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 交集、并集 教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1.3 交集、并集 教案

资源简介

第1章 集合
1.3 交集、并集
▍教学目标
理解两个集合的交集与并集的含义,能求两个集合的交集与并集.
能使用Venn图和数轴表达集合间的“交”和“并”运算,体会图形对抽象概念的作用.
掌握区间的表示方法.
数学抽象:集合交集、并集的含义. 直观想象:用Venn图、数轴表示集合的关系及运算. 数学运算:集合的运算.
▍情境设置
[教师引导] 集合在集合中的补集是由给定的两个集合,得到的一个新集合.这种由两个给定集合得到一个新集合的过程称为集合的运算.其实,由两个集合(或几个集合)得到一个新集合的方式有很多,那么下面两个情境所蕴含的集合运算分别是什么?
【问题1】 已知6的正约数构成的集合为,10的正约数构成的集合为,那么6与10的正公约数构成的集合为    .
[学生活动] .
【问题2】 有一个小水果摊,第一次进货的水果有香蕉、草莓、猕猴桃、芒果、苹果.卖完后第二次进货的水果有猕猴桃、葡萄、水蜜桃、香蕉.大家想一想:哪些水果的销路比较好?(猕猴桃、香蕉)该水果店一共卖过多少种水果?
[学生活动] 7种.
[学生活动] 用Venn图分别表示下列各组中的3个集合: ① ,,; ② {香蕉,草莓,猕猴桃,芒果,苹果},{猕猴桃,葡萄,水蜜桃,香蕉},{香蕉,草莓,猕猴桃,芒果,苹果,葡萄,水蜜桃}.
▍概念的探究与建构
【问题3】 问题1中,,,之间具有怎样的关系?
[学生活动] 结合Venn图,集合中的每一个元素既在集合中,又在集合中.
【问题4】 问题2中,,,之间具有怎样的关系?
[学生活动] 结合Venn图,集合中的每一个元素在集合中或在集合中.
[教师引导] 在上述两个问题中,都涉及三个集合.由三个集合中元素的关系易知,新生的第三个集合是由集合与集合中共有的元素所组成的,即集合中的元素是集合,中的公共元素,我们就把集合叫作集合与的交集.将两个集合中的元素合并,重复的元素只记一次,就得到了集合中的元素,我们就把集合叫作集合与的并集.这种集合间的运算称为交运算和并运算,这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两个重要概念.
【问题5】 如何用文字语言、符号语言、图形语言分别表示上述3个集合的关系?
[教师引导] 请大家从元素与集合的关系试叙述交集的概念.
形成知识 交集: 由所有属于集合且属于集合的元素组成的集合,叫作与的交集,记作,读作“交”; 符号语言为:; 图形语言为: (图1)
【问题6】 在上述条件下,由图1我们观察可以得到集合和集合有什么关系呢?
[学生活动] ,,.
【思考1】 可能成立吗?可能成立吗?
[学生活动] 成立的条件是,对于显然可能成立.
[教师引导] 让学生结合Venn图在理解的基础上记住.
[学生活动] 学生表达,师生共同完善并集的概念.
形成知识 并集: 由所有属于集合或者属于集合的元素组成的集合,叫作与的并集,记作,读作“并”; 符号语言为:; 图形语言为: (图2)
【问题8】 在上述条件下,由图2我们观察可以得到集合和集合有什么关系呢?
[学生活动] ,,.
【思考2】 可能成立吗?是什么集合?
[学生活动] 让学生结合Venn图在理解的基础上记住:成立的条件是,对于一个集合和它补集进行“并”运算结果是全集.
【问题9】 集合与集合有什么关系?能得出一般结论吗?
[学生活动] .
[教师引导] 口答:已知集合,,求和.(教材P13例1)
[学生活动] ; .
【问题10】 同学们再来看看这个问题:设,,求和.(教材P13例3)
[教师引导] 引导学生利用数轴来求两个集合的交集和并集.
[学生活动] ;.
[教师引导] 为了方便叙述,在以后的学习中,我们常常会用到“区间”的概念.
[学生活动] 通过具体问题的解决,进一步加深对概念定义的理解.
形成知识 区间的表示法: 设,是两个实数,且,我们规定: ;;;;;;. 其中,分别叫作闭区间、开区间;,叫作半开半闭区间;,叫作相应区间的端点.
▍知识的运用与升华
【例题1】 已知集合,,求和.
[解析] ,.
[反思] 求涉及不等式的集合运算时,常借助数轴.求交集是找数轴上重叠的区域,求并集是找数轴上包含的所有区域.
【变式】 若集合,,求;
[解析] 因为,, 所以;
【例题2】 学校举办了排球赛,高一(1)班45名同学中有12名同学参赛.后来又举办了田径赛,这个班有20名同学参赛.已知两项都参赛的有6名同学.两项比赛中,高一(1)班共有多少名同学没有参加过比赛?(教材P13例2)
[提示] 方法可能有两种:一是用Venn图求解,二是列方程组求解.对比两种方法,可知用Venn图求解较方便.
[解析] 画出Venn图(如图), 可知没有参加过比赛的同学有(名), 即高一(1)班共有19名同学没有参加过比赛.
[反思] 利用Venn图是解决集合运算的常用方法.
方法归纳 对并集、交集概念的理解: 对于并集,要注意其中“或”的意义,“或”与通常所说的“非此即彼”有原则性的区别,它们是“相容”的.“,或”这一条件,包括下列三种情况:但xB;但xA;且.因此,是由所有至少属于、两者之一的元素组成的集合. 中的元素是“所有”属于集合且属于集合的元素,而不是部分,特别地,当集合和集合没有公共元素时,不能说与没有交集,而是. 集合的交、并运算中的注意事项: 对于元素个数有限的集合,可直接根据集合的“交”“并”定义求解,但要注意集合元素的互异性. 对于元素个数无限的集合,进行交、并运算时,可借助数轴,利用数轴分析法求解,但要注意端点值取到与否.
▍课堂反馈
已知集合,,则等于(  )
A. B. C. D.
[答案] B
已知集合,,则等于(  )
A. B. C. D.
[答案] C
已知集合,,则等于(  )
A. B. C. D.
[答案] A
已知,,则集合等于(  )
A. B. C. D.
[答案] A
已知集合,,,则等于(  )
A.0或 B.0或3 C.1或 D.1或3
[答案] B
▍课堂总结
【问题11】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和研究,你有哪些收获或启示?
[教师引导] 学生交流在本节课学习中的体会、收获,交流学习过程中的体验和感受,师生合作共同完成小结: 集合的交集、并集的运算方法及性质的应用; 区间的概念.
知识框图 知识与技能层面: ,; 区间的表示法. 思想与方法层面:数形结合、类比……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