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5.16.4 青春期发育 教案--苏教版(2024)生物八年级上册(含教学反思)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核心素养】5.16.4 青春期发育 教案--苏教版(2024)生物八年级上册(含教学反思)

资源简介

/让教学更有效高效备课|生物学科
【学习目标】
学习目标 与 核心素养 生命观念:通过分析性激素与生殖器官发育的关系,理解激素调节在生命生长发育中的核心作用;结合身高体重变化、生理功能增强等现象,建立“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生命观念。 科学思维:通过对比男女生殖器官发育趋势图和身高体重数据,归纳青春期生理变化的规律与差异;通过解读大林同学的案例,推理青春期心理变化的成因,培养数据分析和逻辑推理能力。 探究实践:通过小组合作分析生殖器官发育曲线、对比自身发育数据,掌握观察、比较、归纳的探究方法;通过模拟青春期卫生问题讨论,提升解决实际问题的实践能力。 态度责任:正确认识遗精、月经等生理现象和心理变化,消除羞涩与焦虑;树立青春期卫生保健意识,养成良好生活习惯,为终身健康奠定基础。
学习重点 通过分析教材中的图表数据和案例材料,归纳青春期生理变化(生殖器官发育、第二性征出现等)和心理变化的特点,掌握卫生保健基本知识。
学习难点 通过解读性激素对生殖器官及第二性征的调节作用,理解“激素调控生命活动”的内在机制;通过敞开心扉的小组交流,坦然接纳青春期身心变化并建立健康交往观念。
【教学方法】
讲授法、实验法、讨论法、观察法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含生殖系统结构示意图、图16-30发育趋势图、表16-7身高体重数据、卫生保健视频);准备“青春期生理与心理变化”讨论卡片;收集痤疮护理、经期保健等生活实例。
学生准备:提前测量自身身高体重,记录近1年的生长变化;预习教材中“讨论”环节的问题,带着疑问参与课堂。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5分钟)
播放歌曲片段《小小少年》,提问:“歌词中‘烦恼增加’与什么成长阶段有关?你最近有哪些身体或心理上的新变化?”
结合学生回答引出主题:“这些变化都属于青春期发育的特征,今天我们就一起揭开青春期的神秘面纱,学会健康度过这个阶段。”
(二)探究新知:青春期的生理变化(20分钟)
1.生殖器官的发育与激素调节
展示男女生殖系统结构图,明确第一性征概念及主要生殖器官(睾丸、卵巢)。
小组任务1:观察图16-30“生殖器官发育趋势图”,讨论:①男女生殖器官迅速发育的起始年龄有何差异?②这种差异与什么激素有关?
教师点拨:男性睾丸分泌雄激素、女性卵巢分泌雌激素,促进生殖器官发育;女性发育起始年龄通常早于男性1-2年。
拓展:补充生长激素、甲状腺激素对发育的调节作用,强调多种激素协同调控生命活动。
2.身高体重与第二性征变化
展示表16-7“13-15岁身高体重平均值”,小组任务2:对比自身数据与表中平均值,讨论:①身高体重增长有何特点?②男女体型差异主要体现在哪里?
引导总结:男生年增高7-12cm、女生5-10cm,体重增长延续时间更长;女生皮下脂肪集中于乳房、臀部,男生肌肉发育更明显。
讲解第二性征:结合图片和学生实例,分别列举男(长胡须、喉结突出等)女(乳房增大、声音变细等)第二性征,强调性激素的维持作用。
3.生理功能的增强
提问:“除了外形变化,你感觉自己的体力、精力、思维能力有哪些提升?”
结合学生回答总结:肺活量增大、心脏收缩能力增强、脑调节功能提升,青春期是智力发展的黄金时期。
(三)聚焦生活:青春期的卫生保健(10分钟)
生理卫生指导:
播放“遗精与月经”科普视频,讲解:①遗精是精液积累后的正常排出,需穿宽松内裤、勤清洗阴部;②月经周期中子宫内膜的变化,强调经期保暖、清洁、营养休息的重要性。
补充痤疮护理:分析成因(皮脂分泌旺盛等),给出温水清洁、不挤压、少用刺激性化妆品的建议。
小组讨论:“如果出现遗精频繁、月经异常等情况,应该怎么办?”引导学生树立“及时就医”的意识。
(四)心灵对话:青春期的心理变化(7分钟)
呈现大林同学的案例,小组任务3:“大林为什么会变?你身边有类似现象吗?该如何应对?”
教师总结心理变化特征:独立意识增强、情绪波动大、对异性好奇,强调这些都是正常现象。
引导正确做法:与父母老师沟通、尊重异性交往、专注学习与兴趣爱好。
(五)课堂总结与升华(3分钟)
师生共同梳理知识框架:生理变化(生殖器官→外形→功能)+心理变化+卫生保健。
寄语:“青春期是人生最美的阶段,接纳变化、呵护健康,才能让成长更精彩。”
【板书设计】
【作业布置】
基础作业:整理课堂笔记,结合自身情况制定1份“青春期健康计划表”(含膳食、运动、作息)。
实践作业:与父母交流自己的青春期感受,了解他们的成长经历,撰写50字左右的感悟。
拓展作业:查阅资料了解“青春期常见心理困惑及应对方法”,下节课分享。
【教学反思】
通过图表分析和小组讨论,学生主动参与度较高,尤其是对比自身身高体重时积极性突出;卫生保健视频和案例情境有效消除了学生的羞涩感,心理引导贴近实际。部分学生对“激素调节机制”的理解仍较模糊,缺乏具象化解释;小组讨论时个别内向学生发言较少,参与度不均衡。下次教学可增加“激素作用类比实验”(如植物生长调节剂对花卉的影响),用生活化实例解释抽象原理;提前安排小组内“轮流发言”规则,确保每位学生都能表达观点。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精品试卷·第2页(共2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