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024新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解决问题二教学设计【教材分析】例6教学有多余条件的、稍微复杂的用乘法的意义解决实际问题。渗透了单价、数量、总价的数量关系。情境图中呈现了多种文具的价格,为学生学习新知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当然,也为解决问题增加了难度,需要选择与问题相关的信息解决问题。教材呈现了完整解答问题的过程。“阅读理解”环节,呈现学生从问题出发,思考哪些已知条件搭配才可以解决问题的过程,突出分析法;在“分析解答”环节,呈现了学生画图理解题意、分析数量关系的过程,把实际问题表述为求“3个6元”从而运用乘法的意义选择乘法运算解决问题;在“回顾与反思”环节,引导学生进行乘法和加法的对比,加强两者之间的联系。【学习目标】1.能结合具体的生活情境,从问题出发,根据问题筛选出有用信息解决问题。2.初步学会用乘法的意义解决生活中求“总价”的实际问题,发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数学应用意识。【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学会用乘法的意义解决生活中求“总价”的实际问题。教学难点:能够在实际情境中,用分析法从问题出发筛选有用信息解答解决问题需要的有效信息。【评价任务】1.通过交流“要解决买3个笔袋一共多少钱,你应该选择哪些信息?为什么?”评价目标1达成情况。2.通过解答例6的全过程以及练习提升环节的演板、巡视、交流、汇报检测目标2达成情况。【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师:这周末李老师来到了文具店,准备买一些学习用品作奖品,我们一起去看看吧。(课件出示教科书P26例6情境图)师:瞧,这是文具商店的一角。认真观察,你从中发现了哪些信息?同桌之间互相说一说。预设:我知道了自动铅笔3元,笔袋6元,橡皮2元,日记本5元师追问:“笔袋6元”是什么意思?预设:“笔袋6元”,就是1个笔袋的价钱是6元。师:这位同学补充得非常好!谁愿意再来这样说一说你知道了什么?预设:我知道自动铅笔3元1盒,笔袋6元1个,橡皮2元1块,日记本5元1师:老师向买3个笔袋,一共要付多少钱呢?下面我们就一起来解决这个问题。(师板书课题:解决问题)二、自主合作,探究新知。1.阅读理解。师:要解决“买3个笔袋,一共多少钱”这个问题,应该选择哪些信息呢?为什么?预设:要知道1个笔袋的价钱。2.分析解答。师:那应该怎样解答呢?请同学们根据学习要求自主探究。出示学习要求:画一画:试着画图表示题中的信息和问题。写一写:尝试列式解答。说一说:并和同桌说一说为什么这样列式。(学生独立完成学习任务,教师巡视指导)师:现在,我们来分享一下自己的解答方法吧。预设1:画图。1个笔袋是6元,要求买3个笔袋一共多少钱,就是求3个6元是多少,列式为6+6+6=18(元)。预设2:也可以用乘法计算,列式为6×3=18(元)。师:你们认为哪种方法好一些?为什么?预设:用乘法计算比较简便。师:计算时用的是哪句口诀?预设:三六十八。3.回顾反思。师:回顾整个解决问题的过程,你们有哪些收获呢?预设1:我会根据问题选择合适的条件了。求3个笔袋多少钱?只需要找与笔袋有关的信息。预设2:求3个笔袋的价钱,就是求3个6相加,用乘法计算更简便。师:买5个笔袋,一共多少钱?7个呢?(生答略)师:你们还能提出其他用乘法解决的问题并解答吗?同桌之间互相说一说。(学生会提出各种问题,只要合理即可。)三、实践应用,解决问题。1.完成教科书P27“练一练”第1题。师:请同学们读题分析题意,再列式解答。并提醒学生第二问要提出用乘法解决的数学问题。(学生独立解答后集体交流)2.完成教科书P27“练一练”第5题。师:请同学们认真读题、分析题意后,区分第1问和第2问的不同之处?预设1:买1根煮玉米和1杯小米粥,一共要花多少钱?就是求5和4相加是多少,用加法计算。预设2:小明家3人各要1杯小米粥,一共要花多少钱?就是求3个4相加是多少,用乘法计算。四、课堂总结,反思提升。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生答略)【板书设计】解决问题买3个笔袋,一共多少钱?6+6+6=18(元)6×3=24(元)口答:买3个笔袋,一共18元。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