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人教版(2024)七年级上册 3. 1 列代数式表示数量关系 教学设计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初中数学人教版(2024)七年级上册 3. 1 列代数式表示数量关系 教学设计

资源简介

3.1列代数式表示数量关系
第2课时 列代数式表示数量关系导学案
时间:2025年10月27日
地点:七(3)班教室
学习目标:
1.运用代数式表示数量关系,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实际的问题;
2.经历从具体情境中用代数式表示数量关系的过程,发展数学抽象素养。
学习重难点:
重点:熟练运用代数式表示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
难点:具体情境中用代数式表示数量关系.
一、复习回顾
判一判:
下列代数式书写规范吗 并试着改正(1)m×3 (2)1a (3)-1mn (4)2÷a (5)1 t
二、新课导入
列出算式:(学法指导:独立完成,时间2分钟)
1.橡皮擦的单价是 3 元,钢笔的单价比橡皮擦的 2 倍还多 2.5 元,则钢笔的单价为多少元?
2.橡皮擦的单价是 x 元,钢笔的单价比橡皮擦的 2 倍还多 2.5 元,则钢笔的单价为多少元?
三、任务驱动一:(学法指导:独立完成,时间2分钟)
如何用代数式表示 a,b 两数的和与差的积?
注:在本套书中,如无特别说明,a,b 两数的差,a 与 b 的差,都指“a-b”
试一试:(学法指导:独立完成,时间4分钟)
试用代数式表示:
(1)a 与 b 的积的 5 倍;
(2)a 与 b 的 5% 的差
(3)x 与 y 的和的平方;
(4)x,y 两数的平方和
思考1:由上题可得列代数式时应注意哪些关键词?
关键词语如: 等。
思考2:由上题可得列代数式时,语言叙述所表示的运算顺序,一般是“先读 ”
任务驱动二:(学法指导:同桌交流,时间6分钟)
用代数式表示:
(1)购买2个单价为a元的面包和3瓶单价为b元的饮料所需的钱数.
(2)把a元钱存入银行,存期3年,年利率为2.75%,到期时的利息是多少元?
(3)某商品的进价为x元,先按进价的1.1倍标价,后又降价80元出售,现在的售价是多少元?
分析:
(1)总钱数=2个面包的总价;
(2)利息=本金× ×存期;
(3)现在的售价=原来的标价-
四、合作交流:(学法指导:小组交流,时间5分钟)
思考:由上题可得实际问题列代数式的步骤?并填空
1. 认真审题,将问题中的重要信息勾画出来.
2.分析问题,写出本题中的 。
3.按照分析出的数量关系,代入对应的数字或者 ,按顺序,写出 。
注:写数量关系时,常用的基本数量关系或公式如下:
A、实际问题
(1)路程= 速度= 时间=
(2)总价= 单价= 数量=
(3)工作量= 工作时间= 工作效率=
(4)利息=
……(课下总结)
B:几何问题
(1)S长方形= C长方形=
(2)S正方形= C正方形=
(3)S三角形=
(4)S圆= C圆= =
……(课下总结)
五、任务驱动三:(学法指导:同桌交流,时间4分钟)
例4甲、乙两地之间公路全长240km,汽车从甲地开往乙地,行驶速度为vkm/h.
(1)汽车从甲地到乙地需要行驶多少小时
(2)如果汽车的行驶速度增加3km/h,那么汽车从甲地到乙地需要行驶多少小时 汽车加快速度后可以早到多少小时
分析:(1)本题包含哪几个量 它们之间具有什么关系 问题(2)中的第二问的数量关系是什么
六、 课堂小结:
说一说: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呢?
七、当堂检测:
1. 用代数式表示:
(1)比 a 的 2 倍大 1 的数;
(2)a 的相反数与 b 的一半的差;
(3)a 的平方除以 b 的商.
2. 某种商品每袋 4.8 元,一个月内销售了 m 袋,用代数式表示这个月内销售这种商品的总价.
3. 有两块三角形棉田,一块底为 m米,高为n 米;另一块底为a米,高为 b 米. 用代数式表示两块棉田的总面积.
4. 在一个大正方形铁皮中挖去一个小正方形铁皮,大正方形的边长是 a mm. 小正方形的边长是 b mm. 用代数式表示剩余铁皮的面积.
八、作业:
1.总结本节知识点
2、课本75页复习巩固第1、3题
《列代数式表示数量关系》教学反思
本节课是《列代数式表示数量关系》的第二课时,在学生初步接触代数式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如何用代数式表示数学运算和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进行了深入的教学反思,总结如下:
一、教学成效与亮点
1.教学目标明确,重点难点把握准确
本节课紧紧围绕“运用代数式表示数量关系”这一核心目标展开教学,重点突出“熟练运用代数式表示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难点定位“在具体情境中准确列出代数式”。教学过程中通过层层递进的任务设计,有效突破了重难点。
2.教学设计合理,任务驱动效果显著
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模式,设置了三个主要任务驱动。任务驱动一:聚焦数学运算中的数量关系,从简单的两数和与差的积,到复合运算的表达,帮助学生建立语言叙述与代数式的对应关系。任务驱动二:转向实际问题情境,如购物结算、存款利息、商品售价等,让学生体会代数式在解决现实问题中的应用价值。
这种从数学内部到实际应用的过渡,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教学效果良好。
3.学法指导到位,注重学生能力培养
课件中明确标注“独立完成”“同桌交流”“小组合作”等学法指导,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独立完成环节培养了学生自主思考的能力;同桌交流促进了学生之间的思维碰撞;小组合作提升了学生的协作解决问题的能力,这种多元的学习方式,有效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4.关键词引导有效,突破语言转换难点
在列代数式的教学中,特别强调了“和、差、积、商、平方、立方”等关键词的理解,以及“先读先写”的转换原则。通过具体的例子分析,帮助学生掌握了从文字语言到符号语言的转换技巧,为后续学习奠定了坚实基础。
5.联系生活实际,体现数学应用价值
本节课选取了多个贴近学生生活的实例,如购买文具、银行存款、商品买卖等,让学生真切感受到数学知识的实用价值,增强了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动力。
二、存在问题与不足
1.部分学生语言转换能力较弱
在教学过程中发现,部分学生在理解“a与b的5%的差”“x与y的和的平方”等复合表达式时存在困难,容易出现运算顺序混淆的情况。这表明学生在语言理解与代数式转换方面的能力还需要进一步加强。
2.实际问题建模能力有待提升
当面对“商品降价”“存款利息”等需要提取数量关系的实际问题时,部分学生表现出建模能力不足,无法准确找出题目中的等量关系。这反映出学生在实际问题抽象为数学模型的能力需要系统培养。
3.几何与代数的结合不够深入
虽然本节课涉及了三角形面积、圆面积等几何公式,但对于几何图形中的数量关系与代数式的结合教学相对薄弱,未能充分展现几何问题中代数表达的丰富性。
4.课堂时间分配可以更优化
部分教学环节时间略显紧张,特别是小组讨论环节,有些组别未能充分展开讨论。个别学生因思考速度较慢,在独立完成环节显得比较仓促。
5.分层教学体现不够充分
在教学过程中,对于学习能力不同的学生,缺乏更有针对性的指导和任务要求,未能很好地体现因材施教的原则。
三、改进措施与教学建议
1.加强语言转换专项训练
(1)设计“数学语言—代数式”配对练习
(2)开展“听句子写代数式”的快速反应训练
(3)编制常见关键词的对照表,帮助学生建立语言与符号的对应关系
2.深化实际问题建模教学
(1)采用“问题分解法”,引导学生分步骤提取数量关系
(2)建立“实际问题—数量关系—代数式”的思维模板
(3)增加贴近学生生活的实例,如手机套餐选择、运动健身计划等
3.加强几何与代数的融合
(1)设计几何图形变化中的代数关系探究活动
(2)开展“拼图与代数式”“剪纸与代数式”等动手实践活动
(3)引导学生发现几何图形周长、面积变化中的代数规律
4.优化课堂时间管理
(1)根据学情预设弹性时间,确保重要环节充分展开
(2)建立“快速学生—拓展任务”“需要帮助学生—个别指导”的机制
(3)利用微课等资源,将部分知识点前置于课前学习
5.实施分层教学策略
(1)设计基础题、提高题、拓展题等不同层次的学习任务
(2)建立学习小组时考虑学生能力差异,实现优势互补
(3)为不同层次的学生制定个性化的学习目标和评价标准
四、教学启示与展望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深刻认识到:代数式的教学不仅要注重形式表达,更要重视意义理解。数学教学要善于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取材,让数学学习“有源有根”。培养学生的数学建模能力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长期坚持。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继续探索如何更好地将代数知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如何更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应用能力。同时,我也会更加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努力实现“让每个学生都能在数学学习中获得成功体验”的教学理想。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