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2 三角形全等的判定(第4课时)教学设计 2025-2026学年人教版(2024)初中数学八年级上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14.2 三角形全等的判定(第4课时)教学设计 2025-2026学年人教版(2024)初中数学八年级上册

资源简介

数学 八年级上册
14.2 三角形全等的判定(第4课时)
会作一个角等于已知角;会过直线外一点作这条直线的平行线;已知两边和它们的夹角或已知两角和它们的夹边时,能作出三角形;了解尺规作图的原理,提升几何直观,发展空间观念.
作一个角等于已知角.
作一个角等于已知角的作法的探究过程.
新课导入
线段和角都是基本的几何图形,也是构成其他几何图形的元素.我们已经学习了用尺规作图的方法作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那么,如何用直尺和圆规作一个角等于已知角呢?
【师生活动】学生交流讨论,回忆作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的方法.
【设计意图】通过回忆旧知,引出课题.
新知探究
【问题1】如图,已知∠AOB,如何用直尺和圆规作一个角等于这个角呢?
【师生活动】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对于一个三角形,其三条边、三个角是确定的.如果能将∠AOB“放在”某个三角形中,作为这个三角形的一个角,那么,我们再作出一个与该三角形全等的三角形,是不是就能得到与∠AOB一样大小的角?
学生独立思考、小组交流,师生共同分析,梳理出作图的基本思路:如图,在∠AOB的边OA,OB上分别取点C,D,连接CD,得到△COD,则△COD的形状、大小是确定的,且∠AOB是△COD的一个内角.再作出三条边与△COD的三条边分别相等的△C′O′D,则△C′O′D′ ≌△COD,从而∠C′O′D′ =∠COD=∠AOB.教师提示:为了作图方便,一般取OC=OD.
根据上述分析,师生共同梳理出作一个角等于已知角的一般步骤,学生完成学习任务单上的相关任务,教师示范作图过程.
【作法】(1)以点O为圆心,任意长为半径作弧,分别交OA,OB于点C,D;
(2)作一条射线O′A′,以点O′为圆心,OC为半径作弧,交O′A′于点C′;
(3)以点C′为圆心,CD为半径作弧,与上一步作的弧相交于点D′;
(4)过点D′作射线O′B′,则∠A′O′B′ =∠AOB.
【师生活动】教师指出:根据判定三角形全等的“边边边”方法,已知三边,这个三角形的形状、大小就确定了,因而能够作出符合条件的三角形.
【归纳】与“作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一样,“作一个角等于已知角”也是基本、常用的尺规作图,利用它可以进一步完成其他尺规作图.
【设计意图】让学生借助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探究如何作一个角等于已知角,重点在“如何想到作法”上下功夫,体现尺规作图的思维方法.
例题精讲
【例1】如图,已知直线AB及直线AB外一点C.利用直尺和圆规过点C作直线AB的平行线CD.
【师生活动】教师引导学生回顾学过的判定两直线平行的方法:①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②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③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④如果两条直线都与第三条直线平行,那么这两条直线也互相平行.
学生独立思考、小组交流,师生共同分析,梳理出作图的基本思路:前面学习了同位角 (或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可以利用这些结论先作出截线,再作出相等的同位角 (或内错角).学生按上述思路尝试过点C作直线AB的平行线CD,完成学习任务单上的相关任务,教师请学生代表展示作图过程,并予以评价.
【作法】(1)过点C作一条直线,与直线AB相交于点E;
(2)在点C处作∠CEB的同位角∠FCD ,使∠FCD=∠CEB;
(3)反向延长CD,得到直线CD,则直线CD∥AB.
【追问】上面的方法利用“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作出了过点C与直线AB平行的直线CD,想一想,我们是否还可以利用“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作图呢?
【师生活动】学生尝试独立完成学习任务单上的相关任务,教师巡视指导,并进行作图示范.
如图,直线CD即为所求作的直线.
【设计意图】让学生利用“作一个角等于已知角”探究如何过直线外一点作这条直线的平行线,通过类比探究,加深学生对作图方法的理解,发展学生的几何直观和空间观念.
【例2】如图,已知线段a,b和∠α,求作△ABC,使AB=a,AC=b,∠A=∠α.
【师生活动】学生独立思考、小组交流,师生共同分析,梳理出作图的基本思路:可以先作∠A=∠α,再由AB=a,AC=b确定顶点B,C,进而作出符合条件的三角形.学生按上述思路完成学习任务单上的相关任务,教师巡视指导.
【作法】(1)作∠DAE=∠α;
(2)在射线AD上作AB=a,在射线AE上作AC=b;
(3)连接BC ,则△ABC就是所求作的三角形.
【追问】为什么按上述方法能够作出符合条件的三角形?
【师生活动】学生指出,根据判定三角形全等的“边角边”方法,已知两边和它们的夹角,这个三角形的形状、大小就确定了,因而能够作出符合条件的三角形.
【设计意图】让学生探究已知两边和夹角,如何运用尺规作图的方法作出相应的三角形,并用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解释作图的原理,提升学生对几何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
课堂练习
如图,用直尺和圆规作一个三角形,使这个三角形的两角分别等于∠α,∠β,这两角的夹边等于线段a.
【师生活动】学生独立完成学习任务单上的相关任务,教师巡视指导,展示结果并分析作图思路.
【作法】(1)作AB=a;
(2)作∠BAD=∠α;
(3)作∠ABE=∠β;
(4)延长AD和BE交于点C,则△ABC 就是所求作的三角形.
【设计意图】让学生探究已知两角和夹边,如何运用尺规作图的方法作出相应的三角形,发展学生的几何直观和空间观念,提升思维能力.
课堂小结
【师生活动】师生共同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请学生从以下方面进行梳理和总结,并在学习任务单上进行记录.
1.我们是如何逐步深入地学习尺规作图方法的?
2.利用尺规作图时,我们需要注意哪些问题?
【思维导图参考】
【设计意图】通过小结,梳理尺规作图的内容、方法和依据,帮助学生养成梳理和总结的学习习惯.
课堂任务
完成教材第44页习题14.2第9、10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