税率问题 教案(表格式)-六年级上册数学北京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税率问题 教案(表格式)-六年级上册数学北京版

资源简介

税率问题
学习目标
学习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中,理解税率、应纳税额和所得收入的含义,能正确解决简单的税率问题。 2.经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发展问题解决能力。 3.体会百分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增强自觉纳税的法律意识。 学习重点:理解税率的含义,能解决简单的税率问题。 学习难点:理解税率问题的数量关系。
教学过程
时间 教学环节 主要师生活动
6 分钟 一、 分享交流 学习新知 1.分享收集的信息,提出问题 学生分享课前收集有关纳税和税率的信息,提出自己的问题。 2.理解应纳税额、税率的含义 (1)学生阅读资料并思考。 (2)交流对不同税率的理解。 ①我国车辆购置税税率为10%。 ②个人首次购买90m2及以下普通住房的要按房价的1%缴纳契税。 3.小结 缴纳的税款叫应纳税额。应纳税额与各种收入(销售额、营业额……)中应纳税部分的比率叫做税率。
8 分钟 二、 解决问题 深化理解 1.增值税发票问题 (1)观察发票,发现并理解平板电脑“金额”、“税率”和“税额”及其之间的关系。 (2)列式计算出税额,明确平板电脑金额的13%是应纳税额。 2645.84×13%≈343.96(元) (3)理解“合计”的含义,明确平板电脑的金额加上应缴纳的税额是买平板电脑花的总钱数。 2.工资纳税问题 张阿姨10月份的工资是7900元,扣除5000元个税免征额后,不超过3000元的部分按3%的税率缴纳个人所得税。张阿姨需要纳税多少元? (1)学生独立思考并解答。 呈现学生作品,组织学生进行交流讨论。 作品1:7900×3%=237(元) 答:张阿姨需要纳税237元。 作品2:(7900-5000)×3%=87(元) 答:张阿姨需要纳税87元。 学生质疑,提出问题:“什么是个税免征额?” (2)阅读学习材料,理解“个税免征额”。 (3)学生借助线段图理解题目意思,分析第一个算式错误的原因,明确得出第二个算式是正确的。 (4)对比分析,反思小结。 学生通过对比分析发现:求应纳税额就是用应纳税的部分乘相应的税率,也就是“求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学会根据纳税的方法找到应纳税的部分是多少。
3 分钟 三、 回顾反思 1.回顾学习过程,提出疑问 通过这节课的探索和交流,你们有什么收获? 预设1:通过今天的学习,我理解了税率和应纳税额的含义,还知道不同领域的税率是不一样的。 预设2:我明白了税率是百分数在生活中的一种应用,我们可以像解决百分数实际问题时一样,通过画图来分析解决问题。 预设3:我想提醒大家在解决税率问题时,一定要读懂题目要求,明确纳税方法,关键是要找到应纳税的部分,再乘相应的税率,就可以求出应纳税额。 学生提出疑问:我还想知道国家的税收都用来做什么了呢? 2.观看视频,了解税收的用处,进行依法纳税的教育
30秒 四、 布置作业 1.数学书第53页练习十五第4题 2.数学书第53页练习十五第6题 3.了解生活中其他的税率问题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