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数一数与乘法小小清点员教学设计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小学数学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数一数与乘法小小清点员教学设计

资源简介

第三单元 数一数与乘法
《小小清点员》
《小小清点员》是新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数一数与乘法单元起始课,依托小小清点员情境,引导学生通过不同方式数物品的数量。教材重点强调数法的多样性,通过1个1个数、2个2个数、5个5个数,强化加法与乘法的关联;并用连加算式表示数的结果,理解相同加数求和的本质,为乘法概念构建做好铺垫,培养学生的数感、运算能力、模型意识,是从加法到乘法的认知桥梁,为乘法学习奠定基础。
1.通过具体情境,用一行一行地数、一列一列地数的方法或借助数线数一数的方法数出物体的数量,初步发展几何直观。
2.会用不同的方法数出方阵中物体的数量,并用相同数连加的算式记录数的过程和结果,积累学习乘法的活动经验。
3.经历相同加数连加的抽象过程,感受相同数连加的特点,强化加法与乘法的关联。
重点:通过具体情境,用一行一行地数、一列一列地数的方法或借助数线数一数的方法数出物体的数量,初步发展几何直观。
难点:会用不同的方法数出方阵中物体的数量,并用相同数连加的算式记录数的过程和结果,积累学习乘法的活动经验。
情景导入
师:小明来到奶奶的“甜甜屋”当清点员,需要数清楚糖果、糕点的数量,可糖果摆放杂乱,糕点整齐排列,怎么数又快又准呢?
如果你是小明,怎么数这些糖果和糕点?想一想,数一数。
学生仔细观察,自主思考,畅所欲言。
生1:这堆糖果摆放得很乱,没有规则。
生2:我们可以先摆整齐再数。
生3:我们可以一边有规律地数,一边摆放整齐。
师:大家的想法都很有趣!今天老师就带大家一起去帮助小明帮助奶奶清点好糖果和糕点的数量。
设计意图:以“甜甜屋清点”这一生活情境引入新课,贴近学生认知,引发“高效计数”的需求;通过动画与情境图,激活加法旧知,为新知学习铺垫。
探究新知
活动一:探究数不规则摆放的物体的数量的方法
师:一共有多少块糖?摆一摆,数一数。
小组任务要求:
小组任务要求:
小组合作用不同的方式数糖果,并记录数的过程和结果;
小组讨论,对比结果,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
小组代表发言,交流结果。
汇报交流:
方法一:1块1块地数
生1:我们小组1块1块地数,从1,2,3,4,5,6,7,8……一直数到20,所以一共有20块糖果。
师:1块1块地数我们要数20次。
方法二:2块2块地数
生2:我们小组2块2块地数,从2,4,6,8,10,12,14,16,18,20,所以一共有20块糖果。
师:2块2块地数,我们需要数10次。
方法三:5块5块地数
生3:我们小组5块5块地数,从5,10,15,20,所以一共有20块糖果。
师:5块5块地数,我们只需要数4次。
师:通过刚才的实践活动,你发现了什么?
生4:我发现每次数的块数越少,数的次数就越多。
生5:我发现每次数的块数越多,数的次数就越少。把单根的小棒合起来,也就是把个位上的数相加。
师:数不规则摆放的物体的数量的方法:可以1个1个地数,也可以2个2个地数,还可以5个5个地数……无论怎么数,最后的结果都一样。
设计意图:让学生亲历分的过程,寻找方法的多样性,可以1个1个地数,也可以2个2个地数,还可以5个5个地数,让学生明确无论怎么数,最后的结果都一样,培养学生的数感与模型意识。
效果评价:生生互评,教师针对学生的讲解,有需要补充的地方及时补充修改,并提出表扬。
活动二:探究数规则摆放的物体的数量的方法
师:同学们,刚才我们一起帮助小明利用多种方法数出了摆放杂乱的糖果的数量,接下来我们一起去看看还有什么要清点的。仔细观察下面的物体,你想怎么数?说一说,数一数。
学生自主思考,尝试数一数,说一说。
1.横着数:一行一行数
生1:我横着7个7个地数,也就是一行一行地数,我发现每行有7块糖果,一共有2行,所以糖果的数量就是2个7块,一共有14块。
师小结:这位同学说得非常棒!
数规则摆放的物体的数量的方法:横着数,先数出每行有几个,再数有多少行,有多少行就表示多少个几相加。
2.竖着数:一列一列数
生2:我竖着4个4个地数,也就是一列一列地数,我发现每列有4块糖果,一共有3列,所以糖果的数量就是3个4块,一共有12块。
师小结:
数规则摆放的物体的数量的方法:竖着数,先数出每列有几个,再数有多少列,有多少列就表示多少个几相加。
师总结:数规则放置的物体的数量的方法:(1)横着数,先数出每行有几个,再数有多少行,有多少行就表示多少个几相加;(2)竖着数,先数出每列有几个,再数有多少列,有多少列就表示多少个几相加。
设计意图:通过“观察排列-横数竖数-对比总结”,让学生理解数规则放置的物体的数量的方法可依据物品排列选择横着数或者竖着数,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与推理意识。
效果评价:生生互评,教师针对学生的回答及时给予点评和指导。
活动三:探究用算式表示物体数量的方法
师:同学们,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知道对于数规则放置的物体的数量我们可以横着数,也可以竖着数,那我们能用算式记录数的结果吗?
1.数一数,写一写。
小组任务要求:
小组合作数一数,并尝试把数的过程用算式表示出来;
小组讨论,对比结果,梳理算式;
小组代表发言,交流方法。
汇报交流:
方法一:一行一行数
生1:我一行一行地数,每行有5块糖果,一共有3行,所以一共有3个5块用加法表示为:5+5+5=15(块)。
生2:我也是一行一行数,算式为5+5+5=15。
方法二:一列一列数
生1:我一列一列地数,每列有3块,一共有5列,所以一共有5个3块,用加法表示:3+3+3+3+3=15(块)。
生2:我也一列一列数,3+3+3+3+3=15。
2.一共有多少块糖果?数一数,写一写。
方法一:一行一行数
一行一行数,每行有6块,共有4行,总共有4个6块,用算式表示为:
6+6+6+6=24(块)
方法二:一列一列数
一列一列数,每列有4块,共有6列,总共有6个4块,用算式表示为:
4+4+4+4+4+4=24(块)
3.仔细观察,一共有多少瓶?数一数,算一算。
生1:从上往下是,第1层有6瓶,第2层有4瓶,第3层有6瓶,第4层有6瓶,第5层有6瓶,第6层有6瓶。
师:大家有什么非常好的方法,能快速地计算出一共有多少瓶?
生1:可以把这些先分类,我发现有5个6瓶和1个4瓶,那么就可以列出算式:
6+6+6+6+6+4=34(瓶)。
生2:可以先将第2层的4瓶看作6瓶,尊昂就一共是6ge6pk,最后从总数中去掉多算的2瓶,即列式为:6+6+6+6+6+6-2=34(瓶)。
4.想一想,填一填。
师:一共有多少块蛋糕?借助数线数一数,用算式记录数的结果。
生1:仔细观察发现,每盘有4个蛋糕,每增加1盘就相当于加上了1个4。一共有12盘蛋糕,就有12个4相加。
生2:数线从0开始加4,可以表示为0+4=4,接着以此类推:
4+4=8
8+4=12
12+4=16
16+4=20
20+4=24
24+4=28
28+4=32
32+4=36
36+4=40
40+4=44
44+4=48
连加算式为:4+4+4+4+4+4+4+4+4+4+4+4=48(个)。
生3:12个4相加,这个算式好长啊!
师:别急,等到后面我们学习了乘法,就能把这个算式变得超级短。
师小结:
像这些问题都可以用一行一行数和一列一列数的方法解决,可以列出不同的加法算式,但结果都一样。
设计意图:通过解决新的问题,让学生深入理解连加算式在生活中的应用,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深化连加的模型意识,培养应用能力与创新思维。
效果评价:生生互评,教师针对学生的回答及时给予点评和指导。
巩固练习
师:我们一起来检验一下学习效果吧!
1.数一数,填一填。
(1)一共有( )串糖葫芦;
(2)每串有( )颗山楂;
(3)可以表示( )个( )相加;
(4)算式: ;
(5)一共有( )颗山楂。
答案:
2.仔细思考,认真观察,填一填。
(1)横着看,每行有( )朵,有( )行,一共有( )朵。
加法算式:
(2)竖着看,每列有( )朵,有( )列,一共有( )朵。
加法算式:
答案:
【拓展演练】
3.小明和小伙伴集训无人机结束排队回家。小明说:横着看,每行都有5人。淘气说:竖着看,每列都有4人。你知道一共有多少人吗?
答案:
4.淘气参加跳绳社团活动发现,从方阵的前面、后面、左面、右面数自己都排在第3,这个方阵有多少人?(先用○画一画,再列加法算式计算)
答案: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能够在练习的过程中巩固知识,进一步巩固用不同的方法数出物体的数量,并用相同数连加的算式记录数数的过程和结果,积累学生乘法的活动经验。
效果评价:教师巡视,有问题的及时给予适当的指引和指导。
课堂小结
师:通过今天的学习你都有什么收获呢?
如何快速准确地数不规则放置的物体的数量?
如何快速准确地数规则放置的物体的数量?
用算式如何记录物体的数量?
师:今天你的表现怎样呢?你的好朋友表现怎样呢,我们来回顾一下。(学生自由发言),再完成评价表。
设计意图:通过提问了解学生是否掌握本节课的知识,帮助学生梳理知识,把握重难点。在自我评价、评价他人、交流分享的过程中,学会用欣赏的眼光看伙伴,用客观准确的眼光看自己,反思自己在课堂中的优势和不足。
效果评价:根据学生的回答给予鼓励,并为学生后续的学习提供方法指导。
课后实践
综合实践:回家后和爸爸、妈妈一起用今天学习的方法数一数家里的筷子,记录数法,交流理由,下节课我们一起分享。
设计意图:帮助学生提高学习兴趣,用数学的语言表达生活中的数学知识,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效果评价:鼓励学生积极完成实践活动,并给予表扬和肯定。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