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苏科版七年级上册4.3 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问题 教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初中数学苏科版七年级上册4.3 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问题 教案

资源简介

4.3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问题(第4课时 列表分析数量关系) 教学设计
1.教学内容
本课为新教材苏科版七年级上册第四章《一元一次方程》第 4.3 节“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问题”第4课时“列表分析数量关系”。核心知识点包括工程问题与“鸡兔同笼”等典型数量关系,通过列表找出工作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等量关系。
2.内容解析
本课以工作量与速度、脚数与只数等实际背景为情景,引导学生使用列表法表达数量关系,结合“一元一次方程”建模并求解。教材通过典型问题(如鸡兔同笼、工程合作)逐步培养学生的方程思维;强调工作量=工作时间×工作效率、总工作量=各部分工作量之和等不变量思想;在此过程中发展学生的几何直观与模型观念,引导学生灵活解读与表达题意。
1.教学目标
会列表分析数量关系从而找到可以作为列方程依据的主要等量关系,发展几何直观.
经历“问题情境─建立数学模型─解释、应用与拓展”的过程,发展模型观念.
2.目标解析
通过列表呈现实际情境中涉及的要素,帮助学生从多角度分析等量关系并建立变量间联系;
引导学生运用方程模型求解,体会模型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普适性。
学生加深对“一元一次方程”在实践中的应用理解,形成初步的数学建模思维。
3.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通过列表法准确梳理各量关系,并能将其转化为可求解的方程;
教学难点:从问题情境中抽象并整合出主要的等量关系,尤其在多步骤或变量较多的场景中,准确设定未知数并列方程是学生易混淆之处。
学生已经具备初步的一元一次方程解法与列方程能力,对诸如速度、效率等概念有感性认知。但在多因素情境中快速提炼等量关系、建立相应的方程仍存在困难,需要通过示例与列表法的演示强化对数量关系的理解与表达,进而巩固方程建模技能。
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问题情境:
教师提问:工程问题的基本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常见的等量关系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当工作总量未给出具体数量时,常设工作总量为____,则工作效率为____________.
学生思考并讨论:
工程问题的基本量:_工作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__.
常见的等量关系为:_工作量=工作时间×工作效率___;
__总工作量=各部分工作量的和___.
当工作总量未给出具体数量时,常设工作总量为__1__,则工作效率为
_单独完成工作总量的时间的倒数___.
【设计意图】通过复习“工程问题”最常见的量与等量关系,帮助学生快速回忆并聚焦本节课重要的“列表分析”方法,为新知的探索做好铺垫。
探究点1:列表法初体验——“鸡兔同笼”
1.典例分析:
例1 请解决章头活动中的“鸡兔同笼”问题:今有鸡兔同笼,上有三十五头,下有九十四足,问鸡兔各几何?
分析:分析:设鸡有x只,可以列出表格分析数量关系:
项目 只数 足数
鸡 x 2x
兔 35-x 4(35-x)
合计 35 94
解:设鸡有x只.
根据题意,得 2x+4(35-x)=94
解这个方程,得   x=23.
35-x=12.
答:鸡有23只,兔有12只.
2.师生活动
教师组织:引导学生观察列表中“鸡”“兔”的只数和足数信息,理解如何将“只数”与“足数”的乘法关系用表达式表示出来。
学生活动:分组讨论“为什么要用和来表示鸡和兔的足数”,并检查列方程是否正确。
教师讲解:强调“头”的总数与“只数”等量对应,“脚”的总数与各项目脚数相加对应,这是找出等量关系的关键。
3.变式 已知一共有60只鸡和兔,鸡的脚的数量比兔的脚多30只,那么
鸡兔各有多少只?
解:设兔有x只,则鸡有(60-x)只.
根据题意,得   2(60-x)=4x+30
解这个方程,得   x=15.
60-x=45.
答:鸡有45只,兔有15只.
【设计意图】通过“鸡兔同笼”及其变式,让学生初步感受“列表分析数量关系”的作用,明晰在多种量之间建立等量关系的思路,为后续的工程类、行程类问题打下基础。
探究点 2:用列表法分析问题中的数量关系
1.典例分析:
例2 用计算机处理一批数据,甲单独做需18h完成,乙单独做需12 h完成.现在先由甲单独做8h,剩下的部分由甲、乙合做完成.甲、乙两人合做了多长时间?
分析:这个问题中的等量关系:__全部工作量=甲单独做的工作量+甲、乙合做的工作量____.
全部工作量虽然未知,但可以把它看作一个整体,记作_1_,那么甲单独做1h完成全部工作量的__,乙单独做1h完成全部工作量的__,设甲、乙两人合做了xh,可以列出表格分析数量关系:
工作方式 工作效率 工作时间/天 工作量
甲单独做 8
甲、乙合作
合计 — —
解:设甲、乙两人合做了x h.
根据题意,得   +(+) x=1.
解这个方程,得   x=4.
答:甲、乙两人合做了4 h.
2.讨论交流
解例2时,小明列出的方程是(+)+=1,小丽列出的方程是 +=1-.你能说明这两个方程的意义吗?
小明列出的方程表示:甲的工作量+乙的工作量=全部工作量
小丽列出的方程表示:甲、乙合做的工作量=全部工作量-甲单独做的工作量
3.变式 检查一处住宅区的自来水管,甲单独完成需14 天, 乙单独完成需 18 天, 丙单独完成需 12天,前7 天由甲、乙两人合作, 但乙中途离开了一段时间, 后2 天由乙、丙两人合作完成, 问乙中途离开了几天?
工作方式 工作效率 工作时间/天 工作量
甲、乙合作 甲 7
乙 7-x ×(7-x)
乙、丙合作 + 2
合计 —— —— 1
解:设乙中途离开了x天.
根据题意,得 ×7+×(7-x)+(+)×2=1,
解这个方程,得 x=3.
答: 乙中途离开了3天.
4.交流讨论,共同总结得:
用列表法分析问题中的数量关系的方法:
(1)明确问题中的对象和变量—行记录对象的相关信息,列记录题中的讨论对象;
(2)先填已知量,再填未知量;
(3)如果题目中存在两个数量关系式,用其中一个数量关系式设未知数,用另一个数量关系式(能表示实际问题全部意义的相等关系)列方程.
【设计意图】通过“工程类”实例,让学生进一步掌握列表法如何将“工作方式—时间—效率—工作量”对应起来。师生共同补全表格并列方程,旨在培养学生用“表格+符号表达式”进行数形结合思考的能力。
1.运动会上,小强在200m决赛中先以6m/s的平均速度跑完了大部分赛程,最后以8m/s的平均速度冲刺到达终点,成绩为30 s.小强在冲刺阶段用时多少秒?
解:设小强在冲刺阶段用时x秒.
根据题意,得 8x+6(30-x)=200.
解这个方程,得   x=10.
答:小强在冲刺阶段用时10秒.
2.《九章算术》中有一个问题:“今有凫起南海,七日至北海;雁起北海,九日至南海.今凫雁俱起,问何日相逢?”(凫:野鸭.所提问题即“野鸭与大雁从南海和北海同时起飞,经过多少天能够相遇?”)请你解决这个问题.
解:设经过x天能够相遇.
根据题意,得 ( +)x=1.
解这个方程,得    x=.
答:设经过天能够相遇.
3.某排水管道工程由甲、乙两个工程队单独铺设分别需要10天、15天完成.现在先由两队从两端同时施工2天,然后由乙队单独施工完成,乙队还需要多少天?
解:设乙队还需要x天完成.
根据题意,得 2×(+)+x=1.
解这个方程,得   x=10 .
答:乙队还需要10天.
真题感知
(2024·陕西)星期天,妈妈做饭,小峰和爸爸进行一次家庭卫生大扫除.根据这次大扫除的任务量,若小峰单独完成,需4h;若爸爸单独完成,需2h.当天,小峰先单独打扫了一段时间,然后去参加篮球训练,接着由爸爸单独完成了剩余的打扫任务,小峰和爸爸这次一共打扫了3h,求这次小峰打扫了多长时间.
解:设这次小峰打扫了xh,则爸爸打扫了(3-x)h.
根据题意,得 +=1,
解这个方程,得 x=2.
答:这次小峰打扫了2h.
【设计意图】以“测验/竞赛”形式的真题和生活化情境问题练习,有助于学生灵活运用列表法与一元一次方程模型,进一步稳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主板书 4.3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问题(第4课时 列表分析数量关系) 探究点1 列表法初体验——“鸡兔同笼” 探究点 2 用列表法分析问题中的数量关系 课堂小结 副板书 例题 学生练习板演
1. 基础练习:完成课本相关练习中“列表分析数量关系”部分的计算题。
2. 拓展提高:选做教材中综合应用题,体会在更复杂情境下如何应用列表分析数量关系解决方程问题。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