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北师大版九年级上册4.4 探索三角形相似的条件 教学设计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初中数学北师大版九年级上册4.4 探索三角形相似的条件 教学设计

资源简介

4.4 探索三角形相似的条件(第3课时) 教学设计
1.教学内容
本节课是北师大版《义务教育教科书 数学》九年级上册(以下统称“教材”)第四章“图形的相似4.4 探索三角形相似的条件(3),内容包括:理解并掌握“三边成比例判定两个三角形相似”的定理内容及其几何表示,并解决相关的几何问题.
2.内容解析
本节课在全章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教材在学生已经学习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SSS)和相似三角形基本概念的基础上,通过类比全等三角形的SSS判定方法,引入“三边成比例”这一判定三角形相似的新方法。教材编排注重从直观感知到合情推理,再到严格证明,体现了从特殊到一般、从具体到抽象的数学思维过程,旨在培养学生的几何直观、逻辑推理能力和数学建模意识,为学生后续学习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和应用奠定坚实基础.
基于以上分析,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为:理解“三边成比例的两个三角形相似”判定定理的定理内容及其几何表示.
1.教学目标
(1)能准确表述 “三边成比例的两个三角形相似” 的判定定理,理解定理的推导过程.
(2)能够运用该定理判断两个三角形是否相似,并解决相关的几何问题.
(3)借助改变k值重复验证定理的过程,感受数学的严谨性,激发对数学推理的兴趣.
2.目标解析
(1)学生不仅要能记住 “三边成比例的两个三角形相似” 这一判定定理的文字表述,更要深入理解其推导过程。这意味着学生需要通过动手操作、观察分析、归纳推理等活动,明确 “三边成比例” 与 “三角形相似” 之间的逻辑关系,即通过三边的比例关系可以推导出对应角相等,从而满足相似三角形的定义;
(2)学生需要能根据题目所给的三角形边长信息,准确计算三边的比例,判断是否满足 “三边成比例” 的条件,进而判定三角形是否相似。同时,还要能将该判定定理与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如对应角相等)结合,解决诸如求角度、线段长度等相关几何问题;
(3)学生经历多次实验、验证的过程,体会数学结论的严谨性,明白数学定理并非凭空而来,而是经过反复推敲和验证的,从而激发学生对数学推理的兴趣,培养严谨的治学态度.
九年级学生在本节课前已掌握三角形相似的定义,以及 “两角分别相等”“两边成比例且夹角相等” 两种三角形相似的判定方法,对“相似”的核心特征有基本认知;同时,学生此前学习过全等三角形的 SSS 判定定理,了解“三边关系”可判定三角形全等,这为迁移理解“三边成比例判定三角形相似”提供了知识铺垫.
1. 学生对“三边成比例”与“三角形相似”的因果关系理解不深刻,容易混淆“边的比例关系”与“角的相等关系”的推导逻辑,难以自主突破“从边的条件推导角的结论”的思维障碍;
2. 在复杂图形或多三角形情境中(如习题中多个三角形共存的场景),容易因对应边识别错误导致比例关系判断失误.
3. 学生在面对开放性问题时,可能因思维不够发散,无法全面考虑所有符合条件的情况. 同时可能因新判定方法与原有认知习惯的差异产生学习困惑,教学中需结合学生认知特点,通过直观操作、分层引导、错题辨析等方式,强化优势、弥补不足,帮助学生顺利掌握知识并提升能力.
基于以上分析,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难点为:推理出“三边成比例”与“三角形相似”的因果关系,突破 “从边的关系推导角的关系” 的逻辑障碍.
1.温故知新
本节课将学习探索三角形相似的条件(3),先回答以下问题:
(1) 三角形相似的判定定理一:
答:两角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相似.
(2) 三角形相似的判定定理二:
答:两边成比例且夹角相等的两个三角形相似.
(3) 三角形全等的“边边边(SSS)”判定定理具体内容是什么?
答:三边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通过以上问题,猜测一下:类比三角形全等“边边边”的判断定理,还有什么条件能判断两个三角形相似?让我们赶紧进入本节课的学习吧!
(设计意图:由学生回忆并回答,夯实方法基础,保障进阶学习)
(教学建议:教师提问,利用问题串引导,深化思维深度,有利于学生启发学生并展开本节课的学习)
2.情景引入
我们知道两三角形的三边对应相等能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也就是说通过三边是可以判断两个三角形之间的关系的,那么两个三角形的三边对应成比例能否判定两个三角形相似呢?
(设计意图:用实际生活中的问题来引入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体现本节数学内容的实用性,也为本节课的内容作了良好的铺垫,同时发学习兴趣与探究欲.)
探究点1 探究三边成比例与三角形相似的关系
任务一:按要求画三角形.
1.工具:直尺、圆规、量角器
2.利用直尺和圆规,画与,使得=2.
①先画;
②再根据比例,计算,,,画出.
任务二:比较角的大小与三角形形状
3. 用量角器分别测量与、与、与的度数,记录并比较它们的大小;同时观察两个三角形的形状,判断它们是否“形状相同”.
4. 以小组为单位,交流以下问题:
(1)你们组测量的与相等吗?其他对应角呢?
(2)两个三角形的形状是否完全相同?
(3)若改变的值,重复画图和测量,结论还成立吗?
5.知识小结
如果两个三角形的三边成比例,那么这两个三角形相似.
6. 即时训练
以下各组三角形的三边长度(单位:cm),请判断是否相似,并说明理由。
(1)△ABC:3, 4, 5;△DEF:6, 8, 10
(2)△MNP:2, 3, 4;△QRS:4, 6, 8
(3)△ABC:1, 2, 3;△DEF:2, 3, 4
解:(1)相似。
理由: 将两组三角形的边按从小到大排序:
△ABC:3(最短边)、4(中边)、5(最长边);
△DEF:6(最短边)、8(中边)、10(最长边)。
对应边的比例: ,,。
三组对应边的比例均相等,因此△ABC∽△DEF(SSS相似)。
(2)相似。
理由: 按边长按从小到大排序:
△MNP:2(最短边)、3(中边)、4(最长边);
△QRS:4(最短边)、6(中边)、8(最长边)
对应边的比例: ,,
三组对应边的比例均相等
因此△MNP∽△QRS(SSS相似)。
(3)不相似。
理由: 按边长按从小到大排序:
△ABC:1(最短边)、2(中边)、3(最长边);
△DEF:2(最短边)、3(中边)、4(最长边)
对应边的比例: ,,.
三组对应边的比例均不相等,因此△ABC与△DEF不相似。
(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亲手画图、测量角的大小等操作,引导学生从直观感知出发,自主探究“三边成比例的两个三角形是否相似”,帮助学生构建三边成比例判定三角形相似这一核心知识,同时建立起与全等三角形 SSS 判定的联系,体会“从特殊(全等)到一般(相似)”的知识发展逻辑)
(教学建议:在学生画图前,教师可先进行示范,明确用直尺和圆规画三边成比例三角形的步骤,尤其是当比例系数k不为1时,如何根据已知三角形的边长计算出要画的三角形的边长,确保学生能顺利完成画图操作)
例题导析
例1 如图,在△ABC和△ADE中,,,求的度数。
【分析】本题先利用三边成比例的两个三角形相似来判定两个三角形相似,再利用相似三角形的定义来推导出角的关系,最后通过和差关系求得目标角。
【解答】解: ,
(三边成比例的两个三角形相似)


【点评】准确运用了本节课的核心知识点 “三边成比例判定三角形相似”,并将其与相似三角形对应角相等的性质结合,体现了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
即时训练:
如图,已知==,求证:∠ABD=∠CBE.
证明:已知, 根据相似三角形的SSS判定定理
可得:
因此
观察图形,和均包含公共角:
化简得:
(设计意图:通过该例题,让学生熟练运用 “三边成比例的两个三角形相似” 这一判定定理,将边的比例关系转化为三角形相似的结论,实现对新知识的直接应用.)
(教学建议:提醒学生注意相似三角形的对应角识别,避免因对应角找错导致后续角的和差关系推导错误;同时强调每一步推理都要有依据,培养严谨的几何证明习惯)
探究点2 多种方法的应用与比较
任务一:计算边长(假设网格的每个小正方形边长为1)
1.计算△ABC个边的边长
答:利用勾股定理计算: ,,;
2. 计算△A'B'C'的边长
答:利用勾股定理计算: ,,.
任务二:用不同的方法验证两三角形相似
3.方法一:三边成比例判定
答: ,,
因为
所以根据“三边成比例的两个三角形相似”,可判定。
4.方法二:两边成比例且夹角相等判定
答:由三边比例可知,且可通过量角器测量与的度数,发现
因此根据“两边成比例且夹角相等的两个三角形相似”,可判定相似.
5.方法三:两角分别相等判定
答:用量角器分别测量和的三个内角,会发现,,
根据“两角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相似”,可判定相似
6. 知识小结
三边成比例判定是从 “边的整体比例” 出发,无需角的信息即可判定;
两边成比例且夹角相等判定需结合 “边的比例” 和 “角的相等”;
两角分别相等判定则从 “角的相等” 推导相似.
三种方法各有适用场景,需根据题目条件灵活选择。
7.即时训练
如图,在4×4的正方形网格中,△ABC和△DEF的顶点都在边长为1的正方形的顶点上.
(1)填空:∠ABC=135度,BC=;
(2)用恰当的方法证明∠C=∠E.
解: EF=2;;;
;;
因此,
∴△ABC∽△DEF
∠C=∠E(对应角相等)
(设计意图:通过对网格中三角形相似的多方法辨析,将 “三边成比例判定三角形相似” 与此前学习的 “两角分别相等”“两边成比例且夹角相等” 判定方法进行整合,帮助学生构建完整的三角形相似判定知识体系,明确不同判定方法的适用场景与逻辑关联.)
(教学建议:引导学生充分利用网格的边长为 1 的特点,熟练运用勾股定理计算三角形的边长,教师可在学生计算边长时进行巡视指导,确保学生能准确求出三边长度及比例.)
1. 甲三角形的三边分别是1,,,乙三角形的三边分别是5,,,则甲,乙两个三角形( A )
A.一定相似   B.一定不相似
C.不一定相似 D.无法判断
2.如图,点O是△ABC内任一点,点D,E,F分别为OA,OB,OC的中点,则图中相似三角形有( C )
A.1对     B.2对
C.3对 D.4对
3.下列两个三角形不一定相似的是( D )
A.两个等边三角形 B.两个顶角是120°的等腰三角形
C.两个全等三角形 D.两个直角三角形
4.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已知∠ADC=∠BAC,那么补充下列条件后不能判定△ADC和△BAC相似的是( C )
A.CA平分∠BCD B.
C.AC2=BC CD D.∠DAC=∠ABC
5. 如图所示,在正方形网格上有6个三角形:①△ABC;②△BCD;③△BDE;④△BFG;⑤△FGH;⑥△EFK.其中②~⑥中与①相似的是( B )
A.②③④  B.③④⑤ 
C.④⑤⑥  D.②③⑥
6. 一个三角形的边长分别为5 cm,8 cm,12 cm,另一个三角形的最长边为7.2cm,则当另一个三角形的另外两边长是3和4.8cm时,这两个三角形相似.
7. 在△ABC中,AB=3,AC=4,在△A′B′C′中,A′B′=8,A′C′=6,则当BC∶B′C′=时,△A′B′C′∽△ACB.
8.在△ABC中,AB=4,BC=5,AC=6;
(1)如果DE=10,那么当EF=12.5,FD=15时,△ABC∽△DEF;
(2)如果DE=10,那么当EF=12,FD=8时,△ABC∽△FDE;
9.如图,
(1)判断△ABC与△ADE是否相似?并说明理由;
(2)若∠BAC=100°,∠EAC=70°,求∠CAD的度数;
(1);

△ABC与△ADE的三边对应成比例(SSS),因此相似()
(2)由于,对应角∠BAC与∠DAE相等()
,因此;
(即∠CAE=70°)
角度关系: (∠DAE是∠CAD与∠CAE的和)
计算∠CAD:
设计意图:学完新知识后及时进行课堂巩固练习,不仅可以强化学生对新知的记忆,加深学生对新知的理解,还可以及时反馈学习情况,帮助学生查漏补缺,帮助教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题型一:直接利用三边成比例判定三角形相似
1. (2023·山东泰安中考) 若△ABC 的三边长分别为 2,3,4,△DEF 的三边长分别为 4,6,8,则△ABC 与△DEF 的关系是( B )
A. 全等 B. 相似
C. 既不全等也不相似 D. 无法判断
【分析】判断两个三角形的关系,需先区分“全等”(边完全相等)和“相似”(边成比例)。根据相似三角形的SSS判定定理(三边对应成比例),计算△ABC与△DEF对应边的比值.
【解答】△ABC的三边长按从小到大排列为:;
△DEF的三边长按从小到大排列为:;
对应边的比值为:,三边对应成比例。
因此,△ABC与△DEF相似(非全等,因边不相等)。
答案:B
【点评】本题考查相似三角形的SSS判定(三边对应成比例)
2. (2022·江苏苏州模拟) 已知△MNO 的三边长为 5cm,12cm,13cm,△PQR 的三边长为 10cm,24cm,26cm,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
A. △MNO 与△PQR 相似,相似比为 1:2
B. △MNO 与△PQR 相似,相似比为 2:1
C. △MNO 与△PQR 不相似
D. 无法确定两者关系
【分析】用SSS判定相似,需计算对应边的比值,并确定相似比(前一个三角形与后一个三角形的边长比).
【解答】△MNO的三边长为:;
△PQR的三边长为:;
对应边的比值为:,三边对应成比例,故相似。
相似比为△MNO : △PQR = 。
答案:A.
【点评】本题考点是相似三角形的SSS判定及相似比的计算.
易错点:相似比的顺序——若颠倒顺序(如写成2:1),会误选B。需注意“△MNO与△PQR相似”的相似比是前者比后者。.
3.(2024·浙江杭州模拟) 若△ABC 的三边之比为 3:4:5,△A'B'C' 的三边之比为 6:8:10,则△ABC 与△A'B'C' ( A )
A. 相似且对应角相等 B. 相似但对应角不相等
C. 不相似 D. 以上都不对
【分析】先简化△A'B'C'的三边比,看是否与△ABC的三边比一致;再根据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对应角相等)判断选项.
【解答】△ABC的三边之比为:;
△A'B'C'的三边之比为:,简化后为(除以2);
两边三角形的三边比完全一致,故相似。
相似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相似的基本性质),因此“相似且对应角相等”。
答案:A
【点评】本题考查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三边比一致)及性质(对应角相等)。
易错点:误认为“相似但对应角不相等”,这是错误的——相似三角形的对应角一定相等(通过平行线或全等三角形可证明)
4.(2023·广东深圳中考) 已知△ABC 的三边长分别为,,3,△DEF 的三边长分别为 2,2,6,则△ABC 与△DEF ( A )
A. 相似 B. 不相似
C. 全等 D. 无法判断
【分析】即使边长为无理数,仍可通过SSS判定(三边对应成比例)判断相似。计算△ABC与△DEF对应边的比值即可。
【解答】△ABC的三边长为:;
△DEF的三边长为:;
对应边的比值为:,三边对应成比例。
因此,△ABC与△DEF相似。
答案:A
【点评】本题考点:相似三角形的SSS判定(无理数边长的处理)。
易错点:因边长为无理数而犹豫,但相似的判定只关注“比值是否相等”,与数的类型(有理数/无理数)无关
题型二: 网格中利用三边成比例判定三角形相似
5.(2024·江苏南通期末)如图,在的正方形网格中,画一个三角形与给定的三角形相似,下列四种画法中,正确的是( B )
A. B. C. D.
【分析】先求出题干三角形的三边长,再分别求出各选项三角形的三边长,判断三边是否对应成比例来判断相似.
【解答】解:可求题干三角形中三边长(从小到大)为:,
A、可求三角形三边长(从小到大)为:,不满足三边对应成比例,故不相似,不符合题意;
B、可求三角形三边长(从小到大)为:,则,故相似,符合题意;
C、同理可求三角形三边长(从小到大)为:,不满足三边对应成比例,故不相似,不符合题意;
D、同理可求三角形三边长(从小到大)为:,不满足三边对应成比例,故不相似,不符合题意,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了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勾股定理,掌握相似三角形的判定方法是解题的关键.。
6.(2024·湖南衡阳期中)如图,小正方形的边长均为1,则下列图中的三角形(阴影部分)与相似的是( A ).

【分析】根据网格中的数据求出的长,求出三边之比,利用三边对应成比例的两三角形相似判断即可.
【解答】解:根据题意可得:
A.三边之比为图中的三角形(阴影部分)与相似.
B.三边之比为图中的三角形(阴影部分)与不相似.
C.三边之比为图中的三角形(阴影部分)与不相似.
D.三边之比为图中的三角形(阴影部分)与不相似.
故答案为:A.
【点评】此题考查了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以及勾股定理,熟练掌握相似三角形的判定方法是解本题的关键.
7.(2024·上海期末)如图,在边长为1个单位的方格纸上,有与.求证:.
【分析】利用勾股定理求出每条边的长度,再求对应边的相似比即可.
【详解】证明:由图知:,,,
,,.


【点评】本题考查了勾股定理和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先计算出三角形的各个边的长,再根据三边对应成比例的两个三角形相似证明即可
8.(24-25九年级上·广西·期中)如图所示,在的网格中,和的顶点都在边长为1的小正方形的顶点上.
(1)填空:,;
(2)判断与是否相似?并证明你的结论.
【分析】(1)取格点G,连接,,根据勾股定理得到,,得到是等腰直角三角形,求出,进而求出根据勾股定理即可求出;
(2)首先根据勾股定理求出与各边长,然后得到,即可证明出.
【详解】(1)解:如图所示,取格点G,连接,,
由网格得,点G,A,C三点共线
∵,,
∴,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
由勾股定理得,;
(2)解:∵在中,,,,
∵在中,,,

∴.
【点评】此题考查了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勾股定理,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等知识,解题的关键是掌握以上知识点.
题型三 结合相似性质求角度 / 边长
9.(2023·河南郑州中考) 如图,在△ABC 和△ADE 中,AB:AD = BC:DE = AC:AE = 2:3,若∠BAC = 60°,则∠DAE 的度数为( B )
A. 30° B. 60°
C. 90° D. 120°
【分析】题目给出△ABC和△ADE的三边对应成比例(AB:AD=BC:DE=AC:AE=2:3),根据SSS相似判定定理,两三角形相似。相似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BAC与∠DAE是两边对应成比例的夹角(AB对应AD,AC对应AE),因此是对应角.
【解答】由三边对应成比例(AB:AD=BC:DE=AC:AE=2:3),得△ABC∽△ADE(SSS)。
相似三角形对应角相等,∠BAC与∠DAE是对应角,故∠DAE=∠BAC=60°。
【点评】本题考点:相似三角形的SSS判定及对应角相等的性质。
10. (2022·湖北武汉模拟) 如图,已知△ABC∽△DEF,且 AB:DE = BC:EF = AC:DF = 1:2,若 BC = 3,则 EF 的长为( B )
A. 3 B. 6
C. 9 D. 12
【分析】△ABC∽△DEF,且对应边比例为1:2(AB:DE=BC:EF=AC:DF=1:2),根据相似三角形对应边成比例的性质,BC与EF是对应边,可列出比例式求解.
【解答】由相似三角形对应边成比例,得BC:EF=1:2(AB:DE=BC:EF=1:2)。
代入BC=3,得3:EF=1:2,解得EF=6。
答案:B
【分析】本题考点:相似三角形对应边成比例的性质.
11.(2024·浙江温州阶段练习)如图,在Rt中,,是边上一点,且.
(1)求证:.
(2)若,,求的长.
【分析】(1)直接利用两边成比例,夹角相等的两个三角形相似判定即可;
(2)先利用相似性质得出,再分别在两个直角三角形和中,利用角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求解即可.
【解答】(1)证明:∵,,
∴;
(2)解:∵,,
∴,
∵,
∴,,
又∵,
∴,
∴.
【点评】本题考查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30°直角三角形的性质,熟练掌握相似三角形的判定方法和性质是解题的关键
题型四 多判定方法综合应用
12.(2024·全国专题练习)如图,D是的边上的一点,,,,求证:.
【分析】先根据,,求出的长,再根据,即可得出结论.
【解答】证明:∵,,
∴,
∵,
∴,
∵为公共角,
∴.
【分析】本题考查了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定理:两边成比例且夹角相等的两个三角形相似(SAS)
13.(2024·安徽安庆阶段练习)如图,点在的边上,与相交于点,,.试说明:.
【分析】证明,根据相似三角形的判定方法进行判断即可.
【解答】证明:,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两边成比例且夹角相等的两个三角形相似.
14.(2025·广东广州三模)如图,点,分别在正方形的边,上,且.求证:.
【分析】先根据正方形的性质得到,再证明,然后根据相似三角形的判定方法得到结论,掌握知识点的应用是解题的关键.
【解答】证明:∵四边形为正方形,
∴,
∵,
∴,
∴,,
∴,
∵,
∴.
【点评】题考查了正方形的性质,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同角的余角相等,垂直的定义
15.如图,在中,,于点D.
(1)求证: .
(2)若O是边上一点,连接交于点E,交边于点F,求证: .
【分析】(1)利用两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相似证明即可.
(2)利用两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相似证明即可.
本题考查了三角形相似的判定,熟练掌握判定定理是解题的关键.
【解答】(1)证明:∵,
∴.
∵,
∴,
∴,
∴.
∵,
∴.
(2)证明:由(1)可知,
∵,
∴.
∵,
∴,
∴.
【点评】本题考查三角形相似的判定.
设计意图:在学习完知识后加入中考真题练习,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明确考试方向,熟悉考试题型,检验学习成果,提升应考能力,还可以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定理3:
(1)文字描述:三边成比例的两个三角形相似
(2)符号语言:若,则
设计意图:运用文字按顺序排列的方式清晰呈现,增强学习的主动性与连贯性.
1.必做题:随堂练习
2.探究性作业:习题4.7 第5题.
4.4探究三角形相似的条件(第三课时) 1. 三边成比例的两个三角形相似 2.符号语言:若,则 3.与全等的联系:“SSS”全等是 “三边成比例k=1” 的特殊情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