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苏教版(2024)三年级上第七单元《数量关系的分析(一)》表格式(2课时)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小学数学苏教版(2024)三年级上第七单元《数量关系的分析(一)》表格式(2课时)

资源简介

小学三年级数学单元整体设计
(三)年级
单元名称 数量关系的分析(一) 单元课时数 2课时
设计者
课标 分析 内容要求: 1.在实际情境中,运用万以内的数和四则混合运算解决问题。 2.在具体情境中,认识常见的数量关系,能利用这些关系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学业要求: 1.能在简单的实际情境中,运用四则混合运算解决问题,形成初步的应用意识。 2.能在真实情境中,发现常见数量关系,感悟利用常见数量关系解决问题。 教学提示: 1.在具体情境中,利用加法或乘法表示数量之间的关系,建立加法模型和乘法模型,知道模型中数量的意义。 2.常见数量关系的教学要在了解四则运算含义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理解现实问题中的加法模型是表示总量等于各分量之和,感悟模型中量纲的意义。 3.应设计合适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分析和表达情境中的数量关系,启发学生会用数学的语言表达现实世界,形成初步的模型意识,提升问题解决能力。 学业质量描述: 1.结合现实生活,能尝试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描述、表达、分析、解释实际问题,运用常见的数量关系解决问题,形成量感和初步的应用意识,以及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2.经历数学学习的过程,通过操作、游戏等丰富多彩的活动,对数学形成一定的求知欲,具有学习数学的兴趣,初步养成独立思考,合作探究等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材分析 (知识结构图) 单元学习核心概念:分析数量关系
学情 分析 1.认知基础: 学生已经掌握了加、减、乘、除法运算的意义,并沟通四种运算之间的意义关联,建立起以加法为核心的整体运算结构。同时在问题解决过程中也获得了“部分数与部分数合起来就是总数”的具象经验。 2.学生能力: 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能够识别简单的数量信息,对直观的图形和实际生活情境比较感兴趣。 3.学习困难点: 从借助具体经验理解四则运算的意义过渡到对抽象数量关系的理解,如何让学生在经历解决真实问题的过程中剥离、抽象出加法模型是最大的学习障碍。过去的教学往往对建模过程的充分感悟做得不够,基于代数思维角度恰能弥补学生思维的断层和缺失,能够放慢、拉长、丰实学生模型建立的思维“爬坡”过程。
单元 学习 目标 1.结合合适的问题情景,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描述、分析、解释和表达情境中的数量关系,会用数学的语言表达现实世界,形成初步的推理意识和模型意识,提升问题解决能力。 2.经历从条件或问题出发分析数量关系、确定解题思路的过程,掌握用连减、乘加、除加等两步计算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积累分析和解决问题的经验。 3.通过操作、游戏等丰富多彩的活动,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形成对数学的求知欲,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初步养成独立思考,合作探究等良好的学习习惯。
单元 重点 难点 重点: 从条件或问题出发分析数量关系、确定解题思路,并解决相应的两步计算实际问题。 难点: 根据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灵活选择从条件或问题出发分析数量关系。
单元 作业 设计 一、填空题。 1.王老师买了20支钢笔,买的圆珠笔的支数是钢笔的3倍,买的铅笔比圆珠笔多10支。王老师买多少支铅笔? 2.根据问题说出数量关系式,并指出缺少的条件。 (1)果园有苹果树48棵,梨树有5行。苹果树比梨树少多少棵? 数量关系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缺少的条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学校买来15盒羽毛球和6个足球。羽毛球的个数是足球的几倍? 数量关系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缺少的条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超市购进312枚奥运纪念章,第一天卖出34枚,第二天卖出 56枚,两天一共卖出( )枚,还剩( )枚。 4.可可今年9岁,爷爷的年龄是她的7倍,爷爷今年( )岁。 7年后,可可比爷爷小( )岁。 5.一盒“桂花糖年糕”有8块,一共40元,一块“定胜糕”比一块“桂花糖年糕”贵2元。一块“定胜糕”( )元。 6.鲁班锁与华容道都是中国传统益智玩具。亮亮花了108元买了3个鲁班锁和1盒华容道,若买1盒华容道的钱可以买6个鲁班锁,则1个鲁班锁( )元,1盒华容道( )元。 二、选择题。 7.桃有5袋,苹果有60个,要求苹果比桃多多少个,需要补充的条件是( )。 A.苹果每袋8个 B.桃比苹果少3袋 C.桃每袋10个 8.文具店新进3箱铅笔,共36盒,每盒20支,一共花了960元。每支铅笔多少元?解答这个问题需要用到的信息是( )。 A.36盒 20支 960元 B.3箱 36盒 20支 C.3箱 36盒 20支 960元 9.4个盒子可以装128块糖,照这样计算, ? 在横线上补充一个问题,列式为128÷4x8,应该补充的问题是( )。 A.买8块糖需要多少钱 B.8个这样的盒子可以装多少块糖 C.平均每个盒子装多少块糖 10.根据图中的信息,列式正确的是( )。 A.435+623-516 B.435+516-623 C.516-435+623 11.超市今天卖出38个白粽和47个蜜枣粽,卖出的肉粽个数比白粽和蜜枣粽总个数的3倍少28个。超市今天共卖出( )个肉粽。 A.227 B.228 C.230 12.兵兵花了所带钱的一半多1元,买了一本介绍歼﹣35战斗机的杂志后,还剩15元。兵兵带了( )元。 A.28 B.30 C.32 三、看图列式计算。 13.根据已知条件提出两个不同的问题,并列式计算。 四、解决问题。 14.如图,位于雄安新区的中国中化大厦建筑高度为多少米? 15. 妈妈带了300元想买一双鞋子和一个手提包,要使剩下的钱最少,她应该买什么?还剩多少元? 16.阳光小学组织学生观看消防宣传视频。观看结束后,学校举办了消防安全知识竞赛。阅读下面的信息,按要求解答。 ①竞赛分为4轮; ②三年级有18人参加; ③四年级参赛人数是三年级参赛人数的2倍; ④全校一共有128人参加竞赛。 (1)要求出三年级和四年级一共有多少人参加,要用到的信息是( )和( )。(填序号) (2)列式解答。 17.在科普活动周期间,小亮收集了20个昆虫标本,比小军收集的2倍还多4个。小亮和小军一共收集了多少个昆虫标本? (1)画线段图分析数量关系。 (2)列式解答。 18.一粮食加工厂收购了225吨小麦,原计划9天可以加工完。后又收购了一批小麦,每天加工量增加4吨,8天完成。后来又收购了多少吨小麦? 19.甲、乙两家超市都对同一种钢笔进行促销,优惠方案如图: 你会去哪家超市买?为什么?请计算说明。 20.手工小组制作饰品,已经做好60颗圆形珠子,每4颗穿成一串手链 。还做了8串项链 。 你能提出一个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并列式解答吗?
小学数学课时教学设计
(三)年级
课时名称 从条件或问题出发分析数量关系 第(1)课时
设计者
学习目标 1.结合现实生活情景,学会分析题目中的数量关系,掌握两步计算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培养逻辑思维能力,积累分析和解决问题的经验。 2.经历用数学语言表达数量关系和解题思路的过程,感悟从条件或问题出发分析数量关系的策略,提高问题解决能力。 3.通过线段图,直观地理解数量之间的关系,增强对现实世界中数量关系的感知能力。
重点难点 重点: 学会分析题目中的数量关系,掌握两步计算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难点: 理解从条件或问题出发分析数量关系的方法,确定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学习过程 嵌入评价
任务1:明确题目中的条件和问题,填写线段图 多媒体出示生鲜配送的情境图,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从图中你能得到哪些数学信息?”。 1.学生观察场景图,说说题目中的条件和问题。 条件:“一共采摘了300箱”“上午运走120箱”“下午运走160箱” 问题:“还剩多少箱?”。 提出问题:“同学们想一想,要解决还剩多少箱这个问题,我们需要用到哪些信息呢?” 2.给出线段图的框架,让学生根据题目信息填写线段图。 同桌之间交流线段图的填写情况,分享自己的理解; 学生代表展示填写好的线段图,并讲解自己的填写思路。 给出正确的线段图示例,强调线段图中各部分所代表的含义,如:整条线段表示一共采摘的箱数,不同的线段表示上午、下午运走的箱数和剩余的箱数。 提出问题:“线段图对我们理解题目有什么帮助?”,引导学生思考并回答。 总结:线段图的作用,即能直观地呈现数量关系,为解题提供帮助。 任务2:分析数量关系,填写数量关系式 1.先分析数量关系,再把数量关系式填写完整。 引导学生观察线段图,提问:“从线段图中,我们可以怎样分析数量关系?”,让学生自主思考并小组讨论。 通过讨论交流发现要求还剩多少箱水果,有两种思考方法: 剩下的箱数=总箱数-上午运走的箱数-下午运走的箱数; 剩下的箱数=总箱数-(上午运走的箱数+下午运走的箱数) 2.学生对比两种数量关系式,说说它们的联系和区别,加深理解。
3.总结分析数量关系的方法,可以从条件出发,也可以从问题出发, 确定解题的步骤。
任务3:列式解答,分享体会,总结解题方法。 1.学生根据分析出的数量关系,独立列式解答。 300 - 120 - 160 300 - (120 + 160) =180- 160 =300- 280 =20(箱) =20(箱) 详细讲解两种解题方法的计算过程和原理,通过对比两种方法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强调运算顺序和括号的作用。 2.学生分享在解题过程中的体会。 “通过线段图更容易理解数量关系”;“可以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可以根据题目中的条件,想想先求什么”;“也可以从问题出发,确定先算什么,再算什么”等。
3.总结解题的一般步骤,即先分析数量关系,再选择合适的方法列式计算,最后检验。 4.巩固所学知识,进一步提高解题能力。
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 (1)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根据已知条件提出不同的问题并解答。
(2)上台展示说说解题过程,接受其他学生的评价。
(3)参与小组交流,分享解题思路。
(4)听取教师的总结和建议,改进自己的学习方法。 5.总结评价,升华认识。 这节课,你有哪些新收获呢?学到了哪些有意思的知识?说说自己哪些地方做得特别棒,或者有哪些小进步。 任务1:学生能否准确说出条件和问题;能否独立填写线段图。
任务2:学生能否通过从不同角度分析数量关系,正确填写出两种数量关系式。 任务3:学生能否根据分析出的数量关系,独立列式解答; 能否用语言描述解题思路,分享体会。
板书设计: 从条件或问题出发分析数量关系 数量关系式: 剩下的箱数=总箱数-上午运走的箱数-下午运走的箱数 剩下的箱数=总箱数-(上午运走的箱数+下午运走的箱数)
解法一:300 - 120 - 160 解法二:300 - (120 + 160) =180- 160 =300- 280 =20(箱) =20(箱) 答:还剩20箱。
分层作业: 夯实基础 1.根据已知条件提出不同的问题,再解答。 (1) (2) 提升能力 2.图书馆购进故事书、科技书和历史书共140本。故事书比科技书少21本,科技书比历史书多25本。图书馆购进了多少本科技书?(先画线段图分析数量关系,再解答) 3.水果店运进400千克苹果,计划三天卖完,第一天卖出130千克,第二天卖出170千克,第三天应卖多少千克?用两种方法解答。 拓展运用 4.天津电视塔高415米,东方明珠电视塔高多少米?
自我反思:
小学数学课时教学设计
(三)年级
课时名称 选择合适的方法分析数量关系 第(2)课时
设计者
学习目标 1.结合实际生活情境,准确提取条件和问题,了解数量关系的变化,积累表达、分析和应用数量关系的经验。 2.经历灵活选择从条件或问题出发分析数量关系的过程,合理思考,确定解题思路,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图文结合,能用数学语言清晰表达解题思路过程,准确书写解题步骤和答案,发展初步的推理意识和模型意识。
重点难点 重点: 准确提取条件和问题,了解数量关系的变化。
难点: 灵活选择从条件或问题出发分析数量关系,合理思考,确定解题思路。
学习过程 嵌入评价
任务1:分析题目中的条件和问题 多媒体以图文结合的形式呈现:“兴民小学144人表演武术操,原来每行排6人。后来变换队形,每行多排2人,一共排多少行 ” 1.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交流自己对题目的理解和分析。 2.引导学生思考:“变换队形后,什么变了,什么没有变?” 变换队形后,总人数没有变,每行的人数变了。 任务2:分析并完整填写数量关系式 1.引导学生思考:“根据题目中的条件,我们能直接求出一共排多少行吗?” 意识到要求出一共排多少行,需要先求出后来每行的人数。 2.提问:“要求一共排多少行,应该用什么方法计算?数量关系是怎样的?” “后来排成的行数 = 总人数 ÷ 后来每行的人数”。 3.学生尝试列出综合算式:144 ÷ (6 + 2),并解释算式中每个数字和运算符号的含义。 强调在有括号的算式中,要先算括号里面的,再算括号外面的。 144÷(6 + 2) =144÷8 = 8(行) 4.引导学生回顾解题过程,总结从问题出发分析数量关系的方法和步骤。 任务3:巩固所学知识,总结解题步骤。 多媒体展示题目:“96人表演团体操,原来每行排6人。后来变换队形,排成12行,是比原来的行数多还是少?相差多少行?” 1.学生尝试独立思考并解答。 2.巡视学生的解题情况,及时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并给予指导。 3.请学生上台展示自己的解题过程和答案,其他学生认真倾听并进行评价。 4.对学生的解题过程进行点评,强调解题的关键步骤和注意事项。 5.学生总结解题步骤:先求出原来的行数,再与后来的行数进行比较。 任务1:学生是否明确变换队形后,总人数没有变,每行的人数变了。 任务2:学生在分析与比较的过程中,能否明确解决这一问题时从问题出发思考更方便,进而确定先算什么。 任务3:学生在解题过程中能否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
板书设计: 有选择地从条件或问题出发分析数量关系 数量关系式: 后来排成的行数 = 总人数 ÷ 后来每行的人数
算式:144÷(6 + 2) =144÷8 = 8(行) 答:一共排8行。
分层作业: 夯实基础 1.看图列式计算。 (1) (2) 提升能力 2.农场有96只鸡,每笼装8只。后来扩建了鸡舍,使每笼少装2只鸡。现在需要多少个鸡笼?(先补全数量关系式,再解答) 总鸡数 ÷ ______ = ______ 3.王芳要读一本168页的书,计划每天读12页。实际上她提前2天读完,实际每天读多少页?(先写出数量关系式,再解答) 4.昆曲是中国传统戏曲中最古老的剧种之一,在中国文化艺术的浩瀚星河中,犹如一颗璀璨夺目的明珠,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一个景区设有昆曲表演剧场,周六的2场表演平均每场有125名观众,周日的3场表演共有411名观众。 (1)周日比周六平均每场表演多多少名观众? (2)这两天一共有多少名观众观看昆曲表演? 拓展应用 5.王阿姨去超市买沐浴露,带去的钱如果买4瓶沐浴露,还剩108元;如果买7瓶沐浴露,钱刚好用完。王阿姨一共带了多少元?
自我反思: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