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1《等式与不等式(二)》教案(表格式)——2025-2026学年高中必修 第一册《数学》湘教版(新)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1.1《等式与不等式(二)》教案(表格式)——2025-2026学年高中必修 第一册《数学》湘教版(新)

资源简介

2.1.1《等式与不等式(二)》教学设计
一、内容分析
数量关系是数学中重要的研究对象,相等关系与不等关系是数学中最基本的数量关系,等式与不等式是表示数量关系的基本工具。本节通过类比等式的基本性质研究不等式的基本性质并给予证明。教材给出了6个性质和4个推论,其中有3个性质初中已学习过。证明不等式,教材给出了作差法、综合法、反证法、分析法。课程标准要求学生通过对比,理解等式性质与不等式性质的共性与差异,理解不等式的概念,掌握不等式的性质
二、教学目的
1. 掌握等式性质与不等式性质以及推论,能够运用其解决简单的问题.
2. 进一步掌握作差、作商、综合法等比较法比较实数或代数式的大小.
3. 通过教学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和大胆猜测、乐于探究的良好思维品质。
三、重点难点
重点:掌握不等式性质及其应用
难点:不等式性质的应用,用比较法比较实数或代数式的大小
四、核心素养
○直观想象、●数学运算、○数据分析、●数学抽象、●逻辑推理、●数学建模.
五、教学准备
5课件;联网演示电脑.
六、教学流程
旧知回顾 ->问题导入 ->新知探索 ->微课学习 ->讨论升华 ->典型剖析 ->练习巩固 ->归纳小结
七、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师生活动 设计意图 时间分配
㈠ 旧知回顾 复习1:复习上一节课的知识和方法答:比较实数大小的方法:作差比较法复习2:由作差比较法,得到不等式的什么性质答:对称性和传递性 1. 开始语: 上一节课我们学习比较实数的什么方法 由此我们得到不等式的哪两条性质?2.不等式还有其他性质吗? 1.回顾作差比较法和性质2.引出不等式的其他性质 1分钟
㈡ 问题导入 问题1:我们如何研究不等式的性质呢?问题2: 我们学过等式的哪些性质呢?问题3:类比等式性质,不等式有没有相应的性质呢? 1. 给出问题1,学生思考.2. 给出问题2,3学生思考. 由复习引出新的问题,为新知学习铺垫. 4分钟
㈢ 新知探索 问题4:请尝试证明你写出的不等式性质 请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旧知类比新知. 2分钟
㈣ 微课学习 不等式的性质与证明 回到问题4,请学生带着问题看微课. 剪辑微课授课,轻松、生动、精细. 6分钟
㈤ 讨论升华 讨论: 不等式性质与等式性质哪些容易混淆 ? 利用微课学习不等式性质与证明后,引导学生思考他们的不同之处,特别是同向正值可乘,很容易受等式性质的误导 深度理解不等式性质 4分钟
㈥ 典例剖析 例1.对于实数a,b,c,有下列说法:①若a>b,则ac<bc;②若ac2>bc2,则a>b;③若a<b<0,则a2>ab>b2;其中正确的是________(填序号).例2.(已知12<a<60,15<b<36,则a-b的取值范围为________,的取值范围为________.例3.若c>a>b>0,求证:>. 1.给出例1,学生尝试解答,教师板演.2. 给出例2,引导学生思考:问题可以如何转化?.3. 给出例3,引导思考:比较大小的方法? 例1代表不等式性质与等式性质易混淆问题例2代表 利用不等式性质求范围问题例3代表证明不等式问题. 15分钟
㈦ 练习巩固 练习1. 已知-1<x<4,2<y<3.则x-y的取值范围为________;3x+2y的取值范围为________.练习2. 已知a>b>0,c<d<0,求证:<. 同时给出练习1、练习2,每个学生各从中选择1个当堂练习. 同时给出练习1、练习2,每个学生各从中选择1个当堂练习. 通过练习,巩固所学知识,发现学生错误并及时纠正. 5分钟
㈧ 归纳小结 本节课学习了一些? 使用思维导图总结. 系统梳理整节课所学内容. 2分钟
八、板书设计
大致板书如下:
不等式的性质 例题1,2,3
PAGE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