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教版(2025)《信息技术》五年级上册 二单元 第3节《智能小厨师》教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粤教版(2025)《信息技术》五年级上册 二单元 第3节《智能小厨师》教案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信息科技 第二单元 第3节 智能小厨师
课题 智能小厨师 单元 二单元 学科 信息科技 年级 五年级
教材分析 《厨房小助手》该课时教材以厨房食材处理与家电使用为情境,编排了 “食材是否需要加工判断 — 电饭锅的选择” 两个实践学习活动,引导学生理解算法的分支结构(单分支、多分支),掌握用自然语言和流程图描述含分支结构算法的方法,同时学会将算法应用于食材加工判断、电饭锅选择等厨房场景。教材内容紧密结合五年级学生的生活经验,将抽象的算法知识与具体的厨房劳动融合,注重 “做中学”,符合学生从具体到抽象的认知规律,能帮助学生感受算法在劳动中的实用价值,体会劳动与科技结合的智慧。
教学目标 1.体验算法在数学解题中的作用。2.能使用自然语言和流程图来描述算法。3.能准确指出算法中的顺序结构。
重点 能使用自然语言和流程图来描述算法
难点 能准确指出算法中的顺序结构。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第3课 智能小厨师中华美食文化博大精深,烹饪技法丰富多样。小智对烹饪十分感兴趣,他打算从既简单又健康的烹饪方式--清蒸开始学习。但是他发现,在清蒸的过程中,火候难以掌控,于是他带着疑惑找到了小慧。知目标:1.体验算法在数学解题中的作用。2.能使用自然语言和流程图来描述算法。3.能准确指出算法中的顺序结构。(播放视频) 观看视频,明确目标,聚焦饺子数统计讨论 借比赛情境激发兴趣,引出统计问题
讲授新课 一、清蒸大闸蟹在大闸蟹丰收季,人们常用清蒸方式烹饪这道鲜美的菜肴。清蒸大闸蟹中蕴含着算法的智慧。勤思考了解清蒸大闸蟹的方法,写一写在清蒸大闸蟹的操作过程中,有哪些关键的步骤,如何设定合适的蒸煮时间。清蒸大闸蟹的方法在蒸锅内加入水,大火烧蒸锅,待水沸腾后放入大闸蟹和生姜片,盖好锅盖。小型蟹蒸8分钟,中型蟹蒸 10分钟,大型蟹至少蒸12分钟。通常,人们购买的大闸蟹有三种规格:质量小于等于150克的为小型蟹,质量大于 150 克并小于等于 200 克的为中型蟹,质量大于 200 克并小于等于250 克的为大型蟹,质量大于 250 克的则为超大型蟹。我的记录关键步骤:在蒸锅内加入水,大火烧蒸锅,待水沸腾后放入大闸蟹和生姜片,盖好锅盖;根据大闸蟹的质量确定蒸煮时间。蒸煮时间设定:称重大闸蟹质量,若质量小于等于 150 克,蒸 8 分钟;若质量大于 150 克且小于等于 200 克,蒸 10 分钟;若质量大于 200 克且小于等于 250 克,蒸 12 分钟。细探究用自然语言描述“确定清蒸大闸蟹蒸煮时间”的操作步骤。第一步,称重确定单只蟹的质量。第二步,如果单只蟹小于等于150克,则为小型蟹,要蒸8分钟;单只蟹大于 150 克并小于等于 200克,为中型蟹,要10蒸分钟。单只蟹大于 200 克并小于等于 250 克,为大型蟹,要蒸12分钟。将以上步骤简化一下,可以描述为:如果(单只蟹质量≤150 克)属于小型蟹,蒸煮时间为8分钟;否则判断单只蟹质量是否≤200 克;如果(单只蟹质量>150 克且≤200 克):属于中型蟹,蒸煮时间为10分钟;否则判断单只蟹质量是否≤250 克;如果(单只蟹质量>200 克且≤250 克)属于大型蟹,蒸煮时间为12分钟;否则属于超大型蟹,蒸煮时间根据实际情况适当延长。在清蒸大闸蟹的过程中,对蒸煮时间的精准把控尤为关键。我们可以通过流程图来掌握如何根据蟹的质量来设定合适的蒸煮时间。在流程图中,菱形图框表示判断条件。当算法包含两个及以上的判断条件时,执行路径会按照既定顺序依次判断,当第一个条件不满足时则判断下一个条件,若仍不满足,继续判断下一个条件。这样的结构被称为多分支结构(见图 2-3-1)。巧设计1.将“确定清蒸大闸蟹蒸煮时间”流程图补充完整(见图 2-3-2)。(观看流程图)2.请使用搜索引擎或者生成式人工智能,查询不同质量的超大型蟹所需的蒸煮时间,小组讨论交流,在教师的指导下,进一步完善流程图。二、食材蒸煮时间判断小程序只要将判断的标准预先设定在程序中,就能精准地控制蒸煮时间,确保每一只蒸大闸蟹都能被烹饪得恰到好处。让我们一起化身“智能小厨师”迅速根据大闸蟹的质量判断蒸煮时间吧!细探究1.打开 Mind+ 软件,参考以下编程提示,完成“大闸蟹清蒸时间判断”程序编写(见图 2-3-3)。2.运行程序,输入不同的大闸蟹的质量数值,检验程序能否判断正确3.查询不同质量的超大型蟹的蒸煮时间,优化程序。适合清蒸的食材还有很多,例如各种海鲜、冬菇蒸鸡、豉汁蒸排骨等每一款菜品,因为原材料、口感等不同,蒸煮时间的参考标准也不同。勤思考除了质量外,还有哪些因素会影响蒸煮时间长短 想一想,这些因素与算法流程图中的分支数量有什么关系 除大闸蟹质量外,蟹的状态、数量、蒸锅类型、水的初始状态等均会影响蒸煮时间,且这些因素数量与算法流程图分支数量呈倍数关联。蟹的状态上,冷冻蟹需比鲜活蟹延长3-5分钟;数量方面,每增1-2只(不超蒸锅容量)需延长1-2分钟;蒸锅类型中,高压锅比普通锅缩短2-3分钟,电蒸锅需按功率微调;水的初始状态上,冷水下锅比沸水下锅多耗时5-8分钟。单一质量因素时,流程图仅1层分支共4个;加入蟹的状态后,需先判断状态再判质量,分支变为2×4=8个;每新增一个因素,需在上层分支基础上增加子分支,最终分支数为各因素判断结果的乘积,因素越多,分支越复杂,实际应用中需结合需求筛选关键因素,平衡精准度与流程简洁性。不同的烹饪方式各具特色,但它们背后都蕴含着类似的多分支结构逻辑。这种结构不仅能帮助我们高效地解决烹饪问题,还能为我们处理生活中的问题提供清晰、有条理的思路。将复杂的问题分解为多个分支,逐一梳理,能帮助我们更好地把握重点,避免遗漏,从而让生活的各个方面都更加有序、高效。乐交流想一想生活中还有哪些情境会运用到多分支结构,跟其他同学分享一下吧!1. 快递收费:按重量(1kg内/1-3kg/3kg以上)、运输方式(普通/加急)、收货地区(同城/省内/省外/偏远地区)分支判断,不同组合对应不同费用,分支数为3×2×4=24个。2. 考试成绩评级:按分数段(90-100分优秀/80-89分良好/60-79分及格/60分以下不及格)分支,单因素4个分支。3. 空调温度调节:先判室内温度与设定温度差再结合模式分支调节风速,分支数为3×2=6个。这些情境均体现“因素越多,分支越复杂”的规律。三、课堂练习1、下列不属于描述多分支结构算法的方式是( )A. 流程图 B. 自然语言C. 纯数学公式计算 D. 编程代码2、“判断食材是否需要加工” 流程图的逻辑类型属于?( )。A. 只有一个判断条件的结构B. 包含两个及以上判断条件,按既定顺序依次判断的结构C. 所有步骤并行执行的结构D. 无判断条件的顺序结构3、多分支结构中,判断条件的先后顺序不会影响执行结果。( )4、用自然语言描述 “清蒸大闸蟹蒸煮时间” 的算法,属于多分支结构的描述方式之一。( )5、本课 “分析多分支结构的判断条件和执行路径” 体现的是信息社会责任核心素养。( )6、多分支结构仅适用于烹饪领域,生活中其他场景无法应用。( )7、流程图中,菱形框图在多分支结构里用于表示判断条件。( )四、拓展延伸1、 多分支结构在用户权限管理系统的应用2、 多分支结构与单分支、循环结构的对比3、 多分支算法的优化与时间复杂度分析 记录清蒸大闸蟹关键步骤及蒸煮时间设定用自然语言描述确定蒸煮时间的完整步骤补充 “确定清蒸大闸蟹蒸煮时间” 流程图用 Mind + 编写 “大闸蟹蒸煮时间判断” 程序分析影响蒸煮时间的因素及与分支的关系分享生活中运用多分支结构的具体情境独立完成练习,核对答案学习拓展知识 感知多分支逻辑在烹饪劳动中的实际应用落实多分支算法的自然语言表达目标掌握多分支结构的流程图绘制方法编程验证多分支算法,提升实操能力理解因素数量与分支复杂度的关联感受多分支结构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价值检测知识掌握,及时巩固重点拓宽知识面,加深算法整体认知
布置作业 1、请选取图书馆借阅规则场景,用多分支结构设计读者权限判断算法,说明判断条件与执行路径。 完成作业 培养学生查阅资料的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堂小结 《智能小厨师》课程小结:通过学习,我们终于明白 “算法不只是抽象理论,用它把控烹饪流程才是智慧”。以后不管是蒸大闸蟹、蒸鱼,还是蒸其他食材,都要先思考 “分支条件明确吗?流程严谨吗?能实现精准烹饪吗?”。再也不觉得算法枯燥,也不用担心面对食材蒸煮时间把控的实际问题时没有思路了。 分组总结归纳 锻炼学生的总结能力,逻辑思维、语言表达能力。
板书 学习、记忆及勾画知识点 明确教学内容及重点和难点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