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课题 第13课 分解问题步骤 课时 1课时学习目标 1.通过对“班级大扫除安排”问题的分析分解,知道分解复杂问题的方法。 2.通过对“班级大扫除安排”问题的分解结果呈现,学会用图示画出解决问题的 步骤。 3.通过生活实例感受问题分解对问题解决的重要性,形成对问题分解的思维 意识。学习重点 用文字或图示描述解决问题。 学习难点 将复杂问题分解为一个个关联性强的小问题。学习准备 PPT、任务记录单学习过程学习版块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 设计意图 改进设计回顾: 借教材目录回顾学习内容 1.回答问题:上个单元“体验在线生活”中学习了哪些内容 2.提示学生查看教材目录,思考:为什么一个单元要分成多节 课来学习 举手回答。 提出问题,选择1名学生回答,若学生能有条理、全面地回 答,予以肯定;若学生回答不出来或者回答不全面,引导他查看课本目录。 2.引导学生查看教材目录并展开思考,选择1—2名学生回答。 预设:把一个单元的内容分成几节课来学,学起来更简单更 深入。 3.小结: 一个单元分解成几节课可以让学习更容易,我们生活 学习中遇到的问题也可以用分解的方法使问题更好解决。板书“分解问题步骤”。 目录是一种单元内容分解的图示,借助目录简单回顾上个单元习得的内容, 引出分解的概念,也是对单元驱动问题“为什么要将复杂问题分解”的第一次思考,为后续学习作铺垫。讨论:如何分步解决“起床上学”问题 1.同桌相互讨论“从起床到出门上学这段时间会做哪些事情”, 举手回答。 2.观看课件,学习用文字描述分步解决问题的过程。 3 .观看课件,思考“在煤气灶上烧 一 壶水要怎么做”,举手 回答。 1.提出问题,选择1—2名学生回答。 2.出示课件,展示用文字描述上学问题的解决过程。板书“分 步解决问题”。 3.再提出“烧水”问题,选择1名学生回答。 通过对两个简单生活问题的解决步骤的描述,消除对 “分解问题”这个抽象概念的陌生感,培养学生按照一定逻辑分步描 述的能力,也为后续问题解决过程描述提供了参考模式。建构:协作解决“大扫除安排”问题 活动一 学习问题解决的一般步骤 1.思考问题:该如何帮助班主任安排一次班级大扫除活动 举手回答。 2.思考问题:复杂问题该如何解决 观看课件,学习解决复杂问题的一般步骤及方法。 3.组建学习小组,组内协商,明确本节课组内分工,填好任务记录单(见表1)。 组长:组织小组讨论,帮助每个组员完成各自分工,协调组内任务。 记录员:填写任务记录单。 汇报员:学习任务的总结汇报。 技术员:负责学习活动中涉及计算机等数字设备操作的部分。 活动二 分析分解“大扫除安排”问题 组内讨论班级大扫除中需要完成的事务,记录员填好任务记录单(见图1)。 2.组长选择4个关键词,分别写在4张白纸上,汇报员将其粘贴 在黑板上。 看黑板,组内讨论,大扫除的相关工作可以按照什么思路进 行分解,记录员填写任务记录单(见图2)。 4.汇报员举手回答,组长和技术员上台排列。 观看课件,了解大扫除安排问题及分解思路。 活动三 图示“大扫除安排”问题的分步解决 1.让学生看黑板,跟随教师一起将黑板上的图示补充完整。 2.思考用图示描述分解步骤和用文字描述的不同,观看教师 演示。 3.小组合作,完善任务记录单,技术员打开画图软件,用图示 呈现本组分析结果。 4.组长提交图示作品至学习平台对应作业模块,组织组员完成自评,填好任务记录单。 选择2—3名学生回答,教师适时点评追问,如学生回答“扫地”,教师追问“需要安排几个人扫地”,并小结提问:“这个问题比较复杂,不能像起床上学的问题那样一次性解决,那么我们应该按照怎样的步骤来解决呢 ” 出示课件,解释教材中的“遇到比较复杂的问题,可以分析 问题的特点、性质与复杂度等信息,确定解决策略,也可以借鉴网 上同类问题的解决方案,将复杂的问题逐层拆分成小问题,并分步 解决”。板书“确定问题一分解问题(大问题一分解—小问题)”。 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共同解决该问题,组建四人小组 (一般按照学生上课位置分布),合理分工。 1.巡视指导,对于没有全体参与小组讨论的,指导组长让每个 组员都要发言;对于关键词填写过少的组,指导学生可以回忆平时 大扫除中自己完成过的事情。 2.发放白纸,引导学生关注黑板,不要粘贴重复的关键词。 3.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对“大扫除安排”问题按照一定顺序进 行分解。 4.选择1组学生进行汇报,教师根据汇报内容从结构层次、内 容完整性、思路清晰度等角度进行评价引导。学生汇报时分类只有 两个层次结构的,引导学生进行归类、扩展,至少形成三个层次结 构,如劳动类型—清洁地面一扫地、拖地;学生汇报时思路不清晰 的,引导学生在描述时要先讲清楚分解角度,再叙述具体内容。 5.出示课件,小结从不同角度分解“大扫除安排”问题各自的 优缺点,要根据实际情况综合考虑,比如哪个耗时最短,哪个打扫 最全面等。 1.引导学生关注图示的结构层次、布局、内容完整性以及分解 思路的清晰度,带领学生一起将黑板上的图示补充完整。 2.教师小结:用图示能更清晰、直观地呈现分解思路。板书 “图示描述”,演示用图示软件绘制的重点操作。 3.给出课堂作业评价标准(见表2),巡视指导。 4.展示典型学生作业,根据评价标准在平台完成批改。 从简单问题的分解到相对较复杂问题的分解,引导学生 认识到安排大扫除是一个需要合作的并且包括多个工作安排的复杂 问题,借助教材了解问题解决的步骤方法,加深对单元问题“复杂 问题为什么要分解”的理解。同时组建学习小组,明确组内分工, 有助于提高小组合作的有效性,为后续合作学习做好铺垫。 将各组第一次分析的结果直观呈现在黑板上,便于后续 教师引导学生找到大扫除各项事务之间的内在联系,确定分解策略。 通过分一分的方式把枯燥的分解思维学习变得可视化,有助于提高 学生学习兴趣,另外也为后续图示的结构层次、布局、内容完整性做了有效的铺垫。 以评促学,让学生以评价标准为学习目标,进一步掌握 用图示表达想法的方法。应 用:在线协作解决问题 活动四 在线协同编辑图示绘制 思考:如果大家都在自己家里,还能这样开展小组合作并把讨论结果呈现给其他同学吗 2.观看视频,了解图示分享在线协作。 3.观看教师和同学一起演示思维导图软件在线编辑。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追问:如果发现负责绘制图示的同学没有理解大家讨论的意思而导致图示画错了,应该怎么修改 2.播放视频演示在线协作分享,板书“在线协作”。 3.选择一名学生,一起演示思维导图在线分享、共同编辑的操 作。小结:借助在线数字化工具,可以实现和同伴一起编辑、共同 完成图示、呈现想法,这对我们不在一个空间的在线学习会起到很 大作用。 让学生了解数字协作技术的便捷性,并为解决单元问题 “与外地小朋友共同研究植物的生长,如何一起讨论和记录”做好铺 垫。此环节根据前面学生活动完成情况,若时间充分,可让学生分 组操作体验。小结:板书回顾,布置作业 举手交流,对照课堂评价表(见表3),分享本节课自己的学 习收获。 1.选择1—2名学生回答,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反思与成长,比如 “我在这节课中学到的最重要的知识有哪些”“我在哪些方面做得很 好”“下次我想改进的地方有哪些”等。 2.小结:分解问题步骤,首先是确定问题,接着分解问题,若 遇到复杂问题,就用分解思维,将大问题分解成一个个小问题,最后逐一分步解决。这也是我们算法解决问题的思想,化大为小,化 繁为简。同时,我们利用在线数字化工具,就可以实现不在一个地 方也能小组合作,讨论记录分解问题步骤。 结合板书进行总结,进一步明确分解思想和协作学习的 重要性,同时也为后面两课的学习做铺垫。作业指导板书第13课 分解问题步骤任务记录单活动一 学习问题解决的一般步骤1.组建学习小组,组内协商,明确本节课组内分工,填好任务记录单(见表1)。表 1 学习小组分工记录表组长:组织小组讨论,帮助每个组员完成各自分工,协调组内任务。记录员:填写任务记录单。 汇报员:学习任务的总结汇报。技术员:负责学习活动中涉及计算机等数字设备操作的部分。活动二 分析分解“大扫除安排”问题组内讨论班级大扫除中需要完成的事务,记录员填好任务记录单(见图1)。看黑板,组内讨论,大扫除的相关工作可以按照什么思路进 行分解,记录员填写任务记录单(见图2)。列出班级大扫除需要完成的事务,用关健词表示。图1分析“大扫除安排”问题按照()进行分解,描述分解过程。图2“大扫除安排”问题分解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第13课 分解问题步骤.docx 第13课 分解问题步骤记录单.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