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1食物含有人体需要的营养物质 教学设计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5.1.1食物含有人体需要的营养物质 教学设计

资源简介

临邑县中小学当堂达标教学课时教案
授课人 班级 备课时间 年 月 日
课题 食物含有人体需要的营养物质 授课时间 年 月 日
教 学 目 标 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准确说出人体所需的六大类营养物质的名称,并阐述它们对人体的重要作用。举例说明六大营养物质的主要食物来源,能辨别常见食物中的主要营养成分。 解释维生素的种类、作用以及缺乏时所导致的病症。2. 过程与方法 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实验,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学会整理和加工所获得的信息,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使学生形成关注自身和他人健康的意识,学会运用科学知识指导健康生活。 在探究食物营养成分的过程中,激发学生对生物学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
教学 重点 食物中的六大营养成分及其对人体的作用。 营养成分在食物中的存在形式及常见食物举例。
难点 理解维生素的种类繁多以及它们各自独特的作用和缺乏症。- 设计并实施探究不同食物中营养成分的实验,以及对实验结果的分析。
方法 讲授法、实验探究法、讨论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
板书设计 食物的营养成分糖类、脂肪和蛋白质维生素 水和无机盐
教 学 过 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导入新课(5分钟)- 展示各种美食图片,如丰盛的午餐、水果拼盘、牛奶面包等,提问:“同学们,看到这些美食,大家都很熟悉吧!那你们有没有想过,我们吃进去的这些食物,到底给我们的身体提供了哪些营养呢?”- 展示一位同学两天的食谱,询问学生能否说出其中食物的营养成分。 (二)食物中含有的营养成分(10分钟)1. 小组活动- 让学生将课前搜集到的食品袋或包装盒拿出来,仔细阅读上面的营养成分说明,并将相关信息填写在课本“分析讨论”的表格内。- 以4人小组为单位,交流各自填写的内容,讨论不同食品中营养成分的差异。教师巡视各小组,参与讨论并适时给予指导。2. 提问与总结- 随机抽取几个小组的代表,汇报他们所分析食品的营养成分,重点关注含量较多的营养成分。(三)三大营养物质的食物来源、组成和作用(15分钟)1. 实验探究- 实验一:鉴定淀粉- 教师演示实验:取出准备好的小面团,用双层纱布包住,放到盛有清水的烧杯中,用手轻轻地揉挤,有白色物质渗出。等不再有白色物质从纱布里渗出时,取出纱布团,打开纱布,让学生观察纱布内面团的变化(变成黄白色坚韧的物质,即“面筋”,主要成分是蛋白质)以及烧杯内清水的变化(变浑浊,含有淀粉)。- 将烧杯内液体倒入试管少许,然后向试管中滴加碘液。 实验二:鉴定脂肪- 让学生将花生米放在白纸上,用大拇指挤压,观察白纸的变化(出现透明的油迹,说明花生米中含有脂肪)。- 实验三:鉴定蛋白质- 教师点燃几根头发,让学生闻头发燃烧时的气味(烧焦羽毛味),并说明头发中主要成分是蛋白质,烧焦羽毛味是蛋白质燃烧释放出的气味,以此来鉴别蛋白质。2. 自主学习与讨论- 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课本第4页关于糖类、脂肪和蛋白质的内容,思考并讨论以下问题:- 糖类、脂肪和蛋白质的食物来源有哪些?- 它们分别由什么组成?- 对人体的作用是什么?- 学生分组讨论后,每组选派代表发言,教师进行补充和完善,|营养成分|食物来源|组成|作用||糖类|谷类、根茎类食物等|绝大部分是淀粉,还有少量麦芽糖、葡萄糖等|最重要的供能物质,人体进行各种生命活动所需要的能量主要来自糖类的氧化分解||脂肪|肥肉、油类、坚果等|甘油和脂肪酸|储备能源物质,人体大部分脂肪作为储备能源物质,储存在皮下、肠系膜等处||蛋白质|瘦肉、鱼、蛋、奶、豆类等|由氨基酸组成|是构成组织细胞的基本物质,也是人体生长发育、组织更新和伤愈组织形成等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四)维生素的种类及作用(15分钟)1. 探究活动:比较不同果蔬中维生素C的含量- 提出问题:利用多媒体展示几种蔬菜和水果,提问“哪些蔬菜或水果中含有较多的维生素C呢?”- 作出假设:鼓励学生大胆猜测,如“新鲜的橙子中维生素C的含量比较高”等。- 制定计划:- 教师展示实验材料和用具:研钵、铁架台、烧杯、漏斗、滤纸、量筒、试管、滴管、质量分数为0.01%的高锰酸钾溶液、蒸馏水、新鲜的蔬菜和水果。- 详细讲解实验操作步骤:- 研磨:将新鲜的蔬菜或水果分别放入研钵中研磨,挤压出其中的汁液。- 过滤:在漏斗中垫上滤纸,将果蔬汁液分别过滤到不同的烧杯中。- 滴定:向洁净的试管中注入2毫升质量分数为0.01%的高锰酸钾溶液,用滴管吸取一种果蔬提取液,边滴边振荡,直到高锰酸钾溶液完全褪色,记录所用提取液的滴数。- - 实施计划: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教师巡视各小组,指导学生规范操作,提醒学生如实记录实验数据。- 得出结论:各小组根据实验数据,比较所用不同果蔬提取液使高锰酸钾溶液褪色的滴数,得出哪种果蔬中维生素C含量较高的结论。- 表达交流:每组选派代表汇报实验结果,全班共同讨论实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分析影响实验准确性的因素。2. 知识拓展- 利用多媒体展示维生素的主要种类、来源及缺乏症的表格,结合生活实例,讲解维生素虽然人体需求量很小,但对各项生命活动十分重要,一旦缺乏某种维生素,就会影响正常的生命活动,甚至患病。水和无机盐水是人体细胞的主要组成成分,约占体重的60%-70%,水能运输物质、调节体温;钙构成牙齿和骨骼的重要成分;铁是血红蛋白的组成成分;碘是合成甲状腺激素的原料(六)课堂总结 - 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包括食物中的六大营养成分(糖类、脂肪、蛋白质、水、无机盐、维生素)、三大营养物质的食物来源、组成和作用以及维生素的种类、作用和缺乏症。- 强调合理膳食、均衡营养对身体健康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养成不偏食、不挑食的好习惯。(六)布置作业(5分钟) 引导学生思考并发言。引发学生对食物营养成分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食物的营养成分。引导学生归纳总结,食物所含的营养成分非常丰富,通常分为糖类、脂肪、蛋白质、水、无机盐、维生素等六大类营养成分。强调钠、钙等属于无机盐,碳水化合物属于糖类。同时,指出牛奶中含量最多的物质是水。引导学生观察试管内液体的变化(变蓝,证明含有淀粉),并讲解淀粉遇碘变蓝是淀粉的特性,可用于鉴别淀粉。通过多媒体展示表格,帮助学生对比记忆:强调实验注意事项:为提高准确性,测试不同果蔬应使用同一支滴管,并在每次使用前用蒸馏水冲洗干净,防止滴管中存有第一种汁液残留,影响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同时要注意一滴果蔬提取液的量尽量保持一致,以及果蔬提取液本身的颜色可能对实验结果产生的影响。- 展示一些食物图片,让学生辨别其中含有哪种维生素,巩固所学知识。掌握水和无机盐的作用
必 做 题 完成课本课后练习题,巩固课堂所学知识。
选 做 题 1调查自己家庭一周的食谱,分析其中营养成分的搭配是否合理,并提出改进建议。2.查阅资料,了解更多关于食物营养成分的知识,如膳食纤维的作用等,下节课与同学们分享。
学生达标情况 良好
教 学 反 思 1. 优化教学内容:进一步丰富教学内容,补充更多与食物营养成分相关的前沿研究成果和生活小常识,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例如介绍一些新型功能性食品的营养成分和功效。2. 创新教学方法:引入多媒体教学资源,如动画、视频等,将抽象的知识直观化,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利用在线教学平台布置作业和拓展学习任务,方便学生随时随地学习和交流。3. 加强实践教学:增加实践活动的次数和种类,组织学生参观食品加工厂、营养检测实验室等,让学生亲身体验食物营养成分的检测和应用过程。 通过本次“食物的营养成分”教学,学生在知识、技能和情感态度等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进步。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不断总结经验,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生物学知识,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
PAGE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