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苏教版(2024)二年级上第四单元《认识三位数》表格式教学设计(3课时)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小学数学苏教版(2024)二年级上第四单元《认识三位数》表格式教学设计(3课时)

资源简介

小学数学单元整体设计
( 二 )年级
单元名称 认识三位数 单元课时数 3
设计者
课标分析 内容要求:1.感悟数的意义:在实际情境中感悟并理解三位数的意义,理解数位的含义,知道不同数位上的数字表示不同的值,形成初步的数感。2.掌握读写方法:能认、读、写三位数,会用三位数表示物体的个数或事物的顺序和位置,能用三位数表示具体情境中的数量。3.学会大小比较:了解符号<、=、>的含义,会比较三位数的大小,能用符号和词语描述其大小关系,通过数的大小比较,感悟相等和不等关系。4.认识计数工具:知道用算盘可以表示三位数,体会算盘作为传统计数工具的作用,感受数学文化。学业要求:1.数的读写与组成:能认、读、写三位数,理解百位、十位、个位的含义,掌握数的分解与组合。2.数位概念理解:清楚不同数位上的数字表示不同的数值,知道相邻计数单位之间的十进制关系,能用算盘表示三位数,理解上珠表示5的含义。3.数的大小比较:理解符号<、=、>的含义,会比较三位数的大小,能用符号和词语描述其大小关系。4.数感与符号意识培养:形成初步的数感和符号意识,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或完成一些开放性问题,如通过规律填数或用棋子摆数等。教学提示:1.在丰富的观察、操作和交流活动中认识三位数,发展学生数感。2.在基础性练习中开展三位数的含义、组成、大小比较和实际应用等探索活动,培养数感、符号意识和应用意识。学业质量描述:学生能借助直观教具理解计数单位“百”,知晓10个十是一百,掌握三位数的组成、读法和写法。能正确比较三位数的大小,理解符号<、=、>的含义并能运用其描述数的大小关系。同时,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学生可运用三位数的相关知识进行简单的估算和推理,体会数与生活的联系,形成初步的数感和应用意识,为后续学习更复杂的数与运算知识奠定基础。
教材分析 (知识结构图)
学情分析 二年级学生在经过一年级的数学学习后,已掌握100以内数的认识与运算,对数字有了初步感知,具备简单的数学思维和运算能力。但从两位数跨越到三位数,数位增多、概念更复杂,理解计数单位“百”及数的组成会有挑战。部分学生抽象思维较弱,需借助大量直观教具和实例辅助理解,也有学生活泼好动,在教学中需设计多样化互动活动,以提升他们的学习专注度与积极性。
单元学习目标 1.通过数小棒、拨计数器等操作,认识计数单位“百”,理解三位数组成,培养数感与直观思维能力。2.在读写三位数、比较大小的练习中,掌握相关方法,发展符号意识与逻辑推理素养。3.结合生活场景运用三位数知识解决问题,经历从具体到抽象的过程,提升应用意识与数学实践能力。
单元重点难点 重点:1.理解数位的概念,掌握三位数的组成和读写方法。2.能正确比较三位数的大小,理解不同数位上数字的意义。3.学会使用算盘表示三位数,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难点:1.理解数位意义。2.突破含0的三位数读写及连续数数的抽象过程。3.深化对“百”与数位关系的认知。
单元作业设计 一、基础巩固作业(必做)1.填空题(1)10个十是( ),100里面有( )个十。(2)3个百和5个一组成的数是( )。(3)760是由( )个百和( )个十组成的。2.判断题(1)三位数一定比两位数大。( )(2)555中的三个“5”表示的意义相同。( )(3)最大的三位数比最小的三位数多899。( )3.写出下面各数(1)四百三十五 写作:( )(2)六百零九 写作:( )(3)九百 写作:( )二、能力提升作业(选做,至少选2题)1.在计数器上表示数:在计数器上拨出345、608、990,并分别说一说每个数位上的数表示的意义。2.比较大小:比较下面每组数的大小,并说说你是怎么比较的。234〇324 567〇561 908〇8903.按规律填数(1)100、150、200、( )、( )、( )。(2)888、886、884、( )、( )、( )。(3)320、330、340、( )、( )、370 。三、思维拓展作业(选做,三选一)1.生活中的三位数:找一找生活中用到三位数的场景,记录下来,并和家长或同学说一说这些三位数表示的意义,如商品价格、楼层数、车牌号等。2.数字组合游戏:用2、5、8三个数字组成不同的三位数,把它们写下来,并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想一想,怎样组合才能不重复、不遗漏呢?数学故事:根据三位数的知识,编写一个数学小故事,如小动物们买文具,文具的价格是三位数,它们在比较价格、计算总价等过程中发生的故事。
小学数学课时教学设计
(二)年级
课时名称 认识100和计数单位“百” 第 ( 1 )课时
设计者
学习目标 1.结合生活实际,了解用计数器表示100的方法,100和计数单位“百”的认识,知道“10个十是一百”。2.经历观察、操作、思考等活动,认识百,理解100的意义,培养学生的数感。3.通过将实物转化成模型,再将模型抽象为符号的过程,准确表达100的组成和数位顺序清晰阐述比较数的大小,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渗透数学文化。
重点难点 重点:建立“10个十是一百”的概念,理解100的含义。认识计数单位“百”,明确数位顺序。难点:认识百的意义,感知体验位值制。正确比较数的大小,理解两位数与100的大小。
学习过程 嵌入评价
任务一:认识100,形成初步的数感与位值观念活动1:认识计数单位“百”课件出示例3活动要求:(1)请同学们数一数,图中一共有多少个小正方体 怎么数的呢 (2)在最后一列加上1个小正方体后有多少个呢 生:99添1就是100,一百就是100个一。(板书)刚才我们一个一个的数的,现在老师想挑战你们,你会10个10个的数吗?十个十个的数,从十数到一百。你发现了什么?发现:10个十是一百。一百里面有10个十。活动2:认识百位。活动要求:(1)同学们都知道在计数器上可以表示数,那在计数器上如何表示99呢 (2)刚才我们学习了 99 添1就是100,你能在计数器上继续表示100吗 师:十位前的这个数位我们称之为“百位”,指出:计数器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个位,第二位是十位,第三位是百位。读数和写数,都从高位起。(板书)请同学们在自己的计数器上找到百位,并表示100。课件出示在计数器上拨数的过程。比较:100 和10的写法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学生先独立思考,再展示交流。比较:100中的“1”和“0”分别表示什么 小结:100是一个三位数。最高位在百位上 .任务二:数数与比较大小1.数数练习(1)提出问题:“你能从50开始,十个十个地数到100吗 五个五个地数呢 ”让学生在练习本上写出数数的结果。(2)请学生汇报答案,其他学生进行核对。教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评价,强调数数的准确性和方法。(3)让学生互相出题,进行数数练习,提高学生的数数能力和合作意识。(4)总结数数练习的要点,强调不同数数方法的特点。2.比较大小:(1) 让学生任意选一个两位数和100比大小。提问:“你选的是哪个两位数 和100比,哪个大 为什么 ”(2)请学生回答,对于学生的回答进行追问和引导,让学生深入理解两位数与100的大小关系。(3)展示一些比较大小的题目,如56○100,90○100等,让学生在练习本上写出比较结果。(4)汇报答案,说明比较的方法和理由。小结比较大小的方法:先看数位,数位多的数大;如果数位相同,就从高位比起。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是否能通过观察、数数、操作、交流认识一百,体会“一百”是从数量为一百个抽象成的数。学生是否能通过动手操作数数,并基于已有的“十进”经验,理解100的意义感悟100是一个三位数。学生能否通过数数,感知100和两位数之间的关系进一步体会数的顺序、关系、计数单位的意义和作用。
板书设计: 认识10099添上1是100.10 个十是一百数位顺序: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个位,第二位是十位,第三位是百位。读数写数从高位起 比较大小:两位数<100
分层作业:夯实基础1.填一填 ( )个一是1个十。 ( )个十是1个百。2.看图填数这个数里面有( )个十,再添上( )个十就是一百。 3.在横线上填“>”“<”或“=”87 100 100 90+9 9个十 1个百提升能力1.在计数器上拨1个珠子,可以表示那些数?2.在( )里填数。你能想到几种填法?请你给出3种填法。拓展应用找一找生活中用三位数表示的信息,记录下来并与同学分享。
自我反思:
小学数学课时教学设计
( 二 )年级
课时名称 认识三位数的组成、读写和大小比较 第 ( 2 )课时
设计者
学习目标 1.能在数轴上正确找到数的位置,并根据数轴上数的特征会比较千以内数的大小。2.理解并掌握千以内数的组成和意义,能正确有序地数数,继续感受“十进制”计数法的特点,形成计数经验。3.在估数和数数的过程中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数感,培养观察、比较、分析和类比的能力。4.在学习活动的过程中,进一步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产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千以内数的组成和意义,能根据计数器正确的读写千以内的数,按照顺序数数并会比较它们的大小。难点:准确数出接近整十、整百的数,进一步理解体会“十进制”,形成计数经验,发展数感。
学习过程 嵌入评价
任务一:探究数的组成活动1:出示教材情景图创设情境,引入新课1.请同学们估计一下这幅图上篮球馆的座位席大约有多少个座位吗?多名学生估计数据:大约有一百多个座位。2.让学生一起数一数具体的数据,并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数的,跟同学交流。完成后汇报。3.提问:同学们都能够继续往后数出来这些数,那么你能把这些数写出来吗?让学生动笔写一写这些数,写完跟同桌核对,展示学生写数的结果。小结:我们不光要会继续从100往后数数和写数,还要知道它们是怎么组成的,怎么比较大小的。引入新知。活动2:探究数的组成1.出示小正方体摆出的124,并提问:你能在计数器上拨出一百二十四吗?动手操作拨一拨,拨完跟同桌交流。学生汇报拨珠方法。2.师生交流:我们还可以把124的组成写成124=( )+( )+( )的形式,想一想括号里应该怎样填。学生明确:124由1个百、2个十和4个一组成,124=100+20+4。3.计数器拨数练习提出要求:①在计数器上拨出一百零一和一百一十。②说说它们的组成并完成填空。③完成后跟同学交流核对。指名回答学生汇报。追问:你会比较101和110的大小吗?学生交流后汇报,说法合理即可。小结:从最高位百位比起,百位相同比十位,十位上大的数字就大。任务二:探究几百九十九添上1是多少1.从174开始,边拨珠边数数,数到199。提问:199添上1是多少?学生汇报拨珠过程:199添上1,个位满十要向十位进一,十位满十要向百位进一,就是二百。199添上1是2个百,2个百是200。追问:299添上1呢?399、499……呢?学生根据经验明确:299添上1是300,399添上1是400,499添上1是500,599添上1是600,699添上1是700,799添上1是800,899添上1是900。2.你能从200起一百一百地数到900吗?学生一起数一数:200、300、400、500 、600、700 、800、900。任务三:利用数轴比较数的大小1.说一说数轴上的数是怎样往后数的?填出缺的数据。2.括号里面可以填哪些数?100<( )<( )<650学生先独立完成,然后跟同学交流自己填的结果,看是否一样。多指几名学生回答,展示学生填写的数据。总结1000以内的数的知识。 学生能否合理估计座位数,是否具备初步的估计能力和数感。学生能否会用计数器按要求拨数,并知道数位上的珠子和对应的数字和数位表示的含义。学生能否会利用数轴来比较数的大小,能否从数轴上的位置感知数的大小关系。
板书设计:认识1000以内的数124由1个百、2个十和4个一组成124=(100)+(20)+(4)个位是几代表几个一,十位是几代表几个十,百位是几代表几个百。199添上1是200 299添上1是300……
分层作业:一、基础巩固1.(1)数一数,有( )个。 (2)涂出一百零八个方格。2.填一填,画一画。这个数由7个( )和3个( ) 这个数由3个( )和7个( )组成。 组成。3.标出285、294、308的位置,并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二、能力提升1.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数。 475=400+( )+5 700+60+4=( ) 392=( )+90+2 400+( )+7=4872.下面各数中的“4”分别表示多少?(填序号) 894 ( ) 498 ( ) 849 ( ) 三、思维拓展1.古代用算筹计数法表示数时,个位用纵式,十位用横式,其余纵横相间。如845表示为 ,下面的算筹分别表示多少?
自我反思:
小学数学课时教学设计
( 二 )年级
课时名称 认识算盘和用算盘表示数 第 ( 3 )课时
设计者
学习目标 1.能认识算盘,会用算盘表示数,并能读、写算盘表示的数。 2.经历观察和动手操作,初步认识算盘的结构,了解用算盘表示数的规则,学会用算盘表示数;经历拨数练习,能按要求在算盘上拨数,进一步理解计数单位、数位和数的组成,发展数感。 3.通过动手操作,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通过了解历史,体会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增强民族自豪感。
重点难点 重点:认识算盘,能用算盘表示数并能读、写算盘表示的数。难点:掌握上珠“以一当五”的计数方法。
学习过程 嵌入评价
介绍历史,引入新课介绍算盘的来源和发展历史。算盘是我国古代的伟大发明之一,它被称为“最古老的计算机”,今天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它。任务一:认识算盘:活动1:认一认,说一说出示算盘,介绍算盘各部分的名称(框、梁、档、上珠、下珠),了解算盘的结构。学生结合自己的算盘,同桌之间互相指一指、说一说这些部分。活动2:数一数请同学们数一数你的算盘上有几档,每档上有几颗上珠,有几颗下珠?预设:15档,有1颗上珠,4颗下珠。任务二:用算盘表示数:活动1:认识计数方法1.先确定个位档师:我们认识了算盘,接下来我们来学习怎么用算盘表示数。其实算盘和我们之前学过的计数器相似,是按照数位来计数的。我们首先要确定哪一档是个位,请同学们猜一猜。预设:从右数起第一档是个位。2.观察对比,确定上、下珠表示的数值观察你手中的算盘,它和计数器有什么不同呢?预设1:算盘的档分成了上下,和计数器不一样。预设2:计数器每个档有10颗珠子,而算盘上每个档只有5颗珠子。师:那怎样用算盘来表示数呢?指出:在每档上,一颗下珠表示1,一颗上珠表示5。活动2:拨一拨1.认识归0方法提问:用计数器拨数之前要先归0,在算盘上怎么来表示0呢?预设:上珠靠上框,下珠靠下框。(强调拨数之前要先归0)2.用算盘拨数学生动手操作:在算盘上拨1~10,并上讲台展示。(2,3,4是在个位档1个珠子的基础上一次往上拨下珠)提问:5怎么表示的?预设:用个位档的一个上珠表示,同时把四个下珠拨下去。追问:接着拨6,6怎么表示?7、8、9呢?拨一拨,并说一说各由几个上珠和下珠组成。提问:现在算盘上表示的是9,想一想怎么表示10?预设:在十位档拨一个下珠,将个位档归0。学生动手操作并小结:个位不够十位帮忙,十位不够百位帮忙(满十进一)。任务三:说、写算盘所表示的数活动1:我拨你说提问:我在算盘上拨珠子,你们快速说出表示的数字,看谁说得又快又对。预设:第一个数字是4(只有个位上的4颗下珠表示4个一),第二个数字是37(十位上的3个下珠表示3个十,个位上的1个上珠和2个下珠表示7个一,所以是37)。预设:将60读成6,802读成82,900读成9指出:算盘上第三个的个位上没有珠(空档),要用0占位,同样的第四个,第五个也是这样,强调读、写时不能省略。活动2:数数(试一试)小组合作:在算盘上一边拨珠一边数数。一个一个地数,从1数到18。找一位小组代表展示(过程中及时指导),边拨边数1、2、3……18。接下来,一个一个地数,从85数到100。一十一十地数,从280数到350。一百一百地数,从100数到900。(哪一组完成地最快就可以得到三朵小红花)。 学生是否能准确说出算盘各个部分的名称,并能通过观察准确数出算盘上有几档,每档上有几颗上珠,有几颗下珠。学生是否能够结合之前认识的计数器的经验来认识算盘的计数方法。能否准确说出从右数起第一位是个位,那按顺序接着是十位、百位、千位。学生通过对比计数器和算盘的不同,能否明白算盘上的一颗珠子不一定表示1。一颗下珠表示1,一颗上珠表示5。学生能否快速说出算盘表示的数并说说怎么判断的。学生能否正确在算盘上一边拨数一边数数。
板书设计:认识算盘和用算盘表示数算盘是由框、梁、档、上珠和下珠构成的一个下珠表示1,一个上珠表示5
分层作业:1.基础读一读,写一写,拨一拨(1)认真观察,先说出各数的组成,再读一读,写一写。(注意:中间位和末位出现空档要用0占位)(2)读一读,拨一拨。(注意:拨数时要从高位拨起)2.提升(1)写一写,比一比:回顾比大小的方法,指名回答。(2)填一填,拨一拨:先填空,再用算盘表示出各数。3.拓展(1)课后和你的好朋友比赛,看谁完成的又快又对。(写一个三位数,先说出它的组成,再在算盘上拨一拨)(2)回去和你的家人分享你了解的算盘的来源和历史。
自我反思: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