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苏教版(2024)二年级上 综合实践活动 《欢乐购物街》表格式教学设计(3课时)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小学数学苏教版(2024)二年级上 综合实践活动 《欢乐购物街》表格式教学设计(3课时)

资源简介

小学数学单元整体设计
( 二 )年级
单元名称 欢乐购物街 单元课时数 3
设计者
课标分析 内容要求: 1.在“欢乐购物街”主题活动中,学生需在真实购物场景或模拟情境里,全面认识各种面额人民币,如1元、5元、10元纸币及1角、5角硬币等。 2.掌握单位元、角、分间换算,像5元等于50角,30分是3角。能运用换算知识解决购物问题,比如买2元5角的铅笔盒,用5元付款,要算出应找回2元5角。3.了解货币作为商品交换媒介的意义,懂得人民币在经济生活中的重要性,在购物活动中养成勤俭节约的习惯,树立正确消费观,初步形成合理规划金钱、识别商品价值的金融素养 。学业要求:学生应积极投入模拟或真实购物活动,清晰表达购物需求、价格询问、付款找零等信息。能准确认识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牢记1元=10角 、1角=10分的换算关系,熟练进行简单换算。3.在购物时,可根据商品价格合理组合人民币付款,面对找零时能迅速计算金额是否准确,并能在教师引导下,反思购物过程,讲述经历,如遇到的价格比较、凑整付款等情况,积累货币使用经验。最终,形成对货币价值的直观感受,培养初步金融素养,明白合理消费、节约用钱的意义。教学提示: 1.以问题的生发和探究,促进学生调取经验、运用经验并获取新经验。 2.提供适切的活动支架,引导学生充分经历购物的筹备与活动过程。3.注重评价的多维引导,引导学生在真切投入中提升“四基四能”。学业质量描述:学习“欢乐购物街”后,学生应能精准识别各面额人民币,熟练进行元、角、分换算,如3元5角能快速换算为35角。在购物实践中,能依据价格合理付款并准确找零,像买18元商品付20元,迅速算出找回2元,还能流畅交流购物相关信息,形成正确消费观与初步金融素养。
教材分析 (知识结构图)
学情分析 二年级学生对“欢乐购物街”相关内容已有一定生活感知,多数能识别常见人民币面额,如1元、5角等,但对单位换算(如1元=100分)和复杂组合付款较陌生。他们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抽象理解货币功能有难度,且因电子支付普及,实际使用纸币经验少。计算找零时,易因进位、退位出错。教学需多用实物模拟、角色扮演等活动,结合生活场景分层设计任务,兼顾不同水平学生,同时渗透合理消费意识。
单元学习目标 1.借助模拟购物和认识人民币活动,在识别面额、换算单位的过程中,培养数感与生活实践能力。2.通过计算总价、付款找零等操作,经历购物计算的完整流程,提升运算能力和逻辑思维素养。3.开展模拟与生活购物实践,在解决实际问题和交流反思的过程中,增强问题解决能力与合作交流素养。4.在购物体验与知识探究里,了解货币意义、养成节约习惯,逐步形成初步金融素养与正确价值观。
单元重点难点 重点:在问题驱动下积极主动思考、搜寻认识人民币及单位换算会购物计算。难点:单位换算的灵活运用、复杂购物情境的应对、货币概念的深度理解。
单元作业设计 一、基础巩固作业(必做)1.填空题(1)5元=( )角 30分=( )角。(2)一张10元可以换( )张5元,也可以换( )张1元。2.选择题(1)买一个4元5角的本子,下面付钱方法正确的是( )。A.4张1元和5张1角 B.3张1元和1张5角 C.2张2元和3张1角(2)1元8角+2角=( )A.1元 B.1元6角 C.2元3.简单计算题(1)3元+5元=( )元(2)1元 - 3角=( )角二、能力提升作业(选做,至少选2题)1.购物计算:小红买了一支6元8角的钢笔和一本3元2角的笔记本,她一共花了多少钱?付给售货员20元,应找回多少钱?2.人民币组合:一个玩具熊15元,你有几种不同的付钱方法(至少写出3种,用不同面额人民币组合) 。3.价格比较:在超市里,苹果每千克8元,香蕉每千克5元,葡萄每千克12元。小明有20元钱,他想买两种水果,怎么买钱才够且尽量多买?(三)思维拓展作业(选做,二选一)1.生活购物记录:周末和家长去超市购物,记录所购买商品的名称、价格、数量,计算出总价以及付款和找零情况,回来后制作成购物记录表,并和同学分享自己的购物经历和遇到的数学问题 。3.货币知识小调查:通过询问家长、查阅书籍或上网搜索等方式,了解人民币的发展历史、不同国家货币的名称和样子,以及一些有趣的货币小故事,整理后制作成一份简单的手抄报 。
小学数学课时教学设计
( 二 )年级
课时名称 欢乐购物街的筹备 第 ( 1 )课时
设计者
学习目标 1.能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知道人民币单位元、角、分,深入理解1元=10角,1角=10分的内在含义,会进行100元以内人民币之间简单的单位换算,形成初步的量感。2.能结合“学校购物街”情境,讨论在购物筹备中交流明确需要完成的准备工作,明确买家、卖家等角色及职责,形成初步的金融意识。
重点难点 重点:认识各种面额的人民币,知道1元=10角,1角=10分。难点:深入理解1元=10角,1角=10分的内在含义。
学习过程 嵌入评价
出示课本86页情境图,学校准备举行一次“欢乐购物街”活动,你认为想要活动顺利开展,我们需要具备哪些知识?生:会使用钱……任务一:认识人民币买东西要使用钱,也就是货币。不同国家的货币有不同的名称,例如:美国的货币称为“美元”,日本的货币称为“日元”,我们国家现在使用的货币就叫“人民币”。活动1:说一说、认一认拿出带来的人民币,说一说你认识哪些?面额是多少? 学生自由介绍自己手中的人民币,直观感知人民币。(例如抓住5元和5角,都是数字5,但后面跟的汉字不同,一个是“圆”,一个是“角”,这就是人民币的单位)小结:元、角、分是人民币的单位,在纸币上,“元”写成“圆”小组内先说说辨认人民币的方法(看数字及单位)然后互相辨认人民币。活动2:人民币的分类刚才我们认识了人民币,现在请你观察这些人民币,能不能给他们分分类。学生自主将学具袋中的模拟人民币分类,然后汇报并展示分类结果,并说出分类的依据。预设:按人民币单位分:元、角、分三类 按质地分:硬币、纸币两类活动3:换一换(人民币单位之间的进率)(1)元和角之间的进率现在我们做一个小游戏,我想将1元换成单位是“角”的钱,可以怎样兑换?(小组合作)预设1:1元可以兑换成10个1角的预设2:1元可以兑换成2个5角的预设3:1元可以兑换成1个5角和5个1角的学生展示并说明不同的换法,其余学生说说是否正确。小结:1元和10角一样多,1元=10角(2)角和分之间的进率知道了元和角之间的进率,猜一猜角和分之间的进率吧。教学方式同上。小结:1角和10分一样多,1角=10分(3)其他面额零钱兑换10元纸币兑换成零钱可以怎么换?20元呢?50元呢?……(小组活动,指定展示)任务二:购物街策划会要设计并参加购物活动,可能遇到哪些问题?怎么解决?在“购物街活动”中,有哪些角色?预设:卖家、买家、商场管理员……想想每一个角色我们应该做好哪些准备?学生自由讨论发言明确作为卖家,要确定售卖商品,考虑成本价以及售价,最低售卖价格……作为买家,要考虑自己要买哪些物品,不盲目购物,准备好人民币……作为商场管理员,要设置零钱兑换处,方便买卖双方兑换、维持商场秩序……如果你选择卖家角色,找出你要售卖的商品,并为它制作一个价格标签。小结:这节课我们解决了购物中可能会遇到的问题,期待明天的购物活动! 学生能否准确的识别人民币面额 。 学生能否有依据的将人民币分类。 学生能否准确掌握人民币之间的进率。 学生能否进行100元以内人民币之间的单位换算。 学生是否能在策划会活动中明确角色职责。
板书设计: 欢乐购物街的筹备按质地分:硬币、纸币按单位分:元、角、分1元=10角 1角=10分
分层作业:1.基础2.提升 龙龙想买一个2元8角的转笔刀,他可以怎么付钱?( )张1元、( )张5角和( )张1角。( )张5角和( )张1角。3.拓展搜索相关资料,了解人民币发展史。
自我反思:
小学数学课时教学设计
(二)年级
课时名称 欢乐购物街——交易大闯关 第 ( 2 )课时
设计者
学习目标 1. 通过模拟购物场景,让学生进一步认识人民币,掌握不同面值人民币之间的换算。2. 能在购物情境中正确进行人民币的计算,解决简单的数学问题,提升运算能力。3. 培养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交流沟通能力与团队协作精神,体会数学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
重点难点 重点:能正确进行人民币的简单计算,会进行简单的人民币兑换,学会解决购物中的数学问题。难点:理解购物过程中的数量关系,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学习过程 嵌入评价
任务一:“我的小商铺”开业了----划分细则一年一度的校园购物活动在同学们有序的准备中如火如荼的进行着。活动1:区域划分教师将教室布置成购物街场景,划分不同的摊位区域。各组布置“摊位”:摆放自制商品卡(画文具、零食等,标价格),设计创意店名、促销语。活动2:发放“购物币”为每个学生发放一定数量的人民币学具,作为购物资金。上节课,我们学会了不同面值人民币的换算,人民币在我们生活中特别重要,可以让我们买到好多东西,所以我们要爱护它,不能在上面乱涂乱画,也不能把它折坏。活动3:明确活动规则购物时要先挑选商品,计算总价,再付款。商家要认真计算找零,并填写销售记录单;购物过程中要文明礼貌,遵守秩序,教师根据观察评选“金银铜牌”购物小达人(评分表格后附)任务二:欢乐购物行--巩固人民币之间的换算关系“现在我们的‘欢乐购物街’正式开业啦!请营业员做好准备,顾客们可以去挑选自己喜欢的商品。”(教师在旁观察并用视频,照片形式记录)活动1:欢乐“自由购”--加深对加减运算的理解“顾客”拿着一定金额的人民币学具(如10元、20元)到其他小组的“商店”购物,挑选自己喜欢的商品,与“店长”确认商品价格后,到“收银台”付款,“收银员”计算商品总价并找零,“顾客”和“收银员”共同核对金额是否正确。2.例如:“顾客”挑选了一支3元5角的铅笔和一块1元的橡皮,“收银员”应计算3元5角+1元=4元5角,如果“顾客”付了10元,“收银员”应找零10元-4元5角=5元5角。3.第二轮:角色轮换,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体验“店长”“收银员”和“顾客”的角色。“顾客”可以尝试购买多件商品,或者用不同面值的人民币组合付款,如用一张5元纸币和三个1元硬币支付8元的商品。4.教师在各小组之间巡视,观察学生的活动情况,及时解决活动中出现的问题。如发现学生对人民币换算或价格计算有困难时,进行引导和提示,帮助学生正确完成购物过程。活动2:欢乐“挑战购”-----探索如何合理使用人民币1.设置“凑单任务”(如“花3元5角买两样商品”),限定金额,让学生思考在一定金额内如何选择商品,达到总价最接近或刚好等于给定金额增加思维难度,引导合理消费。2.要求:如果‘顾客’有5元钱,想买一个3元8角的笔记本和一个2元的尺子,钱够吗?如果不够,还差多少钱?”任务三:复盘时刻:交易小侦探---总结人民币在生活中的巧用 活动1:分享交流-闪光与失误教师宣布购物结束了,(播放视频)我们一起来看看购物中我们出现的精彩瞬间吧。预设一:购买魔方,价格4元,付出10元,找回6元。(算对啦!)预设二:售出一本字典,标价8元,实际售价6元5角。预设三:童话书标价2.70元,一块橡皮3角,价钱单位不一样,错付。(失误)活动2:物尽其用购物前,要想好自己真正需要什么,已有的不重复购买。购物时,要看看价格,比较一下,同质量,选价廉。购物后,要是发现买的东西不需要或者不合适,在可以退换的情况下,及时去退换,这样也能避免浪费。 任务一评价:1.学生是否能够按照事先安排的活动分工有序进行。教师提前选几个同学做营业员,其他同学当顾客。2.活动中是否可以落实活动评分细则。(后附标准)任务二评价:在自由购的过程中,学生是否可以积极参与自主交易并正确记录。2.在付钱时,学生是否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灵活的选择付钱的方式。比如按人民币面额从大到小顺序付“正好”的钱,也可以付一张较大面值的让商家找零等。在“挑战购”时,学生是否掌握人民币在计算时,不同单位的数不能直接相加,减,要先统一单位再计算。在购物的过程中,学生是否能提出自己好奇的问题并尝试解决。任务三评价:通过视频记录观察学生是否可以胜任买家和卖家的角色。人民币是我国的“名片”体现国家的文化和精神风貌,渗透学生在购物中要合理消费,爱护人民币。
板书设计:欢乐购物街买入记录单 卖出记录单 物品价格付款找零铅笔1元5角1元5角本子9元9角10元1角物品价格付款找零玩具8元10元2元尺子3元2角5元1元8角 付款-价格=找零
分层作业:一、基础巩固1.算一算(1)1 张 1 元可以换( )张 5 角,1 张 5 角可以换( )张 1 角。
(2)3 元 =( )角,50 角 =( )元,7 角 =( )分。2.理一理(1)一个笔记本 3 元,一支笔 2 元,买这两样东西一共需要( )元。
(2)一个文具盒 8 元,付给售货员 10 元,应找回( )元。二、能力提升1.妈妈给了小明 10 元钱,他想买一个 4 元 5 角的故事书和一个 6 元的文具盒,他的钱够吗?如果不够,还差多少钱?2.商店里,一块橡皮 5 角,一把尺子 8 角,买一块橡皮和一把尺子一共需要多少钱?付给售货员 2 元,应找回多少钱?
三、思维拓展1.小明有 1 张 5 元、3 张 1 元、2 张 5 角的人民币,他想买一个 7 元的玩具车,有几种付钱方式?
2.请你当一次小采购员,妈妈给你 20 元钱,让你买一些水果(苹果每斤 3 元,香蕉每斤 4 元,橘子每斤 2 元),你打算怎么买?算一算一共花了多少钱,还剩多少钱?
自我反思:
小学数学课时教学设计
(二)年级
课时名称 购物街——生活大延伸 第 ( 3 )课时
设计者
学习目标 1.能在活动中发现、提出与货币有关的问题,并选择感兴趣的问题进行探究,发展自主探究能力。2.经历真实购物体验和交流货币知识的过程,了解货币知识并感悟货币的意义。3.通过自主探究实践活动,树立正确金钱观、消费观。
重点难点 重点:学生能记录买卖过程中的重要信息,能比较准确地诉说自己交易的过程及感受。难点:学生初步了解货币的意义,培养勤俭节约的意识,建立对货币数量的量感。
学习过程 嵌入评价
任务一:生活联结:我的购物日记活动1:分享周末“真实购物体验”。1.教师出示购物记录单,学生通过周末和自己父母购物的真实经历,互相分享自己的购物经历。教师引导学生用淮确的语言表达。(分小组记录到下面表格中)购物记录单商品名称价格购买数量付出的钱找回的钱 2.教师提出问题:在购物过程中,学生遇到的问题。比如,计算找零金额的时候遇到了困难,或者不知道该买什么物品。学生提出问题,教师引导学生共同讨论解决。预设:学生1:钱数相加时要注意满10角要怎么办?解决:就要用1元表示。学生2:收银员找钱的时候不够会怎么办?解决:把1元换成10角来用。学生3:爸爸妈妈根据商品总价,用手机支付,不用找零,很方便。学生4:我们买牛奶时,超市有优惠活动,买一箱送一盒。活动2:对比“模拟”与“真实”购物,发现人民币使用的共通点(如都要算价格、找零)。教师提出问题:经历了在教室与同学模拟购物和爸爸妈妈去超市购物这两个活动,学生能否发现人民币在使用过程中的共通点。预设:学生1:人民币单位换算、模拟与真实购物均需掌握元、角的换算关系,例如1元=10角。学生2:无论是模拟还是真实购物,都需要进行加减运算。例如计算商品总价、补足差额或找回余款时,均需运用简单的数学运算。教师补充: 1:购物流程体验、模拟购物通常包含选商品、计算价格、付钱、找钱等步骤,与真实购物流程一致。2:货币面值识别、模拟活动中需识别不同面额人民币(如1元、5角等),这与真实购物中识别商品价格标签上的金额直接相关。任务二:深度探究:货币小讲堂活动1:分组汇报“货币小研究”1.了解中国货币的变迁学生根据自己课下搜集的资料和自己的知识储备回答。预设:学生1:“圆形方孔”钱即中间有方孔的圆形钱币,是我国古代铜钱的常见形制,比如我在书上见过的秦朝“秦半两” 学生2:贝币是中国最早的货币。学生3:交子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它比金属货币容易携带。教师讲解小结:远古时期,海贝作为实物货币,可追溯到夏代,商和西周时期成为主要流通货币。春秋战国时期,贝币慢慢退出历史舞台。到了秦朝,秦始皇统一六国后,规定全国统—使用圆形方孔的半两钱,结束了货币形状各异的状况。铜钱的使用一直延续到隋唐时期,到了宋代,商业的繁荣促进了纸币的产生,如交子。2.了解第五套人民币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回答。预设:学生:第五套人民币纸币正面都有毛泽东头像,背面都是我国的风景名胜。 教师讲解:第五套人民币共有1角、5角、1元、5元、10元、20元、50元、100元8种面额 ( https: / / baike. / item / %E9%9D%A2%E9%A2%9D / 6943654 fromModule=lemma_inlink" \t "https: / / baike. / item / %E7%AC%AC%E4%BA%94%E5%A5%97%E4%BA%BA%E6%B0%91%E5%B8%81 / _blank ),其中1元有纸币 ( https: / / baike. / item / %E7%BA%B8%E5%B8%81 / 251571 fromModule=lemma_inlink" \t "https: / / baike. / item / %E7%AC%AC%E4%BA%94%E5%A5%97%E4%BA%BA%E6%B0%91%E5%B8%81 / _blank )、硬币 ( https: / / baike. / item / %E7%A1%AC%E5%B8%81 / 2613 fromModule=lemma_inlink" \t "https: / / baike. / item / %E7%AC%AC%E4%BA%94%E5%A5%97%E4%BA%BA%E6%B0%91%E5%B8%81 / _blank )2种。第五套人民币的主景人物、水印、面额数字较之以前放大,突出阿拉伯数字面额,便于识别使用,提升钞票机读等自动化处理功能和防伪性能。活动2:辩论“零花钱怎么花更有意义”教师引导理性消费,如“买学习用品、给公益捐款”。教师提问:家长会给你们零花钱,但是零花钱不能乱花,如何让零花钱花的更有意义呢?请小组讨论。学生预设:1、买自己需要的,不买想要的,如学习用品。一部分捐给需要钱的地方。 学生通过填写表格,感受购物过程,感悟货币的意义。 学生能否在“模拟”与“真实”购物中感受并发现人民币使用的特点。通过了解货币变迁过程和最新人民币的过程,学生感悟历史体会生活与数学的深度结合。在探讨如何把零花钱花的更有意义的过程中,看学生能否有正确的金钱观、消费观。
板书设计:购物街——生活大延伸商品名称价格购买数量付出的钱找回的钱购物记录单 “圆形方孔”钱:常见中国货币的变迁: 贝比:中国最早的货币货币小讲堂 交子:世界最早的纸币 第五套人民币:有纸币、硬币2种
分层作业:1.基础讲解本堂课了解的货币知识。2.提升收集有关纪念币的信息。3.拓展回到家里当一次金融小管家。
自我反思:
欢乐购物街的筹备
认识人民币及进率
购物街活动前期策划
购物街开市啦—交易大闯关
欢乐购物街
人民币的兑换和简单计算
购物交流
了解货币
购物街“后遗症”—生活大延伸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