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第16讲 自由组合定律目 录01考情解码·考点定标 202体系构建·思维领航 303考点突破·考向探究 3考点一 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 4知识点1 两对相对性状杂交实验过程 4知识点2 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分析 6知识点3 孟德尔获得成功的原因及规律应用 7重难点透析 自由组合定律的实验验证方法 7考向1 两对相对性状杂交实验过程 8考向2 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及验证 9考点二 自由组合定律的常规解题规律和方法 11知识点1 “拆分法”求解自由组合定律的计算问题 12知识点2 已知子代推亲代(逆向组合法) 13知识点3 多对基因控制生物性状的分析 13知识点4 自由组合中的自交、测交和自由交配问题 14考向1 亲子代基因型、表型互推 14考向2 自交和自由交配 16考点三 自由组合定律中特殊分离比问题的分析及拓展 18知识点1 9∶3∶3∶1的变式(总和等于16) 18知识点2 基因数量累加效应 19知识点3 致死类(和小于16的特殊分离比) 19考向1 基因互作类 20考向2 致死类 2204真题感知·命题洞见(含2025年高考真题) 2405 学以致用·能力提升 31一、教材知识链接 31二、长句表达强化 32三、新情境(连锁和互换的分析) 32考点要求 考查形式 2025年 2024年 2023年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分析 选择题 非选择题 甘肃卷T6,3分 新课标卷T34, 10分 湖北卷T14,2分自由组合定律的常规题型 选择题 非选择题 四川卷T12,3分 广东卷T14,3分 河北卷T23,12分 全国甲卷T32,10分自由组合定律 选择题 非选择题 江苏卷T24,9分 湖北卷T18,2分 全国乙卷T6,6分考情分析: 1.从命题题型和内容上看,试题以非选择题为主,题目难度一般较大,属于压轴题。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考查:自由组合定律的发现过程、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和验证、自由组合定律的特殊情况分析应用等。 2.从命题思路上看,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考查: (1)利用“科研情境”或“异常比例”出现,要求考生能识别比例特征,推断可能的遗传机制(基因互作或致死),并能设计杂交实验进行验证(如测交、自交); (2)题目会结合具体情境(如动植物性状、人类遗传病),要求逻辑清晰,熟练运用棋盘法或分枝法进行推导亲子代基因型或表型。复习目标: 1.分析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阐述生命的延续性,建立进化与适应的观点。(生命观念) 2.基于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总结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培养归纳与演绎能力。(科学思维) 3.通过对个体基因型的探究和自由组合定律的验证实验分析,掌握实验操作的方法,培养实验设计及实验结果分析能力。(科学探究)考点一 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知识夯基知识点1 两对相对性状杂交实验过程1.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发现问题取纯种黄色圆粒豌豆和纯种绿色皱粒豌豆进行杂交,得F1,F1自交,观察并统计F2的性状表现及比例。(提醒:纯种黄色皱粒和绿色圆粒杂交也可以得到同样的结果)(1)F2每对相对性状的分离比(2)将两对相对性状结合起来看,组合是随机的,结果与实际结果相符。说明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是独立的、互不干扰的,不同的性状之间是自由组合的。(3)问题提出①F2中为什么出现新性状组合?②为什么不同类型性状比为9∶3∶3∶1 (提醒:9:3:3:1=(3:1)(3:1))2.对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1)理论解释现代解释为“两对等位基因”①两对性状分别由两对遗传因子控制。②F1产生配子时,每对遗传因子彼此分离,不同对的遗传因子可以自由组合。F1产生的雌雄配子各有比例相等的4种。③受精时,雌雄配子的结合是随机的,结合方式有16种。(提醒:结合方式≠遗传因子组合形式)④F2遗传因子组合形式有9种,性状表现有4种,且比例为9∶3∶3∶1。(2)遗传图解(棋盘格式)(3)各基因型、表型个体所占比例3.对自由组合现象的验证——演绎推理、验证假说(1)方法:测交实验(2)目的:测定F1的遗传因子组成。(3)遗传图解(4)结论:实验结果与演绎结果相符,假说成立。【易错提醒】(1)YYRR基因型个体在F2中的比例为1/16,在黄色圆粒豌豆中的比例为1/9,注意范围不同,求解比例不同。黄圆中杂合子占8/9,绿圆中杂合子占2/3。(2)若亲本是黄皱(YYrr)和绿圆(yyRR),则F2中重组类型为绿皱(yyrr)和黄圆(Y_R_),所占比例为1/16+9/16=5/8;亲本类型为黄皱(Y_rr)和绿圆(yyR_),所占比例为3/16+3/16=3/8。 (3)yyRr×Yyrr不属于测交,测交是指F1与隐性纯合子杂交。因此虽然YyRr×yyrr和yyRr×Yyrr这两对杂交组合的后代的基因型相同,但只有YyRr×yyrr称为测交。【名师提醒】教材隐性知识:(必修2 P11“图1 8”拓展)F2中还出现了亲本所没有的性状组合“绿色圆粒和黄色皱粒”。请思考:具有两对相对性状的纯合亲本杂交,产生的F1基因型为AaBb,则两亲本基因型是什么?F2中重组类型是什么?所占比例又是多少?亲本基因型可以是AABB×aabb,此时F2中重组类型是A_bb和aaB_,占3/8;亲本基因型还可以是AAbb×aaBB,此时F2中重组类型是A_B_和aabb,占5/8。 知识点2 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分析内容:控制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的分离和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形成配子时,决定同一性状的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决定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自由组合。(1)研究对象研究对象: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2)发生时间:减数分裂I后期(3)实质:减数分裂I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实质染色体自由组合,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4)适用范围:适用生物进行有性生殖的真核生物的遗传;适用遗传适用于细胞核遗传,不适用于细方式胞质遗传(提醒:也不适用于原核生物和病毒);适用两对或两对以上控制不同相对性病毒状的遗传因子独立遗传2.细胞学基础【易错提醒】(1)个数≠种类数,雌配子数≠雄配子数。4种雌配子比例相同,4种雄配子比例相同,但雄配子数远远多于雌配子数。(2)非等位基因可位于同源染色体上,也可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不能自由组合。(3)配子的随机结合(受精作用)不属于基因的自由组合。【名师提醒】教材隐性知识:(必修2 P11“图1 9”拓展)Yyrr(黄皱)×yyRr(绿圆),后代表型及比例为黄圆∶绿皱∶黄皱∶绿圆=1∶1∶1∶1,能说明控制黄圆绿皱的基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吗?为什么? 不能说明。若Y/y与R/r位于同一对同源染色体上,Yyrr×yyRr后代的分离比也为1∶1∶1∶1。知识点3 孟德尔获得成功的原因及规律应用1.孟德尔获得成功的原因2.孟德尔遗传规律的应用(1)应用:有助于人们正确地解释生物界普遍存在的遗传现象,还能够预测杂交后代的 类型 和它们出现的 概率 ,这在动植物育种和医学实践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2)实例①杂交育种:人们有目的地将具有 不同优良性状 的两个亲本杂交,使两个亲本的 优良性状 组合在一起,再筛选出所需要的优良品种。例如既抗倒伏又抗锈病的纯种小麦的选育。②医学实践:人们可以依据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对某些遗传病在 后代中的患病概率 作出科学的推断,从而为 遗传咨询 提供理论依据。例如若一个白化病(由隐性基因a控制)患者的双亲表型正常,患者的双亲一定都是杂合子(Aa),则双亲的后代中患病概率是 1/4 。【名师提醒】教材隐性知识:(必修2 P12正文)孟德尔研究山柳菊不能成功的原因主要是①山柳菊没有既容易区分又可以连续观察的相对性状;②山柳菊有时进行有性生殖,有时进行无性生殖;③山柳菊花小,难以做人工杂交实验。重难点透析 自由组合定律的实验验证方法验证方法 结论自交法 F1自交后代的性状分离比为 9:3:3:1 ,则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由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的两对等位基因控制测交法 F1测交后代的性状比例为 1:1:1:1 ,由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的两对等位基因控制,则遵循自由组合定律花粉鉴定法 F1若有四种花粉,比例为 1:1:1:1 ,则遵循自由组合定律单倍体育种法 取花药离体培养,用秋水仙素处理单倍体幼苗,若植株有四种表型,且比例为 1:1:1:1 ,则遵循自由组合定律考向研析考向1 两对相对性状杂交实验过程例1.孟德尔运用了假说—演绎法来探索遗传规律。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提出问题”建立在纯合亲本杂交和F1自交的遗传实验基础上B.孟德尔依据减数分裂过程进行了“演绎、推理”C.进行测交实验是假说—演绎法中的“演绎、推理”阶段D.孟德尔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雌雄配子结合时,控制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自由组合”【答案】A【解析】A、孟德尔观察到亲本杂交后F1只有一种性状,F1自交后代中出现性状分离及规律的性状分离比,从而提出问题,因此“提出问题”建立在纯合亲本杂交和F1自交的遗传实验基础上,A正确;B、孟德尔进行“演绎推理”的依据是他提出的假说内容,而不是减数分裂过程,当时减数分裂尚未被发现,B错误;C、测交实验是对推理过程及结果进行的实验验证,C错误;D、孟德尔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形成配子时,决定同一性状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控制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自由组合”,D错误。【变式训练1·变考法】下列关于孟德尔两对相对性状杂交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A.从F1母本植株上选取一朵或几朵花,只需在花粉未成熟时将花瓣掰开去雄即可B.F2中出现的4种表型,有3种是不同于亲本表型的新组合C.F1产生配子时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含双显性基因的配子数量最多D.F1产生的雌、雄配子各有4种,受精时配子的结合存在16种组合方式【答案】D【解析】A、从亲本母本植株上选取一朵或几朵花,在花粉未成熟时将花瓣掰开去雄,并套上纸袋,A错误;B、F2中出现的4种表型,有2种是不同于亲本表型的新组合,B错误;C、F1产生配子时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产生4种类型的配子,比例为1∶1∶1∶1,C错误;D、F1产生的雌、雄配子各有4种,受精时配子的结合存在16种组合方式(4种雌配子×4种雄配子),D正确。【变式训练2·变考法】论预期,则可验证其假说成立以下为孟德尔对豌豆两对相对性状杂交实验的假说演绎图解。有关分析正确的是A.上、下图分别是假说推理过程、演绎推理过程B.上图的每对相对性状在F2中不出现一定的分离比,下图的比例为9:3:3:1C.下图的雌雄配子随机受精结合的过程遵循自由组合定律D.孟德尔运用此科学思维方法解决问题并得出基因在染色体上的结论【答案】A【解析】A、上图是孟德尔利用假说解释提出的问题的过程,即为假说推理过程,下图是设计测交实验进行演绎推理过程,A正确;B、上图的每对相对性状在F2中出现一定的分离比,下图的比例为1∶1∶1∶1,B错误;C、上图的雌雄配子随机受精结合的过程没有体现自由组合定律,自由组合定律起作用的时间是减数分裂产生配子的过程中,C错误;D、摩尔根运用此科学思维方法,即假说演绎方法解决问题并得出基因在染色体上的结论,D错误。故选A。考向2 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及验证例2.某生物兴趣小组选择纯合黄色圆粒和绿色皱粒的豌豆进行杂交获得F1,再让F1进行自交产生F2,取F2中一株黄色皱粒植株和一株绿色圆粒植株进行杂交产生子代F3,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F2黄色圆粒中,有4/9的自交后代会产生3:1的分离比B.F2中黄色皱粒豌豆的自交子代会出现黄色:绿色=5:1C.通过对F2所结种子进行统计来获得F3表型及比例的数据D.若F3表型有四种且比例为1:1:1:1,说明两对基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答案】D【解析】A、F2黄色圆粒(Y_R_)中,基因型为YYRr(2/9)和YyRR(2/9)的植株自交时,分别会在形状(圆:皱=3:1)或颜色(黄:绿=3:1)上出现3:1的分离比,合计占4/9,A正确;B、F2黄色皱粒(Y_rr)中,基因型为Yyrr(占2/3)的植株自交后,子代黄色:绿色=3:1;基因型为YYrr(占1/3)的植株自交后代全为黄色。综合比例为(1/3×1)+(2/3×3/4)黄:(2/3×1/4)绿=5:1,B正确;C、F3是F2植株杂交产生的子代,统计F2植株所结种子(即F3)的表型可直接获得数据,C正确;D、若两对基因连锁且发生交叉互换,亲本Yyrr(Yr/yr)和yyRr(yR/yr)可能产生Yr、yr、yR、yr四种配子,杂交后F3表型比例也可为1:1:1:1,此时不遵循自由组合定律,D错误。【变式训练1·变考法】某两性花植物的花色受三对独立遗传的等位基因 A/a、B/b、C/c 控制(如图),且蓝色与黄色复合后显绿色,蓝色与红色复合后显紫色,现有某紫花植株自交子代出现白花、黄花。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该紫花植株的基因型一定为 AaBbCcB.自然种群中红花植株的基因型有4种C.绿花植株的自交后代不可能出现红花D.该自交子代中绿花植株出现概率为 3/64【答案】D【解析】A、据图分析,图示为各种色素的合成途径,其中仅有基因 C 存在时,白色能转化为蓝色;仅有基因 A 存在时,白色能转化为黄色;基因 A、B 存在时,黄色能转化为红色。红色与蓝色混合呈现紫色,蓝色与黄色混合呈现绿色。因此,白花基因中不含有 A、C,基因型可能为 aabbcc 或 aaB_cc,蓝花基因型为 aa_ C_、黄花基因型为 A_bbcc、红花基因型为 A_B_cc,则紫花基因型为 A_B_C_,绿花基因型为 A_bbC_。现有某紫花植株自交子代出现白花,所以肯定含有 aa和cc 基因,因此,亲本紫花植株的基因型为 AaB_Cc,若紫花植株的基因型为 AaBBCc,则后代不会出现黄花植株( A_bbcc),所以亲本紫花植株的基因型为 AaBbCc,A 正确;B、红花植株的基因型为 A_B_cc,即 AABBcc、AaBBcc、AABbcc、AaBbcc 共 4 种,B正确;C、由于绿花植株(A_bbC_)没有 B 基因,因此后代不可能出现红花(A_B_cc),C正确;D、由于亲本紫花植株的基因型为 AaBbCc,自交子代中绿花植株(A_bbC_)出现的概率为 3/4×1/4×3/4 = 9/64,D错误。【变式训练2·变载体】南瓜中白色(W)对黄色(w)呈显性,盘状(D)对球状(d)呈显性,两对等位基因独立遗传,基因型为WwDd的南瓜甲和南瓜乙杂交,F1代表现型为白色盘状:白色球状:黄色盘状:黄色球状=3:1:3:1,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南瓜乙的基因型为wwDdB.南瓜甲产生WD卵细胞和WD精子的数量之比不为1:1C.亲代产生的雌、雄配子随机结合,体现了自由组合D.F1中重组类型占1/4【答案】C【解析】A、WwDd×wwDd→(1白色:1黄色)×(3盘状:1球状)=白色盘状:白色球状:黄色盘状:黄色球状=3:1:3:1,A正确;B、基因型为WwDd的南瓜将产生雌雄配子各4种,4种雌雄配子的数量比均接近1:1:1:1,但一般雌配子和雄配子的数量不相等,雄配子的数量远远多于雌配子的数量,B正确;C、基因的自由组合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的过程中,即减数分裂产生配子时才能体现自由组合,F1产生的雌、雄配子随机结合不能体现自由组合,C错误;D、亲本表现型为白色盘状南瓜和黄色盘状南瓜,则子代中重组性状有白色球状(1Wwdd)、黄色球状(lwwdd),重组性状类型占2/8=1/4,D正确。考点二 自由组合定律的常规解题规律和方法知识夯基知识点1 “拆分法”求解自由组合定律的计算问题解题技巧:将多对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分离为若干分离定律问题分别分析,再运用乘法原理进行组合。1.配子类型及概率的问题具多对等位基因的个体 解答方法 举例(基因型为AaBbCc的个体)产生配子的种类数 每对基因产生配子种类数的乘积 配子种类数为 Aa Bb Cc ↓ ↓ ↓ 2×2×2=8种产生某种配子的概率 每对基因产生相应配子概率的积 产生ABC配子的概率为(1/2)×(1/2)×(1/2)=1/8配子间的结合方式问题如AaBbCc与AaBbCC杂交过程中,求配子间的结合方式的种数。a.先求AaBbCc、AaBbCC各自产生多少种配子。AaBbCc产生8种配子,AaBbCC产生4种配子。b.再求两亲本配子间的结合方式。由于两性配子间结合是随机的,因而AaBbCc与AaBbCC配子间有8×4=32种结合方式。2.基因型类型及概率的问题问题举例 计算方法AaBbCc×AaBBCc杂交,求它们后代的基因型种类数 可分为三个分离定律问题: Aa×Aa→后代有3种基因型(1AA∶2Aa∶1aa) Bb×BB→后代有2种基因型(1BB∶1Bb) Cc×Cc→后代有3种基因型(1CC∶2Cc∶1cc) 因此,AaBbCc×AaBBCc的后代中有3×2×3=18种基因型AaBbCc×AaBBCc后代中AaBBcc出现的概率计算 1/2(Aa)×1/2(BB)×1/4(cc)=1/163.表型类型及概率的问题问题举例 计算方法AaBbCc×AabbCc,求其杂交后代可能的表型种类数 可分为三个分离定律问题: Aa×Aa→后代有2种表型(3A_∶1aa) Bb×bb→后代有2种表型(1Bb∶1bb) Cc×Cc→后代有2种表型(3C_∶1cc) 所以,AaBbCc×AabbCc的后代中有2×2×2=8种表型AaBbCc×AabbCc后代中表型A_bbcc出现的概率计算 3/4(A_)×1/2(bb)×1/4(cc)=3/32(提醒:在计算不同于双亲的表型的概率时,可以先算与双亲一样的表型的概率,然后用1减去与双亲相同表型的概率即可。)知识点2 已知子代推亲代(逆向组合法)1.基因填充法(1)根据亲本和子代的表型写出亲本和子代的基因型,如基因型可表示为A_B_、A_bb。(2)根据子代基因型推测亲本基因型(此方法只适用于亲本和子代表型已知,且显隐性关系已知时)。2.根据子代表型及比例推测亲本基因型规律:根据子代表型比例拆分为分离定律的分离比,确定每一对相对性状的亲本基因型,再组合。如:①9∶3∶3∶1 (3∶1)(3∶1) (Aa×Aa)(Bb×Bb);②1∶1∶1∶1 (1∶1)(1∶1) (Aa×aa)(Bb×bb);③3∶3∶1∶1 (3∶1)(1∶1) (Aa×Aa)(Bb×bb);④3∶1 (3∶1)×1 (Aa×Aa)(BB×BB)或(Aa×Aa)(BB×Bb)或(Aa×Aa)(BB×bb)或(Aa×Aa)(bb×bb)。知识点3 多对基因控制生物性状的分析1.n对等位基因(完全显性)分别位于n对同源染色体上的遗传规律亲本相对性状的对数 1 2 nF1配子种类和比例 2种(1∶1)1 22种(1∶1)2 2n种(1∶1)nF2表型种类和比例 2种(3∶1)1 22种(3∶1)2 2n种(3∶1)nF2基因型种类和比例 3种(1∶2∶1)1 32种(1∶2∶1)2 3n种(1∶2∶1)nF2全显性个体比例 (3/4)1 (3/4)2 (3/4)nF2中隐性个体比例 (1/4)1 (1/4)2 (1/4)nF1测交后代表型种类及比例 2种(1∶1)1 22种(1∶1)2 2n种(1∶1)nF1测交后代全显性个体比例 (1/2)1 (1/2)2 (1/2)n2.判断控制性状的等位基因对数的方法(1)巧用“性状比之和”,快速判断控制遗传性状的基因的对数。a.自交情况下,得到的“性状比之和”是4的几次方,就说明自交的亲代中含有几对等位基因;b.测交情况下,得到的“性状比之和”是2的几次方,则该性状就由几对等位基因控制。(2)两步法分析涉及多对等位基因的遗传问题第一步,确定控制某性状的等位基因的对数:常用“拆分法”把题中出现的概率——如1/64进行拆分,即1/64=(1/4)3,从而推测控制一对相对性状的等位基因对数(3对)。第二步,弄清各种表型对应的基因型。弄清这个问题以后,用常规的方法推断出子代的基因型种类或某种基因型的比例,然后进一步推断出子代表型的种类或某种表型的比例。(3)利用(3/4)n、(1/4)n推导依据n对等位基因自由组合且为完全显性时,F2中每对等位基因都至少含有一个显性基因的个体所占比例是(3/4)n,隐性纯合子所占比例是(1/4)n,可快速推理基因型。知识点4 自由组合中的自交、测交和自由交配问题纯合黄色圆粒豌豆(YYRR)和纯合绿色皱粒豌豆(yyrr)杂交后得F1,F1再自交得F2,若F2中绿色圆粒豌豆个体和黄色圆粒豌豆个体分别进行自交、测交和自由交配,所得子代的表型及比例分别如下表所示:项目 表型及比例yyR_ (绿圆) 自交 绿色圆粒∶绿色皱粒=5∶1测交 绿色圆粒∶绿色皱粒=2∶1自由交配 绿色圆粒∶绿色皱粒=8∶1Y_R_ (黄圆) 自交 黄色圆粒∶绿色圆粒∶黄色皱粒∶绿色皱粒=25∶5∶5∶1测交 黄色圆粒∶绿色圆粒∶黄色皱粒∶绿色皱粒=4∶2∶2∶1自由交配 黄色圆粒∶绿色圆粒∶黄色皱粒∶绿色皱粒=64∶8∶8∶1考向研析考向1 亲子代基因型、表型互推例1.某雌雄同株异花植物的籽粒颜色由两对等位基因控制,基因A控制籽粒为紫色,基因a控制籽粒为黄色。基因B使基因型为Aa个体的籽粒呈现白色。籽粒的颜色同时也受到温度的影响。兴趣小组利用黄色、紫色籽粒长成的植株作为亲本,分别在不同的温度条件下进行杂交实验,得到甲、乙两组实验结果,如下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甲组:F1为白色,F2中紫色:黄色:白色=6:4:6乙组:F1为紫色,F2中紫色:黄色:白色=10:4:2A.亲本中黄色籽粒和紫色籽粒个体的基因型可能是aaBB、AAbbB.基因型为AaBb的个体在不同温度下表现出来的颜色可能不同C.甲组F2中的紫色和黄色籽粒个体杂交,子代黄色籽粒个体占1/6D.乙组F2中的白色和黄色籽粒个体杂交,子代黄色籽粒个体占3/8【答案】D【解析】A、由题意可知,紫色基因型为AA__或Aabb,黄色基因型为aa__,白色基因型为AaB_。甲组的亲代表型为黄色×紫色,而F1表型全为白色,而F1自交,所得F2表型为紫色:黄色:白色=6:4:6(是9:3:3:1的变式),故F1的基因型为AaBb,故亲本的黄色与紫色的基因型分别为AABB、aabb或AAbb、aaBB,因此亲本的基因型可能分别是aaBB、AAbb,A正确;B、甲乙两组的F1基因型都为AaBb但表现型不同,结合题干可知籽粒的颜色同时也受到温度的影响,因此基因型为AaBb的个体在不同温度下表现出来的颜色可能不同,B正确;C、甲组F2中的紫色籽粒个体为AA__:Aabb=2:1,黄色籽粒个体为aa__,子代中黄色个体aa__所占比例为1/3×1/2=1/6,C正确;D、根据乙组的子一代为紫色,可知由于温度影响使AaBb表现为紫色,则子二代表现为白色的个体基因型为AaBB,黄色个体的基因型和比例为aaBB:aaBb:aabb=1:2:1,让乙组F2中的白色和黄色杂交,子代黄色个体所占的比例为1/4×1/2×1+2/4×1/2×1+1/4×1/2×1=1/2,D错误。【变式训练1·变载体】纯合亲本白眼长翅果蝇和红眼残翅果蝇进行杂交,结果如图所示。F2中每种表型都有雌雄个体。根据杂交结果,下列推测合理的是( )A.F1雌果蝇只有一种基因型B.F2红眼长翅果蝇有6种基因型C.F2长翅果蝇中纯合子与杂合子比例相等D.控制眼色和翅形的基因分别位于常染色体和X染色体上【答案】A【解析】AD、依据图示信息可知,亲本白眼长翅雌蝇与红眼残翅雄蝇杂交,F1中,无论雌雄,均为长翅,所有的雌蝇均为红眼,所有的雄蝇均为白眼,故可推知,长翅对残翅为显性,且位于常染色体,用基因A、a表示,则亲本的基因型为AAaa;红眼对白眼为显性,且且遗传与性别相关联,因此与之相关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用基因B、b表示,则亲本的基因型为XbXbXBY,综上,亲本的基因型为AAXbXb、aaXBY,所以F1雌果蝇的基因型只有AaXBXb一种,A正确,D错误;B、结合A项,亲本的基因型为AAXbXb、aaXBY,F1雌果蝇的基因型为AaXBXb,雄果蝇的基因型为AaXbY,F1雌雄果蝇交配,则F2红眼长翅果蝇的基因型为A-XBXb、A-XBY,所以F2红眼长翅果蝇有2+2=4种,B错误;C、F1雌果蝇的基因型为AaXBXb,雄果蝇的基因型为AaXbY,F2长翅果蝇中,纯合子所占的比例为1/33/4=1/4,杂合子所占的比例1-1/4=3/4,所以F2长翅果蝇中纯合子与杂合子比例1:3,C错误。【变式训练2·变考法】某二倍体植物有雄花、雌花和两性花之分,其性别由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F和M基因决定,且受植物激素乙烯的影响,F和M基因的作用机制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植物体的各个部位均能合成乙烯B.乙烯作为信号分子调控M基因的表达C.基因型为FFMM的植株开雌花D.基因型均为FfMm的植株群体能自然繁衍后代【答案】D【解析】A、乙烯能促进果实成熟,在植物体的各个部位均能合成,A正确;B、乙烯一种激素,据图可知,其作为信号分子可调控M基因的表达,B正确;C、F基因促使乙烯合成,乙烯可促进雌蕊的发育,并激活M基因表达产生更多的乙烯,高含量的乙烯抑制雄蕊的发育,故基因型为F_M_的黄瓜植株开雌花,即基因型为FFMM的植株只开雌花,C正确;D、基因型均为FfMm的植株只开雌花,因而不能自然繁衍后代,D错误。故选D。考向2 自交和自由交配例2.某植物的花色受两对等位基因A/a和B/b控制,且基因A和基因B是开红花的必需基因。在种植中发现,深红花和白花性状均可稳定遗传。现有深红花品系(甲)和白花品系(乙)植株杂交,F1均为浅红花,F1自交,F2中深红花:浅红花:白花=1:8:7。下列相关分析错误的是( )A.这两对等位基因的遗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B.白花植株之间杂交,后代不会出现深红花植株C.自然状态下,浅红花植株自交均会发生性状分离D.F2中自交后代为两种花色的植株占F2的比例为1/2【答案】D【解析】A、深红花品系(甲)和白花品系(乙)植株杂交,F1均为浅红花,F1自交,F2中深红花:浅红花:白花=1:8:7,为9:3:3:1的变式,说明这两对等位基因的遗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A正确;B、F2中深红花:浅红花:白花=1:8:7,由此可知,各种花色的基因型为AABB(深红),浅红花(AaBB、AABb、AaBb)、白花(AAbb、Aabb、aaBB、aaBb、aabb),所以不论白花基因型是哪两种,杂交都不会出现AABB的深红花,B正确;C、浅红花的基因型为AaBB、AABb、AaBb,自交均会发生性状分离(出现深红花和浅红花或深红花、浅红花、白花),C正确;D、F1基因型为AaBb,F2自交后代出现两种花色的基因型有AaBB、AABb,占F2的比例为1/2×1/4×2=1/4,D错误。【变式训练1·变载体】科学家发现了某二倍体植物(XY型),该植物的叶形和茎色,分别由等位基因B/b和E/e控制,已知基因B、b位于常染色体上。现有一株圆叶绿茎与另一株圆叶紫茎杂交,F1中有1/8为尖叶紫茎雄株。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该植物的圆叶对尖叶为显性性状且两对等位基因独立遗传B.若F1的所有植株自由交配,后代中基因e的频率为1/3C.F1圆叶绿茎植株均为杂合子,尖叶紫茎植株均为纯合子D.若仅考虑叶形这对相对性状,让F1圆叶雌雄植株杂交,后代圆叶中纯合子占1/2【答案】B【解析】A、由题意知,圆叶与圆叶杂交,F1中出现尖叶,说明该植物的圆叶对尖叶为显性性状,且双亲相关基因型是Bb;又因为F1中有1/8为尖叶紫茎雄株,1/8=1/4(bb)×1/2(雄株),说明茎色基因与性染色体相关,两对基因独立遗传,A正确;B、由于F1中有1/8为尖叶紫茎雄株(XY型),说明其中1/2表示性别,说明亲代母本只能产生一种配子,其可进一步推知紫茎对应的是隐性性状(若为显性与题意不符),即亲本基因型是BbXeXe×BbXEY,仅考虑E/e,F1的相关基因型是XEXe、XeY,若F1的所有植株自由交配,后代基因型有XEXe、XeXe、XEY、XeY,且比例是1∶1∶1∶1,基因e的频率=(1+1×2+1)/2×2+2=2/3,B错误;C、亲本基因型是BbXeXe×BbXEY,F1圆叶(B-)绿茎(XEXe)植株都是杂合子,尖叶(bb)紫茎(XeY)植株均为纯合子,C正确;D、亲本基因型是BbXeXe×BbXEY,若仅考虑叶形这对相对性状,让F1圆叶雌雄植株(1/3BB、2/3Bb)杂交,雌雄配子都是2/3B、1/3b,后代圆叶(B-=8/9)中纯合子(BB=4/9)占1/2,D正确。【变式训练2·变考法】植物A的花瓣形态(单瓣、复瓣、重瓣)由A/a和B/b两对等位基因控制,花色(紫色、红色)由D/d控制,性别决定方式为XY型,不考虑基因位于X、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研究人员进行如下实验:实验一:纯合重瓣紫花雌株×纯合单瓣红花雄株→F1全为单瓣紫花。F1雌株 × 纯合重瓣紫花雄株→F2中雌花均为紫花,雄花中紫花:红花=1:1,且雌雄花瓣形态比例均为单瓣:复瓣:重瓣=1:2:1。实验二:纯合单瓣紫花雌株 × 纯合重瓣红花雄株 → F1自由交配,F2中单瓣:复瓣:重瓣=17:10:1。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控制花色的D/d基因位于X染色体,紫花为显性性状B.基因A/a、B/b、D/d独立遗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C.实验二F2的表型比例异常,可能是F1产生ab的雄配子50%致死D.实验二F1雄株与纯合复瓣花杂交,子代复瓣花所占概率为1/2【答案】D【解析】A、实验一,紫花和红花杂交,F1全为紫花,说明紫花为显性,F2中雌花均为紫花,雄花紫花:红花=1:1,说明花色性状与性别相关,D/d位于X染色体,A正确;B、由实验一可知,花瓣形态的遗传雌雄表现型比例相同,说明控制花瓣形态的A/a和B/b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而控制花色的D/d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所以基因A/a、B/b、D/d独立遗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B正确;C、若F1雄株ab配子50%致死,则F1雄株产生配子为AB:Ab:aB:ab=2:2:2:1,F1雌株产生配子AB:Ab:aB:ab=1:1:1:1,后代的单瓣(A-B-):复瓣(A-bb或aaB-):重瓣(aabb)=(2/7×1+2/7×2/4+2/7×2/4+1/7×1/4):(2/7×2/4+2/7×2/4+1/7×2/4):(1/7×1/4)=17:10:1,C正确;D、实验二F1雄株(AaBb)与纯合复瓣(AAbb或aaBB)杂交,F1雄株产生配子为AB:Ab:aB:ab=2:2:2:1,当纯合复瓣为AAbb时,子代复瓣(A-bb)概率为2/7×1+1/7×1=3/7,复瓣花为aaBB的情况同上,也为3/7,D错误。考点三 自由组合定律中特殊分离比问题的分析及拓展知识夯基知识点1 9∶3∶3∶1的变式类型 F1(AaBb) 自交后 代比例 F1(AaBb) 测交后 代比例Ⅰ 存在一种显性基因时表现为同一性状,其余正常表现 9∶6∶1 1∶2∶1Ⅱ 两种显性基因同时存在时表现为一种性状,否则表现为另一种性状 9∶7 1∶3Ⅲ 当某一对隐性基因成对存在时表现为双隐性状,其余正常表现 9∶3∶4 1∶1∶2Ⅳ 只要存在显性基因就表现为一种性状,其余正常表现 15∶1 3∶1知识点2 基因数量累加效应1.表型相关原理 举例分析(以基因型AaBb为例)自交后代比例 测交后代比例显性基因在基因型中的个数影响性状表现 AABB∶(AaBB、AABb)∶(AaBb、aaBB、AAbb)∶(Aabb、aaBb)∶aabb=1∶4∶6∶4∶1 AaBb∶(Aabb、aaBb)∶aabb=1∶2∶12.原因:A与B的作用效果相同,但显性基因越多,效果越强。知识点3 致死类1.胚胎致死或个体致死2.配子致死或配子不育3.解答致死类问题的方法技巧(1)从每对相对性状分离比角度分析。如:6∶3∶2∶1 (2∶1)(3∶1) 某一对显性基因纯合致死;4∶2∶2∶1 (2∶1)(2∶1) 两对显性基因有一对纯合即致死。(2)从F2每种性状的基因型种类及比例分析。如BB致死: 考向研析考向1 基因互作类例1.某四倍体植物是自花传粉植物,其果实有深红色、浅红色和白色三种,由等位基因和控制:当F和H基因同时存在时,植株结深红果;当F和H基因均不存在时,植株结白果;其他情况,植株结浅红果。等位基因和在遗传上,遵循自由组合定律,不考虑突变,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某结深红果植株自交,子代未发生性状分离,该植株应为纯合子B.基因型为的植株自交,子代中结深红果植株约占C.利用测交或自交的方法,可以准确得出某结浅红果植株的基因型D.该四倍体植物群体中,结深红果植株对应的基因型最多有9种【答案】B【解析】A、深红果植株自交子代未发生性状分离,该植株可能是纯合子、可能是杂合子,A错误;B.基因型FFffHhhh的植株自交,需分别计算F和H基因的传递概率:- F基因(FFff):配子类型及概率为FF(1/6)、Ff(4/6)、ff(1/6)。子代无F的概率为(1/6 ff × 1/6 ff)=1/36,故有F的概率为35/36;- H基因(Hhhh):配子类型及概率为Hh(1/2)、hh(1/2)。子代无H的概率为(1/2 hh × 1/2 hh)=1/4,故有H的概率为3/4;- 深红果需同时满足F和H存在,概率为35/36 × 3/4 = 35/48,B正确;C、浅红果基因型可能为有F无H(如FFffhhhh)或有H无F(如ffhhHHHh)。测交(与ffffhhhh杂交)或自交时,不同基因型可能产生相同表型(如FFffhhhh与Ffffhhhh测交均可能产生F存在和缺失的子代),无法唯一确定基因型,C错误;D、深红果需至少含一个F和一个H。F的可能基因型有4种(FFFF、FFFf、FFff、Ffff),H的可能基因型有4种(HHHH、HHHh、HHhh、Hhhh),自由组合后基因型共4×4=16种,而非9种,D错误。故选B。【变式训练1·变考法】矮牵牛叶形有卵圆形和椭圆形,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花朵大小有大花型和小花型。将大花椭圆矮牵牛与小花卵圆矮牵牛杂交,继续让F1自交,F2中大花椭圆:小花椭圆:大花卵圆:小花卵圆=27:21:9:7.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花朵大小至少由两对等位基因控制B.F1减数分裂可产生8种配子C.F2中的小花椭圆有10种基因型D.F2小花椭圆中杂合子所占比例为8/21【答案】D【解析】A、将大花椭圆矮牵牛与小花卵圆矮牵牛杂交,继续让F1自交,F2中大花椭圆:小花椭圆:大花卵圆:小花卵圆=27:21:9:7,统计花朵大小表型比例为大花型(27+9):小花型(21+7)=36:27=9:7,是9:3:3:1的变式,说明花朵大小至少由两对等位基因控制,且遵循自由组合定律,A正确;B、设花朵大小由A/a、B/b两对等位基因控制,叶形有D/d一对等位基因控制,根据F2的表型比例27:21:9:7,总和为64,推断涉及三对独立遗传的等位基因,且F1的基因型为AaBbDd,减数分裂可产生2×2×2=8种配子,B正确;C、F2中大花椭圆:小花椭圆:大花卵圆:小花卵圆=27:21:9:7,则F1的基因型为AaBbDd,单独分析每对相对性状遗传,大花型(27+9):小花型(21+7)=36:27=9:7,是9:3:3:1的变式,则大花基因型为9A_B_,小花基因型为3A_bb(1AAbb、2Aabb)、3aaB_(1aaBB、2aaBb)、1aabb;椭圆(27+21):卵圆(9+7)=48:16=3:1,则椭圆基因型为3D_(1DD、2Dd),卵圆基因型为1dd,综合分析可知F2中的小花椭圆基因型有5×2=10种,C正确;D、F2中大花椭圆:小花椭圆:大花卵圆:小花卵圆=27:21:9:7,则F1的基因型为AaBbDd,F1自交,F2中小花基因型为3A_bb(1AAbb、2Aabb)、3aaB_(1aaBB、2aaBb)、1aabb;椭圆基因型为3D_(1DD、2Dd),综合计算可得,F2小花椭圆中纯合子为3/7×1/3=3/21,则杂合子为1-3/21=18/21=6/7,D错误。【变式训练2·变载体】某种雌雄同株的白菜,其花色和叶球色分别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两对性状独立遗传。研究发现,黄花植株自由交配,子代有黄花和桔花;黄叶球植株自交,子代会出现黄叶球、桔叶球和白叶球;若植株花色为桔色,则其叶球也一定为桔色。该白菜种群不存在遗传致死现象,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该白菜种群有9种基因型、6种表型B.白叶球植株自交,子代不可能出现桔叶球C.桔叶球植株自交,子代桔叶球:黄叶球可能为1:3D.黄叶球植株自交,子代可能出现6:4:3:3的分离比【答案】D【解析】A、已知花色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有显性和隐性两种表现型,叶球色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且存在不完全显性,有三种表现型,理论上存在2×3=6种表型。但若植株花色为桔色,则其叶球也一定为桔色,即不存在桔色黄叶球和桔色白叶球的类型,因此该白菜种群的表型种类为4种,A错误;B、用A、a表示控制花色的基因,黄花植株自由交配,子代有黄花和桔花,黄花为显性性状,用B、b表示控制叶球色的基因,黄叶球植株自交,子代会出现黄叶球、桔叶球和白叶球,即黄叶球基因型是Bb,假设桔叶球为BB,白叶球为bb,结合花色的基因,如果该白叶球表现为黄花,基因型有可能是Aabb,自交会产生aabb的个体,表现为桔花桔叶球,B错误;C、根据B选项,桔叶球基因型是BB,可以是AABB、AaBB和aabb,AaBB自交子代只能出现黄花桔叶球和桔花桔叶球,不可能出现黄叶球,其余2种基因型的个体自交后代不会出现性状分离,C错误;D、黄叶球植株的基因型为B、b,若其自交,子代的基因型及比例为BB:Bb:bb = 1:2:1,表现型为黄叶球:桔叶球:白叶球 = 2:1:1,再结合花色的遗传,若黄花植株的基因型为Aa,其自交子代的基因型及比例为AA:Aa:aa = 1:2:1,表现型为黄花:桔花 = 3:1。当考虑花色和叶色这两对相对性状时,若植株花色为桔色,则其叶球也一定为桔色,子代可能出现(3:1)×(1:2:1)= 6:4:3:3的分离比,D正确。考向2 致死类例2.蝴蝶的翅形(正常翅对残缺翅为显性)和翅长(长翅对短翅为显性)分别由位于常染色体上的两对独立遗传的等位基因A、a和B、b决定。基因A纯合时雌蝶致死。基因型为aabb的雌蝶和基因型为AABB的雄蝶交配得到F1,F1随机交配得到F2,F2蝴蝶中正常长翅、正常短翅、残缺长翅、残缺短翅的比例为( )A.6:2:3:1 B.9:3:3:1C.15:2:6:1 D.15:5:6:2【答案】D【解析】基因型为aabb的雌蝶和基因型为AABB的雄蝶交配得到F1,F1的基因型为AaBb,F1随机交配,F2蝴蝶中雌雄个体的比例1:1,基因A纯合时雌蝶致死,雌蝶中正常长翅:正常短翅:残缺长翅:残缺短翅=(2:1)×(3:1)=6:2:3:1,雄蝶中正常长翅:正常短翅:残缺长翅:残缺长翅=(3:1)×(3:1)=9:3:3:1,则F2蝴蝶中正常长翅:正常短翅:残缺长翅:残缺短翅为15:5:6:2。D正确,ABC错误。故选D。【变式训练1·变考法】鸡的胫色由独立遗传的两对等位基因D/d与E/e控制。只含D不含E表现为黄色,只含E不含D表现为黑色,同时含有D和E表现为白色,其余表现为青色。现将纯合青色鸡与黄色鸡进行正反交,后代表型不完全一致(鸡属于ZW型性别决定的生物,不考虑ZW的同源区段)。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D与d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E与e基因位于性染色体上B.只有黑色鸡与白色鸡杂交后代才能出现四种颜色C.若想通过胫色区分后代性别,可选择黄色雌鸡与青色雄鸡杂交或白色雌鸡与黑色雄鸡杂交D.若含有D的雌配子有1/2致死,则黄色雌鸡与双杂合白色雄鸡杂交,后代白色杂合子占1/6【答案】C【解析】A、纯合青色鸡与黄色鸡进行正反交,后代表型不完全一致,这表明相关基因的遗传与性别有关。已知只含D不含E表现为黄色,只含E不含D表现为黑色,同时含有D和E表现为白色,假设D与d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E与e基因位于性染色体上,正交:纯合青色鸡(ddZeZe)与纯合黄色鸡(DDZeW),与反交:纯合青色鸡(ddZeW)与纯合黄色鸡(DDZeZe),正反交后代表型完全一致,与题意不符,所以D与d基因位于性染色体上,E与e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A错误;B、黄色鸡(eeZDW)与黑色鸡(EeZdZd)杂交,子代出现白色(EeZDZd)、黑色(EeZdW)、黄色(eeZDZd)、青色(eeZdW)四种颜色表型,B错误;C、选择黄色雌鸡(eeZDW)与青色雄鸡(eeZdZd)杂交,子代雌鸡(eeZdW)为青色、雄鸡(eeZDZd)为黄色,或选择白色雌鸡(E_ZDW)与黑色雄鸡(E_ZdZd)杂交,子代雌鸡(E_/eeZdW)为黑色或青色、雄鸡(E_/eeZDZd)为白色或黄色,均可通过胫色区分后代性别,C正确;D、黄色雌鸡(eeZDW)与双杂合白色雄鸡(EeZDZd)杂交,且含有D的雌配子有1/2致死,所以黄色雌鸡(eeZDW)产生配子eZD:eW=1:2,双杂合白色雄鸡(EeZDZd)产生配子EZD:EZd:eZD:eZd=1:1:1:1,所以子代中白色杂合子有1/12EeZDZD、2/12EeZDW、1/12EeZDZd,故占1/3,D错误。【变式训练2·变载体】某种鸟类(性别决定方式为ZW型)的黄羽和白羽、棕眼和黑眼两对相对性状分别由B/b、 D/d两对等位基因控制。为研究上述两对性状的遗传机制,研究小组选取白羽黑眼雌鸟和黄羽棕眼雄鸟进行杂交,得到F1,F1雌雄个体相互交配得到F2,F1、F2的表型及比例如表所示(不考虑Z、W染色体同源区段)。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P F1 F2白羽黑眼♀×黄羽棕眼♂ ♀:黄羽黑眼:黄羽棕眼 白羽黑眼:白羽棕眼:黄羽黑眼:黄羽棕眼♂:白羽黑眼:白羽棕眼A.基因B/b、D/d分别位于Z染色体和常染色体上B.上述两对相对性状中的显性性状分别是白羽和黑眼C.上述两对基因中,决定眼色的基因存在显性纯合致死效应D.F1的黄羽黑眼鸟和白羽黑眼鸟交配,子代中白羽棕眼雌鸟占1/16【答案】D【解析】AB、亲本为白羽黑眼雌鸟和黄羽棕眼雄鸟,F1雌鸟全为黄羽,与父本相同,F1雄鸟全为白羽,与母本相同,故羽色为伴Z染色体遗传,且白羽为显性性状,黄羽为隐性性状,亲本的基因型为ZbZb和ZBW;F1雌雄个体均为黑眼:棕眼=1:1,F2雌雄个体均为黑眼:棕眼=2:3,说明该性状与性别无关,为常染色体遗传,且黑眼是显性性状,AB正确;C、F1中黑眼:棕眼=1:1,故F1的基因型及比例为1/2Dd、1/2dd,产生的配子类型及比例为D:d=l:3,F1雌雄个体相互交配,理论上F2的基因型及比例为DD:Dd:dd=1:6:9,实际上F2中黑眼:棕眼=2:3,故棕眼个体的基因型为dd,黑眼个体的基因型为D_,且黑眼个体中基因型为DD的个体死亡,C正确;D、F1的黄羽黑眼鸟(DdZbW)和白羽黑眼鸟(DdZBZb)交配,子代中白羽棕眼雌鸟(ddZBW)的比例为1/3X1/4=1/12,D错误。1.(2025·河南·高考真题)现有二倍体植株甲和乙,自交后代中某性状的正常株:突变株均为3:1.甲自交后代中的突变株与乙自交后代中的突变株杂交,F1全为正常株,F2中该性状的正常株:突变株=9:6(等位基因可依次使用A/a、B/b……)。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甲的基因型是AaBB或AABbB.F2出现异常分离比是因为出现了隐性纯合致死C.F2植株中性状能稳定遗传的占7/15D.F2中交配能产生AABB基因型的亲本组合有6种【答案】D【解析】A、已知植株甲和乙,自交后代中某性状的正常株:突变株均为3:1,可知正常株为显性性状,突变株为隐性性状,甲自交后代中的突变株与乙自交后代中的突变株杂交,F1全为正常株,F2中该性状的正常株:突变株=9:6,为9:3:3:1的变式,可知杂交后代F1基因型为AaBb,正常株的基因型为A-B-,基因型为aabb的植株会死亡,其余基因型的植株为突变株。所以甲、乙自交后代中的突变株基因型分别为aaBB、AAbb或AAbb、aaBB,由于甲和乙自交后代中某性状的正常株(A-B-):突变株均为3:1,故甲的基因型是AaBB或AABb,A正确;B、F1基因型为AaBb,自交后代F2应该出现9:(6+1)的分离比,出现异常分离比是因为出现了隐性纯合aabb致死,B正确;C、F2植株中正常株的基因型为1AABB、2AaBB、2AABb、4AaBb,突变株的基因型为1AAbb、2Aabb、1aaBB、2aaBb,其中性状能稳定遗传(自交后代不发生性状分离)的有1AABB、1AAbb、2Aabb、1aaBB、2aaBb,占7/15,C正确;D、F2中交配能产生AABB基因型的亲本组合有:AABB×AaBB、AABB×AABb、AABB×AaBb、AaBB×AABb、AaBB×AaBb、AABb×AaBb6种杂交组合,和4种基因型AABB、AaBB、AABb、AaBb自交,故亲本组合有10种,D错误。2.(2025·湖北·高考真题)某学生重复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取一粒黄色圆粒F 种子(YyRr),培养成植株,成熟后随机取4个豆荚,所得32粒豌豆种子表型计数结果如表所示。下列叙述最合理的是( )性状 黄色 绿色 圆粒 皱粒个数(粒) 25 7 20 12A.32粒种子中有18粒黄色圆粒种子,2粒绿色皱粒种子B.实验结果说明含R基因配子的活力低于含r基因的配子C.不同批次随机摘取4个豆荚,所得种子的表型比会有差别D.该实验豌豆种子的圆粒与皱粒表型比支持孟德尔分离定律【答案】C【解析】A、黄色圆粒种子理论值为18粒(32×9/16),绿色皱粒为2粒(32×1/16)。但实际数据中,黄色和圆粒的总数分别为25和20,无法直接推导组合性状的具体数值,A错误;B、圆粒与皱粒比为5:3,可能因R配子活力低于r,但由于样本太少,所以不能确定含R基因配子的活力低于含r基因的配子,B错误;C、由于样本量小(仅4个豆荚,32粒种子),不同批次摘取豆荚可能因抽样误差导致表型比波动,C正确;D、圆粒与皱粒实际比为5:3,不符合分离定律预期的3:1,同时样本数目太少,所以不支持孟德尔分离定律,D错误;3.(2024·广西·高考真题)某种观赏花卉(两性花)有4种表型:紫色、大红色、浅红色和白色,由3对等位基因(A/a、B/b和D/d)共同决定,其中只要含有aa就表现白色,且Aa与另2对等位基因不在同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现有4个不同纯合品系甲、乙、丙和丁,它们之间的杂交情况(无突变、致死和染色体互换)见表。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组别 杂交组合 F1 F1自交,得到F2Ⅰ 甲(紫色)×乙(白色) 紫色 紫色:浅红色:白色≈9:3:4Ⅱ 丙(大红色)×丁(白色) 紫色 紫色:大红色:白色≈6:6:4A.B/b与D/d不在同一对同源染色体上,遵循自由组合定律B.Ⅰ、Ⅱ组的F1个体,基因型分别是AaBBDd、AaBbDDC.Ⅰ组产生的F2,其紫色个体中有6种基因型D.Ⅱ组产生的F2,其白色个体中纯合子占1/2【答案】D【解析】A、根据题目描述,表型由3对等位基因(A/a、B/b、D/d)决定,其中只要基因型中含有aa,表型即为白色,Aa与另2对等位基因不在同一对同源染色体上,说明A/a与B/b、D/d是独立遗传的,根据Ⅰ组的F1全为紫色,F2表型比例为9:3:4,符合A/a和B/b(或A/a和D/d)两对基因的自由组合, Ⅱ组的F1表型均为紫色,F2表型比例为6:6:4, 符合 9:3:3:1变式,说明符合A/a和B/b(或A/a和D/d)两对基因的自由组合,两组实验无法证明B/b与D/d两对等位基因之间的关系,A错误;B、根据题目描述,表型由3对等位基因(A/a、B/b、D/d)决定,其中只要基因型中含有aa,表型即为白色,Aa与另2对等位基因不在同一对同源染色体上,说明A/a与B/b、D/d是独立分配的,根据Ⅰ组的F1全为紫色,F2表型比例为9:3:4,符合A/a和B/b(或A/a和D/d)两对基因的自由组合, Ⅱ组的F1表型均为紫色,F2表型比例为6:6:4, 符合 9:3:3:1变式,说明符合A/a和B/b(或A/a和D/d)两对基因的自由组合,Ⅰ、Ⅱ组的F1个体,基因型分别是AaBBDd、AaBbDD,或AaBbDD,AaBBDd,B错误;C、Ⅰ组的F1全为紫色,F2表型比例为9:3:4,F2 紫色个体基因型为A_B_DD或A_BBD_,共4种基因型,C错误;D、推测 Bb与Dd应该是在同一对染色体上。Ⅱ组产生的F2,其白色个体基因型为1aabbDD、1aaBBDD、2aaBbDd(或1aaBBdd、1aabbDD、2aaBbDd),其中纯合子占1/2,D正确。4.(2024·广东·高考真题)雄性不育对遗传育种有重要价值。为获得以茎的颜色或叶片形状为标记的雄性不育番茄材料,研究者用基因型为 AaCcFf的番茄植株自交,所得子代的部分结果见图。其中,控制紫茎(A)与绿茎(a)、缺刻叶(C)与马铃薯叶(c)的两对基因独立遗传,雄性可育(F)与雄性不育(f)为另一对相对性状,3对性状均为完全显隐性关系。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育种实践中缺刻叶可以作为雄性不育材料筛选的标记B.子代的雄性可育株中,缺刻叶与马铃薯叶的比例约为1:1C.子代中紫茎雄性可育株与绿茎雄性不育株的比例约为3:1D.出现等量绿茎可育株与紫茎不育株是基因突变的结果【答案】C【解析】A、根据绿茎株中绝大多数雄性不育,紫茎株中绝大多数雄性可育,可推测绿茎(a)和雄性不育(f)位于同一条染色体,紫茎(A)和雄性可育(F)位于同一条染色体,由子代雄性不育株中,缺刻叶:马铃薯叶≈3:1可知,缺刻叶(C)与马铃薯叶(c)位于另一对同源染色体上。因此绿茎可以作为雄性不育材料筛选的标记,A错误;B、控制缺刻叶(C)、马铃薯叶(c)与控制雄性可育(F)、雄性不育(f)的两对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因此,子代雄性可育株中,缺刻叶与马铃薯叶的比例也约为3:1,B错误;C、由于基因A和基因F位于同一条染色体,基因a和基因f位于同一条染色体,子代中紫茎雄性可育株与绿茎雄性不育株的比例约为3:1,C正确;D、出现等量绿茎可育株与紫茎不育株是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同源染色体非姐妹染色单体互换的结果,D错误。5.(2024·全国甲卷·高考真题)果蝇翅型、体色和眼色性状各由1对独立遗传的等位基因控制,其中弯翅、黄体和紫眼均为隐性性状,控制灰体、黄体性状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某小组以纯合体雌蝇和常染色体基因纯合的雄蝇为亲本杂交得F1,F1相互交配得F2。在翅型、体色和眼色性状中,F2的性状分离比不符合9∶3∶3∶1的亲本组合是( )A.直翅黄体♀×弯翅灰体♂ B.直翅灰体♀×弯翅黄体♂C.弯翅红眼♀×直翅紫眼♂ D.灰体紫眼♀×黄体红眼♂【答案】A【解析】A、令直翅对弯翅由A、a控制,体色灰体对黄体由B、b控制,眼色红眼对紫眼由D、d控制。当直翅黄体♀×弯翅灰体♂时,依据题干信息,其基因型为:AAXbXbaaXBYF1:AaXBXb、AaXbY,按照拆分法,F1F2:直翅灰体:直翅黄体:弯翅灰体:弯翅黄体=3:3:1:1,A符合题意;B、当直翅灰体♀×弯翅黄体♂时,依据题干信息,其基因型为:AAXBXB×aaXbY→F1:AaXBXb、AaXBY,按照拆分法,F1F2:直翅灰体:直翅黄体:弯翅灰体:弯翅黄体=9:3:3:1,B不符合题意;C、当弯翅红眼♀×直翅紫眼♂时,依据题干信息,其基因型为:aaDD×AAdd→F1:AaDd,按照拆分法,F1F2:直翅红眼:直翅紫眼:弯翅红眼:弯翅紫眼=9:3:3:1,C不符合题意;D、当灰体紫眼♀×黄体红眼♂时,依据题干信息,其基因型为:ddXBXB×DDXbY→F1:DdXBXb、DdXBY,按照拆分法,F1F2:灰体红眼:灰体紫眼:黄体红眼:黄体紫眼=9:3:3:1,D不符合题意。6.(2024·新课标卷·高考真题)某种二倍体植物的P1和P2植株杂交得F1,F1自交得F2。对个体的DNA进行PCR检测,产物的电泳结果如图所示,其中①~⑧为部分F2个体,上部2条带是一对等位基因的扩增产物,下部2条带是另一对等位基因的扩增产物,这2对等位基因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①②个体均为杂合体,F2中③所占的比例大于⑤B.还有一种F2个体的PCR产物电泳结果有3条带C.③和⑦杂交子代的PCR产物电泳结果与②⑧电泳结果相同D.①自交子代的PCR产物电泳结果与④电泳结果相同的占【答案】D【解析】A、由题可知,这2对等位基因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假设A/a为上部两条带的等位基因,B/b为下部两条带的等位基因,由电泳图可知P1为AAbb,P2为aaBB,F1为AaBb,F2中①AaBB②Aabb都为杂合子,③AABb占F2的比例为,⑤AABB占F2的比例为,A正确;B、电泳图中的F2的基因型依次为:AaBB、Aabb、AABb、aaBB、AABB、AAbb、aabb、AaBb,未出现的基因型为aaBb,其个体PCR产物电泳结果有3条带,B正确;C、③AABb和⑦aabb杂交后代为Aabb、 AaBb,其PCR产物电泳结果与②⑧电泳结果相同,C正确;D、①AaBB自交子代为,AABB()、AaBB()、aaBB(),其PCR产物电泳结果与④aaBB电泳结果相同的占,D错误。7.(2025·甘肃·高考真题)大部分家鼠的毛色是鼠灰色,经实验室繁殖的毛色突变家鼠可以是黄色、棕色、黑色或者由此产生的各种组合色。已知控制某品系家鼠毛色的基因涉及常染色体上三个独立的基因位点A、B和D。A基因位点存在4个不同的等位基因:Ay决定黄色,A决定鼠灰色,at决定腹部黄色,a决定黑色,它们的显隐性关系依次为Ay>A>at>a,其中Ay基因为显性致死基因(AyAy的纯合鼠胚胎致死)。B基因位点存在2个等位基因:B(黑色)对b(棕色)为完全显性。回答下列问题。(1)只考虑A基因位点时,可以产生的基因型有 种,表型有 种。(2)基因型为AyaBb的黄色鼠杂交,后代表型及其比例为黄色鼠:黑色鼠:巧克力色鼠=8:3:1,产生这种分离比的原因是 。(3)黄腹黑背雌鼠和黄腹棕背雄鼠杂交,F1代产生了3/8黄腹黑背鼠,3/8黄腹棕背鼠,1/8黑色鼠和1/8巧克力色鼠。则杂交亲本基因型分别为♀ ,♂ 。(4)D基因位点的D基因控制色素的产生,dd突变体呈现白化性状。让白化纯种鼠和鼠灰色纯种鼠杂交,F1代呈现鼠灰色。F1代雌雄鼠交配产生F2代的表型及其比例为鼠灰色:黑色:白化=9:3:4,则亲本白化纯种鼠的基因型为 ,F2代黑色鼠的基因型为【答案】(1) 9 4(2)控制毛色的两对等位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且AyAy纯合致死(3) ataBb atabb(4) aadd aaD-(aaDD、aaDd)【解析】(1)只考虑A基因位点,A基因位点存在4个不同的等位基因Ay、A、at、a ,从4个等位基因中选2个组成基因型(包括纯合子和杂合子),纯合子有AyAy(致死)、AA、atat、aa4种,杂合子有AyA、Ayat、Aya、Aa、Aat、ata6种,所以基因型共有10种,但由于AyAy纯合致死,实际存活的基因型有9种,由显隐性关系Ay>A>at>a可知,表型有黄色(Ay-)、鼠灰色(A-)、腹部黄色(at-)、黑色(aa ),共4种。(2)基因型为AyaBb的黄色鼠杂交,正常情况下Aya×Aya后代中AyAy:Aya:aa=1:2:1,由于AyAy致死,所以Aya:aa=2:1,Bb×Bb后代中B-:bb=3:1,按照自由组合定律,(2Aya:1aa)×(3B-:1bb),后代中黄色鼠(Aya B-、Ayabb):黑色鼠(aaB-):巧克力色鼠(aabb)=(2/3×3/4+2/3×1/4):(1/3×3/4):(1/3×1/4)=8/12:3/12:1/12=8:3:1,所以后代表型及其比例为黄色鼠:黑色鼠:巧克力色鼠=8:3:1的原因是控制毛色的两对等位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且AyAy纯合致死。(3)黄腹黑背雌鼠(at-B-)和黄腹棕背雄鼠(at-bb)杂交,因为F1代产生了黑色鼠(aaB-)和巧克力色鼠(aabb),所以亲本都含有a和b基因,那么黄腹黑背雌鼠基因型为ataBb,黄腹棕背雄鼠基因型为atabb,二者杂交,F1代产生了3/8=3/4×1/2黄腹黑背鼠(at-Bb),3/8=3/4×1/2黄腹棕背鼠(at-bb),1/8=1/4×1/2黑色鼠(aaBb)和1/8=1/4×1/2巧克力色鼠(aabb)。(4)已知D基因位点的D基因控制色素的产生,dd突变体呈现白化性状,A决定鼠灰色,a决定黑色,F2代的表型及其比例为鼠灰色:黑色:白化=9:3:4,是9:3:3:1的变形,说明F1的基因型为AaDd,由于亲本是白化纯种鼠和鼠灰色纯种鼠,要得到F1为AaDd,则亲本白化纯种鼠的基因型为aadd,鼠灰色纯种鼠的基因型为AADD,二者杂交,F1的基因型为AaDd,F1代雌雄鼠交配,F2的基因型及比例为A-D-:aaD-:A-dd:aadd=9:3:3:1,表型之比为鼠灰色:黑色:白化=9:3:4,所以F2代黑色鼠的基因型为aaD-(aaDD、aaDd)。8.(2025·重庆·高考真题)全色盲是由隐性基因控制的视网膜疾病。某夫妻都是全色盲患者,二人因生育去医院做遗传咨询,医生询问了两人家族病史并做了相应检查,发现丈夫和其妹妹患病是H基因突变所致。妻子患病是G基因突变所致(1)根据系谱图(图1)可推测全色盲的遗传方式是 。(2)经检查发现丈夫的父母携带了由H基因突变形成的①②基因,其DNA序列如图2所示。据此分析,导致丈夫患病的H基因是 (填编号)。丈夫的父亲有两个突变基因但没有患病,表明基因的某些突变对生物的影响是 。(3)妻子表达G蛋白而导致患病,相关蛋白结构如图3所示。据图分析,G基因突变为g基因发生的变化是 。(4)临床研究发现,G基因和H基因任意突变都可导致全色盲,且突变的G基因可抑制H基因的表达。可支撑该结论的检查结果是 (选填两个编号)。①妻子的H蛋白表达下降②丈夫的G蛋白表达上升③妻子的H蛋白表达正常④丈夫的G蛋白表达下降⑤妻子的H蛋白表达上升⑥丈夫的G蛋白表达正常(5)不考虑基因的新突变,医生发现该夫妻有1/4的概率生育健康的孩子,则该夫妻的基因型分别是 (H、G表示显性基因,h、g表示隐性基因)。【答案】(1)常染色体隐性(2) ① 无益也无害/中性(3)碱基的缺失、增添或替换(4)①⑥(5)Gghh、ggHh【解析】(1)分析题图1,正常的父母生出了患病的女儿,“无中生有”为隐性,且女儿患病而父亲表现为正常,说明该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2)结合图2DNA序列分析,丈夫的父亲有两个①②突变基因表现为正常,丈夫的母亲含有一个①突变基因也表现为正常,丈夫只能从母亲获得突变后的①基因,若从父亲处获得②基因,则患病丈夫与父亲的基因型一致,应该表现为正常,所以患病丈夫从父母处获得的均为①基因,即导致丈夫患病的H基因是①。丈夫的父亲有两个突变基因但没有患病,表明基因的某些突变对生物的影响是中性的。(3)妻子表达G蛋白而导致患病,相关蛋白结构如图3所示。据图分析G基因表达的G蛋白比g基因表达的g蛋白氨基酸序列更短,可能是终止密码子提前出现造成的,终止密码子提前出现可能是DNA上碱基的缺失、增添或替换造成的。(4)妻子是G基因突变导致的患病,妻子体内突变的G 基因会抑制H基因的表达,导致H 基因的表达量下降, ①正确;丈夫是H基因突变导致的患病,体内没有突变的G基因,所以丈夫体内的G 蛋白表达正常,⑥正确。(5)由于G基因和H基因任意突变都会导致患病,只有GH_基因型的个体表现为正常,且妻子G基因突变、丈夫H基因突变,推测夫妻基因型分别为Gghh 和 ggHh 时生育健康孩子的概率为1/4。9.(2025·北京·高考真题)Usher综合征(USH)是一种听力和视力受损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分为α型、β型和γ型。已经发现至少有10个不同基因的突变都可分别导致USH。在小鼠中也存在相同情况。(1)两个由单基因突变引起的α型USH的家系如图。①家系1的II-2是携带者的概率为 。②家系1的II-1与家系2的II-2之间婚配,所生子女均正常,原因是 。(2)基因间的相互作用会使表型复杂化。例如,小鼠在单基因G或R突变的情况下,gg表现为α型,rr表现为γ型,而双突变体小鼠ggrr表现为α型。表型正常的GgRr小鼠间杂交,F1表型及占比为:正常9/16、α型3/8、γ型1/16。F1的α型个体中杂合子的基因型有 。(3)r基因编码的RN蛋白比野生型R蛋白易于降解,导致USH。因此,抑制RN降解是治疗USH的一种思路。已知RN通过蛋白酶体降解,但抑制蛋白酶体的功能会导致细胞凋亡,因而用于治疗的药物需在增强RN稳定性的同时,不抑制蛋白酶体功能。红色荧光蛋白与某蛋白的融合蛋白以及绿色荧光蛋白与RN的融合蛋白都通过蛋白酶体降解,研究者制备了同时表达这两种融合蛋白的细胞,在不加入和加入某种药物时均分别测定两种荧光强度。如果该药物符合要求,则加药后的检测结果是 。(4)将野生型R基因连接到病毒载体上,再导入患者内耳或视网膜细胞,是治疗USH的另一种思路。为避免对患者的潜在伤害,保证治疗的安全性,用作载体的病毒必须满足一些条件。请写出其中两个条件并分别加以解释 。【答案】(1) 2/3 家系 1 和家系 2 的 USH 是由不同基因突变引起的(2)ggRr、Ggrr(3)绿色荧光强度较强,红色荧光强度不变(4)a.不能表达病毒基因,避免触发免疫反应 b.不能整合到染色体中, 避免潜在的突变风险 c.不能在细胞内增殖,避免伤害细胞 d.不能严重影响细胞的基因表达,避免影响细胞正常功能 (合理即可)【解析】(1)①已知 USH 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设控制该病的基因为a。家系 1 中 I - 1 和 I - 2 表现正常,生了一个患病的儿子 II - 1(基因型为aa),根据基因的分离定律,可知 I - 1 和 I - 2 的基因型均为Aa。II - 2 表现正常,其基因型可能为AA或Aa,AA的概率为1/3,Aa的概率为2/3,即家系 1 的 II - 2 是携带者(Aa)的概率为2/3。②因为已经发现至少有 10 个不同基因的突变都可分别导致 USH,家系 1 和家系 2 的 USH 是由不同基因突变引起的。假设家系 1 是A基因发生突变导致的,家系 2 是B基因发生突变导致的(A、B为不同基因位点),家系 1 的 II - 1 基因型可能为aaBB,家系 2 的 II - 2 基因型可能为AAbb,他们之间婚配,后代基因型为AaBb,均表现正常。(2)已知小鼠单基因G或R突变的情况下,gg表现为α型,rr表现为γ型,双突变体小鼠ggrr表现为α型,表型正常的GgRr小鼠间杂交,F1表型及占比为:正常9/16、α型3/8、γ型1/16,说明F1中α型个体的基因型有ggRR、ggRr、ggrr、Ggrr。其中杂合子的基因型有ggRr、Ggrr。(3)因为红色荧光蛋白与某蛋白的融合蛋白以及绿色荧光蛋白与RN的融合蛋白都通过蛋白酶体降解,药物要求在增强RN稳定性的同时,不抑制蛋白酶体功能。那么加入药物后,与不加入药物对比,绿色荧光蛋白与RN的融合蛋白降解减少,绿色荧光强度较强,而红色荧光蛋白与某蛋白的融合蛋白仍正常通过蛋白酶体降解,红色荧光强度不变。(4)用作载体的病毒满足的条件有:a.病毒不能具有致病性,如果病毒具有致病性,会对患者的健康造成额外的伤害,无法保证治疗的安全性; b.不能整合到染色体中, 避免潜在的突变风险;c.病毒不能在宿主细胞内自主复制,若病毒能自主复制,可能会在患者体内大量增殖,引发不可控的反应,对患者造成潜在伤害 ; d.不能严重影响细胞的基因表达,避免影响细胞正常功能 。长句作答类一、教材知识链接1.孟德尔针对豌豆的两对相对性状杂交实验提出的“自由组合假设”:F1(YyRr)在产生配子时,每对遗传因子彼此分离,不同对的遗传因子可以自由组合。这样F1产生的雌配子和雄配子各有4种:YR、Yr、yR、yr,它们之间的数量比为1:1:1:1。(P10)2.自由组合定律:控制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的分离和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形成配子时,决定同一性状的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决定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自由组合。(P12)3.自由组合定律实质: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4.孟德尔用豌豆做遗传实验取得成功的原因:①选用了正确的实验材料:豌豆;②用统计学方法对结果进行分析;③科学地设计了实验的程序:试验→分析→假说→验证→结论,即假说—演绎法。④由一对到多对的研究思路;⑤用不同的字母代表不同的遗传因子,有利于逻辑分析遗传的本质。5.约翰逊将孟德尔的“遗传因子”命名为“基因”,并且提出了基因型和表型的概念。基因型是性状表现的内在因素,表型是基因型的表现形式。(P15“本章小结”)二、长句表达强化1.测交实验子代出现4种比例相等的性状类型的原因是什么?F1是双杂合子,能产生4种数量相等的配子,隐性纯合子只产生一种配子。2.F2中还出现了亲本所没有的性状组合——绿色圆粒和黄色皱粒。请思考:具有两对相对性状的纯合亲本杂交,产生的F1基因型为AaBb,则两亲本基因型是什么?F2中重组类型是什么?所占比例又是多少?亲本基因型可以是AABB×aabb,此时重组类型是A_bb和aaB_,占3/8;亲本基因型还可以是AAbb×aaBB,此时重组类型是A_B_和aabb,占5/8。3.Yyrr(黄皱)×yyRr(绿圆),后代表型及比例为黄圆∶绿皱∶黄皱∶绿圆=1∶1∶1∶1,这能说明控制两对相对性状的基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吗?为什么?不能;Yyrr(黄皱)×yyRr(绿圆),无论这两对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还是两对同源染色体上,后代的表型及比例都为黄圆∶绿皱∶黄皱∶绿圆=1∶1∶1∶1。三、新情境连锁和互换的分析1.连锁互换产生的配子(以精原细胞为例)①每个精原细胞发生一次图示互换,可得到一半重组类型和一半非重组类型的配子。例如,10%的精原细胞发生了图示互换,重组率是5%。②互换后基因数目不变,仅是基因位置发生改变。③互换发生在减数分裂Ⅰ四分体时期的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2.连锁和互换的判断:测交比例直接反映配子的基因型比,因此可以用测交来验证是否连锁和互换。1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第16讲 自由组合定律目 录01考情解码·考点定标 202体系构建·思维领航 303考点突破·考向探究 3考点一 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 4知识点1 两对相对性状杂交实验过程 4知识点2 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分析 6知识点3 孟德尔获得成功的原因及规律应用 7重难点透析 自由组合定律的实验验证方法 7考向1 两对相对性状杂交实验过程 8考向2 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及验证 9考点二 自由组合定律的常规解题规律和方法 10知识点1 “拆分法”求解自由组合定律的计算问题 10知识点2 已知子代推亲代(逆向组合法) 11知识点3 多对基因控制生物性状的分析 11知识点4 自由组合中的自交、测交和自由交配问题 12考向1 亲子代基因型、表型互推 13考向2 自交和自由交配 14考点三 自由组合定律中特殊分离比问题的分析及拓展 15知识点1 9∶3∶3∶1的变式(总和等于16) 15知识点2 基因数量累加效应 15知识点3 致死类(和小于16的特殊分离比) 15考向1 基因互作类 16考向2 致死类 1704真题感知·命题洞见(含2025年高考真题) 1805 学以致用·能力提升 22一、教材知识链接 22二、长句表达强化 22三、新情境(连锁和互换的分析) 22考点要求 考查形式 2025年 2024年 2023年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分析 选择题 非选择题 甘肃卷T6,3分 新课标卷T34, 10分 湖北卷T14,2分自由组合定律的常规题型 选择题 非选择题 四川卷T12,3分 广东卷T14,3分 河北卷T23,12分 全国甲卷T32,10分自由组合定律 选择题 非选择题 江苏卷T24,9分 湖北卷T18,2分 全国乙卷T6,6分考情分析: 1.从命题题型和内容上看,试题以非选择题为主,题目难度一般较大,属于压轴题。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考查:自由组合定律的发现过程、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和验证、自由组合定律的特殊情况分析应用等。 2.从命题思路上看,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考查: (1)利用“科研情境”或“异常比例”出现,要求考生能识别比例特征,推断可能的遗传机制(基因互作或致死),并能设计杂交实验进行验证(如测交、自交); (2)题目会结合具体情境(如动植物性状、人类遗传病),要求逻辑清晰,熟练运用棋盘法或分枝法进行推导亲子代基因型或表型。复习目标: 1.分析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阐述生命的延续性,建立进化与适应的观点。(生命观念) 2.基于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总结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培养归纳与演绎能力。(科学思维) 3.通过对个体基因型的探究和自由组合定律的验证实验分析,掌握实验操作的方法,培养实验设计及实验结果分析能力。(科学探究)考点一 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知识夯基知识点1 两对相对性状杂交实验过程1.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发现问题取纯种 豌豆和纯种 豌豆进行杂交,得F1,F1 ,观察并统计F2的性状表现及比例。(提醒:纯种黄色皱粒和绿色圆粒杂交也可以得到同样的结果)(1)F2每对相对性状的分离比(2)将两对相对性状结合起来看,组合是 的,结果与实际结果相符。说明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是独立的、互不干扰的,不同的性状之间是 的。(3)问题提出①F2中为什么出现新性状组合?②为什么不同类型性状比为9∶3∶3∶1 (提醒:9:3:3:1=(3:1)(3:1))2.对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1)理论解释现代解释为“两对等位基因”①两对性状分别由 控制。②F1产生配子时,每对遗传因子彼此分离,不同对的遗传因子可以 。F1产生的雌雄配子各有比例相等的 种。③受精时,雌雄配子的结合是 的,结合方式有 种。(提醒:结合方式≠遗传因子组合形式)④F2遗传因子组合形式有 种,性状表现有4种,且比例为 。(2)遗传图解(棋盘格式)(3)各基因型、表型个体所占比例3.对自由组合现象的验证——演绎推理、验证假说(1)方法: 实验(2)目的:测定F1的 组成。(3)遗传图解(4)结论:实验结果与演绎结果相符,假说成立。【易错提醒】(1)YYRR基因型个体在F2中的比例为1/16,在黄色圆粒豌豆中的比例为1/9,注意范围不同,求解比例不同。黄圆中杂合子占8/9,绿圆中杂合子占2/3。(2)若亲本是黄皱(YYrr)和绿圆(yyRR),则F2中重组类型为绿皱(yyrr)和黄圆(Y_R_),所占比例为1/16+9/16=5/8;亲本类型为黄皱(Y_rr)和绿圆(yyR_),所占比例为3/16+3/16=3/8。 (3)yyRr×Yyrr不属于测交,测交是指F1与隐性纯合子杂交。因此虽然YyRr×yyrr和yyRr×Yyrr这两对杂交组合的后代的基因型相同,但只有YyRr×yyrr称为测交。【名师提醒】教材隐性知识:(必修2 P11“图1 8”拓展)F2中还出现了亲本所没有的性状组合“绿色圆粒和黄色皱粒”。请思考:具有两对相对性状的纯合亲本杂交,产生的F1基因型为AaBb,则两亲本基因型是什么?F2中重组类型是什么?所占比例又是多少? 知识点2 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分析内容:控制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的分离和组合是 的;在形成配子时,决定同一性状的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 ,决定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 。(1)研究对象研究对象: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2)发生时间:(3)实质:减数分裂I后期,同源染色体 , 自由组合,非同源染色体上的 自由组合(4)适用范围:适用生物进行有性生殖的 的遗传;适用遗传适用于细胞核遗传,不适用于细方式胞质遗传(提醒:也不适用于原核生物和病毒);适用 控制不同相对性病毒状的遗传因子独立遗传2.细胞学基础【易错提醒】(1)个数≠种类数,雌配子数≠雄配子数。4种雌配子比例相同,4种雄配子比例相同,但雄配子数远远多于雌配子数。(2)非等位基因可位于同源染色体上,也可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不能自由组合。(3)配子的随机结合(受精作用)不属于基因的自由组合。【名师提醒】教材隐性知识:(必修2 P11“图1 9”拓展)Yyrr(黄皱)×yyRr(绿圆),后代表型及比例为黄圆∶绿皱∶黄皱∶绿圆=1∶1∶1∶1,能说明控制黄圆绿皱的基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吗?为什么? 知识点3 孟德尔获得成功的原因及规律应用1.孟德尔获得成功的原因2.孟德尔遗传规律的应用(1)应用:有助于人们正确地解释生物界普遍存在的遗传现象,还能够预测杂交后代的 和它们出现的 ,这在动植物育种和医学实践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2)实例①杂交育种:人们有目的地将具有 的两个亲本杂交,使两个亲本的 组合在一起,再筛选出所需要的优良品种。例如既抗倒伏又抗锈病的纯种小麦的选育。②医学实践:人们可以依据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对某些遗传病在 作出科学的推断,从而为 提供理论依据。例如若一个白化病(由隐性基因a控制)患者的双亲表型正常,患者的双亲一定都是杂合子(Aa),则双亲的后代中患病概率是 。【名师提醒】教材隐性知识:(必修2 P12正文)孟德尔研究山柳菊不能成功的原因主要是①山柳菊没有既容易区分又可以连续观察的 ;②山柳菊有时进行 ,有时 ;③山柳菊 ,难以做人工杂交实验。重难点透析 自由组合定律的实验验证方法验证方法 结论自交法 F1自交后代的性状分离比为 9:3:3:1 ,则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由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的两对等位基因控制测交法 F1测交后代的性状比例为 1:1:1:1 ,由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的两对等位基因控制,则遵循自由组合定律花粉鉴定法 F1若有四种花粉,比例为 1:1:1:1 ,则遵循自由组合定律单倍体育种法 取花药离体培养,用秋水仙素处理单倍体幼苗,若植株有四种表型,且比例为 1:1:1:1 ,则遵循自由组合定律考向研析考向1 两对相对性状杂交实验过程例1.孟德尔运用了假说—演绎法来探索遗传规律。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提出问题”建立在纯合亲本杂交和F1自交的遗传实验基础上B.孟德尔依据减数分裂过程进行了“演绎、推理”C.进行测交实验是假说—演绎法中的“演绎、推理”阶段D.孟德尔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雌雄配子结合时,控制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自由组合”【变式训练1·变考法】下列关于孟德尔两对相对性状杂交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A.从F1母本植株上选取一朵或几朵花,只需在花粉未成熟时将花瓣掰开去雄即可B.F2中出现的4种表型,有3种是不同于亲本表型的新组合C.F1产生配子时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含双显性基因的配子数量最多D.F1产生的雌、雄配子各有4种,受精时配子的结合存在16种组合方式【变式训练2·变考法】论预期,则可验证其假说成立以下为孟德尔对豌豆两对相对性状杂交实验的假说演绎图解。有关分析正确的是A.上、下图分别是假说推理过程、演绎推理过程B.上图的每对相对性状在F2中不出现一定的分离比,下图的比例为9:3:3:1C.下图的雌雄配子随机受精结合的过程遵循自由组合定律D.孟德尔运用此科学思维方法解决问题并得出基因在染色体上的结论考向2 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及验证例2.某生物兴趣小组选择纯合黄色圆粒和绿色皱粒的豌豆进行杂交获得F1,再让F1进行自交产生F2,取F2中一株黄色皱粒植株和一株绿色圆粒植株进行杂交产生子代F3,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F2黄色圆粒中,有4/9的自交后代会产生3:1的分离比B.F2中黄色皱粒豌豆的自交子代会出现黄色:绿色=5:1C.通过对F2所结种子进行统计来获得F3表型及比例的数据D.若F3表型有四种且比例为1:1:1:1,说明两对基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变式训练1·变考法】某两性花植物的花色受三对独立遗传的等位基因 A/a、B/b、C/c 控制(如图),且蓝色与黄色复合后显绿色,蓝色与红色复合后显紫色,现有某紫花植株自交子代出现白花、黄花。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该紫花植株的基因型一定为 AaBbCcB.自然种群中红花植株的基因型有4种C.绿花植株的自交后代不可能出现红花D.该自交子代中绿花植株出现概率为 3/64【变式训练2·变载体】南瓜中白色(W)对黄色(w)呈显性,盘状(D)对球状(d)呈显性,两对等位基因独立遗传,基因型为WwDd的南瓜甲和南瓜乙杂交,F1代表现型为白色盘状:白色球状:黄色盘状:黄色球状=3:1:3:1,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南瓜乙的基因型为wwDdB.南瓜甲产生WD卵细胞和WD精子的数量之比不为1:1C.亲代产生的雌、雄配子随机结合,体现了自由组合D.F1中重组类型占1/4考点二 自由组合定律的常规解题规律和方法知识夯基知识点1 “拆分法”求解自由组合定律的计算问题解题技巧:将多对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分离为若干分离定律问题分别分析,再运用乘法原理进行组合。1.配子类型及概率的问题具多对等位基因的个体 解答方法 举例(基因型为AaBbCc的个体)产生配子的种类数 每对基因产生配子种类数的 配子种类数为 Aa Bb Cc ↓ ↓ ↓ 2×2×2= 种产生某种配子的概率 每对基因产生相应 的积 产生ABC配子的概率为(1/2)×(1/2)×(1/2)=1/8配子间的结合方式问题如AaBbCc与AaBbCC杂交过程中,求配子间的结合方式的种数。a.先求AaBbCc、AaBbCC各自产生多少种配子。AaBbCc产生 种配子,AaBbCC产生 种配子。b.再求两亲本配子间的结合方式。由于两性配子间结合是 的,因而AaBbCc与AaBbCC配子间有8×4= 种结合方式。2.基因型类型及概率的问题问题举例 计算方法AaBbCc×AaBBCc杂交,求它们后代的基因型种类数 可分为三个分离定律问题: Aa×Aa→后代有 种基因型(1AA∶2Aa∶1aa) Bb×BB→后代有 种基因型(1BB∶1Bb) Cc×Cc→后代有 种基因型(1CC∶2Cc∶1cc) 因此,AaBbCc×AaBBCc的后代中有3×2×3=18种基因型AaBbCc×AaBBCc后代中AaBBcc出现的概率计算 1/2(Aa)×1/2(BB)×1/4(cc)=1/163.表型类型及概率的问题问题举例 计算方法AaBbCc×AabbCc,求其杂交后代可能的表型种类数 可分为三个分离定律问题: Aa×Aa→后代有 种表型(3A_∶1aa) Bb×bb→后代有 种表型(1Bb∶1bb) Cc×Cc→后代有 种表型(3C_∶1cc) 所以,AaBbCc×AabbCc的后代中有2×2×2=8种表型AaBbCc×AabbCc后代中表型A_bbcc出现的概率计算 3/4(A_)×1/2(bb)×1/4(cc)=3/32(提醒:在计算不同于双亲的表型的概率时,可以先算与双亲一样的表型的概率,然后用1减去与双亲相同表型的概率即可。)知识点2 已知子代推亲代(逆向组合法)1.基因填充法(1)根据亲本和子代的表型写出亲本和子代的基因型,如基因型可表示为 。(2)根据子代基因型推测亲本基因型(此方法只适用于亲本和子代表型已知,且显隐性关系已知时)。2.根据子代表型及比例推测亲本基因型规律:根据子代表型比例拆分为分离定律的分离比,确定每一对相对性状的亲本基因型,再组合。如:①9∶3∶3∶1 (3∶1)(3∶1) ;②1∶1∶1∶1 (1∶1)(1∶1) ;③3∶3∶1∶1 (3∶1)(1∶1) (Aa×Aa)(Bb×bb);④3∶1 (3∶1)×1 (Aa×Aa)(BB×BB)或(Aa×Aa)(BB×Bb)或(Aa×Aa)(BB×bb)或(Aa×Aa)(bb×bb)。知识点3 多对基因控制生物性状的分析1.n对等位基因(完全显性)分别位于n对同源染色体上的遗传规律亲本相对性状的对数 1 2 nF1配子种类和比例 2种(1∶1)1 22种(1∶1)2 2n种(1∶1)nF2表型种类和比例 2种(3∶1)1 22种(3∶1)2 2n种(3∶1)nF2基因型种类和比例 3种(1∶2∶1)1 32种(1∶2∶1)2 3n种(1∶2∶1)nF2全显性个体比例 (3/4)1 (3/4)2 (3/4)nF2中隐性个体比例 (1/4)1 (1/4)2 (1/4)nF1测交后代表型种类及比例 2种(1∶1)1 22种(1∶1)2 2n种(1∶1)nF1测交后代全显性个体比例 (1/2)1 (1/2)2 (1/2)n2.判断控制性状的等位基因对数的方法(1)巧用“性状比之和”,快速判断控制遗传性状的基因的对数。a.自交情况下,得到的“性状比之和”是 的几次方,就说明自交的亲代中含有 ;b.测交情况下,得到的“性状比之和”是 的几次方,则该性状就由 控制。(2)两步法分析涉及多对等位基因的遗传问题第一步,确定控制某性状的等位基因的对数:常用“拆分法”把题中出现的概率——如1/64进行拆分,即1/64= 3,从而推测控制一对相对性状的等位基因对数(3对)。第二步,弄清各种表型对应的基因型。弄清这个问题以后,用常规的方法推断出子代的基因型种类或某种基因型的比例,然后进一步推断出子代表型的种类或某种表型的比例。(3)利用(3/4)n、(1/4)n推导依据n对等位基因自由组合且为完全显性时,F2中每对等位基因都至少含有一个 的个体所占比例是(3/4)n, 所占比例是(1/4)n,可快速推理基因型。知识点4 自由组合中的自交、测交和自由交配问题纯合黄色圆粒豌豆(YYRR)和纯合绿色皱粒豌豆(yyrr)杂交后得F1,F1再自交得F2,若F2中绿色圆粒豌豆个体和黄色圆粒豌豆个体分别进行自交、测交和自由交配,所得子代的表型及比例分别如下表所示:项目 表型及比例yyR_ (绿圆) 自交 绿色圆粒∶绿色皱粒=测交 绿色圆粒∶绿色皱粒=自由交配 绿色圆粒∶绿色皱粒=Y_R_ (黄圆) 自交 黄色圆粒∶绿色圆粒∶黄色皱粒∶绿色皱粒=测交 黄色圆粒∶绿色圆粒∶黄色皱粒∶绿色皱粒=自由交配 黄色圆粒∶绿色圆粒∶黄色皱粒∶绿色皱粒=考向研析考向1 亲子代基因型、表型互推例1.某雌雄同株异花植物的籽粒颜色由两对等位基因控制,基因A控制籽粒为紫色,基因a控制籽粒为黄色。基因B使基因型为Aa个体的籽粒呈现白色。籽粒的颜色同时也受到温度的影响。兴趣小组利用黄色、紫色籽粒长成的植株作为亲本,分别在不同的温度条件下进行杂交实验,得到甲、乙两组实验结果,如下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甲组:F1为白色,F2中紫色:黄色:白色=6:4:6乙组:F1为紫色,F2中紫色:黄色:白色=10:4:2A.亲本中黄色籽粒和紫色籽粒个体的基因型可能是aaBB、AAbbB.基因型为AaBb的个体在不同温度下表现出来的颜色可能不同C.甲组F2中的紫色和黄色籽粒个体杂交,子代黄色籽粒个体占1/6D.乙组F2中的白色和黄色籽粒个体杂交,子代黄色籽粒个体占3/8【变式训练1·变载体】纯合亲本白眼长翅果蝇和红眼残翅果蝇进行杂交,结果如图所示。F2中每种表型都有雌雄个体。根据杂交结果,下列推测合理的是( )A.F1雌果蝇只有一种基因型B.F2红眼长翅果蝇有6种基因型C.F2长翅果蝇中纯合子与杂合子比例相等D.控制眼色和翅形的基因分别位于常染色体和X染色体上【变式训练2·变考法】某二倍体植物有雄花、雌花和两性花之分,其性别由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F和M基因决定,且受植物激素乙烯的影响,F和M基因的作用机制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植物体的各个部位均能合成乙烯B.乙烯作为信号分子调控M基因的表达C.基因型为FFMM的植株开雌花D.基因型均为FfMm的植株群体能自然繁衍后代考向2 自交和自由交配例2.某植物的花色受两对等位基因A/a和B/b控制,且基因A和基因B是开红花的必需基因。在种植中发现,深红花和白花性状均可稳定遗传。现有深红花品系(甲)和白花品系(乙)植株杂交,F1均为浅红花,F1自交,F2中深红花:浅红花:白花=1:8:7。下列相关分析错误的是( )A.这两对等位基因的遗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B.白花植株之间杂交,后代不会出现深红花植株C.自然状态下,浅红花植株自交均会发生性状分离D.F2中自交后代为两种花色的植株占F2的比例为1/2【变式训练1·变载体】科学家发现了某二倍体植物(XY型),该植物的叶形和茎色,分别由等位基因B/b和E/e控制,已知基因B、b位于常染色体上。现有一株圆叶绿茎与另一株圆叶紫茎杂交,F1中有1/8为尖叶紫茎雄株。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该植物的圆叶对尖叶为显性性状且两对等位基因独立遗传B.若F1的所有植株自由交配,后代中基因e的频率为1/3C.F1圆叶绿茎植株均为杂合子,尖叶紫茎植株均为纯合子D.若仅考虑叶形这对相对性状,让F1圆叶雌雄植株杂交,后代圆叶中纯合子占1/2【变式训练2·变考法】植物A的花瓣形态(单瓣、复瓣、重瓣)由A/a和B/b两对等位基因控制,花色(紫色、红色)由D/d控制,性别决定方式为XY型,不考虑基因位于X、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研究人员进行如下实验:实验一:纯合重瓣紫花雌株×纯合单瓣红花雄株→F1全为单瓣紫花。F1雌株 × 纯合重瓣紫花雄株→F2中雌花均为紫花,雄花中紫花:红花=1:1,且雌雄花瓣形态比例均为单瓣:复瓣:重瓣=1:2:1。实验二:纯合单瓣紫花雌株 × 纯合重瓣红花雄株 → F1自由交配,F2中单瓣:复瓣:重瓣=17:10:1。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控制花色的D/d基因位于X染色体,紫花为显性性状B.基因A/a、B/b、D/d独立遗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C.实验二F2的表型比例异常,可能是F1产生ab的雄配子50%致死D.实验二F1雄株与纯合复瓣花杂交,子代复瓣花所占概率为1/2考点三 自由组合定律中特殊分离比问题的分析及拓展知识夯基知识点1 9∶3∶3∶1的变式类型 F1(AaBb) 自交后 代比例 F1(AaBb) 测交后 代比例Ⅰ 存在一种显性基因时表现为同一性状,其余正常表现 9∶6∶1Ⅱ 两种显性基因同时存在时表现为一种性状,否则表现为另一种性状 1∶3Ⅲ 当某一对隐性基因成对存在时表现为双隐性状,其余正常表现 9∶3∶4Ⅳ 只要存在显性基因就表现为一种性状,其余正常表现 15∶1知识点2 基因数量累加效应1.表型相关原理 举例分析(以基因型AaBb为例)自交后代比例 测交后代比例显性基因在基因型中的个数影响性状表现 AABB∶(AaBB、AABb)∶(AaBb、aaBB、AAbb)∶(Aabb、aaBb)∶aabb=1∶4∶6∶4∶1 AaBb∶(Aabb、aaBb)∶aabb=2.原因:A与B的作用效果相同,但显性基因越多,效果 。知识点3 致死类1.胚胎致死或个体致死2.配子致死或配子不育3.解答致死类问题的方法技巧(1)从每对相对性状分离比角度分析。如:6∶3∶2∶1 (2∶1)(3∶1) 某一对 纯合致死;4∶2∶2∶1 (2∶1)(2∶1) 两对显性基因有 即致死。(2)从F2每种性状的基因型种类及比例分析。如BB致死: 考向研析考向1 基因互作类例1.某四倍体植物是自花传粉植物,其果实有深红色、浅红色和白色三种,由等位基因和控制:当F和H基因同时存在时,植株结深红果;当F和H基因均不存在时,植株结白果;其他情况,植株结浅红果。等位基因和在遗传上,遵循自由组合定律,不考虑突变,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某结深红果植株自交,子代未发生性状分离,该植株应为纯合子B.基因型为的植株自交,子代中结深红果植株约占C.利用测交或自交的方法,可以准确得出某结浅红果植株的基因型D.该四倍体植物群体中,结深红果植株对应的基因型最多有9种【变式训练1·变考法】矮牵牛叶形有卵圆形和椭圆形,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花朵大小有大花型和小花型。将大花椭圆矮牵牛与小花卵圆矮牵牛杂交,继续让F1自交,F2中大花椭圆:小花椭圆:大花卵圆:小花卵圆=27:21:9:7.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花朵大小至少由两对等位基因控制B.F1减数分裂可产生8种配子C.F2中的小花椭圆有10种基因型D.F2小花椭圆中杂合子所占比例为8/21【变式训练2·变载体】某种雌雄同株的白菜,其花色和叶球色分别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两对性状独立遗传。研究发现,黄花植株自由交配,子代有黄花和桔花;黄叶球植株自交,子代会出现黄叶球、桔叶球和白叶球;若植株花色为桔色,则其叶球也一定为桔色。该白菜种群不存在遗传致死现象,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该白菜种群有9种基因型、6种表型B.白叶球植株自交,子代不可能出现桔叶球C.桔叶球植株自交,子代桔叶球:黄叶球可能为1:3D.黄叶球植株自交,子代可能出现6:4:3:3的分离比考向2 致死类例2.蝴蝶的翅形(正常翅对残缺翅为显性)和翅长(长翅对短翅为显性)分别由位于常染色体上的两对独立遗传的等位基因A、a和B、b决定。基因A纯合时雌蝶致死。基因型为aabb的雌蝶和基因型为AABB的雄蝶交配得到F1,F1随机交配得到F2,F2蝴蝶中正常长翅、正常短翅、残缺长翅、残缺短翅的比例为( )A.6:2:3:1 B.9:3:3:1C.15:2:6:1 D.15:5:6:2【变式训练1·变考法】鸡的胫色由独立遗传的两对等位基因D/d与E/e控制。只含D不含E表现为黄色,只含E不含D表现为黑色,同时含有D和E表现为白色,其余表现为青色。现将纯合青色鸡与黄色鸡进行正反交,后代表型不完全一致(鸡属于ZW型性别决定的生物,不考虑ZW的同源区段)。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D与d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E与e基因位于性染色体上B.只有黑色鸡与白色鸡杂交后代才能出现四种颜色C.若想通过胫色区分后代性别,可选择黄色雌鸡与青色雄鸡杂交或白色雌鸡与黑色雄鸡杂交D.若含有D的雌配子有1/2致死,则黄色雌鸡与双杂合白色雄鸡杂交,后代白色杂合子占1/6【变式训练2·变载体】某种鸟类(性别决定方式为ZW型)的黄羽和白羽、棕眼和黑眼两对相对性状分别由B/b、 D/d两对等位基因控制。为研究上述两对性状的遗传机制,研究小组选取白羽黑眼雌鸟和黄羽棕眼雄鸟进行杂交,得到F1,F1雌雄个体相互交配得到F2,F1、F2的表型及比例如表所示(不考虑Z、W染色体同源区段)。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P F1 F2白羽黑眼♀×黄羽棕眼♂ ♀:黄羽黑眼:黄羽棕眼 白羽黑眼:白羽棕眼:黄羽黑眼:黄羽棕眼♂:白羽黑眼:白羽棕眼A.基因B/b、D/d分别位于Z染色体和常染色体上B.上述两对相对性状中的显性性状分别是白羽和黑眼C.上述两对基因中,决定眼色的基因存在显性纯合致死效应D.F1的黄羽黑眼鸟和白羽黑眼鸟交配,子代中白羽棕眼雌鸟占1/161.(2025·河南·高考真题)现有二倍体植株甲和乙,自交后代中某性状的正常株:突变株均为3:1.甲自交后代中的突变株与乙自交后代中的突变株杂交,F1全为正常株,F2中该性状的正常株:突变株=9:6(等位基因可依次使用A/a、B/b……)。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甲的基因型是AaBB或AABbB.F2出现异常分离比是因为出现了隐性纯合致死C.F2植株中性状能稳定遗传的占7/15D.F2中交配能产生AABB基因型的亲本组合有6种2.(2025·湖北·高考真题)某学生重复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取一粒黄色圆粒F 种子(YyRr),培养成植株,成熟后随机取4个豆荚,所得32粒豌豆种子表型计数结果如表所示。下列叙述最合理的是( )性状 黄色 绿色 圆粒 皱粒个数(粒) 25 7 20 12A.32粒种子中有18粒黄色圆粒种子,2粒绿色皱粒种子B.实验结果说明含R基因配子的活力低于含r基因的配子C.不同批次随机摘取4个豆荚,所得种子的表型比会有差别D.该实验豌豆种子的圆粒与皱粒表型比支持孟德尔分离定律3.(2024·广西·高考真题)某种观赏花卉(两性花)有4种表型:紫色、大红色、浅红色和白色,由3对等位基因(A/a、B/b和D/d)共同决定,其中只要含有aa就表现白色,且Aa与另2对等位基因不在同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现有4个不同纯合品系甲、乙、丙和丁,它们之间的杂交情况(无突变、致死和染色体互换)见表。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组别 杂交组合 F1 F1自交,得到F2Ⅰ 甲(紫色)×乙(白色) 紫色 紫色:浅红色:白色≈9:3:4Ⅱ 丙(大红色)×丁(白色) 紫色 紫色:大红色:白色≈6:6:4A.B/b与D/d不在同一对同源染色体上,遵循自由组合定律B.Ⅰ、Ⅱ组的F1个体,基因型分别是AaBBDd、AaBbDDC.Ⅰ组产生的F2,其紫色个体中有6种基因型D.Ⅱ组产生的F2,其白色个体中纯合子占1/24.(2024·广东·高考真题)雄性不育对遗传育种有重要价值。为获得以茎的颜色或叶片形状为标记的雄性不育番茄材料,研究者用基因型为 AaCcFf的番茄植株自交,所得子代的部分结果见图。其中,控制紫茎(A)与绿茎(a)、缺刻叶(C)与马铃薯叶(c)的两对基因独立遗传,雄性可育(F)与雄性不育(f)为另一对相对性状,3对性状均为完全显隐性关系。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育种实践中缺刻叶可以作为雄性不育材料筛选的标记B.子代的雄性可育株中,缺刻叶与马铃薯叶的比例约为1:1C.子代中紫茎雄性可育株与绿茎雄性不育株的比例约为3:1D.出现等量绿茎可育株与紫茎不育株是基因突变的结果5.(2024·全国甲卷·高考真题)果蝇翅型、体色和眼色性状各由1对独立遗传的等位基因控制,其中弯翅、黄体和紫眼均为隐性性状,控制灰体、黄体性状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某小组以纯合体雌蝇和常染色体基因纯合的雄蝇为亲本杂交得F1,F1相互交配得F2。在翅型、体色和眼色性状中,F2的性状分离比不符合9∶3∶3∶1的亲本组合是( )A.直翅黄体♀×弯翅灰体♂ B.直翅灰体♀×弯翅黄体♂C.弯翅红眼♀×直翅紫眼♂ D.灰体紫眼♀×黄体红眼♂6.(2024·新课标卷·高考真题)某种二倍体植物的P1和P2植株杂交得F1,F1自交得F2。对个体的DNA进行PCR检测,产物的电泳结果如图所示,其中①~⑧为部分F2个体,上部2条带是一对等位基因的扩增产物,下部2条带是另一对等位基因的扩增产物,这2对等位基因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①②个体均为杂合体,F2中③所占的比例大于⑤B.还有一种F2个体的PCR产物电泳结果有3条带C.③和⑦杂交子代的PCR产物电泳结果与②⑧电泳结果相同D.①自交子代的PCR产物电泳结果与④电泳结果相同的占7.(2025·甘肃·高考真题)大部分家鼠的毛色是鼠灰色,经实验室繁殖的毛色突变家鼠可以是黄色、棕色、黑色或者由此产生的各种组合色。已知控制某品系家鼠毛色的基因涉及常染色体上三个独立的基因位点A、B和D。A基因位点存在4个不同的等位基因:Ay决定黄色,A决定鼠灰色,at决定腹部黄色,a决定黑色,它们的显隐性关系依次为Ay>A>at>a,其中Ay基因为显性致死基因(AyAy的纯合鼠胚胎致死)。B基因位点存在2个等位基因:B(黑色)对b(棕色)为完全显性。回答下列问题。(1)只考虑A基因位点时,可以产生的基因型有 种,表型有 种。(2)基因型为AyaBb的黄色鼠杂交,后代表型及其比例为黄色鼠:黑色鼠:巧克力色鼠=8:3:1,产生这种分离比的原因是 。(3)黄腹黑背雌鼠和黄腹棕背雄鼠杂交,F1代产生了3/8黄腹黑背鼠,3/8黄腹棕背鼠,1/8黑色鼠和1/8巧克力色鼠。则杂交亲本基因型分别为♀ ,♂ 。(4)D基因位点的D基因控制色素的产生,dd突变体呈现白化性状。让白化纯种鼠和鼠灰色纯种鼠杂交,F1代呈现鼠灰色。F1代雌雄鼠交配产生F2代的表型及其比例为鼠灰色:黑色:白化=9:3:4,则亲本白化纯种鼠的基因型为 ,F2代黑色鼠的基因型为8.(2025·重庆·高考真题)全色盲是由隐性基因控制的视网膜疾病。某夫妻都是全色盲患者,二人因生育去医院做遗传咨询,医生询问了两人家族病史并做了相应检查,发现丈夫和其妹妹患病是H基因突变所致。妻子患病是G基因突变所致(1)根据系谱图(图1)可推测全色盲的遗传方式是 。(2)经检查发现丈夫的父母携带了由H基因突变形成的①②基因,其DNA序列如图2所示。据此分析,导致丈夫患病的H基因是 (填编号)。丈夫的父亲有两个突变基因但没有患病,表明基因的某些突变对生物的影响是 。(3)妻子表达G蛋白而导致患病,相关蛋白结构如图3所示。据图分析,G基因突变为g基因发生的变化是 。(4)临床研究发现,G基因和H基因任意突变都可导致全色盲,且突变的G基因可抑制H基因的表达。可支撑该结论的检查结果是 (选填两个编号)。①妻子的H蛋白表达下降②丈夫的G蛋白表达上升③妻子的H蛋白表达正常④丈夫的G蛋白表达下降⑤妻子的H蛋白表达上升⑥丈夫的G蛋白表达正常(5)不考虑基因的新突变,医生发现该夫妻有1/4的概率生育健康的孩子,则该夫妻的基因型分别是 (H、G表示显性基因,h、g表示隐性基因)。9.(2025·北京·高考真题)Usher综合征(USH)是一种听力和视力受损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分为α型、β型和γ型。已经发现至少有10个不同基因的突变都可分别导致USH。在小鼠中也存在相同情况。(1)两个由单基因突变引起的α型USH的家系如图。①家系1的II-2是携带者的概率为 。②家系1的II-1与家系2的II-2之间婚配,所生子女均正常,原因是 。(2)基因间的相互作用会使表型复杂化。例如,小鼠在单基因G或R突变的情况下,gg表现为α型,rr表现为γ型,而双突变体小鼠ggrr表现为α型。表型正常的GgRr小鼠间杂交,F1表型及占比为:正常9/16、α型3/8、γ型1/16。F1的α型个体中杂合子的基因型有 。(3)r基因编码的RN蛋白比野生型R蛋白易于降解,导致USH。因此,抑制RN降解是治疗USH的一种思路。已知RN通过蛋白酶体降解,但抑制蛋白酶体的功能会导致细胞凋亡,因而用于治疗的药物需在增强RN稳定性的同时,不抑制蛋白酶体功能。红色荧光蛋白与某蛋白的融合蛋白以及绿色荧光蛋白与RN的融合蛋白都通过蛋白酶体降解,研究者制备了同时表达这两种融合蛋白的细胞,在不加入和加入某种药物时均分别测定两种荧光强度。如果该药物符合要求,则加药后的检测结果是 。(4)将野生型R基因连接到病毒载体上,再导入患者内耳或视网膜细胞,是治疗USH的另一种思路。为避免对患者的潜在伤害,保证治疗的安全性,用作载体的病毒必须满足一些条件。请写出其中两个条件并分别加以解释 。长句作答类一、教材知识链接1.孟德尔针对豌豆的两对相对性状杂交实验提出的“自由组合假设”:F1(YyRr)在产生配子时, 彼此分离, 可以自由组合。这样F1产生的雌配子和雄配子各有4种: ,它们之间的数量比为 。(P10)2.自由组合定律:控制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的 和 是互不干扰的;在形成配子时,决定同一性状的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决定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自由组合。(P12)3.自由组合定律实质: 。4.孟德尔用豌豆做遗传实验取得成功的原因:①选用了正确的实验材料: ;②用 方法对结果进行分析;③科学地设计了实验的程序:试验→分析→假说→验证→结论,即 法。④由 的研究思路;⑤用不同的字母代表不同的遗传因子,有利于逻辑分析遗传的本质。5.约翰逊将孟德尔的“遗传因子”命名为“基因”,并且提出了基因型和 的概念。基因型是性状表现的内在因素, 是基因型的表现形式。(P15“本章小结”)二、长句表达强化1.测交实验子代出现4种比例相等的性状类型的原因是什么?2.F2中还出现了亲本所没有的性状组合——绿色圆粒和黄色皱粒。请思考:具有两对相对性状的纯合亲本杂交,产生的F1基因型为AaBb,则两亲本基因型是什么?F2中重组类型是什么?所占比例又是多少?3.Yyrr(黄皱)×yyRr(绿圆),后代表型及比例为黄圆∶绿皱∶黄皱∶绿圆=1∶1∶1∶1,这能说明控制两对相对性状的基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吗?为什么?三、新情境连锁和互换的分析1.连锁互换产生的配子(以精原细胞为例)①每个精原细胞发生一次图示互换,可得到一半重组类型和一半非重组类型的配子。例如,10%的精原细胞发生了图示互换,重组率是5%。②互换后基因数目不变,仅是基因位置发生改变。③互换发生在减数分裂Ⅰ四分体时期的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2.连锁和互换的判断:测交比例直接反映配子的基因型比,因此可以用测交来验证是否连锁和互换。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第16讲 自由组合定律(复习讲义)(全国通用)(原卷版).docx 第16讲 自由组合定律(复习讲义)(全国通用)(解析版).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