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综合实践单元 第3课时 认识东南西北 教学设计课程基本信息:学科·版本 数学·人教版 授课班级 授课教师年 级 二 学 期 单 元 身体上的尺子课 题 第3课时 校园小导游一、教材内容分析1. 知识内涵(1)地位和作用:本节课围绕方向辨别展开,是小学数学空间与图形领域中关于方向认知的拓展与深化。它不仅巩固学生已有的东、南、西、北基本方向知识,还将方向辨别知识延伸至生活实际应用场景,为学生后续在更复杂空间环境中准确判断方向奠定基础。(2)内容呈现:教材以“小讲堂”形式,先通过一系列关于方向的问题情境引发学生兴趣,如没有太阳和指南针时如何辨别方向等。接着“小讲堂开播啦”介绍大自然辨别方向的方法及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同时,借助“安全疏散示意图”,引导学生将方向知识应用于实际场景。无传统例题与习题设置,更注重知识的探索与应用。(3)编排特点、意图及逻辑线索:编排从学生兴趣点出发,以问题驱动探究,激发学生主动思考。先引导学生提出关于方向的疑问,再介绍实用辨别方法,最后引入安全疏散示意图,将知识与生活安全紧密联系,逻辑上由理论探索过渡到实际应用,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2. 素养内涵(1)应用意识:教材内容紧密联系生活实际,无论是大自然辨别方向还是安全疏散示意图,都引导学生将所学方向知识应用到真实生活场景中,让学生体会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2)推理意识:在探索没有太阳和指南针时辨别方向的方法过程中,学生需基于自然现象与方向的内在联系进行分析、推理,如从枝叶、青苔分布等现象推理出南北方向,培养逻辑推理能力。(3)空间观念:通过认识安全疏散示意图中各场所位置及方向关系,学生需在脑海中构建空间模型,理解空间布局,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二、教学目标1.经历对方向相关问题的研究过程,了解辨别方向的多种方法,掌握利用大自然及示意图辨别方向的技能。2.通过探索方向问题,提高发现、提出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观察与分析能力。3.在活动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发展应用意识,养成合作互助的良好素养。三、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 掌握在无太阳和指南针时,利用大自然现象及安全疏散示意图辨别方向的方法。2.教学难点 理解不同自然现象辨别方向的原理及在实际场景中准确运用这些方法。四、课堂导入教师活动:"同学们,我们一起来玩'方向指挥官'游戏!全体起立,闭眼原地转3圈后停。现在根据我的口令转向正确方向——面向太阳升起的方向!"学生活动:闭眼转圈后尝试转向东方,互相观察差异并讨论问题:"闭眼转圈后根本分不清方向了!"教师追问:"如果现在没有太阳、没有标志物,我们该怎样准确判断方向呢?"过渡语:"今天就让我们变身方向侦查员,探寻大自然留给我们的方向密码。"【设计意图:通过身体感知游戏制造方向迷失的体验,激发认知冲突,自然引出"无标识环境辨认方向"的核心问题,为学习自然指向方法创设探究动机。】教学过程一、探究新知学习任务一:探究辨别方向的多种方法活动1:提出感兴趣的方向问题教师活动:引导学生观察教材中“小讲堂”部分关于方向的一系列问题,鼓励学生思考自己感兴趣的方向问题。提问:“同学们,关于方向,教材里给出了一些有趣的问题,你们自己还有什么感兴趣的方向问题吗?可以说一说。”学生活动:积极思考,举手发言提出自己感兴趣的关于方向的问题,如“在森林里没有任何工具怎么辨别方向?”“古代人辨别方向还有哪些方法?”等。教师活动: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简要记录,并给予肯定和鼓励,引导学生聚焦到本节课主要探究的辨别方向方法上。活动2:研究大自然辨别方向的方法教师活动:展示教材中“大自然为你指引方向”的内容,包括面向北极星、枝叶、雪化情况、青苔分布等辨别方向的方法,提出核心问题:“为什么可以通过这些自然现象来辨别方向呢?”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常识和已有知识思考。学生活动:认真观察教材内容,思考教师提出的核心问题,小组内交流讨论。小组代表发言,尝试解释原因,如“因为太阳的照射,朝南的方向光照更充足,所以枝叶茂密的一面是南”等。教师活动:对学生的回答进行补充和完善,进一步讲解这些自然现象辨别方向背后的原理,强调我们位于北半球这一重要前提。【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提出问题,激发学生对方向知识的探究兴趣,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研究大自然辨别方向的方法,帮助学生了解生活中辨别方向的实用技巧,将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紧密联系,体现数学源于生活的教学理念,指向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这一核心素养。】学习任务二:认识安全疏散示意图及作用活动3:观察安全疏散示意图教师活动:展示教材中“安全疏散示意图(一层)”,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图中的各个标识和箭头方向,提出核心问题:“从这张安全疏散示意图中,你能获取哪些信息?红色箭头和标有‘北’的三角形有什么作用?”学生活动:认真观察示意图,思考教师提出的问题,独立思考后同桌之间相互交流。然后举手发言,回答获取的信息,如“能看到各个房间的位置”“红色箭头指示了疏散方向”“标有‘北’的三角形可以帮助确定方向”等。教师活动:对学生的回答进行总结和梳理,强调安全疏散示意图在紧急情况下帮助人们快速逃离的重要作用,以及方向标识在图中的关键意义。活动4:模拟场景应用教师活动:创设一个假设的紧急场景,如“假设学校发生火灾,我们在一层的教室,结合安全疏散示意图,应该如何快速且安全地撤离?”引导学生思考并回答。学生活动:结合安全疏散示意图,思考并回答在假设场景下的撤离路线,如“先判断方向,根据‘北’的标识确定方向,然后顺着红色箭头指示的方向,从教室往校门空旷地带撤离”。教师活动:对学生的回答进行点评和完善,进一步强化学生对安全疏散示意图的理解和应用。 【设计意图:通过观察安全疏散示意图,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信息提取能力。模拟场景应用,让学生将所学方向知识运用到实际场景中,加深对方向知识的理解,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体现数学服务于生活的教学目标,指向学生的数学实践能力这一核心素养。】二、课堂练习1. 在野外迷路且没有太阳和指南针时,若看到一棵枝叶茂密的树,根据所学知识,枝叶( )的一面是南,枝叶( )的一面是北。2. 冬天,山坡上的雪化得快的一面是什么方向,化得慢的一面又是什么方向?3. 小明在野外迷路了,晚上他找到了北极星,此时他面向北极星,那么他前面是什么方向?后面、左面、右面又分别是什么方向呢?4. 假设你在北半球的野外,看到一块布满青苔的岩石,根据大自然指引方向的知识,光秃的一面朝着哪个方向?若你要朝着南方前进,应该往光秃一面的左边还是右边走?5. 结合安全疏散示意图(假设已知图中各场所位置及方向标识),若发生火灾,你在音乐教室,要最快到达校门空旷地带,应该朝哪个方向走,依次经过哪些场所?三、课堂小结这节课我们探索了方向相关知识。研究了在没有太阳和指南针时,借助大自然现象如北极星、枝叶、雪、青苔等来辨别方向,还知道如今能用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指引方向。另外了解到人员密集场所张贴的安全疏散示意图,在紧急情况时可助我们快速逃离。课后大家可以继续探索感兴趣的方向问题,也留意生活中的安全疏散示意图。四、课后作业设计基础性作业:1.在野外,如果看到一棵大树,怎样通过大树辨别方向呢?答案:枝叶茂密的一面是南,稀疏的一面是北。 设计意图:考查学生对利用大自然事物辨别方向这一基础知识点的掌握,强化对教材中辨别方向方法的记忆。2.观察学校的安全疏散示意图(假设学生有类似学校的示意图),从教室到校门空旷地带应该往哪个方向走?答案:根据示意图右上角所标“北”,结合图中红色箭头指示方向确定从教室到校门空旷地带的方向(具体方向需结合实际示意图确定)。 设计意图:让学生学会运用安全疏散示意图辨别方向,培养学生将知识应用于实际场景的能力。拓展性作业:3.查阅资料,了解一下除了教材中提到的,还有哪些大自然现象可以帮助我们辨别方向,并记录下来,和同学们分享。答案:比如蚂蚁洞穴多在大树南面,因为南面朝阳较干燥;草原上的蒙古包门多朝向东南方向等(答案不唯一,学生根据查阅资料整理)。 设计意图:拓展学生知识面,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和收集信息的能力,激发学生对大自然辨别方向知识的兴趣。4.假设你在野外迷路了,没有手机导航,也看不到北极星,周围只有岩石和积雪,你要如何辨别方向找到回家的路?请详细说明你的辨别过程。答案:观察岩石,布满青苔的一面是北,光秃的一面是南;观察积雪,雪化得快的一面是南,慢的一面是北,以此确定方向,朝着家大致的方向寻找道路(答案需结合教材辨别方向方法并合理阐述过程)。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综合运用多种大自然辨别方向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升学生应对困难情境的思维能力。五、板书设计自然方向指引北极星→前方为树木枝叶:茂密→,稀疏→积雪融化:快→,慢→青苔分布:多→,少→现代方向辅助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定位方向)安全疏散图:红色箭头→逃生路线,三角形标→参照方向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