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编写时间: 2025 年 9月12日 执行时间:2025 年 9 月 日至 日年级: 6年级 总序第 2 个教案课 题 系统的过程与控制 共 1 课时 课 型 新授教学目标 能准确识别生活中的人工控制、自动控制、智能控制三种控制方式 2、掌握控制的三个基本环节(输入、计算、输出)教学重点 三种控制方式的区分与识别教学难点 智能控制与自动控制的精准区分教学策略 任务驱动法、、讨论法、实践法、小组合作法教 学 过 程 课前、课中反思一、导入新课 生活情境引入:教师展示 3 组图片 / 短视频(校园场景为主):①早上教室门口,同学手动推开玻璃门;②下课铃自动响起;③校门口智能闸机识别学生卡后自动开门。 引导提问:“同学们,这三个场景里,‘开门’‘响铃’的过程有什么不一样?有的需要我们动手,有的不用,还有的能‘认’卡 —— 这些不一样的‘操控’,在科技里叫什么呢?今天我们就来探索‘过程控制’的秘密!”二、探究新知 (一)过程控制的基本方式 控制的必要性:结合 “感应水龙头” 案例,用动态流程图拆解(PPT 分步展示): ①感应器 “感知” 手的信号(输入)→②控制盒 “判断” 要开水(计算)→③电子闸门 “执行” 开门(输出)→④水流出来(结果) 提问:“如果没有这个有序控制,水龙头会怎样?(可能一直流水或不出水)”,引导学生理解 “控制是让系统有序实现功能的关键”。 小组讨论:找生活中的控制 要求:以 4 人小组为单位,列举 1-2 个生活中 “需要操控才能实现功能” 的例子(如家电、校园设备、交通工具),并简单说 “谁 / 什么在控制”。(预设学生答案:手动拧瓶盖、空调自动控温、手机指纹解锁等) 三种控制方式: 人工控制:全程需要人的直接参与 / 干预依赖人力,灵活但效率低 ①手动开灯(按开关);②值日生手动擦黑板;③妈妈手动炒菜(调火候)自动控制:无需人全程干预,按预设规则运行自动执行,稳定高效 ①教室电铃(按时间表自动响);②电水壶水开后自动断电;③自动洗手液机(感应出液) 智能控制:模仿人类感知、判断,能自主决策能 “思考”,适应复杂环境 ①智能音箱(听懂语音指令播放音乐);②校园智能测温仪(自动识别体温异常);③智能扫地机器人(避开障碍物清扫) 问:“无人驾驶汽车能自己躲行人,属于哪种?(智能控制)” (二)、基本控制环节 输入—计算 输出 示例答案:自动电饭锅 —— 输入:设定 “煮饭” 模式;计算:芯片检测锅内温度,达到 100℃后转保温;输出:加热盘加热,煮熟后切换保温状态。 小组内互相检查,教师选取 2-3 份答案展示点评。 (三)练习提升 题目 1(控制方式判断):“校园里的自动售货机,投币后按按钮就会掉饮料 —— 这属于哪种控制方式?为什么?”(答案自动控制,无需人全程干预,按预设规则(投币 + 按按钮)运行) 题目 2(控制环节拆解):“用智能手表设定‘早上 7 点闹钟’,手表会按时响 —— 请说出这个过程的‘输入、计算、输出’分别是什么?”(输入:设定 7 点闹钟;计算:手表芯片记录时间,到 7 点时判断 “该响铃”;输出:闹钟响起) (四)开拓视野 :古今对比,感受技术传承 中国古代机械控制: 展示 “水力舂米机” 复原图 + 简化动画:水流冲击水轮(动力输入)→ 水轮带动齿轮转动(计算:机械传动)→ 舂杆上下运动舂米(输出),说明 “古代没有电,古人用机械结构实现‘自动控制’,提高效率”。 补充案例:水运仪象台(北宋,用水力驱动,自动报时)、地动仪(张衡,感知地震波后自动触发铜珠掉落)。 思考提问:“古代的机械控制和今天的自动控制,核心都是‘让系统按规律运行’,它们的区别是什么?(古代依赖机械结构,今天可结合电子、计算机技术)”,引导学生感受 “控制技术的发展与创新”。 三、课堂总结 教师引导,学生回忆: “今天我们学了控制的哪三种方式?(人工、自动、智能)” “控制的三个基本环节是什么?(输入、计算、输出)” PPT 动态生成思维导图(核心节点:过程控制→控制方式 / 控制环节→实例),让学生直观看到知识框架; 拓展提问:“生活中还有哪些‘没被控制好’的小事?比如‘水杯容易洒’,如果设计一个‘防洒水杯’,你会用哪种控制方式?”(预留思考空间,为后续实践课铺垫)课后反思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