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5.15.2 人体排泄的途径 教案--苏教版(2024)生物八上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核心素养】5.15.2 人体排泄的途径 教案--苏教版(2024)生物八上

资源简介

/让教学更有效高效备课|生物学科
【学习目标】
学习目标 与 核心素养 生命观念:能说出排泄的定义,理解排泄是维持人体内部环境稳定的重要生命活动,建立“生命活动需维持内环境稳定”的观念。认识泌尿系统各结构(肾脏、输尿管、膀胱、尿道)的功能,初步建立“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生命观念(如膀胱肌肉层适应贮存尿液的功能)。 科学思维:通过对比尿液、汗液和呼出气体的成分,分析三种排泄途径的共同点与差异,培养归纳、比较的科学思维能力。结合“憋尿危害”的讨论,运用逻辑推理分析不良生活习惯对泌尿系统的影响,提升问题分析能力。 探究实践:通过观察泌尿系统模型和模拟“尿液排出过程”的实验,提高观察、动手操作能力,能准确描述尿液排出的具体路径。参与“不同环境下出汗情况”的小组讨论,学会收集生活中的生物学现象,尝试提出合理的解释,培养探究意识。 态度责任:认识及时排尿、适度出汗对健康的重要性,养成不憋尿、关注自身排泄健康的良好生活习惯。理解排泄对生命活动的意义,树立“健康生活,维护自身内环境稳定”的责任意识,关注人体生理活动与环境的关系。
学习重点 通过观察泌尿系统结构图、模型及模拟实验,掌握泌尿系统的组成(肾脏、输尿管、膀胱、尿道)及尿液排出的具体途径(肾脏→输尿管→膀胱→尿道→体外)。通过分析汗液(水、尿素、无机盐)、尿液(水、尿素、无机盐)和呼出气体(二氧化碳、少量水)的成分,归纳人体主要的排泄途径(排尿、出汗、呼气)。
学习难点 通过对比“原尿流经肾小管被重吸收”与“汗液形成”的过程,理解汗腺导管对汗液中无机盐的部分重吸收作用。通过举例(如排便与排尿的区别)辨析,区分“排泄”(排出代谢废物,如尿素、二氧化碳)与“排遗”(排出食物残渣)的不同。
【教学方法】
讲授法、模拟实验法、讨论法、观察法
【教学准备】
(一)教师准备
教具:泌尿系统解剖模型、泌尿系统结构彩色挂图、“尿液排出过程”动画视频、“肺排出二氧化碳”实验演示视频(如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实验)。
实验材料:每组准备塑料瓶2个(剪去上半部分,代表左右肾脏)、吸管2根(代表输尿管)、气球1个(代表膀胱)、少量清水(模拟尿液)。
资料:汗液成分数据表、憋尿危害的案例(如尿路感染相关资料)、排泄与排遗对比表格。
(二)学生准备
预习教材第2节内容,标记不理解的知识点(如“汗腺导管重吸收无机盐”)。
记录自己1天内的排尿次数及出汗情况(如运动后、安静时),准备课堂分享。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激发兴趣(5分钟)
教师提问:“夏天运动后大家会‘汗流浃背’,衣服上会有白色痕迹,这些痕迹是什么?出汗除了降温,还有什么作用?”引导学生结合生活经验思考。
展示教材中“汗流浃背”的典故,引出主题:“出汗和排尿都能排出身体产生的‘废物’,这些‘废物’如何排出体外?今天我们学习《人体排泄的途径》。”
(二)新知讲授:泌尿系统与尿液排出(15分钟)
认识泌尿系统组成(7分钟)
展示泌尿系统模型和挂图,讲解各结构:“肾脏是形成尿液的器官,像一对‘蚕豆’;输尿管是输送尿液的‘管道’;膀胱是贮存尿液的‘仓库’;尿道是排出尿液的‘出口’。”
学生分组观察模型,指认各结构并说出功能,教师巡视指导,纠正错误(如混淆膀胱和肾脏的功能)。
探究尿液排出途径(5分钟)
组织模拟实验:“请同学们用塑料瓶(肾脏)、吸管(输尿管)将清水(尿液)导入气球(膀胱),观察气球的变化。”
学生操作后,教师提问:“清水从‘肾脏’到‘膀胱’经过了什么?气球充盈后如何排出‘尿液’?”引导学生归纳尿液排出途径:肾脏→输尿管→膀胱→尿道→体外。
讨论憋尿的危害(3分钟)
呈现案例:“有同学为了上课不请假,憋尿1节课后出现腹痛,这是为什么?”
学生结合教材“思考”部分讨论,教师总结:“膀胱过度充盈会压迫周围器官,还可能导致细菌滋生,引发尿路感染,所以有尿意要及时排尿。”
(三)新知拓展:其他排泄途径(15分钟)
汗腺的排泄功能(7分钟)
展示汗液成分数据表(水、尿素、无机盐),提问:“汗液中的无机盐会全部排出吗?”
结合教材内容讲解:“和原尿流经肾小管重吸收类似,汗液流经汗腺导管时,部分无机盐会被重吸收,减少体内盐分流失。”用动画演示这一过程,帮助学生理解难点。
学生分享自己的出汗记录,讨论:“为什么环境温度达到30℃时会开始出汗?运动后出汗更多的原因是什么?”(引导学生理解:温度升高或运动时,代谢废物增多,出汗能帮助排出废物、调节体温)。
肺的排泄功能(5分钟)
播放“肺排出二氧化碳”实验视频(向澄清石灰水吹气,石灰水变浑浊),提问:“呼出的气体中除了二氧化碳,还有什么?”(少量水)
讲解:“细胞呼吸产生的二氧化碳和少量水,通过肺呼吸排出体外,这也是重要的排泄途径。”
总结排泄的定义与意义(3分钟)
引导学生归纳:“人体通过泌尿系统、汗腺、肺排出代谢废物和多余水的过程,叫做排泄。”
强调意义:“排泄能维持体内环境稳定,保证生命活动正常进行,就像‘清理垃圾’,让身体保持‘干净’。”
(四)巩固练习,突破难点(7分钟)
辨析题:“排便和排尿都是排出‘废物’,它们一样吗?”(学生分组讨论,教师总结:排便是排出食物残渣,属于排遗;排尿是排出代谢废物,属于排泄)。
填空题:“人体主要的排泄途径有______(排尿)、(出汗)、(呼气),共同排出的物质是______(水)。”(学生抢答,检验知识点掌握情况)。
(五)课堂小结(3分钟)
教师与学生共同梳理本节课知识点:泌尿系统组成及尿液排出途径→汗腺和肺的排泄功能→排泄的定义与意义。
强调核心观念:“结构决定功能(如肾脏形成尿液、膀胱贮存尿液),排泄维持内环境稳定,健康生活需关注排泄习惯。”
【板书设计】
【作业布置】
基础作业(必做):绘制泌尿系统结构图,标注各部分名称及功能;列出人体三种排泄途径及对应的排出物质。
拓展作业(选做):调查家人在不同季节(如夏天、冬天)的排尿和出汗情况,分析环境温度对排泄途径的影响,撰写100字左右的调查报告;查阅资料,了解“肾炎”对肾脏排泄功能的影响,下节课分享。
【教学反思】
通过模型、模拟实验和生活案例,将抽象知识直观化,符合八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能有效激发学习兴趣;讨论“憋尿危害”“出汗情况”等环节,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体现“生物学与生活紧密相关”的理念。对“汗腺导管重吸收无机盐”的讲解仍较抽象,部分学生可能未完全理解;模拟实验中,少数小组操作不熟练,导致实验时间稍长,影响后续环节进度。下次教学可准备“汗腺结构”的微观模型,更清晰展示重吸收过程;提前培训小组组长,指导实验操作,提高实验效率;增加“排泄与健康”的拓展内容(如多喝水对排泄的好处),进一步强化健康意识。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精品试卷·第2页(共2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