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让教学更有效高效备课|生物学科【学习目标】学习目标 与 核心素养 生命观念:能准确说出人体主要内分泌腺(垂体、甲状腺、胰岛等)的位置和功能,理解激素通过体液运输作用于靶器官、组织或细胞的过程,建立“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生命观念。结合生长激素、甲状腺激素、胰岛素的生理作用,认识内分泌系统与神经系统共同调节人体生命活动的整体性,理解人体是一个统一的生命系统。 科学思维:通过分析“甲状腺激素对蝌蚪生长发育的实验”数据,学会控制单一变量、区分实验组与对照组的科学实验方法,能基于实验结果推理出甲状腺激素促进生长发育的结论,提升逻辑推理能力。结合“胰岛素与胰高血糖素调节血糖”的案例,分析激素间的拮抗作用,培养用辩证思维看待生命活动调节过程的能力。 探究实践:参与“糖尿病患病率调查”活动,学会设计调查记录表、收集和统计数据,掌握科学调查的基本流程,提升数据处理与合作探究能力。在“甲状腺激素实验”的讨论环节中,能主动提出疑问(如“若蝌蚪数量不足会影响实验结果吗”),并尝试设计改进方案,培养科学探究的质疑精神与实践能力。 态度责任:了解碘与甲状腺激素的关系,以及糖尿病的防控知识,树立“合理膳食、健康生活”的意识,主动调整日常饮食习惯(如适量食用含碘食物)。尊重糖尿病患者的隐私,在调查活动中遵守伦理规范,培养社会责任意识;认识内分泌系统调节的重要性,关注自身内分泌健康,养成良好的生活作息(如保证充足睡眠促进生长激素分泌)。学习重点 通过分析人体主要内分泌腺(垂体、甲状腺、胰岛等)的位置、分泌激素及生理功能,构建“内分泌腺—激素—生理作用”的知识框架,理解内分泌系统的构成与功能。通过解读“甲状腺激素调节蝌蚪生长发育”的实验设计与结果,以及“胰岛素调节血糖”的案例,掌握激素调节的基本原理,明确激素对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作用。学习难点 通过对比神经调节与激素调节的特点(如反应速度、作用范围),理解内分泌系统与神经系统“相辅相成、共同调节”人体生命活动的机制,突破“人体调节的整体性”这一抽象概念。 通过分析“糖尿病的病因(胰岛素分泌不足或敏感性降低)”,结合血糖调节的动态过程,理解激素调节的复杂性,能解释“胰岛素与胰高血糖素如何协同维持血糖稳定”的原理。【教学方法】讲授法、实验法、讨论法、观察法【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制作PPT课件(包含内分泌腺位置图、激素作用动画、实验数据表格);准备“人体主要内分泌腺模型”(垂体、甲状腺、胰岛等结构突出);设计“糖尿病患病率调查记录表”“甲状腺激素实验讨论题单”。学生准备:提前查阅“含碘丰富的食物”相关资料;预习教材中“促胰液素发现史”的内容;以小组为单位,提前统计家庭长辈(父母、祖父母等)的糖尿病患病情况,记录数据。【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5分钟)创设情境:展示“一名儿童一昼夜生长激素分泌量变化图”,提问:“为什么睡眠时生长激素分泌量明显增多?这与儿童身高增长有什么关系?”引导学生思考“激素对生长发育的作用”。引出主题:结合学生回答,进一步提问:“除了生长激素,人体还有哪些激素?它们如何调节生命活动?”从而引出本节课主题——内分泌系统的调节。(二)新课讲授(30分钟)1.内分泌系统的构成(10分钟)(1)回顾促胰液素发现史:播放“斯塔林和贝利斯发现促胰液素”的简短视频,提问:“科学家如何突破‘神经调节是唯一方式’的传统思维?促胰液素的发现说明了什么?”引导学生理解“激素调节”的存在。(2)区分内分泌腺与外分泌腺:展示“胰腺(外分泌部分泌胰液,内分泌部胰岛分泌激素)”“汗腺分泌汗液”的图片,对比两者差异(是否有导管、分泌物运输方式),明确“内分泌腺分泌激素直接进入血液循环”的特点。(3)讲解主要内分泌腺功能:结合模型和PPT,逐一介绍垂体(分泌生长激素、促甲状腺激素)、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胰岛(分泌胰岛素、胰高血糖素)等腺体的位置与功能,让学生填写“内分泌腺—激素—生理作用”表格,强化记忆。2.激素的调节功能(15分钟)(1)甲状腺激素的作用:①组织学生分组讨论“甲状腺激素对蝌蚪生长发育”的实验,发放讨论题单(如“实验组与对照组的变量是什么?”“甲水槽蝌蚪尾消失时间更短说明什么?”);②各小组分享结论后,教师总结:甲状腺激素能促进生长发育,结合“呆小症(胎儿期分泌不足)”“甲亢(分泌过多)”案例,深化理解;③补充碘与甲状腺激素的关系,提问:“为什么山区居民易患地方性甲状腺肿?日常饮食应如何补充碘?”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2)胰岛素的作用:①展示“血糖调节流程图”,讲解“空腹血糖正常范围(3.9~6.0 mmol/L)”,分析“胰岛素降血糖、胰高血糖素升血糖”的协同作用;②结合“糖尿病患者‘三多一少’症状”,解释病因(胰岛素分泌不足或敏感性降低),介绍治疗方法(药物、改变生活方式);③组织学生分享“糖尿病患病率调查”结果,计算班级长辈患病率,讨论“如何通过饮食、运动预防糖尿病”。3.内分泌系统与神经系统的关系(5分钟)(1)对比两种调节方式:列表对比神经调节(反应快、作用范围窄)与激素调节(反应慢、作用范围广)的特点,提问:“为什么说两者相辅相成?”(2)举例说明协同作用:如“情绪紧张时,神经系统促使肾上腺分泌肾上腺素,使心跳加快”,引导学生理解人体生命活动是由两大系统共同调节的,建立“人体是统一整体”的观念。(三)课堂小结(5分钟)学生自主梳理:以“内分泌系统的构成—激素的调节功能—与神经系统的关系”为线索,让学生用思维导图或关键词总结本节课知识点。教师补充强调:重点回顾甲状腺激素、胰岛素的作用,以及“控制单一变量”的实验方法,提醒学生关注内分泌健康,养成良好生活习惯。【板书设计】【作业布置】基础作业:完成教材课后习题,绘制“人体主要内分泌腺位置图”,并标注各腺体分泌的激素及功能。实践作业:根据本节课所学,为家人设计一份“健康饮食方案”,重点考虑“碘的适量摄入”“预防糖尿病的饮食建议”,并说明设计依据。拓展作业:查阅资料,了解“生长激素分泌异常(如巨人症、侏儒症)”的病因与症状,撰写一篇200字左右的科普短文。【教学反思】通过“生活案例导入”“实验分析”“调查活动”,将抽象的内分泌知识与学生生活紧密结合,有效激发了学习兴趣;利用模型、动画等直观教具,突破了“激素调节机制”的教学难点,学生能准确说出主要内分泌腺的功能。在讲解“内分泌系统与神经系统的协同作用”时,案例较少,部分学生对“两者如何配合”理解不透彻;后续教学可增加“体温调节(神经调节控制血管收缩,激素调节促进代谢产热)”等案例,进一步强化“人体调节的整体性”。学生反馈:多数学生认为“糖尿病调查活动”能将知识应用于实际,但部分小组在数据统计时存在误差;下次开展类似活动前,需提前讲解“数据统计的准确性方法”,如多次核对调查结果、排除无效数据等。可设计“激素调节模拟实验”(如用不同浓度的“模拟胰岛素溶液”作用于“模拟血糖溶液”,观察指标变化),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深化对激素调节的理解;同时,增加课堂小组竞赛(如“内分泌知识抢答”),提升课堂互动性。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精品试卷·第2页(共2页)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