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知识精准 重点聚焦 梯度清晰 无忧学习第二单元 混合运算 知识梳理(2025新教材)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知识点一:没有括号的同级混合运算1.运算定义:同级运算指仅含加法和减法(第一级运算),或仅含乘法和除法(第二级运算)的算式,例如“35+12-8”“48÷6×2”。2.核心规则:必须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依次计算,先算左边第一步,再用结果算右边第二步,不可随意调换顺序。【名师精研】防错技巧:计算前用“箭头”标注运算顺序(如35+12→-8),遇到乘除同级算式(如24÷3×4),尤其注意避免先算“3×4”(常见错误),可牢记口诀“同级运算像排队,从左到右依次走”。验证方法:算完后倒序检查(如“48÷6×2=16”,倒查“16÷2×6=48”),确保结果与原式开头数字一致,排除顺序错误。知识点二:没有括号的两级混合运算1.运算定义:同时包含“乘除法(第二级)”和“加减法(第一级)”的算式,例如“18+5×3”“60-42÷7”。2.核心规则:遵循“先算乘除,后算加减”的优先级,先完成所有乘除运算,再用结果进行加减运算。【名师精研】区分技巧:用“不同颜色”标注运算符号(乘除标红色,加减标蓝色),直观突出优先计算的部分,例如“18+5×3”,先算红色的“5×3=15”,再算蓝色的“18+15=33”。避坑指南:若乘除法在算式末尾(如“25-10÷2”),切勿先算“25-10”,可联想生活场景理解——“买2元1支的笔,付25元买10支,应先算10支笔的总价(10÷2?不,10×2=20),再算找零(25-20)”,用实际意义强化优先级。知识点三:带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1.运算定义:含小括号“( )”的算式,括号用于包裹需要优先计算的部分,例如“(20-8)÷4”“3×(12-5)”。2.核心规则:小括号具有“改变运算顺序”的作用,必须先算括号内的算式,再用括号内的结果计算括号外的部分;若括号内有同级/两级运算,仍遵循“同级从左到右、两级先乘除后加减”的规则(如“(15+3×2)÷7”,先算括号内的“3×2=6”,再算“15+6=21”,最后算“21÷7=3”)。【名师精研】记忆口诀:“括号像小房子,里面算式先算完;房子里面有规则,乘除加减不混乱”。对比训练:用“有无括号”的对比题强化理解,例如:①12-4÷2=10(先除后减)②(12-4)÷2=4(先算括号内减法)通过结果差异,明确括号的“优先级作用”,避免漏算括号。知识点四:解决多步计算的实际问题1.解题步骤:①读题找“关键词”(如“一共”“还剩”“每”“比……多”),明确已知条件和问题;②拆“中间量”:把多步问题拆成1-2个小问题(例如“买3本笔记本,每本5元,付20元找多少?”→先算“3本笔记本总价”,再算“找零”);③列分步算式:先解决中间量,再推导最终结果;④合并综合算式:根据分步逻辑判断是否加括号,确保运算顺序与解题思路一致。2.典型题型:购物找零(先算总价再算差额)、分配问题(先算剩余量再算份数)、倍数相关(先算倍数再算加减)。【名师精研】括号判断法:问自己“第一步要算的部分,在综合算式里是否需要优先算?”——若第一步是“加减”,且后面要“乘除”,则必须加括号(如“剩下12元,买每本3元的本子,能买几本?”→第一步“剩下的钱”无需额外算,但“12÷3”直接对应,若题目是“有20元,花8元后买本子”,则第一步“20-8”需优先,必须加括号:(20-8)÷3)。检验技巧:用“分步结果”对比“综合算式结果”,例如分步算“20-8=12,12÷3=4”,综合算式算“(20-8)÷3=4”,结果一致则正确。知识点五:四则运算的概念和运算顺序总结1.四则运算定义:加法(合起来)、减法(去掉)、乘法(几个相同数相加)、除法(平均分),统称四则运算,是数学计算的基础。2.运算顺序总规则:算式类型 运算顺序 示例无括号+仅同级(加减/乘除) 从左到右依次算 30+15-8=37; 24÷4×2=12无括号+含两级(乘除+加减) 先算乘除,后算加减 18+6×3=36; 50-30÷5=44有括号(含多层括号) 先算括号内(括号内按上述规则),再算括号外 (10+5)×2=30;24÷(4+2)=4【名师精研】万能记忆口诀:“同级左到右,两级先乘除;有括号先内,括号内照此”,结合手势辅助(左手比“左→右”,右手比“乘除→加减”,双手比“括号”),强化记忆。常见错误汇总:①同级运算乱序(如“18÷3×2”先算3×2);②两级运算漏优先级(如“20-5×3”先算20-5);③无视括号,计算式把括号忽略掉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