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人教版新教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复习课教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5年人教版新教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复习课教案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5年人教版新教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复习课教案
——毫米、分米和千米
【学习目标】
1.认识毫米、分米、千米,建立1毫米、1分米、1 千米的长度表象,明确毫米与厘米、分米与厘米、分米与米、千米与米的换算关系。
2.能正确使用直尺测量物体长度,选择合适长度单位描述物体长度或距离,进行单位间的换算。
3.掌握估测较长距离的方法,提升估测能力。
4.通过测量数学书、用手势表示单位长度、估测距离等活动,经历长度单位的认识与应用过程,培养观察、操作、推理能力。
5.在解决“选择单位、换算、估测”等问题中,学会分析问题、选择策略,提升数学应用能力。
6.感受长度单位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体会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学习兴趣。
【核心素养】
建立毫米、分米、千米的长度表象,掌握毫米与厘米、分米与厘米和米、千米与米之间的换算关系。
【教学重点】
1.建立毫米、分米、千米的长度表象,掌握毫米与厘米、分米与厘米和米、千米与米之间的换算关系。
2.能正确选择长度单位描述物体长度或距离,进行单位换算与实际测量、估测。
【教学过程】
一、复习单元知识,形成知识体系
围绕“毫米、分米、千米”三种长度单位展开,是对已学厘米、米长度单位的拓展与延伸。通过测量数学书的长、宽、厚引入毫米,结合直尺认识毫米与厘米的关系;以测量物体长度的需求引出分米,明确分米与厘米、米的联系;借助运动场跑道等场景认识千米,理解千米与米的换算。同时,安排实际测量、估测距离等活动,帮助学生建立各长度单位的表象,掌握单位间的换算,培养长度测量与估测能力,为后续学习面积、体积单位及几何测量奠定基础。
二、典型题例讲解
1.请你用文字描述如何用直尺测量一根铅笔的长度(要求包含测量前、测量时、测量后三个环节)。
2.已知一根木条长1米2分米,用文字描述如何将这根木条平均分成3段。
3.一根铁丝长8米,第一次用去2米5分米,第二次用去3米,还剩多少分米
4.一段路长5千米,已经走了3千米200米,剩下的路程要在8分钟内走完,平均每分钟走多少米
三、同步检测
1.下面物体中,厚度最接近1毫米的是( )。
A.数学课本 B.一张银行卡 C.课桌桌面
2.小明从家到学校要走2千米,他每天往返一次,一共要走( )。
A.2千米 B.4千米 C.6千米
3.1千米和1000米相比,( )。
A.1 千米长 B.1000米长 C.-样长
4.用一根长2米的木料,锯成同样长的4段,每段长( )。
A.5分米 B.5厘米 C.5毫米
5.下面关于“曹冲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曹冲直接用秤称出了大象的质量
B.曹冲用石头的质量代替了大象的质量
C.大象的质量比石头的总质量轻
【课堂小结】
量感是指对事物的可测量属性及大小关系的直观感知,建立量感有助于养成用定量的方法认识和解决问题的习惯,是形成抽象能力和应用意识的经验基础。我们要能描述长度单位千米、分米、毫米,能进行长度单位之间的换算:能在真实情境中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
【教学反思】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