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苏教版(2024)三年级上综合实践活动《一天的时间》表格式教学设计(3课时)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小学数学苏教版(2024)三年级上综合实践活动《一天的时间》表格式教学设计(3课时)

资源简介

小学数学课时教学设计
(三)年级
课时名称 一天的时间 第 ( 1 )课时
设计者
学习目标 1.在具体活动中知道一天有24小时,掌握24时记时法。2.学会12时记时法和24时记时法的表示方法,能迅速、准确地进行正确互化,培养学生模型意识。3.在解决问题过程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推理意识和应用意识。
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24时记时法,能正确用24时记时法表示生活中的某个时刻,知道24时记时法表示的时刻的含义。难点:掌握两种不同记时法的特征,能够把两种记时法进行相互转化,掌握转化规律。
学习过程 嵌入评价
复习导入:同学们,之前我们已经学习过一些关于时间的知识,今天我们来进一步探索“一天的时间” 。在开始新知识之前,老师先和大家一起回顾一下之前学过的内容。大家看,这是一个钟面(展示钟面教具),说一下:1.钟面上有( )个大格,( )个小格2.钟面上有( )个数字3.时针走一圈是( )小时通过回顾,大家对之前学的时间知识又熟悉了一些。那接下来,我们就深入探究一下一天的时间里,还有哪些有趣的奥秘等着我们去发现!任务1:感受一天的时间活动1:展示春节联欢晚会的情境图1.阅读数学连环画,你知道了什么?(全班交流)2.进一步提问:你还想知道些什么?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a.钟面上最大的数是12,20时是什么意思?b.一天从什么时候开始到什么时候结束?c.一天有多少个小时?活动2:理解一天的时间1.提问:你是怎样理解一天的时间?先想一想用自己的方式表示。2.小组讨论(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方式表示一天的时间,巡视学生的思考和表达情况,给予个别指导和启发。)3.展示一些学生表示一天时间的方式,让其他学生进行评价和学习,同时要肯定学生的积极思考和创新表达。小结:明确一天是从第一天晚上12:00开始,到第二天晚上12:00结束。任务2:24时记时法的认识活动1:拨一拨1.用钟表学具演示一天的时间在钟表上如何转动?转动了几圈?一天有多少小时?2.时针指向8,表示什么含义?3.小组讨论交流4.小组展示分享交流成果小结:一天中,钟表从12时(晚上)-12(中午)-12时(晚上)。转动了2圈,一天有24小时。时针指向8时,可能表示上午8时,也可能表示晚上8时。(介绍12时记时法)。活动2:制作“时间尺”1.在直条图上,先用12时记时法表示一天的时间。2.思考:怎样不加时间限制词在直条图上表示一天的时间,小组交流讨论。3.展示交流成果小结:一天有24小时,在直条图上表示第一段为0-12时,为了方便第二段可以记录为12-24时。今天的0时就是昨天的24时,今天的24时就是明天的0时。(介绍24时记时法)任务3:12时记时法和24时记时法的转化活动1:探究20时1.根据上述研究,你知道春节晚会20时开始,在钟表上怎么表示了吗?2.思考:上午和下午同一个时间点相差多少小时?3.小组讨论:12时记时法和24时记时法如何进行转化?4.总结12小时记时法和24小时记时法的转化方法(板书)5.同桌两人互相说几个普通记时法和24时记时法,让同桌用另外一种方法表示。活动2:画一画1.先读一读每幅图上的时间,想一想,怎样把不是12时记时的时间转化为12时记时。2.根据图中的时间在右面的钟面上画出时针和分针。3.全班交流。 1.学生能否通过小组讨论用自己的方式表示对“一天时间”的理解。2.学生能否理解时间的不同表示方式,并且理解24时记时法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点。3.学生能否在操作中明确24时记时法和12时记时法的对应关系,掌握12时记时法和24时记时法的转化方法。
板书设计:一天的时间一天24小时,时针转2圈12时记时法→24时记时法:下午/晚上时间+12 24时记时法→12时记时法:超过12的时间-12,加“下午/晚上”
分层作业:夯实基础1.12时计时法→24 时计时法:上午 10:20是( ) 下午 5:30是=( )2.24 时计时法→12 时计时法:14:00是( ) 21:10是( )提升能力小明上午最后一节课11:40开始,40分钟后下课,用12时记时法表示下课时间。高铁G302次从上海虹桥站发车时间为 08:45,到达北京南站时间为14:20。用12时法表示出这两个时间。拓展应用5.生活中哪些地方会用到24时记时法表示时间,课后进行调查,用文字,图片进行记录。
自我反思:
小学数学课时教学设计
(三)年级
课时名称 经过多长时间 第(2)课时
设计者
学习目标 1.结合具体的生活情境,掌握计算简单的经过时间的方法。2.经历解决问题的全过程,体会解答方法的多样化,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3.在学习过程中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珍惜时间的意识。
重点难点 重点:掌握计算经过时间的方法。难点:灵活运用不同方法正确计算经过的时间。
学习过程 嵌入评价
复习导入:1.认一认下面的时钟,并分别用12时法和24时计时法表示。观察图中的钟表,说一说是什么时间,再结合图想一想,这个时间是上午还是下午?分别用12时计时和24时计时表示图中的时间。2.图中的两个时间相隔多久,有什么办法来计算呢?我们今天一起来研究一下吧!(板书课题:经过多长时间)任务1:计算经过时间活动1:情境探究1.看图分析:你从图上得到了哪些数学信息? 2.交流讨论。活动2:探究算法博物馆周二至周五,每天开放多长时间?1.小组讨论,用什么方法进行计算?2.全班交流。a.在钟面上拨一拨,看经过的时间。b.可以先分段计算,再相加。c.还可以先在直线上标出时间,再计算。(转化为24小时计时法再进行计算)活动3:总结计算时长的方法任务2:合理安排时间小青的爷爷、奶奶参加社区组织的自助旅游。下面是小青收集的相关信息。 你能根据上面的信息,设计一个合理的浏览时间表吗?1.阅读上面的信息,找出关键时间点。2.小组合作:怎样设计时间表,里面应该包含哪些项目。3.怎样合理分配时间。4.小组讨论设计时间表,然后交流汇报。任务3:试一试 1.数据收集自主活动:用表格(课本样式)记录自己、爸爸、妈妈等家人的晚上睡觉时间、早上起床时间 。2.计算睡眠时长小组合作:用分段计算(跨天睡眠分两段算,如22:00睡 - 次日6:00起,24 - 22 + 6 = 8小时 )、直接推算等方法,算出家人睡眠时长并填表格。3.分析与建议独立思考 + 全班交流:对比家人睡眠时长,思考“是否相同”,结合健康知识(小学生建议9 - 10小时,成人7 - 9小时 ),对家人睡眠时间提合理建议,如“妈妈睡7小时有点少,建议提前30钟睡” 。 1.学生能否用多种方法计算出经过的时间。2.学生能否以小组合作的方式设计出一个合理的时间安排。3.学生能否根据家庭成员睡眠情况作出合理分析并提出适当的建议。
板书设计:经过多长时间方法:(1)拨一拨(2)分段法 12-9=3(时)3+5=8(时) (3)直接相减法 17-9=8(时) 设计时间安排表要合理、科学
分层作业:夯实基础一、填一填。1.8:30 到 10:00 经过( )时( )分。2.15:00 到 17:30 经过( )时( )分。3.晚上 7:20 到晚上 9:45 经过( )时( )分。提升能力二、算一算。4.小明早上 7:30 从家出发,8:00 到达学校,他路上用了多长时间?一列火车本应 9:00 到站,晚点了 30 分钟,实际到站时间是几点?6.妈妈上午 8:30 开始工作,到17:00 结束,她一天工作了多久?拓展应用三、想一想。7.小宇在周五晚上前往影城观看电影,影厅安排及时间规则如下:电影开始时间为 22:15 ,但影城规定需提前 20 分钟检票入场,入场后播放 12 分钟广告,电影正片时长为 2 小时 48 分钟,小宇最晚应在什么时间到达影院,他看完电影的准确时间是周几的几点几分?
自我反思:
小学数学课时教学设计
(三)年级
课时名称 合理安排一天的时间 第(3)课时
设计者
学习目标 1.在合作交流,共享知识经验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认真思考观察的能力,在活动中学会合理安排作息时间表。2.在活动中能将生活中熟悉的事件与时间建立对应关系,初步建立时间感,发展量感。3.能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一些事件进行记录,能与同伴交流自己的想法,思考,改进自己的作品,在思维碰撞中累积经验,初步发展创新意识。
重点难点 重点:根据活动分享自己的记录,改进自己的记录,进行自我评价。难点:能用自己的语言完整描述时间与事件的对应关系。
学习过程 嵌入评价
任务1:欣赏数学连环画1.创设情境,引入新课出示小敏制作的数学连环画。谈话:你能根据小敏制作的数学连环画,说一说小敏星期六一天的主要活动吗?她是如何安排的?2.共同探究,学习新知学生交流后汇报。上午9:10小敏去听了一节科普课“地球上的动物”,10:00结束。上午10:30跟爸爸妈妈一起去爷爷奶奶家,看望爷爷奶奶,下午3:00从爷爷奶奶家离开。下午3:30去游泳馆游泳,下午4:15游泳结束,跟妈妈一起回家。提问:你能说一说小敏是如何记录的吗?学生交流后明确:根据活动,记录事件开始的时间和结束的时间。任务2:制作自己一天的活动计划,画出连环画。1.提出要求:接下来的双休日,你打算安排哪些活动?先制定计划,再 按计划实施,记录每个活动开始和结束的时间,并用连环画表示出来。先自己构思周末一天的活动,做好时间安排。跟同学交流说一说自己的想法。2.完成后展示学生的作品。让学生互相评价,及时完善作品内容。任务3:计时知识知多少1.你还对哪些方面的计时问题感兴趣,可以用文字,图画记录下来,并和同学交流。出示教材问题:(1)我国古人是怎样计时的?“午时”是什么意思?(2)收音机里报时总说“北京时间”,这是什么意思呢?(3)为什么在宾馆大厅看到的北京时间与世界上其他城市的时间不一样?有同学知道这些问题吗?把自己了解的知识分享给大家。2.课下到图书馆或网上查阅资料,或向老师、家长请教,把了解到的计时知识制作数学小报,和同学分享。 学生能否通过连环画分析推理出这一天的活动安排。学生能否准确描述活动时间。学生能否完整制定一天的活动安排。4.学生在了解计时知识的过程中激发兴趣,能否主动上网搜集资料或询问他人了解更多计时知识。
板书设计:一天的时间活动安排:什么活动 几点开始 几点结束
分层作业:夯实基础1.用24时计时法记录自己的三餐时间(包含开始时间、结束时间、时长计算。)能力提升优化小敏的周六安排2.分析教案中小敏活动安排的不足(如:上午10:00-10:30空闲);3.补充1-2项合理活动并说明理由;4.用连环画补充呈现优化部分。拓展应用5.制作《计时小报》(1)探究“午时”含义(2)图文解释时区现象(配世界时钟截图)
自我反思: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