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教版三上2.11《促销问题》(教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冀教版三上2.11《促销问题》(教案)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促销问题》教学设计
学科 数学 年级 三年级 课型 新授课 单元 第二单元
课题 《促销问题》 课时 第10课时
课标要求 本节课属于“数与代数” 和“综合与实践” 领域,紧密契合《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核心要求。 在知识技能层面,课标强调在具体情境中理解数的意义,并进行估算和运算。本节课以“满减”和“买赠”为背景,要求学生灵活运用多位数乘一位数、加减法等知识进行计算,这直接对应了课标对学生运算能力和数感的培养。在数学思想层面,课标高度重视模型思想和应用意识。学生需要将生活中的促销问题抽象成数学问题,通过建立“总价-优惠=实付”等模型来解决问题,并比较不同方案的优劣,这正是将数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的过程。 在核心素养层面,本节课尤为突出推理意识和初步的优化思想。学生需分析规则,通过逻辑推理判断哪种方案更划算,这促进了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理性精神的发展,体现了数学的育人价值。
教材分析 本节课通常位于小学中段“多位数乘一位数”或“解决问题”的单元末尾,起着承上启下、综合应用的作用。巩固和综合运用了本单元学习的多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万以内数的加减法以及大小比较等知识,是检验学生计算能力是否转化为解决问题能力的“试金石”。教材通过“电器促销”(满减)和“饮料促销”(买赠)两个典型的生活情境,呈现了两种常见的促销模型。前者侧重于对规则的理解和总价的计算,后者则更侧重于策略的选择与优化。两者由浅入深,共同构成了解决促销问题的完整知识链条。 本节内容超越了单纯的计算练习,其核心价值在于培养学生灵活、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初步渗透优化思想和理性消费观念,为后续学习更复杂的解决问题策略奠定了基础。
学情分析 三年级的学生正处于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关键时期。 他们已经掌握了必要的计算技能,并且拥有一定的购物生活经验,对“打折”“优惠”等词语有感性认识,这是学习本课的有利条件。然而,学生的思维往往具有单一性和片面性。他们可能会机械地认为“单价便宜总价就低”,难以理解“组合购买达到满减门槛”这一优化策略。同时,面对“买赠”问题,他们可能无法系统性地分析所有可能方案并找出最优解,容易遗漏“整箱购买”等更优惠的方式。
核心素养目标 结合“满减”和“买赠”的具体情境,理解促销活动的数学含义,能综合运用多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解决促销中的实际问题。 掌握比较多种购物方案并选择最优方案的基本方法。 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体会数学的价值, 在制定购物方案的过程中,形成初步的应用意识和理性消费观念。
教学重点 理解“满减”和“买赠”的规则,并能正确计算优惠后的价格。
教学难点 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制定最优购物方案,理解“有时买贵的反而更省钱”的优化策略。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谈话 谈话引入:同学们,节假日里,爸爸妈妈带你们去购物时,有没有发现商场里经常会有各种各样的促销活动呢? 提问:你们都见过哪些促销方式? (引导学生回忆生活经验) 过渡语:刚才大家提到了‘买四送一’‘打折’‘满减’等等,这些都是商家常用的促销手段。今天,我们就化身小小理财师,一起走进商场,用数学的眼光来解决《促销问题》。 板书课题:促销问题 积极思考,联系生活实际,回答自己见过的促销方式。 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激发学习兴趣,明确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自然引出课题。
二、导入 情境导入,理解规则 出示PPT“电器促销”情境图 提问:从这幅图中,你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 聚焦:‘购买商品每满1000元,优惠100元’是什么意思?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 引导:‘满几个1000元,就减几个100元’。 过渡语:规则我们已经清楚了,现在就来小试牛刀吧!买一件哪种商品就可以直接优惠100元呢?为什么? 观察情境图,找出商品价格和促销规则。 理解并复述“满减”规则。 独立思考并回答:因为扫地机器人1080元 > 1000元,所以买一件它就可以优惠。 引导学生从复杂情境中提取有效数学信息,并深刻理解“满减”规则的含义,为后续解决问题扫清障碍。
探究 合作探究,解决问题 探究一:“满减”问题中的组合策略 提问:老师想买一台扫地机器人和一台空气净化器回家,我买这两种电器总共需要多少元?怎么列式? 师:2008元超过1000元满足了促销规则,可以优惠200元吗? 提问:老师还想买一台电风扇和一个电蒸锅,买哪种电蒸锅合适? 组织学生小组合作,计算两种方案 (买860+135元的电蒸锅 与 买860+228元的电蒸锅)的实际花费。 巡视指导,关注学生的计算过程和思考方式。 发现:咦?为什么买贵的电蒸锅,最后付的钱反而更少呢? 过渡语:这个发现真有趣!看来购物里面大有学问。谁能当个小老师,为大家解开这个谜团? 生:1080+928=2008(元) 生:2008元里面有2个1000元,每满1000元,优惠100元,那满2000元,就可以优惠200元。 小组合作,列式计算。 方案一:860 + 135 = 995(元),未满1000,无优惠。 方案二:860 + 228 = 1088(元),满1个1000,优惠100元,实付1088 - 100 = 988(元)。 比较结果:988 < 995,发现买贵的更省钱。 通过制造认知冲突,激发学生深入思考,真正理解“满减”规则的应用,初步建立优化思想。
探究二:“买赠”问题中的最优方案 出示PPT“饮料促销”情境 提问:从促销广告中,你发现了哪些数学问题? 分析:买5听赠1听和买1箱(8听)赠2听。 提出问题(1):如果需要10听饮料,应该怎样买,花多少元钱? 引导学生想出不同方案并比较。 解决问题(1): 方案A(单买):买5赠1得6听,再买4听。花费:5×4 + 4×4 = 36元。 方案B(整箱):买1箱得10听。花费:30元。 比较:30 < 36,选择整箱买。 过渡语:解决了10听的问题,如果需求量变大,比如需要27听,我们又该如何精打细算呢? 解决问题(2): 小组合作探讨购买27听的方案。 根据学生回答总结: 方法一:整箱买 买1箱到手10听,27听要买2箱,剩下7听,需要买6听,再加上送的1听。 30×2=60(元) 6×4=24(元) 60+24=84(元) 方法二:单个买 买5听赠1听,一共6听, 27÷6=4(组)……3(听),可先买4组,再买3听。 4×5×4=80(元) 4×3=12(元) 80+12=92(元) 84<92 通过计算比较,得出“买两箱加6听”的最优方案。 分析规则,理解“整箱买”相当于“买8得10”,更划算。 从简单问题到复杂问题,培养学生有序思考和策略优化的能力。通过计算比较,让学生体会数学是解决问题的有力工具。
五、尝试 尝试练习,巩固提高 (1)需要8听这种饮料,至少要花多少元钱? (2)需要12听这种饮料,至少要花多少元钱? (3)用 50 元钱买这种饮料,最多可以买多少听? 学生独自完成,然后集体订正。 引导学生能够在课堂练习的完成过程中对要点知识加深巩固,有效应用。
六、提升 适时小结,兴趣延伸 愉快的数学之旅即将结束,回顾这节课,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引导学生从知识、方法、情感三个维度进行全景式回顾,升华学习体验。
板书设计 利用简洁的文字、符号、图表等呈现本节课的新知,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掌握知识,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作业设计 (课外练习) 基础达标: 1.亮亮家买了新房,装修完毕后想买一台空调和一台饮水机,他们正好看到一家商场搞促销。亮亮家怎样买更划算?共花多少元钱? 2.商店举行促销活动,一支笔原价10元,现在有两种优惠方案。方案一:买5支送1支。方案二:每满100元减20元。学校要购买30支这种笔,哪种方案更省钱?
教学反思 本节课紧密联系生活实际,成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过程中,通过“为什么买贵的反而省钱”这一认知冲突,有效突破了教学难点,让学生深刻体会到数学优化思想在生活中的妙用。在合作探究环节,对于基础较弱的学生,可能需要更细致的引导和更充足的时间。 可以鼓励学生提出更多样化的购物方案,甚至允许“混合购买”,进一步拓展思维的广度和灵活性。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