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苏科版七年级上册4.3 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问题 教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初中数学苏科版七年级上册4.3 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问题 教案

资源简介

4.3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问题(第2课时 画线形示意图分析数量关系) 教学设计
1.教学内容
本课为新教材苏科版七年级上册第四章《一元一次方程》第 4.3 节“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问题”的第 2 课时,核心知识点是“画线形示意图分析数量关系”。通过示意图使抽象的数量关系形象化,帮助学生理解并建立一元一次方程的数学模型,为后续解决利润、行程等实际应用问题打下基础。
2.内容解析
本节主要围绕“线形示意图”展开,先复习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步骤:审、设、列、解、验、答;接着通过多个典型案例(如利润问题、相遇追及问题)示范如何提取关键词,识别等量关系,并用示意图辅助列方程。线形图在直观展现“售价-进价=利润”等形式或“已行+余下=总路程”等关系方面具有优势,能帮助学生认识到建模过程中的“化抽象为具体”原则,同时也给出“单线(单量)”“多线对比(行程追及)”等图形结构的应用场景,深化对方程建模的认识。
1.教学目标
找到并理解蕴含等量关系的关键词,会用线形图等示意图分析数量关系,列一元一次方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经历“问题情境─建立数学模型─解释、应用与拓展”的过程,发展模型观念.
2.目标解析
通过实例,让学生识别和提炼题意中的等量关系,精准定位已知量和未知量。
通过绘制线形示意图,让学生理解数量之间的联系,达到“以形助算”的效果。
在操作与讨论中,学生反复运用方程建模,体验从现实问题到数学抽象的过程,培养应用意识。
3.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运用线形示意图直观表达数量关系,掌握列出一元一次方程的过程。
教学难点:从文字情境中抽象出有效量并构建示意图,使学生正确实现“方程+图形”相互支撑。
多数学生已掌握一元一次方程的基本解法,但在真实情境中往往难以准确提炼等量关系。本课中的线形示意图可降低抽象难度,让学生更容易在行程、利润等实例中实现方程建模。需重点指导学生识别关键量之间的联系,克服“只会解方程,不会建模型”的瓶颈,以提升问题分析与综合应用能力。
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问题情境:
1.教师提问: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问题的关键是什么?
学生思考并讨论:
审:找出问题中的等量关系,分清已知量、未知量.
设:用字母表示问题中的一个适当的未知量.
列:根据问题中的等量关系列出一元一次方程.
解:解所列的一元一次方程.
验:未知数的值既要代入原方程检验,又要检验是否符合题意.
答:写出问题的答案(包括单位名称).
2.教师提问:商品的利润=商品的售价-商品的_____;
利润率= ×100%;(利润率是百分数)
商品的售价=商品的进价×(1+_____) ;
商品打x折后的售价=商品的标价×x/10 ,比如“7折”就是指标价的__%.
学生思考并讨论:进价;利润;利润率;70
3.教师提问: (1) 相遇问题:甲的行程+乙的行程=甲、乙两人总的行程;
(2) 追及问题:追者走的路程=前者的路程+_____;
(3) 航行问题:前往路程=__________;
v顺=v静________ v水;
v逆= v静________ v水.
学生思考并讨论:两者初始相距的路程;返回路程;+;-。
【设计意图】借助对学习目标的梳理,让学生对新课内容有整体认识。通过复习“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一般步骤,为本节课的线形示意图分析做好知识铺垫,激发进一步探究的兴趣。
探究点1:线形示意图在利润问题中的应用
1.典例分析:
例1 一件羽绒服的标价为进价的1.5倍,在促销活动中以8折出售,获利96元.这件羽绒服的进价是多少元?
教师提问:这个问题中涉及到哪些量?这些量之间有什么关系?
学生思考并讨论:标价=1.5×进价;售价=80%×标价
解:设这件羽绒服的进价为x元,则标价1.5x元,售价80%×1.5x元.
教师提问:利润怎样产生的?与哪些量有关?如何直观形象地分析?
学生思考并讨论:由题意可画出线型示意图:
教师提问:从线形示意图可以看出,这个问题中的怎样的等量关系?
学生思考并讨论:售价-进价=获利
教师提问:请写出这道题的完整步骤。
解:设这件羽绒服的进价为x元,则标价1.5x元,售价80%×1.5x元。
根据题意,得 1.5x×80%-x=96.
解这个方程,得  x=480.
答:这件羽绒服的进价是480元.
变式 改变上题中的部分条件,提出一个问题,请你的同伴列出一元一次方程,并求解.
一件羽绒服进价为480元,标价为进价的1.5倍,在促销活动中打折出售,获利168元. 则这件羽绒服打几折?
解:设这件羽绒服打x折.
根据题意,得 1.5×480×-480=168.
解这个方程,得x=9.
答:这件羽绒服打9折.
2.教师总结并强调“画线形图有助于我们直观地理解利润是如何产生的”。
【设计意图】通过“利润问题”这一贴近生活的情境,让学生体验先画图再列方程的过程;培养学生对数量关系的抽象与可视化理解,完成从情境到方程的转化。
探究点 2:线形示意图在行程追及问题中的应用
1.典例分析:
例2 小明、小亮相约从学校去博物馆,小明以5 km/h的速度步行0.5h后,小亮骑自行车以15 km/h的速度沿相同路线出发,并在途中追上了小明.小亮出发多久后可以追上小明?
分析:设小亮出发xh后追上小明,根据题意画出线形示意图
从线形示意图可以看出,这个问题中的等量关系:小明步行的路程=小亮骑行的路程.
解:设小亮出发xh后追上小明.
根据题意,得  5×0.5+5x=15x.
解这个方程,得   x=0.25.
答:小亮出发0.25h后追上小明.
变式2 休闲公园的环形步道周长400m,小红跑步的速度是爷爷的5/3倍,他们从同一起点沿步道的同一方向同时出发,出发后5min小红第一次与爷爷相遇.小红和爷爷跑步的速度各是多少?
分析:由“相遇”可知,小红比爷爷多跑一圈(400 m),设爷爷跑步的速度是x米/分,根据题意画出线形示意图.
解:设爷爷跑步的速度是x米/分,则小红跑步的速度是米/分.
根据题意,得 5×=5x+400.
解这个方程,得 x=120.
所以  =200.
答:爷爷跑步的速度是120米/分,小红跑步的速度是200米/分.
2.师生活动与小结
教师:带领学生再次观察线形示意图:步行先行路程“2.5 km”与追赶过程“速度差”,充分体现了用线段对比便于看清“追者在同一路线上何时追上前者”。
学生:在练习中加以巩固,可尝试变式(如改变速度或先行路程)。
【设计意图】通过“追及问题”这一常见的行程题,使学生加深对“追者走的路程 = 前者的路程 + 初始间距”这一关键公式的理解。以线形图辅助,直观揭示了行程问题的核心数量关系,激发学生对类比和迁移的思考。
1.把一些图书分给某班学生阅读,若每人分3本,则剩余20本;若每人分4本,则还缺25本.这个班有多少名学生?
分析:设这个班有x名学生,请你在下面的线形示意图中填写相关数据.
由分法1可知图书总量为________本,由分法2可知图书总量为________本,
据此可列方程________________,解方程得x=_____.
答:这个班有________名学生.
解:
(3x+20);(4x-25);3x+20=4x-25;45;45。
2.某种自行车的进价为360元/辆,按标价的9折销售时,利润率为15%,该自行车的标价是多少元?
解:该自行车的标价是x元.
根据题意,得 90%x=360×(1+15%).
解这个方程,得 x=460.
答:该自行车的标价是460元.
3.超市店庆促销,某种书包第一次降价打8折,第二次降价每个又减10元.经两次降价后售价为90元,则书包原价多少钱?
解:设书包原价x元.
根据题意,得  80%x-10=90 
解这个方程,得  x=125.
答:书包原价为125元.
4.印刷厂接到一个印刷图书的紧急订单,原计划每天印15万册,实际每天比原计划多印5万册,结果提前4天完成任务.这个订单一共有多少册书?
解:这个订单一共有x万册书.
根据题意,得-=4.
解这个方程,得x=240.
答:这个订单一共有240万册书.
拓展提升
1.一艘轮船从甲地顺流而行9h到达乙地,原路返回11h才能到达甲地,已知水流速度是2km/h,求轮船在静水中的速度及甲、乙两地间的距离.
解法1 设甲,乙两地间的距离为x km.
根据题意,得 -2=+2.
解这个方程,得 x=198
所以, -2= -2=20
答:轮船在静水中的速度为20km/h,甲、乙两地间的距离为198千米.
解法2 设轮船在静水中的速度为ykm/h,则顺流的速度为(y+2)km/h,
逆流的速度为(y-2)km/h.
根据题意,得 9×(y+2)=11×(y-2)
解这个方程,得 y=20
所以, 9(y+2) =198
答:轮船在静水中的速度为20km/h,甲、乙两地间的距离为198千米.
2.一列火车匀速行驶, 经过(从车头进入到车尾离开) 一条长300 m 的隧道需要20 s 的时间.隧道的顶上有一盏灯, 垂直向下发光, 灯光照在火车上的时间是10 s. 求这列火车的长度.
分析:设这列火车的长度为xm,根据题意画出线形示意图.
等量关系:火车速度不变,

解:设这列火车的长度为x m .
根据题意,得 =.
解这个方程,得 x=300.
答:这列火车的长度为300 m .
真题感知
(中考·泰州)某校七年级社会实践小组去商场调查商品销售情况, 了解到该商场以每件80 元的价格购进了某品牌衬衫500 件, 并以每件120 元的价格销售了400 件, 商场准备采取促销措施, 将剩下的衬衫降价销售. 请你帮商场计算一下, 当每件衬衫降价多少元时, 销售完这批衬衫正好达到盈利45%的预期目标?
解:设每件衬衫降价x元.
根据题意,得120×400+(500-400)×(120-x)=500×80 ×(1+45%).
解这个方程,得x=20 .
答:当每件衬衫降价20元时,销售完这批衬衫正好达到盈利45%的预期目标.
【设计意图】通过习题练习,引导学生在不同类型情境中反复锻炼建模、解方程及检验的能力,稳固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思路.
主板书 4.3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问题(第2课时 画线形示意图分析数量关系) 探究点1 线形示意图在利润问题中的应用 探究点 2 线形示意图在行程追及问题中的应用 课堂小结 副板书 例题 学生练习板演
1. 基础练习:完成课本相关练习中“ 画线形示意图分析数量关系”部分的计算题。
2. 拓展提高:选做教材中综合应用题,体会在更复杂情境下如何应用线形图解决问题。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