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近似值(第3课时 用计算器进行实数运算) 教学设计 苏科版(2024)数学八年级上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4近似值(第3课时 用计算器进行实数运算) 教学设计 苏科版(2024)数学八年级上册

资源简介

2.4近似值(第3课时 用计算器进行实数运算) 教学设计
1.教学内容
本节为苏科版新教材八年级数学上册第二章“实数”中的2.4“近似值”。主要内容是在准确值与近似值的区分基础上,学习用四舍五入法对数值进行不同精确度的近似处理,并用科学记数法进行表示。学生通过实际生活情境,理解近似数在生产、生活和科研等领域的重要应用。
2.内容解析
本节先通过清点班级人数、统计全国人口等情境,引导学生感受精确值与近似值的差异;再通过测量、观察、计算等多种方式,理解近似值产生的原因和常见形式;最后重点学习四舍五入法的操作过程、精确位的确定方法,并利用科学记数法表示较大或较小的数值。教学中应突出数位、四舍五入范围、以及近似值在实际问题中的灵活运用,帮助学生形成严谨的数感与应用意识。
1.教学目标
会区分准确值与近似值,能举出近似值在生产、生活中应用的例子。
能按要求对结果取近似值(精确到不同位数),并能说出由四舍五入法得到的近似值的精确度。
在解决实际问题时,能够按照问题的要求对结果取近似值,发展应用意识。
2.目标解析
针对“会区分准确值与近似值”,学生需要理解通过直接计数或严格定义得到的数据是准确值,而经由测量、估算或四舍五入得到的数据是近似值,能结合生活情境加以辨别。
针对“能按要求对结果取近似值”,学生需掌握四舍五入法及其精确位的判断原则,即“看后一位,做四舍五入”,进一步能指出该近似值精确到哪一位或小数点后几位。
针对“在解决实际问题时,能够对结果取近似值”,学生通过亲身度量、计算及案例分析,体会近似值在科学测量、大规模统计中的重要性,并培养合理运用数值处理的意识。
3.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掌握四舍五入取近似值的方法,能准确判断近似值的精确度并用科学记数法表示较大或较小的数。
教学难点:理解并区分准确值与近似值、精确度及取值范围之间的关系,使学生在实际应用中能遵循问题需求来取适当的精确位数。
八年级学生已具备一定的整数、小数和分数运算基础,也初步接触过简单测量与估算。但对数值“精确到哪一位”以及“误差范围”的概念较为抽象,需要通过具体事例和操作来理解。学生普遍对实际生活中的近似问题感兴趣,易产生积极探究的动力;然而,对大规模数据或较为抽象的概念,如科学记数法、精确度的取值范围等,仍可能存在认知障碍,需要给予充分的示范和练习,引导他们在熟悉的情境中掌握方法并加以灵活运用。
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引导学生回顾生活中的数据获取方式,呈现以下情境:
问题情境①:
八(8)有多少学生?
你是如何确定的?(学生回答:逐个清点确认,共40人。)
问题情境②:
“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如何获得?有误差吗?”
【设计意图】通过两个典型情境让学生感受在不同场合对“数值”的需求和意义,激发探究兴趣,为新知学习做好铺垫。
探究点1:准确值与近似值的区别及应用
1.新知引出
根据情境①引出“准确值”的概念。根据情境②引导学生思考:由于人口动态变化(实时出生/死亡/流动),无法完全精确统计,从而引出“近似值”的概念。
o 准确值:通过精确计数或严格定义得到的无误差数据。例如:全班40名学生。
o 近似值:通过测量、估算或四舍五入得到的有误差数据。例如:全国人口约14.1178亿。
2.师生活动
下列数据中,哪些是准确值?哪些是近似值?
(1)某词典有1754页;准确值
(2)一箱矿泉水有24瓶;准确值
(3)截至2021年8月,男子短跑100米亚洲纪录为9.83s;近似值
(4)截至2022年11月,世界人口为80亿.近似值
让学生判断哪些是准确值、哪些是近似值。
3. 讨论交流:请举出一些应用近似值的实际例子,并说说为何要用近似值。
例:今天气温是15℃、小明用尺子测量数学课本长度为21cm、小红今年14岁。
o 师生共同归纳:
近似值的几种常见情况:
(1)“计算”产生近似值, 如有圆周率π、等参与计算的结果;
(2) 用度量工具测量出的长度、质量、时间、速度等数据;
(3) 不容易得到或不可能得到准确值时,只能用近似值表示,如人口
普查的结果;
(4) 表示某一时间段的数据为近似值,如小红今年13岁,在这1年中她
都是13岁.
【设计意图】通过讨论和举例,引导学生在真实情境下体验近似值的不可或缺性,并与准确值做出区分,培养数学应用意识。
探究点2:四舍五入取近似值及精确度
1. 问题引入:
o 观察思考:请你观察小明的身高大约是多少厘米?小明的身高分别测量为133 cm和133.1 cm,这两个数据有何不同?
o 点拨:二者都是近似值,但后者精确度更高,说明“精确度”在近似值问题中非常重要。
2. 新知导出:
o 近似值的精确度可用“数位”或“小数点”表示。
(1)用数位表示:如精确到个位或百分位等.
(2)用小数点表示:如精确到0.1或0.01等.
o 一个近似值四舍五入到哪一位,就说这个近似值精确到哪一位.
o 精确到哪一位,应看精确位数的后一位,对后一位四舍五入。
3. 例题探究
例1用计算器求下列各式的近似值(结果精确到0.001):
(1) ; (2) .
解:(1)依次按以下各键:
计算器显示的结果为0. 618 033 988 75,即
≈0.618;
(2)依次按以下各键:
计算器显示的结果为0. 926 587 716 56,即
≈0.927.
例2按要求分别取200200的近似值:
(1) 精确到千位;(2) 精确到万位.
解:(1) 200200≈2.00×105;
(2) 200200≈2.0×105.
【总结】对较大的数取近似值时,经常采用科学记数法来表示,以突出有效数字与精确度。
例3已知地球的半径约为6400 km,估计地球赤道的周长(结果精确到1000 km)。
解:地球赤道的周长=2πR=2π×6 400 (km).
计算器显示结果为40 212. 385 965 9,
地球赤道周长约为40 000 km,即4.0×104km.
【总结】精确到哪一位,应看精确位数的后一位,对后一位四舍五入(四舍五入到哪一位,这个近似数字就精确到哪一位).
例4 指出下列由四舍五入法得到的近似数的精确程度:
(1)某只成年丹顶鹤身高为1.52 m;精确到0.01m
(2)月球在1.96×109 年前仍存在岩浆活动;精确到千万年
(3)组成云的小水滴很小,最大的直径约为0.2 mm;精确到0.1mm
(4)某种显微镜的分辨率为1.4×10 4 cm.精确到十万分位 (0. 000 01)cm
1.用计算器计算 ,并将结果分别精确到 0.1,0.01,0.001,0.0001。
解:
精确到 0.1:;
精确到 0.01:;
精确到 0.001:;
精确到 0.0001:。
2.长江江豚是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有一头成年长江江豚体重为 63.96 kg,将该数据分别精确到 10kg,1kg,0.1kg。
解:精确到 10kg: kg;
精确到 1kg: kg;
精确到 0.1kg: kg。
3.按要求对下列各数取近似值:
(1) 0. 03 099(精确到万分位); (2)12.751(精确到百分位);
(3) 0. 369(精确到0.01); (4)3 825(精确到千位).
解:(1) 0. 03 099≈0.0310.
(2) 12. 751≈12.75.
(3) 0. 369≈0.37.
(4) 3 825≈4×103.
4.用四舍五入法,按要求对下列各数取近似值,并用科学记数法表示:
(1) 地球上七大洲的总面积约为149 480 000 km2(精确到10000000km2);
(2) 某人一天饮水 1 890 mL(精确到 1 000 mL);
(3) 人的眼睛可以看见的红光的波长为0.000077cm(精确到0.00001cm).
解:(1)149480000≈150000000=1.5×108(km2);
(2)1890≈2000=2×103(mL);
(3)0.000077≈0.00008=8×10-5(cm).
5.下列是由四舍五入法得到的近似数,各精确到哪一位?
(1)11亿 (2) 36.8 (3) 1.2×104 (4) 1.20万 (5) 700 .
解:(1) 11亿精确到亿位;
(2) 36.8精确到十分位;
(3) 1.2×104 精确到千位;
(4) 1.20万精确到百位;
(5) 700精确到个位.
拓展提升
1. 讨论:近似值在生活中的应用
o 请结合生产、生活场景,举出一些经常使用近似值的例子,并说明为什么只能(或更适合)使用近似值而非准确值。
o 比较“0.1”和“0.10”两种表示方法有无区别,并说明原因。
提示:从精确度和四舍五入前取值范围两个方面来思考。
(1)精确度不同:0.1精确到十分位,0.10精确到百分位.
(2)四舍五入前的数值的取值范围不同:
若数a的近似值为0.1,则数a就应满足0.05≤a<0.15.
若数b的近似值为0.10,则数a就应满足0.095≤b<0.105.
2. 新知巩固
o 甲、乙两名同学的身高都约是1.6×102cm,但甲却比乙高9cm,有这种可能吗?为什么?若有,请举例说明.
o 有这种可能,因为身高在1.55×102cm至1.64×102cm可视为1.6×102cm,当甲的身高为1.64×102cm,乙的身高为1.55×102cm时,他们相差9cm.
【设计意图】引入日常生活中常见的“身高”场景,通过两人同为 却相差 9 cm,帮助学生理解四舍五入取值范围和近似值精确度的实际意义,提升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1. 本节通过生活实例(班级人数、人口普查等)对比“准确值”与“近似值”,加深学生理解其区别与应用场景。
2. 重点掌握四舍五入取值方法,明确“保留到哪一位,就精确到哪一位”的规则。
3. 能够在实际问题中根据需求进行适当的近似处理,培养数据处理与应用意识。
1. 概念
· 准确值:无误差数据
· 近似值:测量、估算、四舍五入得到
2. 近似值的精确度
· 数位法:精确到个位、十分位、百分位等
· 小数点法:精确到0.1、0.01等
· 精确到哪一位,先看后一位
3. 例题
· 例1
· 例2
1. 完成对应教材课后习题
2. 拓展应用:选择一个生活中的测量或统计(如自己步行长度、家中用水量等),描述测量过程,并按照“精确到不同位数”的要求记录测量结果。
本节课围绕“准确值与近似值”的核心概念展开,通过实际情境引导,学生对为什么要用近似值以及如何区分两者已经有了初步掌握,概念理解目标基本达成。对于四舍五入取近似值,不少学生能熟练应用到不同位数的保留上,但在精确度的含义及取值范围的理解上仍存在模糊,需要更多习题演练与情境强化。今后可在课堂上安排小组探讨不同保留位数对实际结果的影响,以加深对精确度和数值范围的认识。同时,应适当拓展真实测量和计算误差情境,帮助学生积累更丰富的数感和应用体验。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