,受精卵开始分裂;未遇到精子的卵细胞会很快退化。” 2.胚胎发育过程 (1)展示 “胚胎发育过程图”(受精卵→4 细胞→桑葚胚→囊胚→着床→胚胎→胎儿),分步讲解:1)“受精卵从输卵管向子宫移动时,不断分裂形成多细胞胚胎,到达子宫后植入子宫内膜,这个过程叫着床。”2)“胚胎发育到第二个月末,外貌初具人形,称为胎儿;从受精卵形成到胎儿成熟的过程叫妊娠,约 280 天。”(2)提问:“着床失败会对妊娠产生什么影响?” 引导学生联系胚胎发育的前提条件思考。3.胎儿与母体的物质交换 (1)展示 “胎儿与母体物质交换示意图”(标注胎盘、脐带、羊水),讲解:1)“胚胎着床后,胚胎与子宫壁间形成胎盘,胎盘通过脐带与胎儿相连,是物质交换的主要器官。”2)“胎儿通过胎盘从母体获得营养物质和氧,将二氧化碳等废物通过胎盘排入母体血液,再由母体排出。”(2)补充 “羊水的作用”:“羊水包裹胎儿,提供稳定水环境,减缓震荡,允许胎儿运动。”1.受精过程 (1)观看动画,重点关注受精的位置和过程,记录关键信息(输卵管、受精卵形成)。(2)讨论并回答教师提问,明确受精的场所和未受精卵细胞的去向。 2.胚胎发育过程 (1)观察发育过程图,梳理胚胎发育的先后顺序,记录关键阶段(着床、胎儿形成)。(2)讨论 “着床失败的影响”(无法继续妊娠),理解着床对胚胎发育的重要性。3.胎儿与母体的物质交换 (1)观察示意图,识别胎盘、脐带的位置,理解二者在物质交换中的协同作用。(2)记录羊水的功能,明确胎儿在母体内的保护机制。【习题巩固】 1.人类受精作用发生的场所是( B )A. 卵巢 B. 输卵管 C. 子宫 D. 阴道 2.下列关于人类胚胎发育的叙述,正确的是( C )A. 受精卵在子宫内形成并开始分裂B. 胚胎发育到 1 个月时初具人形C. 妊娠约为 280 天,即 40 周D. 胚胎植入输卵管内壁后开始发育 学生思考回答,加深理解。课堂小结 1. 引导学生以 “生命诞生的过程” 为主线梳理知识点:“从生殖系统产生生殖细胞,到受精形成受精卵,再到胚胎发育为胎儿,每个环节都依赖什么结构和过程?”2. 结合板书,总结:(1)生殖系统:男性(睾丸产精子)、女性(卵巢产卵细胞);(2)受精与发育:输卵管受精→子宫着床→2 个月成胎儿→胎盘交换物质→280 天分娩。板书设计 生殖系统 —— 孕育新生命的结构男性生殖系统主要器官:睾丸(产精子、泌雄性激素)辅助器官:附睾(储 / 输精子)、输精管(输精子)、尿道(排精液)精子路径:睾丸→附睾→输精管→尿道女性生殖系统主要器官:卵巢(产卵细胞、泌雌性激素)辅助器官:输卵管(输卵细胞、受精场所)、子宫(胚胎发育)、阴道(精子进入 / 婴儿出生)卵细胞路径:卵巢→输卵管→子宫二、受精卵 —— 新生命的起点1. 受精:输卵管(精子 + 卵细胞→受精卵)2. 胚胎发育:受精卵→分裂→囊胚→着床(子宫)→胚胎(2 月后称胎儿)3. 物质交换:胎盘(核心)+ 脐带(运输)4. 妊娠:约 280 天,分娩产出新生儿课后作业 1、下列有关“人体生殖和发育”的叙述,错误的 是( A )。 A.精子和卵细胞在子宫内结合 B.男性产生精子的器官是睾丸 C.女性产生卵细胞的器官是卵巢 D.精子可以通过输精管输送 2、如图为女性的生殖系统示意图。据图分析,精子与卵细胞结合的场所、胚胎发育的场所分别是( C )。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 3、下列男性生殖器官与其功能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 A.附睾——分泌雄性激素 B.睾丸——产生精子 C.输精管——输送精子 D.附睾——储存精子 4、人类新个体的产生是通过生殖系统完成的。下列有关人的生殖与发育叙述错误的是( C )。 A.受精卵是人体发育的起点 B.睾丸和卵巢都能够分泌性激素 C.精子与卵细胞在卵巢中完成受精作用 D.分娩标志着新生儿的诞生 5、下列对人的生殖和发育的叙述,正确的是( D )。 A.睾丸和子宫分别是男、女性的主要生殖器官 B.受精卵到达母体子宫后,才开始发育,胚胎在子宫内完成发育的全过程 C.婴儿出生标志着人体生长发育的开始 D.胎儿通过胎盘和脐带从母体获取营养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通过 “生命诞生” 短片和对比教学法(男女生殖系统对比、胚胎发育阶段对比),有效降低了抽象知识的理解难度,激发了学生的探究兴趣;结合示意图和动态动画,将生殖系统结构、胚胎发育过程具象化,符合八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多数学生能准确掌握核心知识点(如主要生殖器官功能、受精场所)。 不足:对 “胎盘物质交换的细节”(如胎盘如何实现营养与废物的双向交换)讲解不够深入,部分学生仍存在 “脐带直接产生营养” 的误解;课堂讨论环节时间分配不均,“男性生殖系统” 讨论较充分,“女性生殖系统” 讨论略显仓促。 改进方向:增加 “胎盘物质交换” 的模型演示(如用透明容器、导管模拟胎盘与母体的物质运输),让学生直观理解双向交换过程;优化课堂时间分配,采用 “分组任务卡” 形式,明确每组讨论的侧重点(如一组分析男性生殖系统,一组分析女性生殖系统),提高讨论效率;课后布置 “生殖健康小调查”(如青春期生殖保健知识),进一步强化学生的生殖健康意识,实现知识与生活的衔接。 本教学设计紧扣教材内容,以核心素养为导向,注重直观教学与逻辑梳理结合,通过情境导入、知识点拆解、练习巩固等环节,帮助学生逐步掌握重难点,同时培养科学思维和生命尊重意识,符合初中生物教学的要求。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