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 21.3 实际问题与一元二次方程 教学设计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初中数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 21.3 实际问题与一元二次方程 教学设计

资源简介

21.3实际问题与一元二次方程第三课时教学设计
1.教学内容
本课时是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二十一章一元二次方程,21.3实际问题与一元二次方程第三课时,内容为封面设计问题模型。
2.内容解析
本节课讨论是以封面设计为问题情境,建立一元二次方程模型。这类问题在现实世界中也有许多原型,本节中讨论的是已知封面及正中央矩形的长宽比都是9: 7,由此可以推出上、下,左、右边衬宽度之比也是9∶7,这一关系在解决问题中是很重要的,根据它可以合理地设未知数,问题中方程的两个根都是正数,但它们并不都是问题的解,必须根据它们值的大小,来确定哪个更合乎实际,这种取舍更多地要考虑问题的实际意义,这是检验数学模型的解是否符合实际的过程。
基于以上分析,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为:分析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合理地设未知数列一元二次方程及检验数学模型的解是否符合实际。
1.教学目标
(1)能根据以封面设计问题情境,讨论封面设计的问题的数量关系列一元二次方程并求解,能根据具体问题的实际意义检验结果是否合理。
(2)学生通过在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基础上进行合作讨论,用一元二次方程解决身边的问题。
(3)在分析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更深入地体会一元二次方程的应用价值,体会应用数学知识的价值,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2.目标解析:
(1)通过以封面设计为问题情境,讨论封面设计问题中的数量关系,正确地分析问题中的数量关系,找出可以作为列方程依据的主要相等关系,合理地设未知数是建立一元二次方程模型的关键。
(2)在分析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通过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基础上进行合作讨论,能根据具体问题的实际意义检验结果是否合理。
(3)根据具体问题的实际意义,体会一元二次方程的应用价值,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本节课进一步以“探究”的形式讨论如何用一元二次方程解决封面设计实际问题,问题中的数量关系更复杂些,目的是使学生更深入地认识一元二次方程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性,加强建模思想,培养运用一元二次方程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分析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合理地设未知数列一元二次方程,注意让学生经历完整的建立一元二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在于如何找出问题中的数量关系,正确地分析问题中的数量关系,找出可以作为列方程依据的主要相等关系,是建立一元二次方程模型的主要难点。
根据以上分析,本课的教学难点正确地分析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合理地设未知数建立一元二次方程模型。
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前面我们学习了流感病毒两轮的传播、平均变化率模型解决实际问题,本节讨论以封面设计问题情境,合理地设未知数列一元二次方程问题模型解决实际问题。
(设计意图:提出问题引入新课)
探究点1 封面设计
探究 要设计一本书的封面,封面长27 cm,宽21 cm,正中央是一个与整个封面长宽比例相同的矩形。如果要使四周的彩色边衬所占面积是封面面积的四分之一,上、下边衬等宽,左、右边衬等宽应如何设计四周边衬的宽度(结果保留小数点后一位)
追问1:这本书的封面的长宽之比是多少?封面中央的矩形的长宽之比是?
封面的长宽之比是,中央的矩形的长宽之比也应是9∶7。
追问2:正中央是一个与整个封面长宽比例相同的矩形,上、下边衬与左、右边衬的宽度之比是多少?
设中央的矩形的长和宽分别是和,由此得上、下边衬与左、右边衬的宽度之比是。
追问3:如果要使四周的彩色边衬所占面积是封面面积的四分之一,正中央是一个与整个封面长宽比例相同的矩形,怎样设置未知数,建立方程比较方便?可以列出什么方程?
设上、下边衬的宽度为,左、右边衬的宽度为,则的中央的矩形长为宽,依题意可得。
追问4:解出方程的解,怎样检验是否符合实际?
解方程,得,即.
当时,上、下边衬的宽度为,左、右边衬的宽度为,符合题意;
当时,上、下边衬的宽度为,左、右边衬的宽度为,不符合题意。
(活动方法:通过追问的形式激发学生思考,引导学生先独立思考怎样合理地设未知数建立方程,然后再交流,在检验中要充分考虑是否符合实际.教师相机指导,最后写出解题过程.)
思考 如果换一种设未知数的方法,是否可以更简单地解决上面的问题 请你试一试.
(活动方法:让学生先独立思考完成,然后再交流,学生尝试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
预设:学生比较多用的方法是设中央矩形的长、分别为,,列方程.
(设计意图:尝试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
典例分析
例1.如图,一幅长,宽的图案中有一横两竖的彩条,横彩条与竖彩条是宽度比为,若图案中的三条彩条面积是,求横、竖彩条的宽度。
【分析】此题考查了由实际问题抽象出一元二次方程,设竖彩条的宽度为,横彩条的宽度为,根据三条彩条所占面积是,则空白部分面积为,即可得出关于的一元二次方程,解之即可得出结论,读懂题目,找出题目中的等量关系是解题的关键。
【详解】解:设竖彩条的宽度为,横彩条的宽度为,
由题意得:,
整理得:,
解得:,(不符合题意,舍去),
∴竖彩条的宽度为,横彩条的宽度为,
答:竖彩宽度为,横彩条的宽度为.
例2.如图,要使用长为的篱笆,一面利用墙(墙的最大可用长度为),围成中间隔有一道篱笆的矩形苗圃.
(1)若要围成面积为的花圃,则的长为多少米?
(2)能否围成面积为的花圃?若能,求出的长;若不能,请说明理由.
【分析】()的长为,则,列出方程即可求解;
()的长为,则,列出方程然后判断有无实数根即可求解;
此题考查了一元二次方程的应用,正确理解题意、准确列出一元二次方程是解题的关键.
【详解】(1)解:设的长为米,
依题意得:,
整理得:,
解得:,,
当时,(舍去),
当时,,
答:的长为米;
(2)假设花圃的面积等于平方米,则,
整理得:,

∴此方程无实数根,
所以花圃的面积不能等于平方米.
(设计意图:巩固用一元二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1.我们可以用一元二次方程知识研究下面关于“减半”矩形的问题,即:任意给定一个矩形,是否存在另一个矩形的周长和面积分别是矩形周长和面积的一半.
(1)阅读探究过程并完成填空;
当已知矩形的边长分别是和时.
设所求矩形的一边长是,则另一边长为,
根据题意,得,
整理,得;
∵,
∴______;______;
∴满足要求的矩形存在;
(2)请你继续解决下列问题:
如果已知矩形的边长分别是和,请你仿照上述方法研究是否存在满足要求的矩形;
如果矩形的边长为,,请你研究满足什么条件时,矩形存在?
【详解】(1),
∴,,
故答案为:,;
(2)①设所求矩形的一边长是,则另一边长为,
根据题意,得,
整理,得,
∵,
∴不存在矩形;
②设所求矩形的一边长是,则另一边长为,
根据题意,得,
整理,得,
要使矩形存在,此方程需有解,即,
即,
整理,得,
∴当时,矩形存在.
(设计意图:学完新知识后及时进行课堂巩固练习,不仅可以强化学生对新知的记忆,加深学生对新知的理解,还可以及时反馈学习情况,帮助学生查漏补缺,帮助教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1.如图所示的是一张月历表,在此月历表上用一个矩形任意圈出个数(如17,18,24,25),如果圈出的四个数中最小数与最大数的积为153,那么这四个数的和为( )
A.40 B.48 C.52 D.56
【详解】解:设最小数为,则另外三个数为,
根据题意可列方程,得,
解得 (不符合题意,舍去),
∴,,,,
∴四个数分别为9,10,16,17,
∵,
故选:C.
2.某渔具店销售一种鱼饵,每包成本价为10元,经市场调研发现:售价为20元时,每天可销售40包,售价每上涨1元,销量将减少3包.如果想获利408元,设这种鱼饵的售价上涨元,根据题意可列方程为( )
A. B.
C. D.
【答案】D
【分析】本题考查了一元二次方程的应用,设这种鱼饵的售价上涨元,根据题意,列出方程即可求解,根据题意,找到等量关系,列出方程是解题的关键.
【详解】解:设这种鱼饵的售价上涨元,
由题意可得,,
故选:.
(设计意图:学完新知识后及时进行课堂巩固练习,不仅可以强化学生对新知的记忆,加深学生对新知的理解,还可以及时反馈学习情况,帮助学生查漏补缺,帮助教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1.(2024上·上海市西延安中学校考期中)如图,学校准备用米长的铁栅栏,靠一面米长的墙围一个占地面为长方形的生态实验园,铁栅栏围三边,如果生态实验园的占地面积为平方米,那么长方形相邻两边的长分别是多少米?

【详解】解:设平行于墙的一边长为米,则垂直于墙的一边长为米,,
依题意得,,整理得,,

解得,或(舍去),
∴,
∴长方形相邻两边的长分别为米、米.
2.(2023上·山东潍坊九年级统考期中)某旅行社组织甲、乙两旅行团到某地旅游.原计划,甲乙两团均由20人组成,甲旅行团每人每天的平均花费为500元,旅行4天;乙旅行团每人每天的平均花费为400元,旅行3天.实际上,甲旅行团旅行天数不变但又增加了部分人员,经统计,甲旅行团每增加1人,每人每天的平均花费将减少20元;乙旅行团旅行天数、人数均不变.甲旅行团的实际总花费比乙旅行团总花费多15520元,试求甲旅行团实际增加的人数是多少?
【详解】解:设甲旅行团实际增加了人,
由题意得,,
整理得:,
解得或(舍去),
答:甲旅行团实际增加的人数是6人.
(设计意图:在学习完知识后加入中考等真题练习,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明确考试方向,熟悉考试题型,检验学习成果,提升应考能力,还可以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列一元二次方程解实际问题的基本步骤:由实际问题得到数学问题,分析问题中的已知量、未知量、等量关系,合理设置未知数列一元二次方程,解一元二次方程,检验解的合理性,作答。
(设计意图:对本课的知识进行总结,有利于学生对增强学习的主动性与连贯性. )
必做题:习题21.3第1(5、6)、8、9题。
探究性作业:习题21.3 第10题.
主板书 21.3实际问题与一元二次方程第三课时 探究点1 封面设计 课堂小结 副板书 例题 学生练习板演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