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2025年人教版新教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复习课教案——毫米、分米和千米【学习目标】1.认识毫米、分米、千米,建立1毫米、1分米、1 千米的长度表象,明确毫米与厘米、分米与厘米、分米与米、千米与米的换算关系。2.能正确使用直尺测量物体长度,选择合适长度单位描述物体长度或距离,进行单位间的换算。3.掌握估测较长距离的方法,提升估测能力。4.通过测量数学书、用手势表示单位长度、估测距离等活动,经历长度单位的认识与应用过程,培养观察、操作、推理能力。5.在解决“选择单位、换算、估测”等问题中,学会分析问题、选择策略,提升数学应用能力。6.感受长度单位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体会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学习兴趣。【核心素养】建立毫米、分米、千米的长度表象,掌握毫米与厘米、分米与厘米和米、千米与米之间的换算关系。【教学重点】1.建立毫米、分米、千米的长度表象,掌握毫米与厘米、分米与厘米和米、千米与米之间的换算关系。2.能正确选择长度单位描述物体长度或距离,进行单位换算与实际测量、估测。【教学过程】一、复习单元知识,形成知识体系围绕“毫米、分米、千米”三种长度单位展开,是对已学厘米、米长度单位的拓展与延伸。通过测量数学书的长、宽、厚引入毫米,结合直尺认识毫米与厘米的关系;以测量物体长度的需求引出分米,明确分米与厘米、米的联系;借助运动场跑道等场景认识千米,理解千米与米的换算。同时,安排实际测量、估测距离等活动,帮助学生建立各长度单位的表象,掌握单位间的换算,培养长度测量与估测能力,为后续学习面积、体积单位及几何测量奠定基础。二、典型题例讲解1.请你用文字描述如何用直尺测量一根铅笔的长度(要求包含测量前、测量时、测量后三个环节)。2.已知一根木条长1米2分米,用文字描述如何将这根木条平均分成3段。3.一根铁丝长8米,第一次用去2米5分米,第二次用去3米,还剩多少分米 4.一段路长5千米,已经走了3千米200米,剩下的路程要在8分钟内走完,平均每分钟走多少米 三、同步检测1.下面物体中,厚度最接近1毫米的是( )。A.数学课本 B.一张银行卡 C.课桌桌面2.小明从家到学校要走2千米,他每天往返一次,一共要走( )。A.2千米 B.4千米 C.6千米3.1千米和1000米相比,( )。A.1 千米长 B.1000米长 C.-样长4.用一根长2米的木料,锯成同样长的4段,每段长( )。A.5分米 B.5厘米 C.5毫米5.下面关于“曹冲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曹冲直接用秤称出了大象的质量B.曹冲用石头的质量代替了大象的质量C.大象的质量比石头的总质量轻【课堂小结】量感是指对事物的可测量属性及大小关系的直观感知,建立量感有助于养成用定量的方法认识和解决问题的习惯,是形成抽象能力和应用意识的经验基础。我们要能描述长度单位千米、分米、毫米,能进行长度单位之间的换算:能在真实情境中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教学反思】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