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教版(2025)《信息技术》五年级上册 三单元 第5节《诗词时光机》教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粤教版(2025)《信息技术》五年级上册 三单元 第5节《诗词时光机》教案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信息科技 第三单元 第5节 诗词时光机
课题 诗词时光机 单元 三单元 学科 信息科技 年级 五年级
教材分析 《诗词时光机》该课时教材以学校文化节 “诗词时光机” 游戏为情境,编排了 “诗词分‘桶’小能手 — 分级‘桶’排诗词曲 — 程序验证‘桶排序’” 三个实践学习活动,引导学生理解 “桶排序” 的执行步骤,掌握根据实际情况设置 “桶” 的数量和范围的方法,感受 “化大为小” 的分治思想。教材内容紧密结合五年级学生熟悉的传统文化 IP,将抽象的排序算法与诗词分类排序场景融合,注重 “做中学”,既渗透了传统文化教育,又符合学生从具体分类到逻辑归纳的认知规律,能帮助学生感受算法在大规模数据分类(诗词排序)中的实用价值,体会分治思想在解决复杂问题中的智慧。
教学目标 信息意识:能解释桶排序的算法重复执行原理,理解其在诗词分类、数据整理等实际任务中的应用逻辑。计算思维:能分析桶排序的执行路径,掌握用自然语言、分类表格描述诗词分桶、桶内排序的方法,感受分治思想。数字化学习与创新:能结合程序工具验证桶排序算法,验证其在大规模数据分类中的应用,让分类排序更高效。信息社会责任:在桶排序的应用中,感受算法对传统文化整理的价值,践行用科学方法优化分类流程、传承文化遗产的责任。
重点 能描述桶排序的执行步骤及其作用,理解 “化大为小” 的分治思想。
难点 能根据实际情况合理设置 “桶” 的数量和范围,分析桶排序的适用场景与优劣。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第 5 课 诗词时光机中国古诗词是中华文明的璀璨瑰宝,学校文化节的 “诗词时光机” 游戏要求在限定时间内,按创作时间对混杂的诗词曲分类排序。面对大量诗词作品,如何高效完成任务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 “桶排序” 算法,用它巧妙拆解这个复杂任务,开启诗词分类之旅。知目标:1. 能描述 “桶排序” 的执行步骤及其作用。2. 能根据实际情况设置 “桶” 的数量和范围。3. 感受将大的数据量 “化大为小” 的分治思想。(播放视频) 观看视频明确诗词分类排序需求与难点,牢记 3 个学习目标,聚焦核心知识点思考。 依托传统文化情境激发兴趣,衔接实际问题,让学生快速进入学习状态。
讲授新课 一、诗词分 “桶” 小能手要完成游戏任务,首先按创作朝代对诗词曲分类(见表 3-5-1)。桶排序是分治策略的典型应用,“桶” 代表数据区间范围,可放置一个或多个数据,核心是将大量数据分解为小数据量便于处理。将上述混杂的诗词曲作品按照“唐诗”“宋词”“元曲”分成了三类后,较大的数据量被分解为较小的数据量,对其进行分析处理就更方便了。这就是“桶排序”中设置“桶”的个数,“桶”代表一个数据区间范围,里面可以放置一个或多个数据(见图3-5-2),用“桶排序”的方法将较大的数据量分解为较小的数据量,便于分析处理。勤思考如果不按照创作朝代进行分类,而是按照诗词的作者进行分类,总共需要分成20类,需要设置20个“桶”,这样的分类合理吗 为什么 答案:这样的分类不合理。因为桶排序的核心思想是 “化大为小” 的分治思想,即把大量数据分解为较小的数据量以便处理。而按作者分类时,每个 “桶” 里可能仅包含 1 个作品(本题中每位作者只有一首作品),数据量过于零散,无法体现 “化大为小” 的优势,反而因桶的数量过多增加了管理成本,降低了分类效率。二、分级 “桶” 排诗词曲划分好不同的朝代之后,由于不同朝代中所包含的诗、词、曲较多可以对不同朝代再进行细化,将“大桶”分解成“小桶”,如我们可以按照朝代的不同阶段再进行分类(见图3-5-3)。以唐代的古诗作品为例,我们可以粗略将唐代分为初唐、盛唐、中唐、晚唐这四个阶段,但需要分类排序的古诗中没有初唐的时期产生的,因此就不设置这个“桶”。查询这些唐诗的创作年份,可以发现部分唐诗的创作时间有明确的史料记载,部分唐诗虽无明确的创作年份,但能推算出创作时段(见表3-5-2)。细探究1.请将上述作品按照“盛唐”“中唐”“晚唐”三个阶段再进行分类(见图3-5-4)。2.对不同阶段的古诗词按照创作时间进行排序。盛唐(713-755 年):《登鹳雀楼》《山居秋暝》《早发白帝城》;中唐(756-835 年):《登高》;晚唐(836-907 年):《泊秦淮》《锦瑟》《商山早行》;经过将朝代细化为不同的阶段,每个阶段包含若干古诗,我们得到了数据量较小的“桶”。由于每个“桶”的数据量较小,我们可以将不同“桶”中的诗词按照创作年份排序,之后再将不同“桶”按照阶段顺序排序。如此就完成了唐诗的排序。请按照以上整理唐诗的方法,继续整理宋词和元曲(见表3-5-3),画出属于它们的时间坐标轴。细探究1.请使用搜索引擎或生成式人工智能,在教师指导下,将宋代和元代分为若干阶段,并说明分类依据,言之有理即可。我认为,宋代可分为北宋前期、北宋中期、南宋三个阶段。(注意保证每个阶段都有作品,不能为空。)元代可分为元前期、元中期、元晚期三个阶段。2.完成对应阶段的词曲分类。3.对每个阶段的词曲进行排序,完成宋词、元曲的创作时间排序。2.完成对应阶段的词曲分类。北宋前期:《雨霖铃 寒蝉凄切》柳永、《浣溪沙 一曲新词酒一杯》晏殊、《渔家傲 秋思》范仲淹、《蝶恋花 庭院深深深几许》欧阳修北宋中期:《念奴娇 赤壁怀古》苏轼、《鹊桥仙 纤云弄巧》秦观南宋:《声声慢 寻寻觅觅》李清照、《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辛弃疾3.对每个阶段的词曲进行排序,完成宋词、元曲的创作时间排序。元前期:《窦娥冤 滚绣球》关汉卿、《天净沙 秋》白朴、《天净沙 秋思》马致远元中期:《山坡羊 潼关怀古》张养浩元晚期:《卖花声 怀古》张可久勤思考在唐诗宋词元曲作品整理过程中,我们总共设置了一个3个“大桶”为了进一步进行分类(见图3-5-5),我们又设置了个3个“小桶”“小桶”分别是盛唐、中唐、晚唐。通过上述操作,可以总结“桶排序”算法的一般步骤如下:第一步,创建“桶”,确定“桶”的区间范围和数量。第二步,把所有数据逐个放人对应的“桶”中。第三步,对每个“桶”内的数据进行排序。第四步,按照“桶”的顺序把数据组合起来。这种算法把大量数据排序的大问题,化作一个个小的分类任务,体现了化大为小、分而治之的“分治思想”。三、程序验证 “桶排序”小智和小慧顺利完成了以上两个活动,通过了“诗词时光机”游戏考验。在“桶排序”过程中,我们要注意什么呢 现在让我们通过程序来验证吧!细探究打开资源包 “桶排序.mp4” 文件,按步骤体验:1. 运行程序;2. 输入数据总个数;3. 依次输入数值;4. 查看排序过程及结果。以输入数据 [4,3,8,20,64,12,…] 为例,设置 6 个桶时程序提示 “桶数太少不合理”,引导学生理解桶的数量需根据数据分布合理设置。乐交流所有的排序都适合使用“桶排序”算法吗 “桶排序”算法有哪些优势,又存在哪些不足 和小组成员交流讨论一下吧!优势:桶排序以分治为核心,将大量数据拆分为小范围 “桶”,大幅降低单桶排序压力。当数据分布均匀时,时间复杂度接近线性(O (n)),远超传统 O (n ) 算法。对连续数值或明确类别数据(如成绩、像素值)适配性强,能高效完成大规模数据排序。不足:其效率严重依赖数据分布,若数据集中在少数桶,会成为效率瓶颈。空间开销大,需预先分配桶内存,范围广时易浪费空间。且需精准设计桶的数量和区间,否则会增加操作成本,降低实际实用性。在“诗词时光机”游戏中,“桶排序”算法发挥了巨大优势。它将待排序数据分到几个有序的“桶”里,再依次输出。生活中,执行大数据预处理、图像处理、网络流量分析等任务时,若数据分布均匀且范围明确,“桶排序”算法能快速完成任务。但“桶排序”算法对数据分布十分敏感,要合理分配“桶”的数量与范围,否则会降低效率。同时,它的空间开销较大,不适用于大数据量的处理。尽管如此,在特定场景下,“桶排序”算法依然是高效且实用的排序算法。循环结构不仅能高效重复任务,节省时间和资源,还能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调整操作,让过程更智能,以适应不同需求。四、课堂练习1、桶排序的时间复杂度能接近线性(O (n))的关键前提是( )A. 数据总量极少 B. 数据分布均匀C. 桶的数量越多越好 D. 不依赖任何前提2、下列哪种情况最适合使用桶排序算法?( )A. 数据分布极不均匀,大量数据集中在少数区间B. 数据分布均匀且范围明确,如学生成绩C. 数据范围不明确,且数值离散性极大D. 仅包含 3-5 个数据的小规模排序任务3、所有排序任务都适合使用桶排序算法。( )4、桶排序的核心思想是 “化大为小” 的分治思想,将大规模数据拆分为小桶处理。( )5、当数据分布极不均匀时,桶排序的效率可能低于冒泡排序等简单算法。( )6、桶排序的空间开销通常较小,不需要为每个桶预先分配存储空间。( )7、按 “盛唐、中唐、晚唐” 对唐诗分类排序,体现了桶排序中 “合理划分桶” 的思路。( )五、拓展延伸1、 桶排序与其他排序算法的协同使用2、 计数排序:桶排序的特殊形式3、 桶排序在大数据预处理中的应用4、 桶排序的稳定性 分析按作者分 20 个桶的情况,结合分治思想阐述分类合理与否的理由。依据给定阶段,将唐诗归入对应 “小桶”,再按创作时间完成排序。查询资料确定宋、元分期及依据,完成词曲分类与各阶段排序。回忆分类过程,明确 “大桶”“小桶” 的数量及设置逻辑,梳理桶排序步骤。按步骤运行程序,输入数据,观察 “桶数不合理” 提示,理解桶数设置要点。小组讨论桶排序的适用情况、优势与不足,汇总并分享观点。独立完成练习,核对答案学习拓展知识 深化对桶排序 “化大为小” 核心的理解,学会判断分类的合理性。实操分桶与桶内排序步骤,具象化 “化大为小” 的分治思想。提升资料查阅与分类能力,巩固桶排序在不同文化载体中的应用。系统掌握桶排序完整流程,加深对分治思想层层拆解问题的认知。通过编程实操验证算法,突破 “合理设置桶的数量和范围” 的难点。全面认识桶排序特性,培养辩证思维,明确算法适用边界。检测知识掌握,及时巩固重点拓宽知识面,加深算法整体认知
布置作业 选取 5 位不同朝代诗人的作品,用桶排序按创作时间分类并排序,体会分治思想。 完成作业 培养学生查阅资料的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堂小结 《诗词时光机》课程小结:通过学习,我们终于明白 “桶排序不只是理论,用它拆解大规模分类排序才是关键”。以后不管是给诗词曲分朝代阶段、处理大数据预处理,还是面对生活中数据分类任务,都要先思考 “桶的数量范围合理吗?数据分布均匀吗?能体现分治思想吗?”。再也不觉得桶排序抽象,也不用担心面对大规模分类问题时没有章法了。 分组总结归纳 锻炼学生的总结能力,逻辑思维、语言表达能力。
板书 学习、记忆及勾画知识点 明确教学内容及重点和难点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